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妃不好当》第151章


看了焦家的小娘子,焦婉婉是越发的想要自己生个闺女了。实在是太乖巧太贴心了,说话都比男孩子要娇嫩,听的人一颗心都要化成水了。
尤其是焦家的家教挺好,几个小娘子都是嫡出,也从小一起长大,不存在什么勾心斗角的事儿,姐妹几个相亲相爱,一起玩耍一起吃饭,每天穿一样的衣服,梳一样的头发,带一样的首饰,站在一起硬是能让人忍不住一直看,再来逗弄逗弄。
“姑姑,我们今天学刺绣呢。”最大的小娘子也才八岁,笑眯眯的踮着脚尖扒在桌子边上,看着焦婉婉说道:“我给姑姑做一条手帕好不好?”
另外两个,都是六岁,圆圆的脸蛋,可爱的很,听了姐姐的话,一起点头:“是啊,是啊,姑姑你不喜欢手帕的话,我们给你做个荷包吧,你喜不喜欢荷包?”
焦婉婉笑眯眯的将椅子转过来,将小娘子抱起来放在自己对面,视线一样高:“喜欢,都喜欢,不过呢,也不着急,姑姑要住好些天呢,你们慢慢做,小孩子得要保护自己的眼睛,不然,做活儿太多了,眼睛就会生病了,以后就看不清楚东西了。”
吓的小姑娘一脸紧张:“真的吗?”
“对啊,你看家里的绣娘,是不是很多,都是眼睛看不见东西了?”绣娘虽然赚钱,但赚的也都是辛苦钱。很多的绣娘,到了老,都会落下病来。
甚至,比现代的一些职业病还要严重。眼睛瞎掉的绣娘,都不是少数的。
看小朋友们脸上都有些害怕,焦婉婉忙又安慰道:“但是呢,你们听话的话,眼睛就不会生病了,天黑了就不动针,白天呢,要多走走路,看看园子里的花花草草,这才眼睛就会一直是健健康康的了。”
小娘子点头如小鸡啄米,焦婉婉抱她们下来:“咱们这会儿去花园里面转转?”
除了陪着小孩子们玩耍,偶尔,和焦夫人一起去上个香,跟焦大嫂一起到厨房转一圈,跟焦二嫂一起上街逛逛,或者是陪着老太太说说话聊聊天儿。
其实焦婉婉也是有些心酸的,老太太年纪越发的大了,身子也越发的不好,聊天的时候,能撑过小半个时辰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时候,是不到两柱香的时间,就开始犯困,耳朵也有些不太好了,有时候能听得清,有时候就得焦婉婉大声重复好几遍才能听清楚。
大约,也是没几年了。
下一次见面,说不定……想一想,焦婉婉就有些伤心,要不然,求了官家,派个太医到这边走一趟?太医没有圣旨是不能出京的,正好自家娘亲也想给爹爹调养一番,凑在一起,官家应当是会给面子的吧?
实在不行,就求求太后?太后若是发话了,官家肯定会同意的啊。
正想着,就见老太太忽然一哆嗦,睡醒了,瞧见焦婉婉还在,忙招手:“来来来,祖母这儿还有好东西给你呢,这些年给你攒着的,正好你来了,就先给你。”
一边说,一边拉着焦婉婉要起身,焦婉婉忙扶着老太太慢吞吞的往屋子里走,一头雾水,也不知道老太太这是说的哪一出,怎么忽然就想起来给东西了。
正要叫丫鬟,老太太却摆摆手,自己从衣襟下面拽出了钥匙,偷偷摸摸的将床头的柜子给打开,指着上面的盒子招呼焦婉婉:“拿出来看看,给你的。”
等焦婉婉将盒子抱出来,老太太又给了一把钥匙,示意焦婉婉打开。那盒子的盖子一掀开,焦婉婉就有一种被闪瞎眼的感觉,金光闪闪啊。老太太又笑眯眯的示意了一下,焦婉婉才发现,还有好几层,这头一层是放的金首饰,第二层就是玉石,第三层是一些宝石珠子之类的。
“给你给你。”老太太笑眯眯的说道,将盒子往焦婉婉那边推了推,没推动,焦婉婉忙摆手:“祖母,先放您这儿,太重了,我搬不动,回头我让人来搬好不好?”
