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平凡是真》第83章


“别躺下,喂,先把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吃了再歇息。”方教授拿着一盒拆封的药走到几个脸色发紫的同学身边,扳开他们的嘴再把手里的药倒进去,最后又就近在岩壁上抓了一把未化的雪塞进他们嘴里,“快,和着雪水吞把药片吞下。”
听见方教授的话,袁书芳强忍头晕抖着手打开背包那拿出一块西洋参片含在嘴里,5600米的高度引发头晕目眩,不知玉珠峰顶会引发怎样的高原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还是四肢麻木水肿?看来又必须在C1点休整几天了啊。
“呼……给我一片……参片……”嘴唇有点发紫的俞彤几乎是爬着来到了袁书芳身边。
袁书芳又抖着手喂了俞彤一块参片,然后有气无力地笑了一下,“小彤,你这一爬优雅的形象全没了,不过只有我看见,所以回到格尔木后想想要给我买点什么当封口费吧。”
俞彤趴在地上,右手颤抖地拿起挂在脖子上的相机对着袁书芳咔了一张,“你比我好不到哪里去,我想你杨杨哥肯定会很乐意花大价钱从我手里买走这张照片。”
袁书芳连翻白眼的力气都没有了,“你狠。”
俞彤颤巍巍道:“一般一般,天下第二。”
“你们两个都狠。”横躺在袁书芳身侧的张同幽幽冒了一句,“这种时候,你们居然……还有力气……凭……嘴……”
袁书芳和俞彤同时无力道:“没办法,人品好啊。”
张同已经闭上眼,无力辩驳。
袁书芳闭着眼睛和俞彤靠在一起休息,直到一阵饭菜的香味叫醒了她。睁开眼一看,却发现方教授和侯志平正用一个天然气罐炒菜,旁边的平地上已经摆着几盘炒好的菜,距离有点远,加之高原反应没有完全过去,袁书芳并没有看清楚那几个盘子里炒得是什么菜。话说,那煤气罐、锅子和锅碗瓢盆是哪儿来的啊,方教授和侯学长不至于把这些东西放在背包里然后背到这C海拔5600米的地方来了吧?
“奇怪,我眼花了吗,我怎么看见方教授在炒菜?”因为袁书芳坐了起来,顺势躺在地上的俞彤很快被冷醒,只见她揉了揉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高原反应能造成这么厉害的眼花吗?可是除了眼花,我怎么觉得我身体现在很好没啥不适呢?”
袁书芳强忍住笑意正色道:“你没有眼花,因为我也看见了。”不过,从小练武的人身体果然很棒啊,俞彤觉得身体没啥不适,可她现在仍感觉头晕晕的。要不要让小彤教她练武呢?大概不行了吧,她现在都十八岁骨头应该已经定型了。
“啊,你们两个醒的最快。”侯志平端着两小碗热腾腾的青菜汤向两人走来,“来,喝点热汤暖□子。我正想着晚饭已经做好该把你们叫醒了。不过没想到啊,这么多人里居然是你们两个女生醒的最快,我刚还和方教授说你们可能醒的最晚呢。”
袁书芳和俞彤笑着接过菜汤,对侯志平道了声谢后捧起汤碗大口喝了起来。这么高的海拔,这么低的温度,如果小口喝汤,汤不一会儿就会冷掉并结成冰。
热腾腾的汤下肚,袁书芳只觉身体瞬间变得柔软,头晕的感觉也瞬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侯学长,你们哪儿来的天然气罐和炒菜做饭用的器具、材料啊?”俞彤一边大口喝汤,一边好奇地问着正在叫醒周围同学的侯志平。
“那些东西是青海省登山协会的人准备的,每隔半个月他们都会准备一些食材、燃料放在玉珠峰南、北坡的休息点,方便了很多登山爱好者。”侯志平说完继续叫昏睡的队员们,很多人因为疲倦、高原反应等原因睡得太死而叫不醒,侯志平便恶作剧地抓起地上的雪往人家的脖子塞,于是很多叫不醒的人便从地上跳起来惊醒了。
“来,来,大家趁热赶紧地吃,吃完开始搭帐篷然后就休息。看看你们明天高原反应还强不强烈,如果不强烈,我们后天就开始登顶。”方教授直接把菜盘放在了热气蒸腾的锅子上,这样保证了大家吃下口的菜都是热菜。
吃完饭,大家开始合力搭帐篷,之后也顾不得对今天的行程进行总结便抱着睡袋进帐篷呼呼大睡去了。
