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凶神-曼施坦因》曼施坦因-第2章


往就近找一个啤酒馆,在品尝啤酒甘美的同时,听一听丰满的日耳曼姑娘动人的歌声,再即兴跳一会儿充满原始活力的舞蹈,于是,整个劳作季节的辛苦,就像啤酒上面的泡沫一样,烟消云散了。
在德国东普鲁士,却生活着一些不靠农事劳作而过活的人,他们靠的是另一种更加危险、更加充满刺激的方式,那就是杀戮和战争,他们效劳于普鲁土邦国的邦主,替他来开疆猎土,博取功名;他们不必从事一般的劳作,如果没有战事,他们的任务就是进行军事训练,造就一个强健的、具有充沛体力和作战技能的军人。
普鲁士国王自是不会亏待这些卖命的武士,他依赖他们,他们也依赖他;由于掌握作战的技能要比掌握农民稼穑的技能困难得多,这些武士自然而然地实行了世袭制,以便在这些家庭中出生的孩子,自幼就接触武功的熏陶,一旦长成,就能效命于王室。
慢慢地,久而久之,就在普鲁士形成了职业军人的家族,这些家族中,依仗与王室的密切关系和握有兵家权柄,其名声和地位远在经商、从政等职业的社会地位之上。
单表这其中一个家族,姓李文斯基,其祖上最初乃是普鲁士国王的亲随侍卫,跟随国王沙场征伐,屡屡出生入死,积有战功,被普鲁士国王分封了爵位,并赐采邑,是以祖辈相传。
那历代的普鲁士国王,可算得上是马背上的皇帝。大约是在公元19世纪初,普鲁士还是由日耳曼民族组成的400多个邦国中的一个。以后普鲁士日渐发达,普鲁士国王尤其重视武功征伐,逐渐吞并许多小邦,1815年,组成“德意志同盟”,日耳曼邦国从360个合并为39个。
1871年,以普鲁士为中心,组成了近代德意志帝国。这是位于欧罗巴洲中部的一个强大帝国,它西北濒临北海,东北靠着波罗的海,北面是丹麦,东面是波兰,东南临捷克斯洛伐克,西南与瑞士和法国为邻,西面同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接壤,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人口数千万。但其内部成员仍然有26个,包括22个王国、3个城市和1个帝国直辖区。这些成员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性。26个邦国中,以普鲁士邦国面积最大,占德国总面积的2/3,其他较大的有巴伐利亚、萨克森等。1871年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48年间,一直都是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帝国的皇帝。
构成普鲁士人口的主要民族,就是大名鼎鼎的日耳曼民族。这个民族的出现,要比那些邦国的出现早得多。
日耳曼民族,虽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但早先却不是德国境内的居民,而是通过不断的迁徙来到这里的。
大约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日耳曼人居住在波罗的海南岸一带,尚处在原始部落。公元3世纪到4世纪,罗马帝国的国界是在莱茵河和多瑙河。后来,日耳曼民族的原始部落随着铁制生产工具的发展,实力不断增长,逐步向南面扩张,把原先居住在这里的主要居民——克尔特人逐出德国中部和南部。
那被赶出家园的克尔特人,其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原本高于日耳曼人,掌握冶铁技术也较日耳曼人为先,但却打不过骁勇善战的日耳曼民族,皆因日耳曼人把冶铁技术主要用于制造杀伐武器,如刀、剑、戈、矛;而克尔特人却多把此项技术用于生产工具,如铧犁之类;因此战斗力自是不如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后来竟越过了莱茵河侵入高卢,同奴隶制已经高度发达的罗马人发生了冲突,屡次侵扰罗马帝国的边界。到了公元5世纪末,日耳曼人颠覆了西罗马帝国,因此就引起了日耳曼民族的大迁徙。
那最先越过莱茵河的一支。被高卢人和克尔特人称为“日耳曼人”。日耳曼民族的称谓,最早见于史书是在公元前的98年,古希腊人波息同尼乌斯的《历史》一书中。从古罗马的恺撒大帝以来,古罗马的文献也把“日耳曼”作为对当时莱茵河右岸的原始部落的通称。
