《大唐悬疑录2:璇玑图密码》第55章


韩湘说:“是崔淼让我跟来的,他说你可能需要帮手。还让这家伙说中了!”
“糟了!”聂隐娘道,“我这一耽误,只怕坏了崔郎出城的计划。”
“问题不大吧?现在还不算晚,崔淼说他可以等。”
“快走!”
三人就着月光,一路狂奔出小巷。前方不远处,就是紧闭的坊门了。长安城夜间宵禁制度极为严格,暮鼓之后,除非持有京兆府发出的特别通行文书,任何人都无法敲开坊门。
“这……怎么过去啊?”韩湘问得心虚。
聂隐娘向夫君使了个眼色,两人一左一右抓住韩湘的两条胳膊,旋即腾空而起。
韩湘没来得及惊叫,就稳稳地落在了坊墙高耸的墙头上。
他还从来没从这个角度观看过夜晚的长安城呢。衢、街、里坊、集市、观、寺、楼、阁,还有朱雀大街上成排的槐树,仿佛都变矮了。夜色也显得更加静谧。
聂隐娘说:“走吧。”
“走?怎么走?”
“就在这上面走啊。”
韩湘顿悟,长安城各坊的坊墙彼此相连,从坊墙的墙头上匿行,既可躲避金吾卫的巡查,又不必过坊门,而且还是条捷径。主意的确好,可是……
他伸开双臂平衡身体,颤巍巍地才向前迈出步子,就觉头发晕,腿发软,身子不禁一晃,赶紧抓住聂隐娘的胳膊。“不、不行。我……要不,你们去吧,我就不……”
聂隐娘恨声道:“真罗唆,上来!”韩湘的身子突然又一轻,等他明白过来,整个人已经伏在了聂隐娘的背上。“这、这……怎么可以……”
隐娘的夫君道:“你刚受了伤,还是我来背他吧。”
“没事,你的身子不如我轻,管好自己就行了!”
韩湘窘得都快哭了,却也明白别无选择。他只好闭紧双目,听夜风簌簌掠过耳际,在心里默默地把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菩提老祖等等挨个念过来。也不知过了多久,聂隐娘停下脚步。韩湘觉得身体坠下,脚底再次踏到地面。他睁开眼睛,前方的夜色中高耸着一座城门。半轮孤月悬在半空,勾勒出绵亘起伏的城墙丽影。墙外,重峦叠嶂,林薮丛密,偶尔传来几声乌啼。
“景曜门?”他叫起来。
聂隐娘警告:“莫出声!快寻一寻,崔淼他们是否在此?”
周围寂寂,看不到半点人踪。只有一路跟随的白蝙蝠纷纷落下,停在他们身边。
7
“朕打算把李逢吉派到剑南去。”
皇帝的人影印在帷帘上,烛光把他的头像拉得老长,摇摆不定。
吐突承璀跪在帷幕前,定定地望着皇帝的影子。他保持这个姿势很久了,始终一言不发。
皇帝的声音继续从帷帘后面传出来,“近日他连上数奏,称裴度常在府中会见天下各色奇人能士,以宰辅之名揽才,行为失当。哼,他明明知道,裴度为了帮朕剿灭强藩,认为朝廷当广纳贤才俊杰,不该再像德宗皇帝后期那样,以金吾卫暗中侦察朝臣动向,甚至禁止宰相在自己府中会见宾客,所以向朕奏请于私宅会见宾客,经过朕的准许后才这样做。裴度的所作所为光明磊落,并无半点私心。李逢吉却还在这里无理取闹,实在令朕厌恶!他无非是担心裴度削藩有成,功劳超过了他,所以千方百计中伤裴度。看来,朕必须把他送出长安才行了!”
吐突承璀仍然在发呆。
“你没有听见朕的话吗?过去与你谈起裴度和那班宰相们,你总有很多话要讲。今天是怎么了,突然变哑巴了?”
吐突承璀稍稍回过神来,“裴度啊……”他嗫嚅着,眼神依旧十分空茫,前言不搭后语,“大家,奴不太明白,大家为何要把裴玄静放到金仙观里。那样,那样会不会……”
“会不会什么?”
“……会不会令贵妃心怀不忿?金仙观毕竟是她的隐痛……”
“贵妃?你什么时候开始在意她的想法了?莫非去了一次广州,连性子都改了?”
往常听到这种亲昵的责备,吐突承璀总能恰如其分地为自己辩解几句,同时还把皇帝奉迎舒服了,但今天他却讷口无言,似乎真的变了一个人。
“哗啦!”从帷帘中抛出一条金链,正好落在吐突承璀面前。“朕让你把人带回来,你却给朕带回这个!”
