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天的宁夏、甘肃和内蒙古一带,主要的一项工作仍然是治水。此时的郭守敬基本都是常年奔波野外。
第二年回到都城,他被任命为都水少监,开始参与设计北京城最初的水利工程。然而1274年,他的老师刘秉忠死了。忽必烈命郭守敬和王恂接手刘秉忠开始的天文历法修改工作,参与这项工作的还有张文谦、张易和许衡。
星空与大地,有多少秘密在等待人探索发现呢?“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从47岁到49岁,是一个人创造力最活跃最旺盛的时期吗?这一时期,郭守敬直接领导了著名的授时历的制订工作,同时,他开始创造性地制作出简仪、高表等一系列天文仪器。带着制作完成的仪器上了朝,郭守敬在忽必烈面前指陈历制,从早朝到太阳下山,看得入迷的忽必烈都没有觉出疲倦。
得到最高领导者的欣赏,郭守敬对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打算,“设监候官14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27所”。
1291年,郭守敬再回到水利工作上。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议在通州和大都之间开凿运河。
此前,通州到大都,陆运官粮,赶上绵绵秋雨,牲口累死不计其数。第二年春天,工程开工了,到1293年秋天,水利工程完工,从前那种苦烈的情景再看不到了。忽必烈从上都回到大都,过积水潭的时候,见舟船遮蔽了水面,大喜,于是把这段工程命名为通惠河。
“郭守敬主持北京水政时期,奠定了今天北京水利的格局”。这是今天的人们对郭守敬当年工作成果的中肯评价。而我们还知道,对当时首都的水利规划,郭守敬还有更大的设想,他设想引到更多的水,能使舟船环城往来。但这个设想他没有实现。
是“神风”还是“豆腐渣”战舰救了日本?
忽必烈也是中国历史上向外出兵扩张的皇帝。他两次出兵攻打日本,并出兵侵入安南、占城、爪哇、缅甸等国。直至元成宗即位,下诏罢征南之役始结束,并由此转入商业、文化交往。
1274年,忽必烈以忻都、洪茶丘和范文虎为征东行省右丞,李庭为左丞,率领一支由9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东征日本,元军在战争开始阶段取得了很多辉煌战果。后又因天气恶劣被迫撤退,最终遭遇“神风”全军覆没。
井上靖这样记载:蒙古于“公元1274年10月初,占领了对马、壹岐两岛,继而侵入肥前松浦郡……使日军处于不利,不得不暂时退却到大宰府附近。元军虽然赶走了日军,但不在陆地宿营,夜间仍回船舰。当元军回到船舰后,恰遇当夜有暴风雨,元舰沉没两百余只,所余元军撤退,日本才免于难。”
台风乍起之时,当时由于不熟悉地形,元军停泊在博多湾口的舰队一片混乱,不是互相碰撞而翻,就是被大浪打沉;午夜后,台风渐停,但暴雨又降,加上漆黑一片,落海的兵卒根本无法相救。忻都怕日军乘机来袭,下令冒雨撤军回国。此役,元军死亡兵卒达1。35万人。日本史书则称之为“文水之役”。
第二天一大早,日军在大宰府水城列阵,但不见元军进攻,派出侦察人员始知博多海面已无元军船只,元军撤退了。
1281年,忽必烈“以日本杀使臣为由,结集南宋新附军10万人组成一支大军二次东征日本。元军兵分两路:洪茶丘、忻都率蒙古、高丽、汉军4万,从高丽渡海;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率新附军乘海船9000艘,从庆元、定海启航”。高丽国王为元朝“提供了1万军队,1500名水手,900只船和大批粮食”。然而,日本守军已有前次抗击蒙古的经验,他们在箱崎、今津等处沿岸构筑防御工事,并以精锐部队开进志贺岛,与东征元军进行了激烈战斗。
元军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盾而不能协调作战。这样,“蒙古军在毫无荫蔽的前提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两方对峙达两个月之久。蒙古军队没有看到胜利的希望。两个月之后,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库树海岸,蒙古军再次企图撤入海上,但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
“在此次台风袭击下,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杀或溺死。”汉文史料也记载到,由于元军战船“缚舰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台风袭击下“震撼击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蒙古人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惨败而告终。次年,派水、陆军远攻占城(今越南南部)。
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的元世祖忽必烈远征日本却始终未果,于是在日本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是“神灵之风”(神风)两度将日本从蒙古人手中解救出来。此后数百年中,日本人一直对神风顶礼膜拜,兴起了大规模拜神的活动。此后“神风”陪伴了日本人670多年,直到公元1945年。然而,对蒙古战舰的考证却否定了这个传奇。近期发表在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的一项考古新发现指出:拙劣的设计和造船技艺是导致蒙古舰队失败的主要原因。
虽然古代文献中确有关于1281年日本台风的记载,但根据现存证据,研究人员无法判断出那场风暴的强度,以及风暴与蒙古舰队的沉没究竟有多大关系。
美国考古学家兰德尔·佐佐木对1981年从高岛附近打捞上来的700多块蒙古战舰残骸进行了仔细研究和分析,发现蒙古战舰粗制滥造,质量低劣。“蒙古战舰龙骨上的铆钉过于密集,甚至在同一个地方有五六个铆钉。这说明这些材料在造船时曾反复使用,而且许多龙骨本身质量就很低劣。至于蒙古军队的舰船设计,据记载大多是平底河船,并不适于航海。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在高岛附近海域发现V字型远洋船的龙骨。”佐佐木说。
据汉文史料记载,1274年正月,忽必烈命令高丽王造舰900艘,其中大舰可载千石或四千石者300艘,由金方庆负责建造;拔都鲁轻疾舟(快速舰)300艘,汲水小船300艘,由洪茶丘负责建造,并规定于正月15日动工,限期完成。6月,900艘军舰完工。