何谓“日耳曼人”?经过一位著名的德国学者,也是无产阶级的导师卡尔·马克思在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考证,原来那“日耳曼”在罗马语中,乃是“令人生畏的、好战的战士”之意。
日耳曼民族自形成以来,非常崇尚武功,这也从一个角度为日后的两次世界大战均是起源于德国,作出诠解。早在公元前l世纪,日耳曼部落就形成了军事民主制度,部落中的军事首领掌握大权,部落内的军政事务往往集于一身。部落内的大事多由战士大会决定。日耳曼民族中最强大、最好战的一支——苏维汇人,把整个部落分为100个区,每个区选出1000名年轻剽悍的男子当战士,其余男子和妇女留在家中耕种土地,照顾家畜。
战争和掠夺成了日耳曼部落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掠夺战争的结果,有时是满载而归,有时也不尽然——在一次与罗马人的战争中,日耳曼族中的一支条顿部落和基姆布利人,青壮年男子全部战死,部落中余下的妇女、老人和儿童为了不当俘虏,竟然集体自杀。
自古道:兵无常胜,水无常形;日耳曼人征服别人,自己也免不了被别人征服。在公元前后,日耳曼人就曾为恺撒大帝的罗马征服,使日耳曼人也饱尝了亡国奴的滋味。罗马人所写的《罗马史》中记载道:“罗马征服者来到这个被征服的国家时,这个国家是富裕的,而这些征服者却是一些穷光蛋;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他们成了富翁,而这个国家却成了穷光蛋了。”
中欧的日耳曼人,分别向几方面发展,有的向西跨过了莱茵河,有的向东跨过了易北河,有的向南跨过了多瑙河。从公元8世纪起,欧洲的另一个强大民族——法兰克人征服了大部分的日耳曼部落,组成了神圣罗马帝国。
在整个中古时代,日耳曼各部落还是各自独立的,以后就逐渐形成了各邦国,例如南部的巴伐利亚、东部的萨克森,都是比较强大的,所谓神圣罗马帝国,只不过是一个空名而已。
普鲁士用军事征伐的手段统一了近代的德国,定都柏林。为了体恤亲随们征战的艰辛,现在已经成了德国皇帝的普鲁士国王,恩准一部分积有战功的部下也随皇帝一起居住于柏林。
李文斯基家族自然也是在德国皇帝的宠幸之列,迁入了在柏林近郊皇帝钦赐的宅地,这是一座美丽的庄园,周围长满了茂盛的橡树、云杉林和山毛榉林,虽然比不上亲王们的住宅那么富丽堂皇,美仑美矣,却也不是柏林市的一般寻常百姓人家可比,房屋建筑得高大结实,倒是与一个领兵习武的武夫身分颇为般配。
他们自己不事稼穑,却拥有一些土地,靠着皇帝的俸禄和佃农交的租子过活,日子过得殷实舒适。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李文斯基家族到了19世纪中叶,就传到了爱德华·李文斯基手中。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名义上是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但于1857年,这威廉四世忽然患了一种神经错乱之症,不能理事,乃由其弟威廉亲王摄政主事。
未出五年,威廉四世病情转重,不久一命呜呼。摄政的威廉亲王于数月之后加冕称帝,是年为1861年。这位普鲁士新君笃信基督教,头脑冷静,善于用人,只是杀伐之心忒重。这爱德华·李文斯基自也脱不了家族的营生,自幼习武从军,参加过数次普鲁士开疆猎土之战和普法战争,出生入死,东挡西杀,有所建树,挣得功名超过乃祖,官至炮兵上将之职。
那炮兵上将为何等官职?读者恐不知其详,在此还须稍费笔墨。
原来近代西方军队中,皆设有军衔,一来奖励军功,二来标明军人之间的等级,以便明确隶属,利于指挥调动,中国古亦有之,只不过是称谓不同而已。西方军官的军衔分为四等,从上至下分别为元帅、将官、校官和尉官。元帅通常只有一级,最早出自法国,原是用来称呼宫廷中管理马厩的官员,从字面上看,法语的“元帅”一词是由“马”和“仆人”结合构成;后来又把军队中负责行军和作战队形、监督警卫及选择营地的军官称为元帅,16世纪以后,各国才开始把军队中的最高军衔称之为元帅,因为是最高军衔,故而并不曾轻易于人,获得者凤毛麟角。
故彼时德国军衔虽有四级,其元帅一级并未实设,只是作为最高军事指挥官的一种荣誉。另外的将官、校官和尉官三级为实设军衔。校官和尉官又各有三级,为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