第二天醒来已是午时,而且一觉睡醒之后身体异常轻松,袁书芳知道自己已经适应了这个海拔高度的空气。但队伍中有一半的同学便没她这么好运了,他们的高原反应比前一天还严重,严重呕吐不说还出现了短暂的休克,如此便只能把他们送回大本营了,而负责送他们回大本营的是侯志平,剩下的六人则由方教授带领着向玉珠峰顶进发。
从C1到峰顶都是雪坡,越往上走天气变化越异常,方教授担心大家体力不支便在海拔5900米的地方设了第二个停歇点,很凑巧的是,他们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同样想要登上玉珠峰顶的登山队。
方教授本就担心只有他一个人会顾不来六人的队伍,而且队伍中还有两个女孩子,这下可以和登山队组成一个队登顶他就放心多了,因为登山队中有两个差不多和方教授一样专业的向导。
大家相互认识后,那队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的登山队对方教授和探秘队员们异常佩服,特别是对袁书芳和俞彤,这两女孩看上去也就二十岁左右,居然有勇气登玉珠峰,而且比起他们这些已登过很多山峰的半专业登山队员来说,这两个女孩的表现太好了——他们刚登山5900米的鞍部时可是被高原反应直接弄得趴地下了,在这休息了两天才慢慢缓过劲来。可看看人家两小姑娘,不过呼吸稍微有点急促而已。
休息了一晚上,探秘队和登山队的组合在凌晨四点就开始向山顶出发,那白色的雪把天空映的一片亮堂堂,因此即使还是凌晨,大家仍旧兴致高昂地出发了,一点儿也不怕迷路。今天,一鼓作气登上山顶!
经过三步一喘五步一歇的漫长旅程,探秘队和登山队终于于下午一点多登山峰顶,耗时九个多小时。在登山队站在峰顶一览众山的时候,探秘队的队员纷纷抓紧时间用简陋的工具采样,袁书芳拿出了一个注射器、一块活性炭进行大气采样,俞彤拿出一个小铁锹进行冰面下的泥土采样,张同东瞧西看希望能找点啥植被带回去……
下午两点半左右,两只队伍共十一人开始下撤——下午三点以后玉珠峰顶将不能停留任何人。因为三点之后,玉珠峰顶极易起风,稍一不慎,人便会被吹得无影无踪。
下山比上山容易的多,晚上八点左右一路人便回到了大本营。
八月十四日,包括袁书芳在内的探秘队员来到昆仑山口和陈教授汇合,“大家第一次登山的感觉如何?”陈教授笑眯眯问道。
“一个字,累。”大家异口同声回答。
“走吧,车就在外面等着,我们现在就去格尔木,等拿到最近一段时间格尔木和可可西里的卫星云图我们就回合肥。出来有半个月了,这边的景色虽美,可生活条件艰苦,又随时要面对那烦人的高原反应,你们应该都想家了吧?”陈教授仍旧笑眯眯地望着大家。
队员们你望我我望你,然后纷纷点头承认表示想家,初来可可西里的兴奋早就被高原反应的折腾、生活条件的艰辛磨的一点不剩,这个暑假大家特别想念父母的唠叨。
“既然都想家了,那么回合肥后大家抓紧时间把各种样本整理成数据和图形交给我,这样开学前你们也许还有一两天陪家人的时间。”陈教授说完拧着大大的包身形轻快地往前走去。爬座玉珠峰而已就用了七八天的时间,害他错过小孙女的满月,这些娃儿的体力和适应力太差,嗯,今后要加紧训练的强度。
十几个人在陈教授身后黑线不已,这老头,他那话怎么听怎么有种幸灾乐祸他们不能回家的意思,他们哪儿得罪他了?
汽车飞驰在公路上,袁书芳拿出手机分别给远在北京的杨爷爷、杨明杰和南充的袁爸袁妈打了个电话报平安,开始登玉珠峰的时候手机就没有信号所以一直不能联系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和杨杨哥他们急成啥样了。
和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用四川话叽哩咕噜一大堆之后,袁书芳又拨通了杨爷爷家的电话,同样报了平安东扯西扯一大堆后最后才拨通了杨明杰的手机。
“圆圆,你现在在哪儿?好不好,高原反应严不严重,没出啥事吧?怎么十多天不给我打电话报平安?你今天再不打电话我就打算订明天的机票去拉萨找你。你……”
“先停一下。”袁书芳忍不住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