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信任,诸小人之谋“终不能遂”。
元英宗、拜住君臣协和,虽施政仅仅二年,所作所为却大可称道。首先,他们制定颁行了《大元通制》这部元朝新法,成为元朝最重要的法典,填补了忽必烈朝代《圣元新格》的许多法律空白;其次,罢汰冗官,精简机构,节省了不少行政费用;第三,推行“助役法”,减轻了忽必烈以来汉族民众长期以来负担的沉重徭役;其四,也是最有特点的,就是准备“以儒治国”,大用汉儒,把不少汉族官吏选进省、台及六部内任职,并下诏在全国范围内“举善荐贤”。可以说,元英宗是元朝第一个熟谙汉语和儒家文化的大有为帝王,倘使他能活上十年、二十年,元朝的日后走向或许与先前的北魏孝文帝和此后的康熙帝不相上下。如果这样的话,元朝的祚命也不会仅仅有九十多年。
拜住属于“真儒”一类的蒙古贵戚。鉴于元朝皇帝从圣元十四年起已经有四十年没有亲谒太庙,他首先劝元英宗依典到位于大都的太庙行亲享之礼。结果,“(元英宗)行酌献礼,升降周旋,俨若素习,中外泰然”,大礼告成后,“鼓吹交作,万姓耸观,百年废典一旦复见,有感泣者”,特别是对于汉族民众,太庙礼让他们产生了对元朝真实而深刻的“认同感”,发现这些异族统治者终于有了要变成“中国人”的苗头。
元英宗、拜住二人虽然皆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但君臣好政求治,都是从内心深处想一挽昔日积弊,力图使大元朝万象更新。现摘取一个二人对话的小场景,以小见大,可以发现这两个蒙古年轻人是多么地志向一致,勤政纳谏:
帝(元英宗)从容谓拜住曰:“朕思天下之大,非朕一人思虑所及,汝为朕股肱,毋忘规谏,以辅朕之不逮。”拜住顿首谢曰:“昔尧、舜(上古仁君)为君,每事询众,善则舍己从人,万世称圣。桀、纣(上古暴君)为君,拒谏自贤,悦人从己,好近小人,国灭而身不保,民到于今称为无道之主。臣等仰荷洪恩,敢不竭忠以报。然事言之则易,行之则难。惟陛下力行,臣等不言,则臣之罪也。”帝嘉纳之。
遥思拜住的祖父安童,也是蒙古贵臣中最亲近儒生者。气味相投,一脉相承,祖孙之业,全然同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木迭儿奸行愈暴愈多。于是,元英宗下诏,剥夺铁木迭儿生前死后一切爵位、封谥,并斩其长子八里古司,其次子知枢密院事(国防部长)班丹也受杖刑后免职。虽如此,其三子翰林侍讲学士锁南由于自小伺候元英宗读书,当时被免予处分。当时,任禁卫军大头目的铁失也被查出与铁木迭儿贪污案件大有关联(他是铁木迭儿的“干儿子”),但得以“特赦”,仍旧担任原职。不仅宽大他,元廷又委任他兼御史大夫,提领皇帝最贴身的“左右阿速卫”皇家禁军。
后世研究元史之人,总是讲元英宗、拜住等人太“仁慈”,没有对铁木迭儿党羽一网打尽,才容使铁失等人日后有机会在南坡行弑。其实,不少研究者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铁失的亲妹妹是元英宗皇后速哥八剌,元英宗非无情无意冷血之君,与皇后感情又融洽,自然不忍心因铁木迭儿之故把自己大舅子一家全部弄死。妇人之仁,养痈遗患,终于造成日后铁失的忽然一刀。
元英宗、拜住君臣疏旷归疏旷,如果他们不把禁卫军指挥权交与铁失,他也没有机会行弑英宗皇帝。所以,“人情”这种东西,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最要不得。
20天上掉来一顶大皇冠
至治三年(1323年)七月,元英宗在上都,接连数日心绪不宁,夜里失眠,困扰之下,便准备下诏让番僧做佛事来消弭“心魔”。拜住上言,表称国用不足,不应该再浪费金钱广做佛事。元英宗“从之”。但是,铁木迭儿的余党铁失等人心里不踏实,与几个西藏密宗大和尚勾结,让他们进言说国家将有大灾,一定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兴佛事,同时还要大赦,这样才能消灾免祸。当时,拜住正在元英宗身边,听毕这些人胡言后,他怒斥番僧道:“尔辈不过贪图金帛之利罢了,怎敢妄言大赦之事,难道想庇护贼徒吗?”
