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归长安去》第47章


谢绫觉得他们俩,一个身为她被害的直接原因,一个身为她被害的间接原因,居然能坦坦荡荡地跟她谈论谁对她好的问题,简直画风清奇。她愈发觉得无语凝噎,斟酌了一下,才勉强挑了个不痛不痒的问题重复了一遍:“反正没你有趣。”
苏羡托着腮想了好一会儿,惶恐地指着她:“你,你不会是喜欢我吧?”
谢绫的嗓子说了那么多话已经冒烟了,憋了半天只憋出一个字:“我……”
她这个模样让人很容易误会她是在考虑,而且看她的脸颊憋得微微发红,很有几分含羞带怯的意思。
苏昱简直不想听见接下来的话,隔着半个长廊喊了一声“阿谨”,便把她拖去喝药了,回身向苏羡解释:“她嗓子刚好不大能说话,得一日三副药润着。这里风也大,不如你们来屋里讲话罢。”
苏羡当然没有顺水推舟地进屋,而是满面堆笑地告辞了。
谢绫大约是上回吃了个暗亏之后一直与他怄气,所以近日总是对他不理不睬的。这也不能怪她,只怪他没有好好护住她。苏昱心中有愧,每天亲自帮她把药端来,唯有此时才能趁机与她说上两回话。
他与她相识已有一年,可却没听她说过几句话,所以连这几句话,他都觉得是不能随意留给旁人的东西。
谢绫乖乖喝着药,偏偏一句话都不讲,连一个“苦”字都不施舍给他。
苏昱皱起眉。他很无趣吗?她从前还说他总是一肚子坏水,好歹最近他是真心待她好了,反倒被她嫌弃他无趣。
他觉得有些气闷,佯作不经意地一提:“我这个三弟今年也十六了,虽有些早,但也是可以娶妻的年纪。他的正室早被惠妃定下了,无外乎是京中高官的嫡女,侧室恐怕也得计较出身,平常人家的闺女估计只能当妾。”
谢绫有点羡慕他能流畅平稳地说完一长串的话,眼中有惊羡之色,嘴上胡乱答道:“你三弟他丰神俊朗,人又风趣,未来又是前途无量。”她试着讲了一段长句,在苏昱泠泠的目光里缓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评说道,“我觉得一般人家的闺女就算现在嫁给他当妾,其实也不怎么亏。”
虽然说得还是有些磕绊,但她为自己竟然讲完了能说话以来最长的一段话而沉浸在喜悦与得意之中,捧着药碗笑呵呵地看着苏昱。
他却像是偷喝了她的苦药似的,脸色铁青铁青。
作者有话要说:重要的话要放在开头讲:感谢柠檬妹子的地雷么么哒!
分割线…
皇桑在被嫌弃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怎么破
双更了!是不是很有信用!是不是很勤奋呀!【←这只作者菌这么努力地求夸奖求虎摸乃们真的没有接收到吗……】
我们的口号是——【日更两章,丰衣足食,留评光荣,养肥可耻!】~(≧▽≦)/~撒花!
还归长安去 第47章
硕亲王府。
灵堂的正中摆放了苏羡的灵柩;穿堂风一过,上方白底黑字的“奠”字旗随着挽联一同如无骨柳枝随风飘着。
白日里苏昱亲自来吊唁,上过一炷香。灵堂里香火旺;京中大大小小的官员多来敬香,王府的白事倒也做得热闹;香烛高烧;祭幛堆了满堂。
只是到了晚上;却显得孤寂。苏羡未曾娶妻,惠妃又早亡,王府里只他孤身一人;连身后也没有家眷为他守灵。他虽然身处高位,可朝中大臣谁都知道,皇室中的手足兄弟总是互相猜忌,今上说不准心里头还防备忌讳着他,于是白天来走个过场,却没几个人敢做足样子。于是苏羡的灵前只有几个忠心仆人,时时添着灵堂里的一盏长明灯。
风风光光的硕亲王府里只有孤月照着满地白纸,萧条得很。
入夜,苏昱踏着满地残屑来到苏羡的灵堂,正见到了混在家仆里添灯油的谢绫。守在灵前的管家见了他来,连忙磕头,被他遣走了。
他的面容有些疲惫,看见谢绫一身素服,略感意外:“你怎么在这里?”
