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二卷 最光辉的时刻》第122章


囊蠼鱿抻诒辈伎莆伞2还谀壳暗那榭鱿拢鹿Φ绷私舛砉阅喜伎莆傻墓匦摹T谡飧鑫侍馍希砉裁挥谢竦么鸶础O喾矗鹿幢Vぢ蘼砟嵫堑牧焱镣暾耆还硕砉阅喜伎莆傻脑竿?br /> 元首答复道,俄国哪怕只占领布科维纳的一部分,那就是德国方面很大的让步了。……
但是莫洛托夫坚持他以前说过的话:俄国所希望的重新划分都是极微小的。
元首答复道,如果德俄合作要在将来产生实际的结果,苏联政府必须了解德国正在从事生死攸关的战争,它无论如何要胜利地结束这场战争。……双方在原则上同意芬兰属于俄国的势力范围。因此,两国与其继续纯理论的讨论,不如转入更重要的问题。
英国被征服以后,英帝国将要作为一份拥有四千万平方公里、范围遍及世界的破产者的庞大财产被人瓜分。在这份破产者的财产中,俄国可以分到真正通往大洋的不冻的出海口。四千五百万的少数英国人迄今统治着大英帝国的六亿居民。他就要摧毁这个少数了。就是美国,它事实上也无非是要从这份破产者的财产中拣几项特别适合于美国的东西。当然,德国要避免在它攻击英帝国心脏英伦三岛的战斗中再遇到其他分散其力量的冲突。因此,他(元首)不喜欢意大利对希腊发动的战争,因为,这样做,就要将部队分散到外国,而不能集中兵力于一点来攻击英国。在波罗的海区域发动战争也是一样。对英国的战争将进行到最后为止,他毫不怀疑,英伦三岛一被挫败,即可使帝国趋于瓦解。如果以为可从加拿大来统治并团结帝国,那是在做梦。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世界范围的前景了。在以后的几星期中,这些问题都要在同俄国的联合外交谈判中解决,并作出使苏联参加解决这些问题的安排。一切对这份破产者的财产有兴趣的国家,彼此都应当尽弃前嫌,专心考虑瓜分英帝国的问题。这适用于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和日本。
莫洛托夫回答说,他很感兴趣地倾听了元首的议论,并且对他所了解的每一件事情表示同意。
※ ※ ※
接着,希特勒就退席,去睡觉了。在苏联大使馆用过晚餐以后,英国空军空袭柏林。事先我们就听说了这次的会谈,我们虽然没有被邀请参加讨论,但也不愿完全置身事外。发了〃空袭警报〃以后,他们都躲到防空洞去了,这两位外交部长在更安全的环境中继续会谈,直到半夜。德国的官方记载说:
由于空袭警报,两位部长于下午9时40分前往德国外交部长的防空室,以便进行最后的会谈。……
里宾特洛甫说,讨论波兰新秩序的问题,时机尚未成熟。
巴尔干问题已详加讨论了。德国人在巴尔干各国只有经济利益,我们不愿意英国在那里扰乱我们。德国对罗马尼亚提出保证这件事,显然是被莫斯科误解了,……德国政府的一切决策的主导精神,完全是要保持巴尔干各国的和平,阻止英国插足其间并干预我们把物资运往德国。因此,德国在巴尔干的行动,完全是由于我们对英国作战的环境使然的。只要英国承认失败,向德国求和,德国在巴尔干各国的利益将只是限于经济方面,德国军队就要撤出罗马尼亚。正如元首一再宣称的,德国对巴尔干各国领土不感兴趣。他只能一再反复说明,决定性的问题是:在消灭英帝国的伟大事业中,苏联是否准备或者能否同德国合作。如果我们能够扩大我们的关系,并且划分势力范围,我们对于其他问题就能很容易地达成谅解。关于势力范围的划分,已经再三谈过了。因此,正如元首讲得清清楚楚的,为了苏联和德国的利益,要求共事的伙伴们不要对立,而要互相倚靠,以便在实现他们的愿望时互相支持……
莫洛托夫在答复中说,德国认为对英国的战争实际上已经胜利。因此,从另一方面看,如果说德国是在对英国进行生死存亡的斗争,他只能这样理解:那就是说德国是在为〃生存〃而战,而英国则是为〃死亡〃而战。关于合作的问题,他是十分同意的,但是他补充说,合作必须建基于彻底的谅解。这种想法也曾表明于斯大林的信中。划分势力范围的问题也必须解决,但是,关于这一点,他(莫洛托夫)当时还不能表示一定的主张,因为他不知道斯大林和他在莫斯科的其他朋友关于这件事的意见。不过,他必须说,所有这些明日的重大问题是同今日的问题和执行现行协定分不开的。
……
