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平移》第39章


高士朋笑了:“你这条意见让我想起一个真实案例:上个世纪,某西方国家的一个男人起诉其母亲,说母亲在‘未经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生下他,从而使他不得不忍受人生的痛苦’,要求其母亲做出赔偿。当然他最终败诉了,我想碰到你说的情况,我们可以援引这个案例。”
卓尔补充道:“其实用不着这样麻烦去打官司。谁要是想长胡子或腋毛,只需对其进行局部睾丸酮注射就行。这种治疗技术在上个世纪就成熟了,属于‘基因前技术’,而且费用很低,咱们可以免费做。”
肖经理点点头:“那我就放心了。”他开了一个玩笑,“这个新产品要是成功,林总得请保镖来保护高士朋和卓尔小两口儿——生产剃须刀的吉列公司一定对他俩恨之入骨,必欲杀之而后快。这项技术把吉列的饭碗给彻底砸啦!”
林总微笑着没有应声,高士朋凑趣道:“不怕!为了咱厂‘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我和卓尔都不怕杀头。这句话是不是马克思说的?”
大家都笑了,会场内的拘谨开始消散。张主任低声问林总:“是不是进行下一个程序?”
林总点点头。张主任这下放心了,看表情,大致能肯定林总对这项新产品是赞成的。会议准备往下进行,标准办的陈工站起来,难为情地说:
“我得打断一下。我知道我的意见太书生气,但9001质控体系就是这么死板。它要求新产品立项时必须提出两个以上的设计方案,但刚才你们只说了一个。”
高士朋反应很快,立即回答:“那你就再加一个‘无须也无胸毛’的方案。然后随便编个理由把它淘汰,就说当今喜爱胸毛的男性仍然保有较高比例,如此等等。”
陈工自嘲地说:“行,行,反正只要符合程序就行。你们别怪我死扣条文,既然我今天吃的这碗饭,就得按标准办事,这叫‘程序正义’。”
下面讨论新产品试制进度安排。高士朋说:
“我们准备在一年内完成动物试验,试验对象仍选生长快和廉价的小白鼠。”他笑着解释,“当然,小白鼠不是合适的试验对象,它虽然算得上有胡子,但不能说有腋毛。不过,只要在它们身上实现‘给定区域无毛’,就算成功了。一年之后,我们将转入‘无生命权个体快速化试验’,准备在一年内完成出厂试验,三年内完成批量工业试验,争取在五年内正式批量投产。林总,这就需要你的授权了。”
在场的技术人员都很熟悉“无生命权个体快速化试验”这个术语,用不着多加解释。它是指:确定为试验对象的婴儿不再被认为有生命权,出生后也不上户籍册。无论最后试验成功与否,它都要被销毁。这种规定是基于人道主义。否则,一旦出现畸形儿(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这是无法避免的),就得让他忍受终生的痛苦,这就太残忍了。另外,正常人体试验周期太长,如果按人的正常生长速度去做试验,哪家婴儿工厂也承受不起。但对于无生命权试验对象,由于没有道德上的禁忌,就可以用激素使其快速生长,在一年内完成30年的实验量。
虽然上述理由很正当,很雄辩,但无法否认的是,这种试验非常敏感。所以,“无生命权个体快速化试验”的批准程序极为严格。这会儿,全屋人都眼巴巴地盯着林总。如果他吐出一个“不”字,那这个项目就算完蛋。在众人的等待中,林总久久沉吟着。人们都理解他的慎重:一方面,这种新产品虽然不算违背“尊重上帝”这条人类大法,但至少是打了擦边球;但另一方面,如果否定这个项目,工厂就得损失3700亿的产值和400亿的年利润。两相权衡,确实难以取舍。林总注意到大家饥渴的目光,笑着说:
“嗨,这么多人的目光聚焦在我身上,快把我烤熟啦!这个项目牵涉到很多东西,我无法当场表态的,你们容我考虑考虑。下面该进行什么程序,你们继续进行吧。”
他虽然没有表态,实际上已经默认了。高士朋又讲了项目预期的前期投入、合作单位、项目组人员构成等内容。标准办的陈工在评审表格里写上评审结论:
“下文中所说的无毛儿指无须男性和无腋毛女性,以后它将升格为固定的技术术语。
经评审会审定:无毛儿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准予立项。对于项目进度安排,待‘无生命权个体快速化试验’获林总授权后再行确定。”
大家都说这个结论写得好,言简意赅,很“标准化”。众人陆续签字,最后是张主任和林总签字。会议开得长了点,这会儿已经到晚上七点,办公楼其他人早下班了,窗外也变成朦胧的夜色。但张主任还是不宣布会议结束。女秘书小王在会议期间一直枯坐,这会儿忙碌起来,准备拍摄。大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疑惑地互相看着。少顷,屋内灯光突然熄灭,一位白衣白帽的厨师推着小推车进来,上面是一块儿硕大的蛋糕,蛋糕上28只蜡烛散发着温馨的金光。无疑这是要为某人过生日,但这样在办公大楼过生日是前所未有的事儿。大伙儿更摸不着头脑了,轻声问:谁的生日?谁的?
