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第55章


后,已是9月19日凌晨1时30分。本庄繁没有坐等战况发展,而是电告日本驻朝鲜军司令官林铣十郎大将,请他迅速率部“越境作战”支援关东军。其时,驻朝日军早已与关东军勾结,做好准备,在中朝边境的新义州车站等候,只要接到命令,马上就可以以“应付紧急事态”为借口,前往援助。电告驻朝军队后,本庄繁向参谋本部报告了关东军的情况,并称“我军主力,将扫荡“满铁”沿线之中国军”。凌晨3时30分,本庄繁率领三宅参谋长、石原莞尔等,与驻旅顺步兵第三十旅团一起,乘专列由旅顺奔赴奉天。 
9月19日上午,当本庄繁赶到奉天时,板垣征四郎已指挥日军占领了北大营和奉天城。中国军队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下,均主动弃营撤退,致使日军以极小的损失,迅速占领了奉天。 
日军攻占奉天日军占领奉天后,即大行烧、杀、奸、抢之道,犯下滔天罪行。据不完全统计,仅官方财产损失就在17亿元以上。东北军飞机、火炮、战车、枪械以及大批弹药、粮秣都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占领奉天后,本庄繁将关东军司令部也迁往奉天,以便坐阵指挥。同时,他进行了一系列人员调整,任命第二师团师团长多门二郎中将为奉天卫戍司令,任命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为临时奉天市市长,负责维持市内秩序。 
随着奉天的沦陷,关东军更加耀武扬威,19日一天,就拿下了安东、营口、长春和凤凰城等地。 
19日上午5时半,日本军部接到此“突发事件”的报告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满蒙”局势以及应对方针。与会的陆军省和参谋本部首脑一致认为“关东军此行动是完全适当的”,并一致同意向内阁提出增兵案。10时,内阁紧急会议专门讨论了关东军上交的报告,考虑到外交上的反应,决定了“不扩大方针”,并责成陆军大臣和总参谋长发电训示关东军。 
参谋本部在传达内阁的“不扩大”方针的同时,还赞扬关东军司令部的果敢和“提高了日军的威望”。当天,桥本欣五郎也给关东军发了一份电报说:“参谋本部关于制止军事行动的命令是应付内阁的表面文章,其本意并非要你们停止行动。” 
本庄繁得到参谋本部的默许和支持,继续调兵遣将。21日,驻朝鲜日军4000多人奉命越过鸭绿江,驻守“西满”,支援关东军。本庄繁将关东军主力集中到长春,准备进攻吉林和黑龙江省。21日上午,本庄繁以保护日侨为借口,命令第二师团乘装甲列车前往吉林。在日军的诱降下,吉林代主席、军务署参谋长熙洽叛国降日,下令部下全部缴械,并声称有抗拒者,将遭到攻击。由此,日军22日不废吹灰之力便占领了吉林城。 
随后日军向吉林省各地进攻。至24日,不到6天时间,吉林省大部河山被日军侵占。随后,本庄繁又指挥日军侵占了黑龙江省。日军几十年来觊觎我东北领土的野心,通过本庄繁之手得以实现。仅仅用了4个月又18天的时间,日军便占领了东三省,从此开始对东北长达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
满蒙”的关东军司令本庄繁(5)
虽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比大本营原来计划的要早,有些“擅自行动”了,但是如此轻易而迅速地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却使日本政府和天皇对此大加赞赏,不断派高官前去战场慰问。1932年1月8日,裕仁天皇以最高统帅的身份表彰关东军的“功勋”,敕语嘉奖: 
当“满洲”爆发事变之际,出于自卫的必要,关东军将士果断神速,以寡敌众,讨伐敌人……踏破冰雪,英勇战斗,拔除祸根,使皇军的威武名扬海内外……朕深感其忠烈可嘉。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本庄繁一面指挥关东军的军事进攻,一面为了控制东北,使日军的侵略行为“合法化”,四处收买汉奸,拼凑傀儡政权。 
早在1931年4月,日军参谋本部就形成了对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三种设想:一是扶植亲日政权;二是建立“脱离中国本土”的“独立国”;三是直接吞并中国东北,划入日本版图。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建川美次少将就向本庄繁建议道:“消灭现有东北政权,树立以宣统皇帝为盟主而受日本支持的政权,当为上策。” 