至此,莫洛托夫先生向德国外交部长亲切告别,并强调说明,他对这次的空袭警报并不感到遗憾,因为他能与德国外交部长进行如此彻底的会谈,应归功于这次警报。
※ ※ ※
当我1942年8月第一次访问莫斯科的时候,我从斯大林的口中获得了关于这次会谈的简短说明,内容基本上同德国的记录没有什么出入,不过更简要罢了。
斯大林说:〃不久以前,大家都埋怨莫洛托夫过分亲德。
现在每个人又说他过分亲英。但是,我们谁也没有相信过德国人。对于我们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我打断他的话说,我们自己曾经历过这种情形,所以体会他们的感觉。元帅说:〃当莫洛托夫1940年11月前往柏林会见里宾特洛甫时,你们有所风闻,并派飞机去空袭。〃我点了点头。〃响警报的时候,里宾特洛甫带路,走下了许多层阶梯,到了一间装饰豪华的防空室。他进去以后,空袭就开始了。他把门关起来对莫洛托夫说:"现在在这儿,就只我们两个人了,我们为什么不划分一下呢?"莫洛托夫说:"英国的意见呢?""英国,"里宾特洛甫说:"英国已经完了。它再也不能起大国的作用了。"英洛托夫说:"如果完了的话,我们为什么到这个防空室来呢,是谁在这儿扔炸弹呢?"〃
※ ※ ※
柏林会谈对于希特勒内心深处的决定丝毫没有发生影响。10月间,凯特尔、约德尔和德国总参谋部都根据他的命令拟定计划,把德国军队东调,以便于1941年初夏进攻俄国。
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必要规定正式的日期,因为这也受天气的影响。考虑到越过国境以后还需要走那么远的距离,而且要在冬季开始以前攻克莫斯科,所以5月初显然是最相宜的。而且,沿波罗的海到黑海长达两千哩的战线集结与部署德国军队,以及准备所有的兵站、营房和铁道侧线,所有这一切都是从来没有承担过的最艰巨的军事任务之一,无论在计划和行动上都不容有所延误。在这一切之上,还亟需保守秘密,蒙骗对方。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希特勒利用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掩护,每种形式都各有其优点。第一种是在瓜分和分配大英帝国远东殖民地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共同政策的细致的谈判,第二种是通过匈牙利不断地增派军队以控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希腊。这在军事上有重大的收获,同时,又可掩盖或解释在该战线南翼集结德国军队,进行针对俄国的部署。
谈判系采取由德国提出建议草案的方式,邀请苏俄参加《三国条约》,把英国在东方的权益给予俄国。如果斯大林接受了这一方案的话,事态也许会在一个时期内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希特勒随时都可暂时搁下进攻俄国的计划。拥有百万军队的大陆上的两大帝国结为军事同盟,会怎样分割巴尔干、土耳其、波斯和中东,甚至进一步图谋攫取印度,同时还有那热衷的伙伴日本所倡导的〃大东亚计划〃,结果如何,我们真是难以设想。但是希特勒一心要摧毁布尔什维克,他对他们恨之入骨。他相信,他有力量使他一生的大志能如愿以偿。以后,一切都可以归他所有了。从柏林会谈和其他的接触中,他必然已经看出,他让里宾特洛甫送交莫斯科的建议远远不能满足俄国的野心。
在缴获的德国外交部致德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信件中曾发现一分《四国公约》的草案,上面没有载明日期。据说舒伦堡于1940年11月26日曾与莫洛托夫会谈,这份草案显然就是他们会谈的基础。根据这一草案,德、意、日三国同意尊重彼此的天然势力范围。由于这些势力范围互相接触,因此,由此引起的问题,他们将以友好的方式经常地互相磋商。
德、意、日三国又共同宣布,它们承认并尊重苏联目前的领土范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