“仰慕王爷盛名已久,白日里找不着名目来祭拜,只好晚上来尽一份绵力。”谢绫往供桌上的油灯添完了灯油,吹灭了火折子,“幸好我是你请来的人,他们倒也相信我。硕亲王这回进京是突遭意外,没带太多仆从,人手有些吃紧,能帮的便帮一点。”
要说是这层关系,她倒也不至于留在此处。
只是她看着苏羡的灵位,心里头总莫名地不是滋味,异样地压抑。连他素昧平生的那张脸,都让她觉得分外熟悉,好像已经认识了很久一般。
他是苏昱最在意的胞弟,上一回听苏昱提起时,她便有想要结交的念头。如今心里又这般,说不定她与他,真是有缘的。
她信佛,也信缘分,便留下来为他诵经守灵,望他不要介意她一个陌生人的冒犯。
苏昱找了个蒲团坐在她身边,听她捧着经书说起“有缘”云云,目光竟有些出神,又回想起三人在乾西五所里那短暂的十日时光。
那时他怕没有那个运气再与她重逢一次,没有想到自己的运气竟能这样好。哪怕二人再度在长安相遇时,早已物是人非,他都觉得庆幸,觉得心有余悸。只可惜当初说要再尽地主之谊的苏羡,如今却再也不能与她相认了。
谢绫看他脸色沉痛,想安慰他一声“你也不必太过内疚”,踌躇了片刻,转而问道:“刺客抓到了吗?”
苏昱点了点头。那刺客受尽酷刑,终于供出是受汝南王与温相的指使,为的便是栽赃陷害他。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可他却不相信这便是最后答案,审讯依旧在继续。
他逐一排查过那日与苏羡同游的几个世家子弟,都对此事一无所知,背后的势力也颇清白,看不出有谁会勾结杀手去害苏羡。
这倒成了一桩已有定论的悬案。
谢绫见他不言不语,想是进展并不顺利,便不再多探询,没头没脑地问道:“有封地的藩王,平素会离开自己的封地吗?”
“有时也会。”苏昱淡淡应了,补上一声,“怎么了?”
“没什么,”谢绫支支吾吾道,“我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他似的。”
苏昱眼中忽而泛起了波纹,怔怔看着她:“当真觉得见过么?”
“没有印象了。”谢绫冥思苦想了一阵,才摇了摇头,低声自言自语,“如果不是见过,不该会这样难过的……”
她的低喃传到他耳中,却让他心神一荡。
此后几日,二人常在此处相遇。有时也不说一句话,只是各自坐着个蒲团,默声诵经。谢绫觉得在他悲痛之际花些功夫陪陪他,也是一件功德事,到后来便演变成了赴约一般,日日夜里当守夜人。
灵堂是个隔绝了人世的地方,在这种地方诵经念佛,倒让人心静。外头谣言不止,正逢多事之秋,燕国的使臣又来到了长安。他的脸上渐而没了从前的戏谑之色,眉间总是浅浅地蹙着,好像忧心事不断。
若是苏羡活着,这些事本可以同他讲。但如此他已过世,他便每夜来一趟,权当用这种方式与他讲一讲。
谢绫习惯了陪着,有时甚至会忘记彼此尚在针锋相对的两个阵营。
她白天有正经事要做,如此这般,精神便有些不济,眼圈青黑,谁都看得出来她晚上睡得不好。谢翊很快得知了她近来的行径,专门找她去训过一回话。
谢绫对他一向唯命是从,不消他发怒,只是淡淡问一声“你与宫中之人,可再有来往?”,她便不敢隐瞒地和盘托出了。
她知道师父早就洞悉一切,只是想让她自己拿住这个分寸,于是当日夜里并未出门,一个人在宜漱居的卧房里歇下了。
许是有很久没在戌时入睡了,她辗转反侧没有睡着,脑海里一幕幕,熟悉的陌生的画面一起打马而过。到后来半梦半醒间,竟做了一个如真似幻的梦。
梦里有人与她一起坐在高处看月亮。梦见的那片星空异样真实,月光皎洁得好像伸手便能浸入那片清光,似乎还闻得到空中浮动的月季甜香。
有人在她耳边与她谈天说地……她知道自己在梦里,可知觉却像是天边的一双眼睛,在看着梦里的两个人。她努力地想把自己身边的那个人看清,努力了许久,竟突然出现苏羡入殓时那张苍白的脸。
这个莫名而来的噩梦把她惊醒,一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精神都有些恍惚。
偏生有人要在此刻把她叫醒。
她正坐在四季居的账房里发呆,兰心像是丢了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