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第69章


刘仁恭在朱温灭唐之前取得了沧州,便命长子刘守文为沧州节度使,接着进兵镇州和定州与魏博,被朱温打败后向李克用求救。朱温领兵大举进攻沧州,刘仁恭由于兵少,竟命令男子十五岁至七十岁的全部自备粮食和武器参军,男子的脸上刺“定霸都”三个字,士人则在臂上刺“一心事主”四个字,以防止逃亡,共得士兵二十万,但战斗力很差。沧州被围困得竟然出现了吃土吃人的惨相,最后由于梁将丁会降晋,削弱了梁军,加上朱温急于称帝而退兵,刘仁恭才得以维持其势力。但回到幽州后,刘仁恭却一下子昏庸起来,在西边大安山修建宫殿,广招美女,醉心于声色之中,又召僧道炼长生不老之药。儿子刘守光在后梁军再次侵扰时趁机领兵进入幽州城,派人将父亲抓回来,囚禁在幽州城。刘守文从沧州起兵讨伐大逆不道的弟弟。最后被心狠手辣的弟弟杀死。 
在刘守光妄自尊大,想要当北方的盟主的时候,李存勖便施了骄兵之计,和王熔、王处直一起尊刘守光为“尚父”,但刘守光并不满足,最后竟登基称帝。在刘守光派兵南下时,李存勖便趁机派周德威端了他的老巢,将刘守光和其父刘仁恭一并抓获,押回河东处死。一对反复无常的父子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李存勖至此完成了父亲交给的一支箭的任务,灭掉幽州和沧州后,李存勖便扫除了后顾之忧,在他正要南下夺取魏博时,恰好魏博发生了兵变,李存勖借势出兵,唾手而得魏博。从而使河东的势力逼近了后梁的生命线:黄河。
奇兵灭后梁 
杨刘是黄河的一个重要渡口,可以直逼后梁重镇郓州,梁军沿河驻防。在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十二月,李存勖趁黄河结冰的机会,从晋阳赶到魏州,率兵经朝城(今河北莘县西南)渡过了黄河,占领梁军营寨,又抢占了杨刘城。 
控制杨刘之后,918年7月,?李存勖又调集重兵想一举南下灭梁。为破坏沿河地区对梁军的供给,李存勖率兵经杨刘过黄河,攻掠郓州(今山东西北)、濮州(今河南濮阳)后,再沿河而上驻守在濮州东北的麻家渡,梁将谢彦章在濮州北边的行台村筑垒对抗。李存勖轻敌冒进的特点又暴露出来,常率领轻骑兵到敌营前挑战,几次遭到梁军围攻,都是在部下的拼死保护下才得以脱险的。但李存勖丝毫不引以为戒,结果在这次胡柳陂之战中白白丧失了周德威这员大将。
不久,梁军内部发生权力之争,将领贺瑰杀掉谢彦章。李存勖就想趁机领兵直捣后梁首都。周德威却认为梁军损失一将,并未影响实力,不能轻举妄动。但李存勖根本不听,他先命令老弱军卒和家属返回魏州,再毁掉营寨,然后率军南下想一举灭梁。贺瑰探知晋军意图后也拔营起寨尾随追击。到达胡柳陂(今山东鄄城西北)时,李存勖安营扎寨。第二天一早贺瑰的追兵也到了。周德威向李存勖建议:晋军孤军深入,又逼近了后梁的首都,不宜轻易开战,而梁军刚到,营寨未建,待其建营寨疲惫之后再以逸待劳前去挑战,然后乘虚攻击消灭梁军。李存勖却不同意:“先前在黄河岸边见不到梁军我就有怨气,现在梁军来了还等什么,你又怕什么?”李存勖下令辎重马上出发先行,自己领兵随后出击。由周德威领兵作为后援。两军列阵交战后,李存勖先率骑兵冲击梁军,梁将王彦章兵少先败,向后退却。而正在列队前进的晋军辎重部队却误以为梁军前来夹击,慌忙中后退冲入了周德威的阵营,引起混乱。梁军则趁机冲杀过来,致使周德威父子双双战死。晋军伤亡惨重,李存勖这才整顿局势,稍稍稳住阵脚,然后率领骑兵出战,夺取了梁军的一座山头。 
这时天近黄昏,李存勖和众将都打算收兵回营休整,但大将李嗣昭却认为晋军深入梁军辖地,各方面都不利,如果退走回营,梁军追来时无法列阵相迎,必然不战自溃。他主张用骑兵攻击正在建营寨的梁军步兵,因为王彦章的骑兵已经退走,山下只有步兵。如果此时用少量骑兵袭扰,使步兵无法吃晚饭,在其后退时再趁机猛追,就可以一举歼灭。李存勖听后精神一振,立即命令李嗣昭等率骑兵先行出击,自己督率大部队增援。梁军未料到晋军会再次突袭追杀,阵势顿时大乱,被歼近三万之众。 
