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说:“我知道王阳明心学可以触类旁通,可它和朱子学到底还是有差别的。”这个儿子严肃地告诉老爹:“用我的良知去读朱熹,就如同打蛇打到了七寸上,每击每中。”老爹认为这是儿子走火入魔,请教王阳明。
王阳明欣喜地说:“这是对的啊。良知无所不能,学习良知学,正如治家,产业、第宅、服食、器物就是良知,欲请客,这就是要参加科举考试,而你就有了请客的资本。当送客后,这些产业、第宅等物还在,还能自己享受,这就是终生之用。可今天的读书人,就如平时不积累家财(他的心学),到了请客(科举考试)时,到处借物件,虽然侥幸混过关,可客人走后,这些物件还要还给别人,家里仍然空空如也。学我的心学不但不妨碍举业,而且还是举业成绩的源泉,科举考试的人怎么能不学我的良知学呢?”
这段话至少告诉我们,王阳明心学是入世创建功业的学问,想要入世找到一个大平台,就必须进行科举考试,因为天下最大的平台是国家设置的平台。没有这个平台,能力再强大也无用武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所以在短时间内受万人瞩目,一方面是其学说的灵动,另一方面是王阳明颇具灵气的教育方法。1524年正月,浙江绍兴府知府南大吉来向王阳明请教政事。南大吉曾是程朱理学忠实门徒,但其天赋灵性总让他在一本正经的朱熹理学殿堂中受到煎熬。自听闻王阳明心学精髓后,南大吉就如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地喜欢上了王阳明心学。
那一天,南大吉向王阳明发问:“我为政总有过失,先生为何没有说法?”王阳明反问:“你有什么过失?”南大吉就把自己为政的过失一一说给王阳明听。王阳明听完说:“你这些过失,我都指点过你。”
南大吉愣住了:“您说过什么?”
王阳明接口道:“如果我没有说过,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过失的。”
南大吉恍然:“良知。”
王阳明点头微笑,南大吉也笑了。
几天后,南大吉又来见王阳明,叹息说:“如果身边有个能人经常提醒我,我犯的过失可能会少点。”
王阳明回答:“别人的提醒不如你自己良知的提醒。”
南大吉的心灵又受到一次洗礼。
又几天后,南大吉来问王阳明:“行为上有了过失可以改变,心上有了过失可如何是好?”
王阳明看了他一眼,说:“你现在良知已现,心上不可能有过失,心上没有过失,行为上也就不可能有过失,当然这是从理论上来讲,实践中,还需要刻苦修行。”
南大吉的心灵被洗得稀里哗啦。
然而,王阳明当时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给那些相信他心学的人,或者说是良知未泯的人的心灵给予洗礼。有弟子说:“如果皇帝和他的亲信张璁、桂萼认可您的心学该多好啊。”
王阳明反问:“有什么好?”
弟子瞪着眼睛回答:“那您就可以入朝为官,造福天下百姓了。”
王阳明笑笑:“心学无非是让人认可自己的良知,你怎么知道他们不认可自己的良知呢?况且,圣人行事如明镜,物来则照而已,世间任何事都不要强求。”
“物”很快就来了。
李福达案
1528年农历二月王阳明重新出山,除了举荐他出山的震耳欲聋的呼声外,还有个重要原因:中央权力的再分配和桂萼的用人不当。
杨一清能被重新起用,是张璁和桂萼以及王阳明弟子方献夫等“大礼议”胜利派共同努力的结果。杨一清一进入内阁,就联合张、桂二人排挤了首辅费宏,这是痛打落水狗的前奏,目的是要把杨廷和的势力连根拔除。1526年农历五月,杨一清继费宏之后担任首辅。张璁和桂萼都得到了高额回报:两人仍然在内阁任职,张璁被推荐为都察院院长,桂萼被推荐为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兼尚书,这已是官场中的顶级荣誉。与此同时,王阳明的弟子方献夫也到大理寺担任首长。众人都占据了重要部门,张璁认为清洗杨廷和势力的时机已到。
