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竭力设法从新加坡抽调军队,并且将已经开到新加坡的澳大利亚师首先调到印度受训,然后再派往西非沙漠地带。巴勒斯坦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我们有许多精锐的部队散布在巴勒斯坦:一个澳大利亚师,一个新西兰旅和我们自己精锐的义勇骑兵师,全部配备或即将配备装甲车辆;还有近卫骑兵,他们仍旧骑马,不过渴望拥有现代化武器;此外,还有大批行政人员。我打算把特拉维夫的犹太人武装起来,只要他们有适当的武器就会对一切进犯者作顽强的斗争。在这一点上,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我心中系念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与虚弱的意大利人和严重的空中威胁进行斗争,保证地中海的自由通航,从而使马耳他岛能固若金汤。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要使军用运输船队,特别是运输坦克和大炮的船只,可以取道地中海,而不必绕航好望角。看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值得冒许多风险。把一个师从英国绕道好望角送到埃及,这一师人在三个月内都无法在任何地方参加战争,但是,这三个月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何况我们拥有的师数也很少。最后,还有我们这个岛,目前正处在直接入侵的威胁之下。我们究竟能从我们的本土和总根据地抽调多少兵力去保卫中东呢?
※ ※ ※
正如在我的电报和备忘录中所表明的,从1940年7月开始,我就越来越系念中东的局势。那条沿海岸的长长的公路一直压在我的心头。我一再想用轻装而强有力的军队从海上登陆,去把它切断。不过,那时我们当然没有适当的坦克登陆艇,然而我们应当能够设计一种供这一军事行动需要的工具。如果把这一行动与一场大战结合起来,当可分散敌人前线的兵力,对我们十分有利。
首相致伊斯梅将军1940年7月10日
请将下列事项提交参谋长委员会:
是否作好计划,从利比亚调派大军前往埃及边境,切断敌人基本上赖以运输各种供应品的沿海汽车路?仅用空袭或从海上轰击是不够的。不过,假如我们用几个精锐的旅在敌人的交通线上占据几个城镇或其他适当的据点,加上海军的支持,便可使敌人长期受到骚扰,要调很多部队来应付,他们一来,我们就走,再去袭击另外的地点。当然,这样一种行动,只有等到大部分敌军已开过了截击点以后,才能奏效。
也许沙漠本身就能为敌人提供自由运输供应品的便利。我怀疑是否真是如此,如果是这样的话,意大利人又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修筑这条长长的公路呢?
至于何以未能制订一个妥善的计划,我至今仍然不明白。
事实上,我们在中东或突尼斯的将领们从来未被说服去作此尝试,但是在1943年,巴顿将军在攻占西西里的战斗中,曾经成功地作了几次这种性质的迂回运动,并且得到明确的效果。直到1944年,我才终于能够在安齐奥①作一次这样的试验。当然,这一次的规模大得多;尽管登陆成功,却没有达到我们所预期的决定性的效果。不过那是另一回事了。
①1944年,盟军企图突破意大利的坚强防线,占领罗马,曾在第勒尼安海岸安齐奥以北五十哩处登陆。译者
※ ※ ※
我非常希望某些对战争富有经验而且对这一战场深深关怀的大臣们积极谈论中东的战局。
首相致爱德华·布里奇斯爵士1940年7月10日
我想,最好成立一个小型的大臣级常设委员会,包括陆军大臣[艾登先生]、印度事务大臣[艾默里先生]和殖民地事务大臣[劳埃德勋爵],共同商讨中东战事的指挥(在这方面他们三人都有重大关系),并且告诉我,作为国防大臣应向内阁提出何种建议。请就此进行适当的安排。陆军大臣已同意担任主席。
艾登先生向该委员会报告了中东缺乏军队、装备和物资的情况,帝国参谋总长也同样感到不安。该委员会催促,将现在已经进驻埃及但实力远远不足的装甲师充分装备起来,并建议,一旦可以从国内抽调兵力,就尽早派去第二个装甲师。参谋长委员会同意这一结论,帝国总参谋长认为必须在国内危险逐渐减少而国外危险逐渐增加的情况下选定抽调兵力的时机。7月31日,艾登先生认为我们在几个星期内可以从国内抽调一部分坦克,如果打算在9月底运达中东,就必须取道地中海运送这些坦克和其他装备。尽管德国进攻我本土的形势日益紧张,我仍然完全同意了所有这样的想法,而且我也屡次向内阁提出了这一极其令人作难的抉择。
我对中东其他方面的事务也甚为关切。
首相致伊斯梅将军1940年7月23日
一万人的南非联邦旅在何处?它何以不参加中东的战争?
