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第66章


唐玄宗爱屋及乌,因为宠幸杨贵妃,又封她的两个哥哥为官,三个姐姐分别封为韩国、虢国和秦国夫人,她的远房堂兄杨国忠也靠裙带关系扶摇直上。当时长安有歌谣说:“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接任宰相。他也是个奸佞小人,只以个人恩怨用人、办事。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在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大个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大但没有影响收成。下边有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他大发雷霆,命令司法机关进行严惩。杨国忠能力不高,但喜欢胡乱处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坏事却很在行,接受贿赂、拉帮结派等等应用自如。 
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均田制在这个时期瓦解,税收急剧减少,但朝廷的花费却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政治的腐败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在后来玄宗发动的战争中不但没有夺得胜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可是这时的唐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 
一是西边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开战后互有伤亡,损害了历来的和睦有好关系。二是西南的南诏国。由于边境将领的骄横跋扈,致使本该平息的冲突日益升级,结果唐朝征兵和南诏开战。先后战死、病死的唐朝兵达二十万之多。
安史之乱 
李林甫当政时,混血胡人安禄山受玄宗宠信,提拔为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平卢(今辽宁省朝阳县)兼河东(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节度使。安禄山貌似忠诚,生性狡诈,是个很会拍马逢迎之徒,他身体肥胖,自称三百斤。玄宗曾开玩笑地问他:“胡儿肚子这么大,里面装的是什么”他回答:“只有一颗忠于陛下的赤诚之心。”玄宗非常高兴。安禄山请求做杨贵妃的干儿子,玄宗同意了。一次玄宗与贵妃共坐,安禄山先拜贵妃,再拜玄宗,并说:“胡人是先母后父。”玄宗听后更为喜悦。 
杨国忠和安禄山争宠,互相看不起。矛盾越演越烈。安禄山经常进出长安,见内地兵力不足,长安防务松驰,就在范阳招兵买马,赶造兵器,储积粮草,准备夺取唐朝江山。臣下奏说安禄山有反意,玄宗不信。直到安禄山撤换了范阳的32名汉将,并且开始拒绝玄宗的召见,玄宗才开始怀疑他,但又不作防备。 
755年10月,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所属十五万大军在范阳叛乱,引兵南下。当时天下太平日久,武备松驰,百姓不知战争,突然听到范阳起兵,远近震惊,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叛军很快就攻占了洛阳,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准备西进夺取长安。杨国忠怕众将领立功而于已不利,怂勇玄宗瞎指挥,使唐军遭到惨败,潼关失守,叛军直逼长安。玄宗在杨国忠的劝说下,带着杨贵妃等人起程逃避四川,不料才到咸阳,县令已经逃走,没人供应饭食,玄宗命令百姓献食,百姓献上高梁等食物,玄宗勉强咽了几口,流泪不止。 
第三天唐玄宗他们到了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随行将士又饿又累,想到杨国忠专权误国,致使他们受苦,都怨恨异常。于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带领众将士,挡住了杨国忠的马头,向他索讨军粮,并趁杨国忠惊慌之机,大喊:“杨国忠要谋反”,将他拉下马来砍死,并将尸体砍成数段,首级悬挂在驿门上示众。然后,激愤的将士们围住了玄宗和杨贵妃休息的驿馆,喊杀声连天。 
