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去,但有许多地方,却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在各个时期略有不同而已。
改朝换代可谓古代史上的大事了,就以此为例吧,每次改朝换代,差不多都要大动一番干戈,像赵匡胤以兵变的方式取代后周建立大宋的情况是很少的,也就是说,流血的方式占绝大多数,“和平过渡”的情况则极少。而且,在流血的方式中,往往是首倡者失败,后继者成功。如陈胜、吴广首举义旗,而其后继者刘邦、项羽灭秦成功;绿林、赤眉起义军未能灭亡西汉,后起的豪强地主刘秀却消灭了义军而自称继续汉统,建立了东汉;东汉的灭亡与西汉类似,黄巾起义未能成功,倒是镇压黄巾的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三分了天下,并由曹魏政权灭了东汉;在反隋起义中,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等人的义军未能成功,而关陇贵族集团中的李唐政权一面镇压义军,一面取隋而代之,建立了唐朝;成吉思汗固然英武,到其孙忽必烈才真正成为元朝的开国皇帝;反元的韩山童、刘福通、郭子兴起事最早,但均未成功,倒是郭子兴的部将朱元璋灭元朝、扫义军,建立了大明;清朝的建立同元朝更相似,努尔哈赤白手起家,但只是清朝的奠基者,其子皇太极才是清朝的真正开创者。
大的王朝是如此,小的王朝也差不多,看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竟也是改朝换代的“历史规律”。何以如此?盖因先行者殉难,为后继者奠定了基础。这基础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旧王朝进行了打击,使之摇摇欲坠;二是为后继者提供了经验,也提供了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三是把后继者从普通人中选拔出来,并把他们逐渐地培养成了成熟的政治家。而先行者,往往只是逞血气之勇,只具有勇士、烈士的拚闯之力,而无政治家的素质。如此说来,先行者虽是功不可没,也只能做后人的“铺路石子”了。
除了开国方式相似之外,特别有意思的是,开国皇帝的文臣武将也多有相似之处。就拿西汉、唐、明三代的文臣来说,西汉的刘邦有萧何、张良;唐朝的李世民有房玄龄、杜如晦;明朝的朱元璋则有李善长和刘基。这三个朝代都是用大规模的战争方式取得了政权,又都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巨大的影响,都是十分重要的朝代,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如果把这些文臣稍加比较,就会看出历代开国皇帝所需要的人才大致是相同的。
萧何既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汉初名相,他同刘邦既是患难之交,又是贫贱之交。在刘邦当泗水亭长时,萧何是沛县的主吏椽,由于萧何比刘邦的官位高,就时常给刘邦以各种各样的照顾。后来刘邦押送修长城的夫役去北方,夫役沿路逃走,刘邦不能交差,就索性放了夫役,和愿意留下的人一起逃到芒砀山中当了草寇。不久,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威胁到了沛县,沛县县令怕城破被杀,萧何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可招回刘邦,让他聚众来保卫县城。县令先是同意,但等刘邦到来时,他又后悔了,并要加害萧何。萧何急忙逃出城外,和刘邦一起,攻占了县城,杀了县令,公推刘邦为沛公。萧何是刘邦起兵的主要促成者、策划者,从此,他就一心一意地辅佐刘邦。他的主要功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取得天下的策略,二是保障后勤供应。萧何每到一处,十分注重收集传统戏剧中的项羽造型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法令制度等图书文献,而不像其他将官一样急于抢掠财物。在刘邦攻陷咸阳之后,萧何帮助刘邦制订了法令制度,完善了刘邦的“约法三章”,安定了汉中一带。到项羽把刘邦分封为汉中王,萧何更是劝刘邦要暂忍屈辱,韬光养晦,积聚势力,待时机成熟以后再同项羽决战,而不能激于一时的义愤去自寻死路。在萧何的劝阻下,刘邦终于安心汉中,整顿军备,为消灭项羽作好了准备。
在四年的楚汉相争之中,萧何有两大贡献:一是推荐了大将韩信,二是保障了汉军的后勤供应。
刘邦在汉中时,将士思归,东逃者很多,萧何不去追别的将领,却偏偏“月下追韩信”,并劝说刘邦筑拜将台,拜他为大将,终于为刘邦取天下立下了大功。刘邦在东方与项羽激战,萧何在汉中安抚百姓,颁布法令,把军粮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把军需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可以说,没有萧何的后勤保障,刘邦是无法打败项羽的。
刘邦建国后,萧何为相,他在诛戮频繁的西汉初年,不仅得保首级,还有所建树。萧何采取了三条策略:一是不要封赏。二是协助刘邦、吕后处置军国大事,不违上意。注意取得刘邦的信赖,乃至送子侄作抵押。三是设法自污,让刘邦觉得自己无所作为,威望也不高。这样,萧何得以寿终正寝,善始善终。
刘邦把萧何称为“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于道”的“人杰”。另一位重要的文臣,则当数张良了,刘邦对他的评价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张良本是韩国贵族,他与力士一起在博浪沙行刺过秦始皇,可以说自小就立下了反秦的志向。自己曾拉了一支几百人的小队伍,后归附刘邦,又随刘邦一起归附过项梁,最后,他选择了刘邦。张良貌雅神秀,有似妇人,但他却胸有韬略,胆识具备,为刘邦军事上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
在鸿门宴上,张良果断地掩护刘邦脱身,面对项羽对刘邦可能进行的军事攻击,张良屡施计策,使项、刘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保全了刘邦。在楚汉相争的前期,刘邦指挥不当,在彭城战役中惨败,张良在这关键时刻为刘邦提出了正确的方针:充分调动韩信、彭越、英布三股力量,扩大统一战线。刘邦听取了张良的建议,使楚汉相争的局势得到了转变,刘邦渐趋主动。
公元前204年,刘邦固守荥阳以待援,形势危急,郦食其提出分封六国后代以解荥阳之急,张良竭力阻止,指出分封六国必然军心瓦解,免去了汉军的一场灾难。公元前203年,韩信破齐,想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大怒,但张良劝说刘邦封韩信为真齐王,稳住了韩信,也稳住了汉军的优势地位。最后,项羽见打不过刘邦,就提出以彭城的鸿沟为界,以东归楚,以西归汉,刘邦犹豫不定,还是张良坚决反对妥协,主张乘胜追击,把项羽一鼓消灭。在建国以后,张良又建议刘邦扩大分封,以免诸将不满,相聚谋反,并从地理、经济、政治基础等方面分析,主张定都长安。
其后,张良功成身退,托病在家,致力于古代军事著作的研究,于公元前186年病逝于长安。张良一生坎坷,而终以三寸不烂之舌为帝王师,所划谋策,皆关系到战事成败或是国事治乱,可谓千古难得之良臣。尤其能激流勇退,不执著于功名利禄,更属不易。
人们往往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却忘记了另一面,那就是历史也往往有惊人的相反之处。
十八学士图
何以隋朝没有人才而唐朝人才荟萃?原来,用则满目俊才,弃则遍地糟糠!