铁失等人闻知此事,深恐铁木迭儿一案牵连的人越来越多,最终自身难免,便决定先下手为强。
在铁失率领下,知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大司农先秃儿、前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铁木迭儿第三子前治书侍御史锁南、铁失亲弟锁南(也叫锁南)、枢密院副使阿散(回回人)、卫士秃满以及好几个蒙古王爷,包括按梯不花、索罗、月鲁铁木儿、曲鲁不花、兀鲁思不花等人,终于发动行弑英宗的宫廷政变。
趁元英宗暂驻南坡行殿,夜黑人静之时,他们忽然出击,首先把中书右丞相拜住剁成数段,然后冲进行帐内弑了元英宗。
行刺诸王之中,按梯不花是被元武宗杀掉的安西王阿难答的弟弟,月鲁铁木儿是阿难答的儿子。而且,在上都的不少宗王,或多或少与此次弑帝政变有牵联,除阿难答的弟弟和儿子与英宗一系帝王有“仇”外,其余诸王参与阴谋的原因,无外乎是不满元英宗和拜住君臣的“吝啬”——他们取消了对诸王的“岁赐”,不给钱,就要杀人,可见这些蒙古王爷多么的凶残。
杀人之前,铁失等人当然要考虑元英宗死后谁当皇帝对自己最有利——元武宗海山的两个儿子和世和图贴睦尔血缘与今帝最近,但马上被排除掉:阿难答之弟与儿子自然不会推举杀掉安西王的元武宗的儿子当皇帝,而且,铁失本人当年与太后答己和铁木迭儿一起策划赶走武宗长子和世而转立仁宗之子元英宗。有如此大过节,更不可能让元武宗的哪个儿子坐帝位。
选来选去,近亲宗王中最“合适”的只有晋王也孙铁木儿。这位晋王的父亲,是把帝位“让”与元成宗的太子真金长子甘麻剌,所以,从血亲上讲,晋王也孙铁木儿乃忽必烈的嫡长曾孙,且“成宗、武宗、仁宗之立,威与翊戴之谋,有盟书焉”,他手下有大军数万,威镇漠北,凭常人思维,他本人一定会“惦记”帝位。
果不其然,晋王也孙铁木儿确实心中有小算盘。他手下的王府内史倒剌沙知道王爷心事,派儿子哈散给丞相拜住当手下,并得任宫廷禁卫军官,“常伺侦朝廷事机”。探得内情后,哈散回报父亲拜住与铁失二人水火不容之势,倒剌沙马上把此情告知晋王。南坡事发的前五个月,铁失之党探忒以宣徽使身份来漠北,密告倒剌沙说“皇帝不放心晋王”,要他“提醒”王爷“小心”。其实,种种迹象表明,晋王也孙铁木儿也是行弑阴谋的间接参与者与知情者之一。
行弑前两天,铁失密派心腹斡罗思来告晋王,表示说即将拥立晋王为皇帝。晋王也孙铁木儿拿捏不准,不知铁失一伙人事成与否,就一面把斡罗思软禁,一面派出亲信别列迷失驰往上都“告变”——实际是去探听虚实。“未至,英宗遇弑。”也就是说,晋王为自己打了双保险,如果铁失等人“失手”,他手下别列迷失会“及时”赶到元英宗处“报告”,说明铁失等人煽动自己谋反的“阴谋”,以便能把自己撇清。
成功杀掉元英宗后,铁失派宗王按梯不花和知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此人与晋王名字一字之差)奉皇帝玺绶予晋王。大事已定,这位王爷也不客气,就近在龙居河(今克鲁伦河)继位,宣布自己为帝,是为泰定帝。他的即位诏书很好玩,当时由蒙古文翻译成汉文的诏书半文半白,很有嚼头:
薛禅皇帝(忽必烈)可怜见嫡孙、裕宗皇帝(指死后被追封的太子真金)长子、我仁慈甘麻剌爷爷根底,封授晋王,统领成吉思皇帝四个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都付来。(俺爹甘麻剌)依着薛禅皇帝圣旨,小心谨慎,但凡军马人民的不拣甚么勾当里,遵守正道行来的上头,数年之间,百姓得安业。在后,完泽笃(元成宗铁木儿)皇帝教我继承位次,大斡耳朵里委付了来。已委付了的大营盘看守着,扶立了两个哥哥曲律皇帝(元武宗)、普颜笃皇帝(元仁宗),侄硕德八剌皇帝。我累朝皇帝根底,不谋异心,不图位次,依本分与国家出气力行来;诸王哥哥兄弟每(们),众百姓每(们),也都理会的也者。今我的侄皇帝生天了也么道(驾崩),迤南诸王大臣、军士的诸王驸马臣
小说推荐
- 帝国如风--元朝的另类历史
- 往事如风。赫赫元帝国,既不是流星,也不是昙花,更不是遗憾。那地跨三大洲的庞然巨物,虽然短暂,却极其辉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内范围内,大元帝国百年间曾经发生那样多的故事,有过那样令人目眩神迷的血肉人生:元帝国疯狂的对外扩张、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北方汉人在夹缝中的艰难生存、文坛艺苑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与不朽
- 最新章:-元朝的另类历史-第53章
- 帝国的正午 - 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作者:梅毅目录序:黄金时代的凋零—隋唐的极盛与五代的极衰那个姓“普六茹”的汉人—隋文帝杨坚隐忍弘博、沉独刻薄的一生样貌怪异的“奇”男予—杨怪的“蛰龙”岁月猙狞毕现的大丞相—杨坚“辅政”的过程混壹南北的大功—隋文帝灭陈的大业文治武功四方宾服—隋文帝的功绩精明不到黄泉界—杨坚晚