今天,我们已经同意,再以〃旋风〃式和其他新飞机增援南非空军。中东战役的配合情况如何?我最近命令成立的大臣级中东委员会作了些什么?目前既然打算在地中海进行大规模的海战,就更有必要用各种方法加紧和协同对意军在阿比西尼亚的阵地的进攻。务必将有关该地局势的报告送来,使我能在星期四早晨加以考虑。
我觉得迫切需要与韦维尔将军本人就利比亚沙漠地带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我以前还没有会见过这位杰出的、负有这么重大责任的军官,我要求陆军大臣,遇有适当的机会,就请他回国,作一星期的商讨。他于8月8日到达,与参谋人员反复进行了讨论,并同我和艾登先生作了几次长谈。那时中东司令部的工作异乎寻常地掺杂着许多极其复杂的军事、政治、外交和行政等问题。我和我的同僚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经历了重重波折才领会到:要处理好供应的问题,就必须在一位总司令、一位国务大臣和一位殖民地行政长官之间分清他们各自在中东有哪些责任。我对韦维尔将军使用他拥有和支配的物资的大权虽不完全同意,但是,我认为最好还是由他来掌握。我仰慕他的优秀品质,而且大家对他的信心也使我感动。
这几次商谈,不论是在口头上或在书面上都是严肃的。我像往常一样,把我的主张白纸黑字地用书面记下来。
首相致伊斯梅将军转韦维尔将军1940年8月10日
我非常感激你就埃及和索马里的形势向我作了详细的解说。我们还须对肯尼亚和阿比西尼亚的情况进行商讨。我已提到你在肯尼亚拥有的那支很强大的军队,即:由六千白种南非人所组成的联邦旅,他们可能是目前仅有的适于在辽阔的原野上作战的优秀部队;还有人数肯定不少于两千的东非移民部队,他们已完全适应了那个地方的水土;历经重重困难从西海岸运来的两个西非旅也有六千人;另外至少还有两个英王的非洲来福枪旅;总共至少有两万人,或者还更多些。
在中东的命运和其他许多事情的结果都将取决于亚历山大或苏伊士运河的战争的时候,为什么把他们都闲置在肯尼亚,在那里等着意大利从阿比西尼亚穿过重重困难的道路向南侵犯,或者让我们的军队也准备穿过那样困难的道路进攻阿比西尼亚,这样拖延时日呢?
当然,我不了解当地的确实情况,但是我认为,合理的部署是:用东非移民部队和英王的非洲来福枪旅驻守肯尼亚,牵制意军的南进。从海上运输军队总比意军取道陆地要容易得多,因此,我们始终可以出人意料地迅速增援。这一部署,可以使南非联邦旅和两个西非旅立刻转移到埃及三角洲,使你在决定性的战场在决定性的时刻获得极其宝贵的增援。如果不从一个战场到另一战场迅速地来回运输军队,制海权又有什么用处?我相信,我可以说服史末资将军批准南非联邦旅的这一调动。你或者可以在明晚将你对此事的见解见告,因为时间如此短促。
首相致伊斯梅将军转韦维尔将军1940年8月12日
1.我对于把南非联邦旅和西非旅放在肯尼亚颇不满意。
照现在的部署,这些部队在目前对埃及、喀土穆和索马里展开的紧急进攻中将起不了任何作用。当别处正在决一死战的时候,把大批部队闲置不用,这种作法将永远被人认为是军事行动的致命伤。据说南非联邦旅没有受过训练,因而不能投入战斗,在尚未获得另外的情报以前,我不能承认这种论断。在战争爆发前,纳塔尔卡宾枪队比我们的英国本土防卫队所受的训练要好得多,而且他们好像是在宣战后才组织起来的。?
小说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四卷 命运的关键
- 吴万沈 译第四卷序 命运的关键目 录志谢序言上部 日本的猛攻(1942年1月—7月)第01章 大洋洲方面的忧虑第02章 沙漠上的挫折第03章 马来亚的惩罚第04章 信任投票第05章 内阁的变动第06章 新加坡的沦陷第07章 潜艇的乐园第08章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失守第09章 进犯缅甸第10章 锡兰和孟
- 最新章:第207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三卷 伟大的同盟
- 吴万沈 译伟大的同盟目 录本卷的主题英国人怎样历尽艰辛继续作战,直到苏联和美国参加这场大战。第三卷 序 伟大的同盟志谢序言上部 德国东进(1941年1月—6月)第01章 沙漠地区和巴尔干各国第02章 战火蔓延第03章 闪电战与反闪电战。第04章 地中海战争第05章 征服意大利在非洲的帝国第06章 援
- 最新章:第192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
- 作者〔英〕温斯顿·丘吉尔吴万沈 译风云紧急目 录中译本序志谢序言一序言二本卷的主题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第一卷 序 风云紧急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第01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02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第03章 潜伏的危险 第04章 阿道夫·希
- 最新章:第167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五卷 紧缩包围圈
- 吴万沈 译紧缩包围圈目 录本卷的主题纳粹德国是怎样被孤立和围攻的第五卷 序 紧缩包围圈志谢序言上部 战胜意大利(1943年6月—10月)第01章 制海权 瓜达卡纳尔岛和新几内亚第02章 攻克西西里岛第03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第04章 向西去啊!人造港第05章 魁北克会议“四分仪”第06章 意大利:停战
- 最新章:第155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
- 吴万沈 译胜利与悲剧目 录志谢序言上部 胜利的浪潮(1944年6月—12月底)第01章 D日第02章 从诺曼底到巴黎第03章 无人驾驶武器的轰炸第04章 向法国南部进攻?第05章 巴尔干的动乱,俄国人的胜利第06章 意大利与里维埃拉的登陆第07章 罗马、希腊问题第08章 亚历山大的夏季攻势第09章
- 最新章:第159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作者[英 李德·哈特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正文 出版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原为英国伦敦
- 最新章:第1412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作者[德 汉斯·雅各布森 英文版引言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遭遇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德国不仅在其东西两部分之间出观了一种严峻的政治分裂,而且大量最重要的军事文件还从西德转移到了美国,一小部分转移到了英国。还有为数可观的文件,尽管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肯定也在最后时刻不
- 最新章:第109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
- 书香.o 请访问≡o《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完结)作者:李巨廉、金重远 等编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031001【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涉及国家之多,战役、战斗规模之大,军事科学技术之广泛应用,为历史战争所无法比拟。战后世界各国竞相研究,我国学者也非常重
- 最新章:第394章
-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作者:卡尔·邓尼茨 译者说明 纳粹德国全面崩溃前夕,希特勒临死时,指定邓尼茨作他的继承人。自1945年5月2日至22日,邓尼茨充当了二十天的纳粹德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9 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邓尼茨被宣判为战犯,监禁十年,释放后居西德 邓尼茨曾任德国潜艇司令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第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