双方开战的时机是到了,但杨廷和势力却抢先一步发动了进攻。1526年农历六月,一名御史揭发武定侯郭勋有叛逆行为,证据是他府中一个叫李福达的人曾是两年前大同军区叛乱的军官,郭勋和这位失势的军官关系密切,而且这名军官的身份被发现后,郭勋居然还要求御史把这件事暗暗抹去。李福达的人生经历很丰富,年轻时从江湖术士那里学过巫术,后来到大同军区服役,由于太辛苦就开了小差重入江湖,在一群流氓地痞煽动下,李福达发动了叛乱,失败后就跑到京城,改名换姓以巫师的身份进了武定侯郭勋府中,并且很快得到郭勋的信任。
李福达被人告发做过反政府的事时,审讯官正是杨廷和势力的人,他们马上把李福达和郭勋联系到一起。杨廷和势力中的一名御史上书朱厚熜,声称郭勋有谋反的嫌疑。看一下郭勋的关系网就可知道他们这样做的原因,郭勋是张璁与桂萼的坚定支持者,张、桂二人能在“大礼议”中大获全胜,郭勋功不可没。
张、桂二人一得到李福达案的消息,马上反击。首先张璁以都察院院长的身份要求他管理的御史们上书指控那名御史诽谤郭勋,桂萼则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开除那名御史,方献夫则以大理寺首长的身份要求案件由他们大理寺重新审理。
案件很快就有了结果:李福达从来没有参加过反政府武装,他的罪名只有一个——在武定侯府上施行巫术。郭勋马上出来作证说,有一段时间他腰酸背痛腿抽筋,大概就是这个巫师搞的鬼。
案件结果一公布,杨廷和的势力根基翰林院像开了锅一样,他们急吼吼地上书要求朱厚熜下令重新审理此案,并且认定,此案在审理中被人动了手脚,有的上书已经指名道姓说是张璁和桂萼。他们没有指责杨一清,大概是向杨一清示好,想把杨拉到自己这一方来。
杨一清此时的态度突然暧昧起来,或许他是不想卷进这个无聊透顶的政治事件中,或许是他认为案件的确受到了张璁等人的影响。杨一清模棱两可的态度给了杨廷和势力极大鼓励,政府中潜伏的杨廷和势力成员纷纷跳出,指控张璁、桂萼践踏法律,扰乱司法公正。
张璁和桂萼又惊又喜。惊的是,杨廷和势力居然如此强大;喜的是,被杨廷和势力利用来攻击他们的李福达案居然成就了他们的一招计谋:引蛇出洞。
二人马上向朱厚熜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杨廷和人走茶未凉,朝中势力还很大,如果不把他们消灭,“大礼议”将重新启动。朱厚熜下令杨一清彻查此案,当然,其实就是想让杨一清消灭杨廷和势力。杨一清突然迟疑起来,张璁和桂萼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朱厚熜说,杨一清不肯行使皇上您的意旨,此人的立场有问题。朱厚熜立即下令:杨一清滚开,首辅由张璁接任。
张璁大权在握,对扫灭杨廷和势力不遗余力。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把五十余官员卷了进来,这五十余人结局悲惨:十余人被廷杖致死,四十余人被发配边疆。在各位官员家属凄惨的哭声中,张璁把都察院和六部的杨廷和势力一扫而空。
这还没有完,张璁和桂萼抱着“除恶务尽”的人生信条,开始清整翰林院。翰林院一直以来是出产皇帝秘书和内阁成员的人才库,张璁绝不能容许这里有杨廷和的势力。清整的方式是:对翰林院官员进行考核,考官自然是他。几天后,二十多名翰林院官员没有通过考核,按规定被清出翰林院。一批人离开翰林院后,又一批张璁指定的人进入翰林院。如果一切顺利,将来的年代里,内阁将全是张璁的人马。
张璁和桂萼的凌厉发展让朱厚熜警觉起来,他绝不允许有第二个杨廷和出现。张璁很快接到通知:交出首辅的位子给费宏。
费宏是老大不愿意,但在朱厚熜的淫威下只好硬着头皮上。结果可想而知,几个月前的故事重演:他再被张璁和桂萼联合杨一清排挤出内阁。1527年农历二月,杨一清再度成为首辅。张璁和桂萼当面笑脸相迎杨一清,背后却举起了刀子。然而,他们的刀子才举了一半,注意力就被另一件事吸引过去了。这就是“姚镆事件”。
姚镆是1493年的进士,曾在广西做官,成绩斐然。1522年“大礼议”进入高潮时,身为工部侍郎的他倾向于张璁和桂萼。这次站队给桂萼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快他就成了张璁、桂
