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41章


⒍臃⑾钟?0艘航空母舰为中心,20余艘战列舰、重型巡洋舰组成的大型美国舰队正兵分两路,浩浩荡荡地破浪行进。当时,志摩舰队官兵吃惊的程度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他们意识到倘若自己一旦被美舰队发现,毫无疑问,5 分钟之内就会被对方全部吃掉。“那智”和“足柄”为了避免无渭的牺牲,便以32海里的高速头也不回地一口气逃往奄美大岛。 
10月18日,志摩舰队接到了改编的命令——也许是为了掩饰5 天前根据谎报的大战果贸然命令志摩舰队向台湾南方海域进击的错误行动( 有的参谋这样评论) ——这次,忽然把志摩舰队作为海上机动反击的主力,使之担任“反登陆”作战的任务,编入“西南方面舰队”,立即进驻台湾海面的重要港口马公待机。 
但是,志摩一直没有从三川司令那里得到任何有关反登陆作战的指令。没有接到作战指令倒是合乎情理的。所谓“反登陆”作战,不消说,指的是夺回被美军占领的岛屿而进行的登陆作战。从10月中旬的战场形势来看,为预防被美国重新夺取新的岛屿而全力以赴进行的所谓登陆作战,简直成了天方夜谭( 但莱特湾岛则另当别论) 。 
三川中将的“西南方面舰队”包括大西中将的第五基地航空部队和福留中将的第六基地航空部队( 前者称之为第一航空舰队,后者称之为第二航空舰队) 。从其兵力部署上来看,这是一支具有一定威力的舰队,但是,作为海上的正式舰队,其力量却是相当微弱的。所以,只有志摩舰队才是其海上第一主力。当志摩正在等待命令的时候,10月21日中午,却出乎意料地收到原封不动地从三川司令那里转发来的联合舰队参谋长的电报。其电文如下:“命令第二游击部队南下。从苏里高海峡以南突入莱特湾,协同第一游击部队作战。” 
这封电报实际上也是志摩再三进言要求的结果。志摩深知莱特湾作战将是海军破釜沉舟的最后一战。因此,坚决不肯再承担诸如运输任务之类的二线作战任务,无论如何也要争取参加莱特湾决战。为此,再三进言请求,结果终于被接收了。21日晨,志摩舰队中的“若叶”、“初春”、“初霜”3 艘驱逐舰参加了高雄… 马尼拉之间的军需运输,从而使该舰队中驱逐舰的势力失去了七分之三。然事态紧迫,已经无法顾及兵力大小了。21日下午4 时,志摩舰队从马公启航,急速向科隆湾(民都洛岛的对岸) 驶去。就在这次航行中,才向其通报了栗田舰队和西村舰队的作战企图。 
由于大本营作战指挥混乱,直到美军登陆后才迟迟下令向莱特湾突进。因此,志摩舰队与栗田舰队以及西村舰队之间并无作战协定,也不仰赖哪一位司令进行全盘指挥。仅仅由于志摩司令本人的主动,才紧接着西村舰队的脚印进入海峡。他以我之力量虽然微薄,但也甘愿拼死协力的战斗意志于24日晚10时向棉兰老海进军了。 
无论从指挥系统来说,还是从资历方面来讲,志摩都不会接受西村的指挥。而西村方面认为,自己既然是向苏里高海峡突击的主力,自然也不会接受中途加入的志摩中将的命令。就这样,在同一战场同时使用这两支部队,而且又没有任命担任统一指挥的司令官,这是大本营作战指挥混乱的典型一例。就在这种情况下,西村舰队单枪匹马地前进了,在西村舰队突进后约1 小时,志摩舰队也擅自决定开始向苏里高海峡进击。 
24日晚10时左右,志摩截收到栗田司令发给西村中将定于25日上午9 时在斯里安岛东北10海里处会师的电令,他为了赶上栗田命令中规定的时间,提高了航速,计划在凌晨4 时许突入苏里高海峡,因此,志摩舰队恰好闯入了西村舰队全军覆没的海战战场。 
对参战经过的叙述显然有点长,但战斗的实况却非常简单。志摩舰队没有经历林加锚地的猛烈训练,而且本身又是一支小规模的轻装部队,适合边打边退。其战斗的简况是这样的:轻型巡洋舰“阿武隈”在海峡入口处遭到美舰鱼雷袭击而脱离编队,但“那智”和“足柄”仍以接近30海里的高速前进。4 时30分,发现在前方8海里处有敌人舰队,与此同时,又在自己的右前方发现了正在燃烧的日本重巡洋舰“最上”号,在此关键的时刻,志摩下令各舰一齐向右旋转,发动鱼雷攻击。5 分钟后,攻击完毕,当“那智”掉转船头的一瞬间,不幸与“最上”号相撞,将该舰左舷侧撞开了一个大洞。“最上”的官兵见此状况,不禁破口大骂:“慌什么!瞎眼了,看不见着火的军舰吗?”相撞的原因是双方面的,“那智”在施放鱼雷完毕后急于返回,“最上”一方忙于灭火,顾不得躲闪。结果两舰终于相撞。但是,一般认为,发生事故的过错还是在“那智”一方。 
