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的尽头-住宅悲剧》住宅悲剧-第7章


自己疲劳总还可以忍耐。只是在她外出上班期间,母亲一个人关在家里,总使她不放心。
母亲德枝到1980年1月就满63岁了,按照如今的年均寿命,离老年还远呢。可是,自从她前年患了轻微脑血栓,身体已经完全衰老了。如果在家里,还可以扶着别的东西,慢慢地挪动身子,可只身外出已十分困难了。从那以来,每天买菜,就成了山藤节子的工作。
山藤节子对于买菜,本来不觉得是多大负担。甚至当她下班挤在电车里、脑海中翻腾着母亲喜欢吃的种种莱肴的情景时,她就像忘了疲劳一样,温暖之感油然面生。
像往常一样,山藤节子走到了自己家的门前,脑子里还在想着:要是离公司近些就好了……
她按响了门铃。过了一会儿,德枝就该走来摘下门链,迎节女儿进家了,还总要柔声细语地说:“你回来了!……”这也成了母亲德枝的习惯。
今天,山藤节子没有闻到溢到走廊的烧饭的香味。米饭总是由德枝在家做好的。
山藤节子心中突然不安起来。她平时总是不放心,稍有一点儿异常,马上就联想到变故。
她再次按响门铃,等了一会儿,依然没有反应。节子手里抱着纸口袋,从手提包里摸索着取出了钥匙。插钥匙的时候,觉得心里乱得很。意外的是门并没锁。
室内昏暗。大概炉子也熄灭了,屋里冷嗖嗖的。
“妈妈,您在哪儿?……”山藤节子大声呼唤着,摸到开关,打开了所有的灯。她看到母亲德枝躺在起居室墙边的地毯上。她两腿直伸,身体横卧而倒。
“您怎么啦?……妈妈!……”
山藤节子跑过去。德枝使尽全身力气,好容易才抬起上半身。
“……傍晚时摔倒在走廊上了……好容易挪到家里,可总觉着腰疼,站不起来了……”
“从傍晚您就一直躺在这儿吗?”
“我给广里打了电话,说是你刚走。”电话机倒是放在小桌上,德枝可以爬得过去。德枝有时也到走廊上去走动走动,大概是扭了腰胯,结果,就在这没有一丝暖气的房间里,在一片昏暗中,足足躺了将近三个小时。
山藤节子赶忙点着了取暖炉,把毪子拿来铺在近旁,让她躺得舒服一些。
“您不如给雨野外科大夫打个电话,让他来一下好了。”
“我本来想,阿节过一会儿就回来了。”
“可是,您要是感冒了,不是更麻烦吗?”
山藤节子给经常就诊的外科医院打电话,禁不住眼里涌出泪水。母亲只有依靠自己,真叫人心焦。
“看来还是得搬近一点……”
山藤节子坚决地自语着,口气里流露出对自己的气愤,后悔过去没有早点儿下决心。
发生这次事情以后,山藤节子母女二人就决心,卖掉早已住习惯了的浦和公寓,在登户附近寻我住宅。所幸的是,德枝夫人并没有摔成骨祈。只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请大夫毎天来注射和换药。她基本上已经复原了,又能扶着墙慢慢来回走动了。
近来,“缩短单位与住宅的距离”这句话十分流行。可能大多数人是要把住宅,搬得更加靠近单位吧!
山藤节子当然也不例外。尽管她对浦和这个小镇非常留恋,但如今却并不想调换工作,山藤节子生在浦和,短斯大学纺织系毕业以后,就在的矢纺织公司就职。那时,父亲还在当地一家食品公司工作,一家三口人住在公司职工宿舍里。但是七年之前,父亲仅仅50多岁,就因病早逝了。后来德枝和节子娘俩,仔细地商量了以后的生活,结果买了这一套二室一厅的公寓楼房。她们用父亲的退职全付了款,不足的部分从住宅公库,借了170万日圆的贷款。每个月要偿还九千日圆。不过那时娘俩都工作,总算没造成太大的负担。
德枝在父亲原来工作的公司食堂里当炊事员,58岁时辞去了工作。可娘俩依然不打算离开浦和。一则是因为浦和是德枝的故乡,这里亲戚朋友比较多;再则是因为德枝认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节子就很容易找到合适的对象。
山藤节子决意卖掉公寓以后,先找工厂里的上司——技术股长仁科秋雄商量具体办法。十个月以前,也就是1979年3月,他刚刚在川崎的棧雀浇蛄艘桓鲂⌒〉脑郝洹4蟾攀且蛭セ勾钛沽μ螅淞搜蹋绽刻熘形绱蛹依锎梗遥土谑程煤瓤Х龋几奈羧蘸纫淮巍R灾聊昵岬闹肮っ牵荚诒澈笠槁鄯追住2还还茉趺此担乔ㄐ孪仓螅士魄镄鄣纳钏坪鹾茉猜?br /> “你要是还打算买公寓单元房,恐怕得先找到要买的住处。要是先把现在住的房子卖了的话,岂不是进退无路吗?”仁科提出了他的看法,“报纸上不是常登广告,说是为出售自己的住房,可以提供咨询吗?”