- 最新章: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第134章
-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 黄金时代的凋零—隋唐的极盛与五代的极衰 世事空悲衰复荣,凭高一望更添情 红颜只向爱中尽,芳草先从愁处生 佳气霭空迷凤阙,绿杨抵水绕空城 游人驻马烟花外,玉笙不知何处生—张祜《洛阳春望 透过历史层层的烟雾,回望一千多年前屹立于东亚大地上强大繁荣的唐帝国,苍凉之情,油然而生 在辉煌的七世纪,中华帝国的疆
- 最新章:-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第127章
- 华丽血时代 - 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
- 如果能有部历史回放机,我们按“返回”键,搜索公元265年至公元589年的历史,肯定会在这315年间中华史上称作“两晋南北朝”的时间段上发现许许多多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而又骇人心目、荒诞离奇的精彩“场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作者:梅毅华丽血时代中华盛事的胎动期(1)中华盛事的胎动期(2)三分一
- 最新章: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第151章
-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
- 如果能有部历史回放机,我们按“返回”键,搜索公元265年至公元589年的历史,肯定会在这315年间中华史上称作“两晋南北朝”的时间段上发现许许多多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而又骇人心目、荒诞离奇的精彩“场景…1.中华盛事的胎动期2.三分一统晋业兴3.大好江山谁承继4“牝鸡司晨”朝纲紊5.树欲静而风不止6
- 最新章:-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第151章
- 2988-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
- 中华盛世的胎动期—两晋南北朝的华丽血时代如果能有部历史回放机,我们按“返回”键,搜索公元265年至公元589年的历史,肯定会在这315年间中华历史上称作“两晋南北朝”的时间段上发现许许多多惊心动魄、叹为观止而又骇人心目、荒诞离奇的“场景。场景之一: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国一统天下。飘飘然之余
- 最新章: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第86章
- 5890-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发表,比较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第38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2-历史的底稿
-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第38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1-历史的坏脾气
- 《历史的坏脾气》堪称去年畅销书市场上的“黑马,作者张鸣继续“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写就《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即从帝制崩溃到现代中国初立这一段,是中国历史上危机与生机并存的岁月。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和清理,是今日知识分子关注的课题之一 在书中,作者以其一贯的风趣,把晚清到民国有争议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挨个
- 最新章:历史的坏脾气-第4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