志摩舰队在发射鱼雷后5 分钟,一边施放烟幕,一边向南方撤退( 美国记者说这是溃败) ,由于是快打快逃,所以“拳头”根本没有打到敌人身上,这又能责怪谁呢?实际上,大本营的作战命令已从根本上失掉了战机。后来,制订作战计划的参谋曾对调查团说:“这一仗只不过是捷一号作战中的一个插曲而已。”
(十六)“诱饵”舰队——徒有虚名的航空母舰 
从三方面向莱特湾突进的日本舰队,有的被全歼,有的因失败而逃走,有的带伤前进。就在这个时候,由小泽治三郎中将率领的第一机动部队,在另一海面也与美舰队展开了激战,同样遭到了惨败。第一机动部队的溃败实际上是日本帝国海军航空兵彻底衰亡的标志。关于小泽舰队的使命,如前所述,主要是“引诱并牵制敌舰队于北方,间接地掩护栗田舰队突进莱特湾”,同时,大本营的命令中还加上了这样一条,即“抓住一切机会,捕捉、歼灭敌舰队”——这简直象“恭贺新年”的明信片,不,其语言比明信片还空洞虚无。就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大本营这一虚伪的谎言吧。 
就结论而言,上述大本营的追加令对于小泽舰队来说,实际上就等于“被敌舰队捕捉,被敌舰队歼灭”。因为,每一位日本海军官兵都清楚,舰队一旦同哈尔西遭遇,甚至连千分之一获胜的可能性都没有。战争结束后,美舰队司令宫们讽刺地说,想不到小泽舰队竟是那么软弱无力。有的说:“把小泽舰队看得过重了。”也有的说:“我们受骗了,”等等,总之,一切都想说明小泽舰队的势力太薄弱了。 
也可以这样说,劣势的小泽舰队和进击苏里高海峡的西村舰队差不多,并同样被推向了和西村一样的决死的战场。所以,对小泽的惨败,如果读者认为是由于小泽的软弱,那就大错特错了。恰恰相反,小泽舰队的出击是以失败为目的的,是以失败来完成自己的使命的,它是莱特湾决战一系列悲剧中最悲惨的一幕。 
本来,只有小泽舰队才是日本帝国海军的主力。当时,海上兵力的新体制已经发生了变革,战列舰已经被航空母舰所取代。也就是说,海上决战的主要兵力已经是航空母舰和飞机,战列舰和巨炮已经退居到次要位置,成了护卫航空母舰的警戒力量。因此,小泽舰队完全可以以其世界上新式的舰队编制而自豪。昭和19年6 月上旬,小泽舰队的实力如下: 
然而,到了7 月,众所周知,栗田舰队被迫与小泽舰队“离婚”,独自南下到林加锚地。10月,志摩舰队被编入了西南方面舰队,因此,小泽舰队就象失掉了丈夫和儿子的老妇人一样,陷入了凄惨的境地。且不说两支护卫舰队被调离已成事实,就是舰队本身也因遭挫折而濒临卧床不起的地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10月13日至15日,台湾近海海域爆发了一场海空战,小泽舰队不得不“供出”自己大部分航空兵力。这样,舰队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被迫调到了陆地方面( 台湾) 。 
在台湾近海海空战中,大本营误信第一天的“辉煌战果”,信心十足地企图乘胜一举歼灭美舰队,因此,从小泽部队的航空母舰上抽调了第三、第四两航空战队的大部分兵力,将其投入到台湾海面,致使小泽舰队空中力量被大大地削弱了。如前所述,日方所取得的“辉煌战果”纯粹是一派谎言,第三、第四航空战队在激战中也蒙受了巨大损失,再也没有回到小泽身边( 美国报刊讽刺说,该作战是丰田大将赌注的一次大失败) 。为便于读者参考,现把8 月10日编成的小泽舰队兵力状况列示如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