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疡蹈础?br /> 严复年轻时染上大烟瘾,李鸿章曾这样劝他:“汝如止队才,吃烟岂不可惜!此后当仰体吾意,想出法子革去。”但严复终其一生,并未“革去”这个嗜好,反而是变本加厉地猛抽,通常是一日三遍,而且抽得十分讲究,要专门从上海购入上好的烟膏,他的家书里不乏嘱其妻从上海购买烟膏的记录。1919年,已步入人生晚年的严复写道:“以年老之人,鸦片不复吸食,筋肉酸楚,殆不可任,夜间百服药不能睡。嗟夫,可谓苦已!恨早不知此物为害真相,致有此患,若早知之,虽曰仙丹,吾不近也。寄语一切世间男女少壮人,鸦片切不可近。世间如有魔鬼,则此物是耳。若吾言之,可作一本书也。”这种沉痛之言出于一生的教训。
舒新城长在水乡,自幼喜划船。后来他一直生活在上海,成为出版家,这一爱好也因条件所限而渐渐荒疏。1934年10月,舒新城夫妇到苏州郊外的青阳港度周末。饭店门前是一条宽几十丈、水极清澈的河。饭店备有一种尖底船,桨有胫,可坐荡而周身用力。他们上午10点多入住后,11点即租船划了一个小时;下午3点又划了两个小时;晚上8点再划一小时。一日三划,算是过了一把划船瘾。次日白天出游,回来晚饭后又划一阵。第三天下午又划了半天,并且深入小港,串游水乡。两人此行感觉极好,当即商定每月各存10元工资,专门用于以后来这里划船。
阿英是藏书家,访书之瘾极大,居上海时,常到苏州买书。
阿英一般是清晨从北站乘飞快车,一个多小时后到达苏州,住定即雇车到城内察院场,这是个旧书铺云集的地方。阿英曾开列出他依次出入的店铺:文学山房、松石斋、存古斋、来青阁、适存庐、觉民书店、艺芸阁、宝古斋、灵芬阁、集成、勤益、琳琅阁、振古斋、欣赏斋,一路访书至饮马桥。至此一上午就耗进去了。中午到西园粥店或玄妙观吃点东西。下午从观前街的书摊扫起,后折入牛角浜,再回到庙后,雇车入牛东大街,访来晋阁老店。后折入大华书店,在店主家歇息片刻,然后去闾邱坊巷看书。最后,巡回玄妙观前的新书摊。
这一大圈逛下来,已是夕阳西下时。阿英带着收获的旧书,回到旅店,略事休息后,到上海粥店吃晚饭。一般是要一盆活虾,一样菜,一碗饭。饭后在街上溜达一圈,即回旅店。接下来便是灯下翻书,遇到佳作往往一气读下去,至酣然入梦。
陈群曾是汪伪政权的内政部长、江苏省长。南京沦陷时,满街都是旧书,无人问津。陈群便于这时开始收书,收了不下百万册。他将当中十多万册最精善的本子藏于家中,不时把玩欣赏。抗战胜利时,他整理所有家藏,编了目,写了数百封遗书后,才仰药自尽。藏书家黄裳称陈群“在汉奸中,算是作风特殊的,也可以说是一个畸人”。
袁世凯之子袁克文自小师从天津四大书家之一的严范孙,得其真传,真、草、隶、篆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后大享书名。袁克文写字的一个独到之处,是不用桌子,把纸悬空,由人拉住两端,他在上面挥毫,竟然笔笔有力,而纸无损,这是一般书家很难做到的。他写小字也是如此,常常是仰卧在烟榻上,一手拿纸,一手执笔,凭空书写,并无歪斜走样之处,的确令人惊叹。当时上海的各种小报、出版物等,纷纷慕名请他题签。某次,有个叫陶寒翠的作者以其作品《民国艳史》请袁题写封面,袁一挥而就。小说出版后,作者送给他一本。袁一览之下,顿觉懊悔,原来书中不乏大骂其父袁世凯的内容。袁自此谨慎行事,不敢轻易应酬了。
李叔同年轻时,养了很多猫。他去日本留学后,曾专门往家发电报,问猫安否。