唐朝的开国宰相房玄龄和明朝的开国宰相李善长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而这些相同与不同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人性格的差异,至于为什么,确实令人感到有些意味深长。
房玄龄做了近二十年的太平宰相,直至七十岁病逝。他是一位至忠至勤的能相,其善始善终,尤为难得。房玄龄生于北周武帝建德八年(公元579年),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曾祖和祖父都曾在北魏和北齐为官,其父房彦谦是当时著名学者,与朝野之间的才俊多有交往。他长期在隋朝做官,在任上积极地为民众谋福利,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但他觉察到隋必定长久不了,就想辞官不做。
房玄龄出身于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受到了这种气氛的长期熏陶,逐渐确定了治国安民、造福民众的志向,也培养了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还是在隋文帝杜如晦
时期,大多数人都称颂隋朝的功德,房玄龄却看出了其中潜藏的危机。他说:“隋朝本是篡夺了人家的权位,对百姓并没有建立什么功德,只不过一味欺骗百姓而已。现在兄弟之间又互相争夺皇位,贵族们竞相享乐,互相勾心斗角,甚至骨肉相残,这样的王朝,其灭亡是跷足可?
小说推荐
- 5702-文学史纲通俗和富有启发性的历史概括
- 目录第一部分古代史部分第一章书籍的制作:印刷机纸张羊皮纸纸莎草纸-石刻和砖刻-木浆纸第二章文学的起源:书面文学源于口头文学-诗歌和散文-罗塞塔石碑字母符号第三章神秘的东方文学:中国-日本—印度—阿拉伯-波斯第四章犹太文学:圣经-犹太法典第五章希腊的历史及其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波利比
- 最新章:文学史纲通俗和富有启发性的历史概括-第35章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 书名: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作者{WsErr}悠悠书盟欢迎您 众家评论 字数:6361980年生于湖南隆回,200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先后担任大学教师、房地产策划师、IT项目经理;现任深圳市鸿儒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如果你看腻了东拼西凑的大学生指南类图书,这部绝对原创的书稿一定能够让你耳目一新。没有
- 最新章:第51章
- 读大学怎么读
- 《读大学怎么读》作者:长安遥遥1比尔·盖茨: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第1节:前言前言每年六月,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开始走向社会,涌入市场"大学生遍地皆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有好事者将大学生喻为"国家的负担"社会的累赘"揣着文凭的当代民工。面对日益激烈、残酷的竞争,我们的大学该怎样读?该怎样经营?如何
- 最新章:第31章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
- 作者:司马迁 第一部分 第1节:新读史记(下卷(1 寂寞的孔子 他是一块温润的美玉 虽然生前郁郁不能得志,但他的思想却影响着每一个华夏子孙 他的言行,成为后世的楷模 圣人之初 孔子,字仲尼,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了伯夏,伯夏又生下了叔梁纥,叔梁纥是当时鲁国的
- 最新章:第106章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 作者:司马迁 第一部分 第1节:新读史记(上卷(1 序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或135年,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曾任太史令。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
- 最新章:第90章
- 趣读史记
- 作者:郭灿金《趣读史记 第一部分 阿娇:我不恨皇帝,只恨文学家“金屋藏娇”当然称得上是一段佳话。伴随这段佳话的,则是东窗之内的密谋,上流社会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刘荣和刘彻都是汉景帝的儿子,所不同的是,刘荣是太子,刘彻不是;刘荣的母亲是栗姬,刘彻的母亲是王夫人 刘荣贵为太子,当然是上层社交圈关注的焦点
- 最新章:第38章
- 李国文读史
- 李国文读史: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趣解 作者:李国文不似人君(1“不似人君,何见所畏”这话出自《孟子,是孟轲见到梁襄王后,对这位君主的一段评论 原文为“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猝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用白话文,要费点口舌“孟子见到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人家
- 最新章:第46章
- 读史巧经商
- 作者:康贻祥第1节:序我国古代商业活动有很久远的历史《易经》上曾这样记载“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早在商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出现了一个不直接从事生产而从事产品交换的社会群体—商人。到了周朝,货币的运用比较普遍,这标志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与进步。战
- 最新章:第53章
- 大学解读
- ,三纲八目的追求-小-说.网【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 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
- 最新章: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