吐突承璀双手拾起金链:“眉娘不愿意回来,我又不想强她……”他的喉咙哽住了,眼圈发红。
“记得那时眉娘来拜别,朕赐了她这条金凤环。这傻丫头,居然不懂得怎么戴上。”
“是啊,所以还是奴帮她缠到胳膊上的。”吐突承璀笑起来,真是比哭还凄惨。
“是吗?这,朕倒是不记得了。”
“眉娘的胳膊细得呀,金凤环足足缠了七圈,才算不往下掉了。”
静了好一会儿,吐突承璀又说:“这回,也是我从她胳膊上褪下来的。想来十年中她都一直戴着它,从不离身。”
“你拿去吧,留个念想。”皇帝叹了口气,“朕知道,你心里舍不得她。”
“谢大家!”吐突承璀叩头,“奴再替眉娘谢大家的恩,准她附葬丰陵。眉娘祖祖辈辈积德,才能获此天大的恩典呐。”
皇帝沉默,少顷,突然问:“李忠言怎样?”
“他?就是不出声地跪在眉娘的柩前,到我离开时,还一动不动地跪着,像木雕泥塑。”
“你都跟他说了?”
“说了。”
“说了什么?”
“奴说了眉娘这十年都在哪里,在做什么;奴又说了眉娘所奉的,是先皇之命;奴还说了……正是奴用自己的这双手,把眉娘给掐死了。”
“他什么反应都没有吗?”
“没有……”吐突承璀抬起头,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说,“对了,当奴追问他,知不知道眉娘在等什么人时,他突然说了两个字——贾昌。”
“贾昌?贾昌不是死在长安了吗?眉娘等的人是从海上来的。”
“可是眉娘说过,一旦她接到东瀛来人,就要交付一份先皇手谕,然后送来者启程赴京。如此想来,长安应该也有人在等候。李忠言提到贾昌,是不是这个意思?”
“也就是说,贾昌守的不单单是墙上的那些字?”帷帘的一角微微掀起,露出皇帝苍白的面孔。他的眉头紧锁,似在忍受某种难言的苦楚,“《兰亭序》的谜底,你都跟他说了?”
“奴谨遵大家的旨意,上回就去丰陵给他透过风了。”
“他相信你吗?”
“这十年来我总去找他倾吐,就算再多疑的人,恐怕也该放松警戒了。况且他困在那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只有从我口里才能得到些活生生的消息,由不得他不信。”
“所以你认为,他提起贾昌是确有所指?”
“对……只是我想再诱他多说一点时,他又死活不肯开口了。”吐突承璀终于从悲痛中摆脱出来,言谈重新变得爽利,“大家,要不奴再去一次丰陵?我就不信撬不开李忠言的嘴!”
“没用的,像他这种人,早就横下一条求死的心。你真用强,反而成全了他。”
“那怎么办?贾昌的院子都推倒了,灵骨塔里奴也搜了好多遍,连只耗子都藏不住,实在想不出还能从何下手啊。”
皇帝的目光一凛:“朕早该想到,他不会那么轻易就……”他突然说不下去了,以手扶额,发出痛苦的呻吟,“这头真真是痛死了!”
吐突承璀慌了手脚。
“陈弘志,滚出来!”
“奴在……”陈弘志应声而出,小步疾行到御榻前跪倒,双手擎着一个托盘,高举过头。
吐突承璀看见,托盘上有一个金莲花酒樽,旁边还有一个金匣。
皇帝打开金匣,从中取出一颗黑色的药丸,又端起酒樽,手微微发颤。他正要将药丸朝嘴里送,吐突承璀突然叫道:“大家,不可啊!”
这一声喊得着实凌厉,竟把皇帝吓了一跳,几滴玉液从金樽中晃出来。
“你怎么回事?”
吐突承璀喘着粗气道:“大家,万万不可服丹,不可服丹啊!”说着,竟“咚咚”叩起响头来。
皇帝将酒樽缓缓放回托盘:“把东西留在这儿吧。”
陈弘志忙把托盘放下,又无声无息地退到玄色帷帘之后去了。
“这丹丸对头痛有奇效,朕试了两次,也还不错。你何苦又要拦朕。”
吐突承璀直起腰来,额头上已是整块青紫。他颤抖着声音道:“大家,先皇饱受头风之苦数十年,却坚决不肯服丹丸。您还记得吧?”
“那又怎么样。”皇帝冷笑,“最终仍不得延年。”
“可先皇毕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