周有光、张允和夫妇都喜听音乐,但偏好迥异。周有光喜欢西洋音乐,张允和则喜欢中国古代音乐。上世纪20年代后期,两人谈恋爱时,夏天周有光常请张允和到上海法租界的法国花园听贝多芬的交响乐,据说是躺着听,一人一个躺椅,票价自然不菲,两枚银元一张。往往躺着躺着,张允和就睡着了。
丰子恺1933年时曾著文说:“我每天还为了糊口而读几页书,写几小时的稿,长年除荤戒酒,不看戏,又不赌博,所有的嗜好只是每天吸半听美丽牌香烟,吃些糖果,买些玩具同孩子们弄弄。”40年后,丰子恺死于肺癌。
数学家吕竹人香烟瘾极大,在清华任教时,与人闲谈半小时能抽一匣。他的宿舍整天烟雾弥漫,别人进不去,偶开窗户,烟味能传到十米以外。
某年正月,北大教授周作人、马衡、钱玄同等同逛厂甸,撞见黎子鹤和张凤举,黎拿出刚高价收来的“酱油青田”印章给马衡看。马当时已有些眼花,将石头拿远些一看,便不客气地说:“西贝,西贝!”(意为假的)
北大教授朱希祖喜好旧书,而且收旧书的本事极精,很多书商都弄不过他。他留着大胡子,琉璃厂旧书铺没有不知道“朱胡子”的。
徐曾以《论烟》为题著文,头一句话就是:“烟是可爱的!”文中大谈抽烟的方式、抽烟的好处及享受抽烟的美妙:“吸的烟类,有‘旱烟’、‘潮烟’、‘纸烟’、‘雪茄’、‘斗烟’、‘鸦片’等,这些,我都喜爱。我爱在冬天太阳里听江南父老们喷着旱烟讲长毛的故事;我爱在田亩旁,在农夫们潮烟旁听田事的研究;至于房间中纸烟、雪茄、斗烟的烟雾里,同师友们与爱人谈些无系统的感想,当然是我所喜爱的事;而在鸦片烟旁听些或谈些深奥的问题,也是我所喜爱的事情。”“吸烟不当专吸某一类的,应当在适宜时候来吸各类烟才好,照普通生活来分配,早晨当吸水配,出门当吸纸烟,中饭后当吸雪茄,晚饭后当吸旱烟,星期日当吸一次鸦片,到田野去玩时该吸潮烟。”
刘半农的业余爱好是照相。据说当年在非职业摄影家里,他的造诣名列第一,曾著有《半农谈影》一书。
上世纪30年代,刘文典曾任清华国文系主任,同时在北大兼课。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散伙,教授们“各回各家”时,刘却留在了云南。据说这是因为他舍不得云土(烟土)和云腿(火腿),并由此而得了个“二云居士”的雅号。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兴趣广泛。收藏是他的头等爱好,此外据张中行介绍,他还不乏其他雅兴:“他喜好围棋,我的邻人崔云趾(围棋三段,晚年评四段)教他许多年,据说造诣不高,距离初段还有一大段路。他也喜好京剧,学老生,唱得不怎么样,音量太小,可是老师很了不起,是鼎鼎大名的余派创始人余叔岩。他还喜好古琴,弹得怎样,有没有名师,我都不清楚……他喜好书法,常写,字我见过,面貌清秀,只是筋骨少,过于纤弱。下款总是署丛碧,这是他的别号。他能填词,我像是在谁的书房里见过他的词集,确切情况想不起来了。他还能作诗,我的友人蔡君告诉我说,曾见一本《洪宪记事诗》,后部续诗是张伯驹作的。总之他是个出于锦绣堆中而并不完全声色狗马的人物。”
上海作家赵景深一度喜欢看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有时一天连看几场。他还把这类电影说明书按作者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排列起来,夹在一本讲义夹里,大约攒有一百多张。他曾承认,当年看这类电影的初衷是为了偷懒,以为看了电影就不必读原著了,后来感慨说:“这怎么行呢?”