溥仪宣布任“满洲国”执政的就职典礼1931年9月22日,本庄繁命参谋长三宅光治召开参谋会议,谋划“满蒙地位”问题。会议经过激烈讨论后,放弃了直接吞并“满蒙”的主张,拟订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确立了“建立由我国(日本)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四省及蒙古,以宣统皇帝为首的中国政权”的方针,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要领。这是日本侵略者拟订的在中国东北建立“新政权”的第一个具体方案。本庄繁以关东军司令的身份批准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并电示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官香椎浩平,请他“保护”好住在天津日租界内的溥仪。此外,他还委派土肥原贤二代表自己,前往天津劝说溥仪到东北来就任“新政权”的元首。 
1932年1月6日,本庄繁派板垣征四郎携带关东军制订的“满洲国”建国方案和他本人的意见书,返回东京大本营,向内阁和军部汇报。日本陆军省、海军省和外务省根据板垣征四郎的汇报,共同制定了《中国问题处理方针纲要》,原则上批准了关东军筹建“满洲国”的方案。 
在本庄繁的授意下,经过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等人的精心筹划,1932年3月1日,“满洲国”宣告成立。3月9日,溥仪从旅顺前往长春,在从前的道手衙门院落中一间匆忙收拾起来的大厅里,举行了“就职典礼”,本庄繁以关东军司令官身份出席了典礼。“典礼”不重要,溥仪也不重要,关键是此前溥仪所签的一份密约。这份密约是关东军板垣等一手炮制、以溥仪和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换文”的方式签订的。通过这份密约,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一切大权,把中国东北完全变成了殖民地。关东军司令官集大权于一身,成了“满洲国”的“太上皇”,溥仪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儿皇帝”。 
“劳苦功高”的本庄繁1932年7月28日接到调任军事参议官的通知。看着自己为天皇打下的这片“天下”,心中还有几分不舍——但身为天皇的将士,就是无论在哪里,都要为天皇“尽忠”,想到这里,本庄心情释然地与新任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大将办好交接手续,并于9月8日返回东京。 
为了表彰本庄繁“作为关东军司令在异国神速应变,果断行事,以寡敌众,使皇军的威信名扬海内外”,也就是他一手策划九一八事变和炮制“满洲国”的“功绩”,日本天皇特意授予本庄繁一枚一级“金鸱”勋章和一等“旭日”大绶章。 
1932年9月,本庄繁转任军事参议官;1933年4月6日,就任天皇侍从武官长;6月19日,晋升为陆军大将;1935年12月26日,天皇又将本庄繁列入华族,赐予其男爵爵位及“金鸱”一级勋章;1936年,编入预备役;1938年,出任军事保护院总裁;1945年,任枢密顾问官。由于他忠实执行日本扩张侵略的大陆政策“功勋卓著”,先后获得全部8个等级的“旭日”勋章和最高的“瑞云”勋章。 
%%%大院内一个无人的空房间中,本庄繁掏出了战刀,切腹自杀。在死亡前曾留有遗书,企图为自己的行为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进行最后的辩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19日,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部将本庄繁列为甲级战犯,向他发出逮捕令,并限令他前往东京巢鸭监狱报到。 
作为一名“贵族”和曾经随侍天皇的侍从武官长,本庄繁不愿意接受作为战犯走上法庭的“耻辱”和囚徒生活,同时他也深知自己罪恶深重,难逃法网,最终决定自杀,以一死向天皇“尽忠”。 
11月20日,处于亚寒带的日本已进入寒冷的冬天。面对一场巨大战争的消耗,东京已是一片贫乏的困顿景象,这更增添了寒冬的萧瑟。上午10点左右,街上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行人,地上铺满了厚厚的一层落叶。在瑟瑟寒风中,有一个身穿和服的老头——年已70岁的本庄繁,在街头慢慢地走着。 
本庄繁步履艰难地走进已被美军占用的位于东京市赤坂青山一号街的旧陆军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