大战胡柳陂,李存勖丧失了一员大将,但最后还是取得了胜利。不过,双方伤亡都近三分之二,损失都很惨重。晋军无力再进,回兵魏州休整。李存勖一举灭梁的计划未能实现,说明梁军实力尚存,时机还未成熟。加上李存勖冒险突进,虽然取得胜利但并不是全胜。 
贞明五年(公元919年)正月,晋军将领李存审领兵进占德胜,并夹河筑了两城防守渡口。晋梁开始了德胜渡口之战。四月,梁将贺瑰认为晋军占据德胜构成的威胁极大,便开始进攻德胜。为防止晋军从河上增援,又用战舰十余艘相连横断于黄河之上,还在战舰上蒙盖牛皮,垒上短墙以便防守。李存勖则命人率领三百敢死队乘船冲入梁军的战舰之中,砍断绳索,再用木制大桶装满柴草浇上油,点燃后顺流漂下,随后用兵船攻击。梁军大部分溺死或烧死。第一次德胜渡口保卫战以晋军取胜而告终。 
不久,贺瑰病死,梁末帝命开封尹王瓒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王瓒领兵五万渡河袭击澶州、魏州一带,尔后撤回河南,然后,王瓒在距离德胜渡口上游十八里的杨村夹河筑堡垒,并造浮桥与河南联系。晋军将领李存进针锋相对,也在德胜渡口修建浮桥,加强防守,以便将来大部队渡河作战。 
李存勖为大举南进,先扩建了德胜北城,以便屯兵准备物资。为了袭扰梁军,李存勖还亲自率骑兵沿黄河南岸西进,邀击梁军的辎重补给部队,但在返回的路上却遭到了梁军的伏击,败退突围中幸得部将李绍荣接应救援才得以脱险。几天后,李存勖便率主力与梁军决战于黄河南岸,大败王瓒所部梁军,歼灭万余人。晋军又乘胜攻占了濮阳。濮阳位于德胜渡口南面,这样对于固守德胜又多了一个战略要点。梁末帝看到王瓒作战失利,便以戴思远代替他为北面行营招讨使,领兵驻屯于黄河南岸牵制并阻止晋军南下。德胜之战最终是晋军取得了胜利,为以后的战略展开奠定了基础。 
从晋军袭占杨刘,到胡柳陂之战,再到德胜渡口争夺战,李存勖与梁军争夺这些黄河沿岸战略要地的战争前后持续了两年,双方所用兵力均在十万左右,反复拉锯战说明了这些渡口及据点的战略地位对于双方都极为重要,黄河作为天堑在军事上都是双方出兵前进的战略基地。交战初期,由于梁军占有这些据点和渡口,后援充足,所以处于有利地位。晋军攻占之后,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新得到的河北地区,更为重要的是,突破了黄河这个后梁首都最大的屏障,对后梁构成了致命的威胁。此后,李存勖之所以能出奇兵灭掉后梁,与晋军先行占据有利地形,特别是占据重要渡口有着极大的关系。但晋军限于山川地形,未能发挥骑兵优势歼灭梁军主力,而且自己伤亡也很重,因此后续力量缺乏,无法一举南下直捣其首都,这就造成了双方的对峙局面,为积蓄充足的力量,李存勖又等了两三年的时间,其间对河北地区变乱的平息无形中又分散了精力。 
在龙德元年(公元921年)二月,河北地区的镇州发生内乱,王镕的养子王德明杀死养父,夺取政权,并联合后梁和契丹,准备合击晋军。为保住河北实现南下灭梁的计划,李存勖只得再次亲征镇州,先北上击败契丹军队,解除幽州定州之围,然后夺取镇州,重新稳定了河北局势,后方稳固之后,李存勖马不停蹄地继续南下。 
李存勖称帝时后唐局势也很危急:后梁大将段凝夺取黄河北岸德胜以西的卫州,契丹军队又时常围攻幽州,潞州的后唐守将李嗣昭之子李继韬投降后梁。这些使得后唐内部人心不一,以为后梁难以攻取。但这时机会终于来了,后梁驻守郓州的将领卢顺投降了后唐,卢顺透露了郓州的虚实:“郓州守城士兵不到一千人,守将又不得人心,可以派并袭取。”但郭崇韬认为孤军深入,胜利的把握不大。 
李存勖分析了全局形势,认为后梁此时由于西面的潞州刚刚归降,注意力已集中于西面,想从西面威胁晋阳,而东方准备不足,懈于防守,正可以趁机袭占郓州,动摇其军心。郓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