玄宗忙命人出去劝解。愤怒的兵士杀死了出来劝解的大臣。高力士奏请玄宗亲自出去劝解,玄宗只好硬着头皮,亲自出去劝说,但是兵士仍然不肯罢休,他们大声喧嚷说:“不杀贵妃,誓不护驾”。玄宗大惊失色说:“贵妃一直深居宫,不干预外面的政事,她有什么罪该杀呢?”高力士对他解释说:“贵妃是无罪,但将士们杀了杨国忠,留着贵妃哪能安心,愿陛下准将士所请。将士安心,陛下也就安全了。”玄宗半晌不开口,这时外面喧哗声更响,高力士仓皇奏告道:“兵士们要闯进来了,陛下再不决断,他们要自己来杀贵妃。”玄宗这才流泪说道:“赐她自尽吧。” 
杨贵妃接到圣旨,惊倒在地,良久,才哭着请求见玄宗一面。高力士引她来到玄宗面前,她哭道:“愿陛下保重。”玄宗不忍心看她的惨容,只是以袖掩面哭泣。高力士怕士兵闯入,忙将杨贵妃带到佛堂,贵妃朝北拜了几拜说:“妾与陛下永别了!”然后自缢而死。 
将士们听到贵妃被处死,欢声雷动,重新保护玄宗西逃。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早年,玄宗曾经在勤政楼东间设大金鸡障,里面放置一张大床榻,卷去帘子与安禄山坐在一起,观看楼下的百戏。太子李亨劝谏说:“历观今古,没有听说过臣下与君主同坐一起看戏。”玄宗私下说:“安禄山有异相,之所以坐在一起是为了禳除凶星。”又曾与安禄山夜宴,安禄山醉卧化成一条猪但是长着龙首。左右立刻告诉了玄宗,玄宗说:“这是猪龙,没有什么作为。”始终不杀安禄山。 
等到安禄山叛乱后,人们才回想起当初术士李遐周说过的预言诗:“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若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其中“燕市人皆去”说的是安禄山与蓟门之士叛乱。“函关马不归”是哥舒翰失守于潼关。“若逢山下鬼”是一个嵬字,即马嵬驿。“环上系罗衣”,指的是杨玉环常以假髻为首饰,喜欢穿黄裙。天宝末年京师有童谣:“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到此都应验了。 
后来,安禄山派部将孙孝哲进入长安,自己仍留守洛阳。这时安禄山的将领日夜纵酒,沉溺于声色财贿之中,已无再进取之意,因此唐朝的军队得到了重整军备、调集重兵的机会。长安失陷后,郭子仪、李光弼奉命率军5万自河北至灵武 
,壮大了朝廷的声势。河西(今甘肃武威)和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使的兵也来会合。唐军廷又得到回纥、于阗及西域诸族的援助。757年正月,安禄山被他儿子安庆绪所杀。李光弼坚守太原,屡败敌军;郭子仪收复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解除了侧面敌人的威胁,为收复两京做好了战略的准备。这年九月,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率军从凤翔出发,攻克长安,十月收复洛阳,安庆绪逃往邺郡(今河南安阳)。此时,留在范阳的史思明不愿受安庆绪的节制而归降了唐朝的军队。唐军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但唐军又策划消灭他。这件事被史思明知道后,他又开始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 
758年9月,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统兵20余万,后增至60万,讨伐安庆绪,包围了邺城。第二年三月,史思明率兵来增援安庆绪,唐军60万众溃败于城下,而这时的史思明杀死了安庆绪,回到范阳后,史思明称大燕皇帝。9月,他的叛军攻占了洛阳,与唐军相持一年多之后,他被他儿子史朝义杀死了,这时叛军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762年10月,唐军收复洛阳,史朝义走投无路,被迫自杀了,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正是由于唐玄宗晚年荒淫奢侈的生活,不理朝政,任用奸臣,才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安史之乱”使当时生产大受摧残,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虽平,安史部将势力并未消灭,藩镇割据局面由此形成;中原战乱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吐蕃对唐的侵扰也日益频繁,唐朝国力大为削弱,其全盛时代也从此结束了。 
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后,玄宗于757年12月返回长安,闲居于宫内甘露殿。他怀念往日的尊荣,目睹眼前的凄凉,伤感叹息,愁苦郁闷,渐渐成病。762年4月病危,他还念念不忘杨贵妃。传说他还请方士作法,想招来杨贵妃的亡灵相会。死前的一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