于是,山藤节子开始仔细地,翻看每天报纸上的广告和启事。报上经常登着川崎这一带的多摩总业公司的商品房。由于仁科买的就是这家公司的住宅,所以,它总是无意中吸引着她的注意力。
“单元公寓待售,自川崎车站步行15分钟,建后3年,价格1660万日圆,屋楼,三间屋,面积59平方米,免收手续费。”
启事上登的这幅广告,引起了山藤节子的注意。免收手续费,大概不是由房地产公司,为买方和卖方斡旋介绍。可能这幢住宅已经为房地产公司收买,产权为公司所有,这样,房地产公司即使不征收手续费,也可以赚得利润。这也是仁科秋雄告诉她的。
一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六下午,山藤节子趁着下班回家的时间,到多摩总业公司去了一趟。节子曾考虑过其它两、三处住宅,但川崎的这套单元公寓,却最使她动心。距登户近些固然好,但德枝不大喜欢过于冷清的地方。她们也知道,如果要住在市区里,那就只能考虑旧房子了。
“敝公司收买后,把内部完全重新装修了一遍,住进去跟新房子一样的啊!……”
一名业务员带她去看房子,一边驾驶着汽车,一边解释着,他年近50,有点驼背,姓中田,看样子已干了多年这种行当了。
“我住在浦和的公寓,也已经八年多了……”中田说起话来不怕生,山藤节子也随便地说着。自己住的这套房子,也想托他兜售。
“房子没什么毛病,面且住得很舒服,现在还几乎和新搬进来的时候一样呢!……”
山藤节子倒并不是为了炫耀才说这话。这是实实在在的感觉。正因为这样,节子对于买旧房子,在精神上几乎没有什么反感。
广告说的住宅,是一座七层楼的楼房,若沿着与多摩河并行的公路走去,一拐弯就到了。河的对岸,工广连成一片,这边的住宅区反倒显得静谧,寺院、神社和幼儿园及运动场到处可见。
公寓名叫“京滨公寓”。这座楼房在附近一带,显得特别高大。红褐色的砖墙,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之中,闪烁着光辉,显得暖融融的。
“这一带的工厂,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在噪音和空气污染方面,客户无需担心。”
中田把汽车开进楼前的停车场,引着路在前走了过去。
楼前的庭院周围,栽了一排喜马拉雅杉树,楼门前接着几棵,像是白桦似的、挺拔的盆栽树。山藤节子忽然联想起以前和朋友一起旅行时,住过的信州饭店。
大厅的墙壁上镶嵌着花砖,乳白色的花岗岩地面,淡淡地映出墙壁的色彩。
“确实很漂亮啊!……”山藤节子跟在中田身后走进了安静的前厅,自己嘀咕了一句。
“是啊!……”中田一边点头,一面介绍,“准确地说,建成以后才三年半,主要是因为维护得好。”
这座公寓最初是由其它的房地产公司出售的。不消说,楼里的八十二套单元,现在早已销售完毕。中田介绍说,去年12月初,住在五楼507号的一名石油公司的职员,调到纽约去工作了。他委托多摩总业公司,出售这套单元房。他希望在赴任之前成交,因此,多摩总业公司照顾了他的这一情况,买下了这套住宅,重新装修内部以后,现在刚刚决定出售。
山藤节子全神贯注地倾听着,生怕漏掉一字一句。如果是建成后三年半的活,那就是1976年前后峻工的。从时间上来看,大概问题不大。专门介绍公寓情况的书籍上写着,如果买旧的公寓单元住宅,最好是买建成后四、五年以内的房子,总之,最好避免购买石油危机那时建成的楼。据说,那时建成的楼房,有不少是材料不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