当时,造船工业发达的中国江南及沿海地区尚未被忽必烈完全征服,部分地区仍在南宋军队的控制之下。所以,忽必烈不得不将造船的任务交给技术较为落后的高丽人。一方面,高丽对于造船很反感,认为元朝出兵日本肯定会要求高丽参战,这必将给高丽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让造船技术落后的高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忽必烈强压的任务实属难事。高丽人只得在匆忙间敷衍了事,这些舰船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船舰的设计,据史料记载,1281年蒙古军队的大多数战舰都是平底河船,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水密隔舱设置,但是此种结构并不适于航海作战。
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一个舱区,舱数一般为8或13个。它大约发明于唐代,宋以后被普遍采用。虽然该结构便于船上分舱,有利于元军在航海途中进行军需品的管理和装卸,但是舱板结构取代了加设肋骨的工艺,简化了主体结构,削弱了船舶整体的横向强度。佐佐木指出,“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在高岛附近海域发现V字型远洋船的龙骨,我们可以想象那种为内河航运而设计的船遭遇海中大风浪时将会出现何种混乱的情形。”
佐佐木还发现:战舰残骸的碎片没有一块超过3米,大多数碎片都在10厘米到1米之间。他据此推测,蒙古战船可能采用了类似新安古船的一种“鱼鳞式”船壳结构形式。其船壳板之间不是平接,而是搭接的。这种结构在巨浪的拍击之下容易碎裂。佐佐木表示,对沉船遗址的现有研究只是冰山一角,他希望能够借助声纳和探地雷达,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蒙古的造船技艺,进而破解沉船真相。
还有的研究者认为,除了舰队拖后腿之外,蒙古人的后勤和装备也比不上日本人。
若论吃苦耐劳,当时的蒙古战士无人可敌,必要时他们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蒙古人作战时机动性第一,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的平民解决。可是在这两次战争中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自不可能有平民供他们掠夺。
此外,日本人的武器也优于蒙古人。当时日本的冶炼和刀具制作技术世界一流?
小说推荐
-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
-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等,权力至高无上,惟我独尊。从轩辕黄帝到辛亥革命一声吼,推翻帝制,将"帝王"皇帝"扫入历史垃圾堆,前后约5000年,中国共出了300多位帝王 前言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等,权力至高
- 最新章:第127章
- 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 送你一付历史解毒剂 历史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是一种为政治生活进行的教育和训练…最有益的,或者说惟一的,学会在命运中保持尊严的方法,就是:回忆起他人的灾难—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通史“赵州桥本是鲁班修”到时下已经进入最广阔的通俗文化领域,成了歌唱家的一句唱词。唱词来源于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即世世代
- 最新章:第59章
- 中国历史上最变态的帝王们:皇帝也疯狂
- 第1节“亡秦者胡”谶语的应验(1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为了纪念自己的不世功业,秦始皇自称皇帝,由于他是秦朝的第一个皇帝,所以便是“始皇帝,以后的子子孙孙,要接着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让秦朝的帝业能够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但是,秦始皇没有想到,
- 最新章:第77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
- 百年记忆:中国百年历史的民间读本
- 记忆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在审视历史中创造未来。记忆积淀下了太多太多悲壮的故事,以致误导后人以为唯惊天动地的豪杰才有权利走进历史,千万年来只默默走着自己人生道路的凡人、甚或至于失意于命运的弱者,只能扮演历史过客的角色,他们的记忆惨遭遗忘。许多人活得就真似一只蝼蚁,匆匆地生,匆匆地奔忙,直到匆匆
- 最新章:第63章
-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
- 1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
- 最新章:第22章
-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
- 作者:国亚《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 作品相关 前叙·一周末去看望病中的父亲。在与癌症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斗争、经历了将近二十次化疗的痛苦后,父亲已经变得异常衰老与孱弱了。看到这位躺在床上的疲惫地向我微笑着的,面色苍白而憔悴的老人,我突然感到一种异常的心痛—我实在难以接受、难以相信、难以面对为我从小遮风
- 最新章:第140章
- 帝国扩张征战史上最牛帝国boss打架史
- 帝国扩张征战:史上最牛帝国BOSS打架史 作者:小学生阿萌前言“宇宙之王“马其顿雄狮“罗马无冕之王“大秦祖龙“大汉天子“上帝之鞭“信士的长官“不眠之帝“天可汗“欧洲之父“一代天骄…谁才是古代世界最雄武的铁血君王?他们是如何发动和进行那些古代史上惊心动魄的战争的?指挥各自的帝国大军东征西讨开疆拓土的他
- 最新章:第42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