林总笑着站起来:“我想借今天的评审会宣布一个小秘密,一个在我厂保守了28年的秘密。这个秘密,在场的人中只有我和陈工知道。众所周知,全世界人造胎儿的流水线生产是20年前从我厂开始的,这已经成为各本教科书上的标准论述。但实际上呢?我来告诉大家:第一个完全人工生产的人是28年前诞生的,而且是首件合格,他就是——高士朋!”
高士朋觉得脑袋轰地一下,傻傻地愣在当场,往常的聪明机变都跑到爪哇国了。自己竟然也是个“人造人”?“人造人”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虽然本厂员工中还没有,但在中学甚至大学里,在20岁以下的孩子中,他们已经占有过半比例,高士朋从小(8岁起)就对此司空见惯,对“人造人”没有丝毫鄙视感或异己感。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突然摊到自己头上,还是令他震惊,就像突然听到“你不是爸妈的亲生孩子”一样。
闪光灯在闪烁,这些照片连同这个消息要对社会公布。周围洋溢着微笑和惊异。卓尔呆呆地看着已经同居多年的未婚夫,目光非常复杂。林总走过来同他握手,对大家说:
“我今天很兴奋。第一个‘人造人’已经能担当起工厂的设计重任,这件事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人造人’已经可以甩掉自然人保姆,能够自我设计、自我繁衍了!小高,我向你祝贺!顺便说一句,今天的宣布事先征得了你父母的同意。”
高士朋机械地同林总握手,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怪不得林总一直对他宠爱有加,原来有这个因缘在内。他想不通的只有一点,这个秘密为什么今天才宣布?张主任温和地提醒他:小高你该许愿吹蜡烛了。高士朋机械地吹熄蜡烛,屋里的灯光复明,小王笑着为大家分蛋糕,第一块儿当然是高士朋的。大家争着过来同他合影,笑着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大家都要来沾沾他的喜气。
这个晚上,高士朋一直是在云里雾里度过。惊定之后,他对林总难免有点不满:这样重大的、牵涉到个人隐私的秘密,在宣布前应该征求一下本人的意见吧——但是,一个人的“出身”其实算不上隐私,那就像是人的性别一样,从来都是公之于众的。这20年来出生的所有婴儿,履历表上都要填上是“自然分娩”还是“人工孕育”。这么想想,高士朋也就想通了。何况林总在今天这个场合宣布这个秘密,无疑意味着——他肯定会向这个项目开绿灯,否则岂不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
于是高士朋也抛开杂念,融入到欢乐的人群中。欢乐的中心始终是林总。陈工也非常亢奋,有点不酒自醉的样子。无疑,在这一刻,这位满头白发的老设计师重温了往日的辉煌。众人热闹了一会儿,林总和小王先走了,其余人收拾了资料,陆续离开。收拾资料时卓尔一直没有说话,老是用特别的眼神瞟着男友。他们走出大楼,明亮的绿光照着大楼上的标语,与白天相比另有一番意味:
“提供一流产品,为全人类作贡献!”
“谨慎务实,锐意创新!”
“顾客是我们的上帝,我们是顾客的上帝!”
“尊重上帝就是尊重自我!”
陈工追上来:“小高你停一下,我对你说句话。”
高士朋和卓尔停下,看着陈工的眼睛在灯光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