小说推荐
- 王阳明全集之一(知行录)
- ,王阳明全集之一(知行录)目录daueengiaouoang卷一 知行录知行录之一 传习录上 知行录之二 传习录中知行录之三 传习录下 知行录之四 公移一知行录之五 公移二 知行录之六 公移三知行录之七 三征公移逸稿 知行录之八 征藩公移卷二 静心录静心录之一 文录一 静心录之二 文录二静心录之三
- 最新章:第67章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中国众多历史名人的共同偶像:明朝一哥王阳明 作者:吕峥1 明朝出了个王阳明(1)人世的哲理长久地隐藏在玄冥之中,宇宙不知疲倦地演绎着爆炸、膨胀的轮回,直到上天也厌倦了这周而复始的一幕,打了个哈欠,眨了眨眼睛说“让王阳明去吧”于是,一道天光划亮了沉寂幽远的万古长夜,坠入神州大地上一处叫余姚的县城。几十
- 最新章:第43章
- 知行合医
- 文案 就如同心里咨询时,最耐人寻味的便是病人会因信任依赖而爱上自己的医生的同时,也渴望和期盼着医生也能关注到自己,在共情的过程中一起沉沦 谢安并不是谁的心理医生,他只是恰好遇见了14岁的少年肖行一,肖行一也不是谁病人,他只是碰巧把那份依恋给了自己信赖的人 如果让他们再选一次,谢安或许会选择更早一些遇
- 最新章:第25章
- 王阳明大传
- 作者:周月亮小引 阳明这只鞋一生极重践履的阳明,本身就象只鞋。这只鞋上插着高贵的权力意志的权杖。形成心学的倒T字型结构—不是十字架,也不是钻不出地平线的大众的正T字型。他的“致良知”工夫就是要你站在地平线上。然后脚不离地的无限的向上升华,把人拉成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拔着头发离地球的是阿Q,当缩头乌龟
- 最新章:第84章
- 一树海棠压梨花 作者:明开夜合
- 《一树海棠压梨花》明开夜合文案:二十四年前,自六岁在医院第一次见到那个红彤彤皱巴巴的婴儿开始,她的生命轨迹就刻下了何决的名字。最初他是个喜欢黏在她身后要糖要抱抱的糯米团子;不知不觉间二人变得如真正的姐弟一般彼此疏离又亲近;然后,那个孤僻的小鬼一夕之间拔节生长,突然就成了一棵树一般苍翠挺拔的少年,而看
- 最新章:第65章
- 神奇圣人王阳明
- 作者:雾满拦江序:步入智慧的殿堂在近代历史上,中国不是太给力,被近邻日本打得有点儿惨。单以国土面积、物产储备以及人力资源而论,中国都没理由挨打。但历史摆在这里,中国不仅挨了打,而且还被打得惨不忍睹。甲午海战的惨败,马关条约的耻辱,八年抗战的艰辛,南京大屠杀的残酷,至今仍是我们民族的伤痛。庞大的中国,
- 最新章:第81章
- 合欢宫记事 作者:最是一年明冬月
- !0 楔子 入宫永昌十二年冬 腊月初八魏文帝李熙,亲征塞北,平复燕郡十三城,回驾京都。赐燕郡乐城携回的一女子乔氏为若妃。若,女子跪而梳发,表顺从也。又赐原“东阳宫,更名“合欢宫。再赐玉帛百匹,珠宝十箱,绫罗三十匹,珍玩五抬,宫人百人,侍卫五十。又命原内侍总管刘宦,总理调教事宜,於元宵时成纳妃礼。永昌
- 最新章:第41章
- 王阳明全集之三(悟真录)
- ,悟真录之一 文录四-1,小,说,网 序记说别三子序丁卯自程、朱诸大儒没而师友之道遂亡《六经》分裂于训诂,支离无蔓于辞章业举之习,圣学几于息矣。有志之士思起而兴之,然卒徘徊咨嗟,逡巡而不振;因弛然自废者,亦志之弗立,弗讲于师友之道也。夫一人为之,二人从而翼之,已而翼之者益众焉,虽有难为之事,其弗成者
- 最新章:第80章
- 王阳明全集之四(顺生录)
- ,顺生录之一 别录一-1 陈言边务疏弘治十二年,时进士。迩者窃见皇上以彗星之变,警戒修省,又以虏寇猖獗,命将出师,宵旰忧勤,不遑宁处。此诚圣主遇灾能警,临事而惧之盛心也。当兹多故,主忧臣辱,孰敢爱其死!况有一二之见而忍不以上闻耶?臣愚以为今之大患,在于为大臣者外托慎重老成之名,而内为固禄希宠之计;为
- 最新章:第8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