诗人朱湘嗜烟如命,在大冬天当袍子维持生计的困状下,他一天仍要抽一听(50支)白金龙烟。
戏剧史家周贻白喜欢收藏业内艺术品。他把一种脸谱烟标贴在相册里,一共100号,一张不少。他还在账簿和讣文上贴四川高腔的脚本、刘宝全和山药蛋的秘本大鼓以及《抗金兵》、《五彩舆》之类。
赵景深说:“我有一种癖性,常喜欢朋友所喜欢的,自然这也以自己范围以内为限。虽然仍旧是自己的癖性,没有朋友,或许会遭搁置;朋友也喜欢,我便感到兴趣盎然了。比方说,友人调孚喜欢弹词,我也跟着喜欢了一阵;现在他冷了,我也跟着他冷了。”
徐调孚好昆曲,但不是票友。仙霓社所演的几百出昆曲,他场场不落地看过。还替仙霓社编了一个《戏目索引》详细注出见何曲谱,在第几册,第几卷。
学者熊佛西喜欢兰花,栽培有道,能用一盆兰花分殖成几十盆。他的心得是不
小说推荐
- 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
- 编著:刘仰东】内容简介刘仰东编著的《去趟民国》是一本随意翻翻的书—没有头尾,没有章节,没有次序。只依类分了一二十个题目,也未必分得很清楚,因为生活中的事情,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页之间,这一段说的是民国元年,下一段也许就到了四十年代末,再下一段没准又回到了民国初年,反正就是这三十几年间的人和事。
- 最新章:第58章
- 百年记忆:中国百年历史的民间读本
- 记忆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在审视历史中创造未来。记忆积淀下了太多太多悲壮的故事,以致误导后人以为唯惊天动地的豪杰才有权利走进历史,千万年来只默默走着自己人生道路的凡人、甚或至于失意于命运的弱者,只能扮演历史过客的角色,他们的记忆惨遭遗忘。许多人活得就真似一只蝼蚁,匆匆地生,匆匆地奔忙,直到匆匆
- 最新章:第63章
-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 作品: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作者:司马路人 内容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伟大帝王。他开辟的疆域广袤无边,超过了过去的朝代;他统御的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国家;他缔造“贞观盛世”空前绝后。他为大唐创立立下的战功让太子李建成饱受威胁,太子曾数次馋垢并毒杀李世民,未果。李世民抓住
- 最新章:第124章
- 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
- 作者:黄一鹤】总统皇帝只在一瞬间:袁世凯的“小站”人民国初年,人们把袁世凯比做美国的华盛顿,但袁世凯终究没能成为华盛顿,袁归根到底是个“旧时代的人。袁的圈子里,活跃的也仍是以旧时代的人为主:前清旧僚、北洋嫡系,外加少数具有新思想的新分子。袁作为一代领袖,在笼络人心上极有手腕,要求名的给名,要求官的给
- 最新章:1949民国圈子-第50章
- [gl]我的私人生活
- 《我的私人生活》BY 零点抵达从阳光青涩的少女到成熟干练的剩女,十几年她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也遭遇过被抛弃的命运。一路走来,一次次的感情纠葛,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在爱情的酸甜苦辣中她成长着,也在不停地追寻着…当又一个女人出现她面前时,她还有勇气相信爱情吗?谁又会成为与她共度一生的人?爱的简单不等于爱
- 最新章:第115章
- 重生民国之陈芳菲的幸福生活
- 《重生民国之陈芳菲的幸福生活》作者:Victoria女神文案:陈芳菲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出奇幻大剧。跟奶奶的姑姑名字一样也就算了,被车撞了居然撞到了这位久远的亲戚身上。太姑奶奶真是闻名不如一见啊,早就听说她是咱老陈家有名的美人。不过隐约听说,她逃婚和哪个男人走了,从此就和家里断了联系。在那个年代,逃
- 最新章:第71章
- [空间]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
-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空间]作者:吃睡一条龙 文案 生于1952年的陶小霜是个长相和父母毫不相像的遗腹子。她还不满1岁,妈妈就改嫁了,7岁刚过半,奶奶也病死了,从此她只能寄住舅家 幸好,外婆爱屋及乌,二舅夫妇也忠厚善良。故事发生在10年后 1968年的夏天,大学停考了,上山下乡却开始了 陶小霜一边和青
- 最新章:第269章
- 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
- 作 者 华浊水书籍简介 让我们从中国历史的“后门”走进,走进帝王们的“卧室…捋下他们那一脸的矫揉岸然、那一身的光鲜功名,小觑一下他们的“私生活…也许,这才是真实的历史。金灿灿的丹墀,红艳艳的床帷、倾国倾城的嫔妃…当如刀的笔锋戳破笼罩后宫的金黄色帷幔时,我们才知道君王们的后宫有那么多的玄机与隐情…第一
- 最新章:第142章
- 私人生活
- 在绯闻中沦落的美女:私人生活 作者:钟墨灰色的价值(代序(1)有一句话说,年龄愈大就愈能懂得灰色的价值。这里,当然不是指衣着等外在的颜色,而更多是指人的思想方法之类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基调 用颜色来阐释生命的色调纯粹是感觉化的比拟,而不是科学的界定 我20多岁时喜欢黑色,那种绝然的黑色。那时,正是偏执叛
- 最新章:第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