老太太忙压低了声音:“偷偷的来,叫王爷帮你,别让人瞧见了。”
焦婉婉哭笑不得,心里却是十分感动,老太太都这样了还惦记着她,但心里又很是愧疚,怕是这番心意,原主是永远不会知道了。
心里有些叹息,面上却是不显,哄着老太太暂时将东西给放起来,回头就找了焦将军说这事儿,焦将军沉默了一会儿,也是叹息,只抬手摸了摸焦婉婉的脑袋,笑道:“既然是你祖母给的,那你就收着,又不是多贵重的东西,回头你多这几天,陪她说说话什么的,也让她开心开心,这就好了。”
焦婉婉嘴角抽了抽,这还不是多贵重的东西?怕拍脑袋,好吧,自己又是小市民见识了,估计,还真不算什么。
☆、第117章
虽然人留在西京,但是京城那边的消息,焦婉婉也是能收到的。赵德芳回京之后,就立马宣布了考试,当然,和春闱没有关系,而是招收精通史书的人,准备开始修史。
但这个考试,和春闱的距离太近了些,所以这个能选择的范围,就有些小了。学子们要么是只能选择参加春闱,要么就是来参加这个考试。除非,是成绩特别好,觉得自己靠前不用复习也能中举的,倒是也能来将这个考试给参加了。
或者,是已经中举了的,不用再经历一次的。或者,是打算下次再科举,眼下这个机会不能错过,说不定会能拜一个好先生的。所以,报名的人还挺多,全大宋,各地的人,上到庞眉鹤发,下到垂发小儿,好吧,也不算是垂发小儿了,赵德芳这边有规定,至少年纪十七八,少了不行。
然后还要进行考试,总共六场,每一场,都是和历史有关系的。既然决定要修史,那肯定是不能只逮着一个朝代的修吧,但人的精力有限,就是赵德芳这样当年名满京城的大才子,也不敢说自己对每个朝代的历史都十分精通。所以,得分开考,每一场考试,都会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来。
这还只是文考,因为修史是个特别累的事儿,说不定每天就要在翰林院呆七八个时辰了,休息时间少,偶尔还得跑路找资料,还得爬高爬低,所以,肯定得身体好才行。这多的一场,就是加上去的,考体能的。
考试总共分三天,前面文考,两天之内考完。后面体能,一天之内考完,也简单的很,就是跑圈,爬高,以及跳跃这些,其实,这都是焦婉婉给出的主意。连体能这个词儿,也是焦婉婉首先提出来的。
赵德芳觉得挺有意思的,就给加到考试里面去了。他自己学院的学子们,他也是不会放水的,全都要参加这次的考试,考过了,之前官家给的几个名额,那就当仁不让了。考不上,赵德芳就会将这几个名额给捐出来,也算是一次打击,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被捐出去了,谁心里会好受?说不定这些学子们被一激励,就会奋起了呢?
出卷子的事情,赵德芳去年就给弄的差不多了。以防泄题,试卷都是准备了两套的,到时候抽签决定。他这次回去,主要的目的就是定下考场,定下监考的先生,再定下考试的时间,以及中间学子们的吃喝拉撒问题。
其实以上都是附带,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看新修建的院子,官家特意拨出来的一栋大院子,比较偏,十分安静,空间极大,第一进是修书的地方,剩下的四进,全都是放书的地方。
他得回去将这个院子给看看,有什么不妥当的,也好早点儿给改过来,另外,每个院子都得有看守的人员。期间,修书的人来借书什么的,也都得有手续。
要不然,这史书修完了,藏书却少了一半儿,那不是丢人吗?
最注意的就是防火问题,房子虽然是砖瓦的,但里面木头不少,书本又是易燃的,所以,得多放几个水缸,一个院子至少得五六个,还都得装满水。但也不能太多,因为书本不光怕火,还怕水。
等全部忙完,也已经是元宵节了。宋太后担心自家儿子一个人在家过节日太寂寞,一早就让人宣他进宫,这出来,已经是天黑了。街面上热闹的很,到处是花灯,来来往往的人群,将路上给堵的,连车子都过不去了。
赵德芳犹豫了一下,索性下了马车,冲车夫摆摆手:“你绕路走吧,我自己走走。”
后面胡勇赶紧跟上,说是要自己走走,但谁放心啊。太热闹了也不是好事儿,不方便他们保护王爷。两个侍卫在明处,四个侍卫在暗处,一群人就顺着人流慢吞吞的往前走。
赵德芳看着身边的人群,就忽然想到去年的元宵节了,那会儿,一家四口一起出门,热热闹闹。还有五年前,只他们两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