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斗争中,淮西集团最终大获全胜。
刘基明白,自己失败了,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在家养老,度此一生。可是在这场斗争中,失败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胡惟庸成为了丞相,他没有放过刘基,指使手下状告刘基,此时刘基已经没有官位,还能告他什么呢,但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在是至理名言。刘基的罪状是占据了一块有王气的地。所谓王气实在是个说不清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没有也没有,只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于是朱元璋再次下诏处罚刘基,官都没了,还罚什么呢?朱元璋有办法,他扣除了刘基的退休金。
刘基陷入了绝望,但他的智慧又一次发挥了作用,他没有在原地等死,而是出人意料的回到了京城。
这实在是很绝的一招,他明白,胡惟庸对付他的根本原因在于朱元璋,只要自己回到京城,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让他放心,自己的性命就有保证。
但这次,他又错了。
洪武八年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注意这点)探视刘基,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刘基吃了药后,病情越来越重,过了不久,就死去了。
关于刘基的死因,后来的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基的。这也成为了胡惟庸的罪状之一。
但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和刘基有仇,朱元璋也知道,却派他去探望刘基。而刘基这样有影响的人,胡惟庸是不敢随便动手的,不然也不会让刘基在他眼皮底下逍遥五年,他很有可能是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无论此事是否是朱元璋指使,但毫无疑问的是,刘基之死朱元璋是负有责任的。
刘基一生足智多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形势判断准确,思维缜密,能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虽然他本人并非真如民间传说那样,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但从他的判断和预测能力来看,料事如神并非过分的评语。他和诸葛亮一样,已经作为智慧的象征被老百姓所铭记。
在我看来,他确实无愧于这一殊荣。
胡惟庸胜利了,他在朱元璋的帮助下打败了浙东集团,除掉了天下第一谋士刘基,现在他大权在握,李善长也要给他几分面子。
但他真的是最后的胜利者吗?
《明朝那些事儿》 第三部分胡维庸案件(1)
他并不明白自己胜利的真正原因,不是他比刘基更强,而是因为朱元璋站在他的一边。朱元璋对于两大集团的斗争情况是很清楚的,他之所以没有出来调解,是因为无论这场斗争谁胜谁负,最后的胜利者都是他。无论是姓胡的地主胜利还是姓刘的地主胜利,只要保证朱地主的最高地位就行了。
朱元璋之所以选择胡惟庸,并不是因为他很强,相反,正是因为胡惟庸对朱元璋的威胁小,所以朱元璋才让胡惟庸成为了胜利者。而愚蠢的胡惟庸并不了解这一点。
于是,在打垮刘基后,胡惟庸越发猖狂,他贪污受贿,排挤任何不服从他的人,甚至敢于挑战朱元璋的权力,私自截留下属的奏章,官员升降,处决犯人,都不经过朱元璋的批准。
洪武六年(1373),胡惟庸挤走了另一个丞相汪广洋,独揽丞相大权,并掌权七年之久。
但让人费解的是,朱元璋却对胡惟庸的犯上行为无任何表示,这是很不寻常的。
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他自血火之中奋战而出,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李善长仅仅是稍微独断专行了些,就被他勒令退休,胡惟庸何许人也?即无军功,也无政绩,居然敢如此放肆!
这就实在让人不解了,很多的历史资料上记载了种种胡惟庸不法及朱元璋置之不理的故事,并由此推断出胡惟庸罪有应得,朱元璋正当防卫的结论。
当我们揭开事实的表象,分析其中的本质时,就会发现大有文章。
历史上著名的郑庄公,一直不为其母亲所喜爱,他的弟弟也仗着母亲的溺爱,向他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而郑庄公总是满足他,直到最后,他的弟弟企图谋反,郑庄公才出兵灭掉了他的弟弟。
后人往往以为郑庄公仁至义尽,传为美谈,可是也有人指出,郑庄公是真正的伪君子,是想要他弟弟的命,才纵容他的不法。
当我们深刻理解了这个故事后,对朱元璋的这种反常举动就会有一个清晰的结论——这是一个阴谋。
这个阴谋在不同的语言方式中有不同的说法,成语是欲擒故纵,学名叫捧杀,俗语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用小兵张嘎的话来说是“别看今天闹得欢,当心将来拉清单”
但我们还有一个疑问,对付一个小小的胡惟庸,朱元璋需要动这么多脑筋,要忍耐他七年之久吗?
不错,当我们仔细的分析历史,就会发现,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朱元璋甘愿忍受胡惟庸的专横,让这个跳梁小丑尽情表演,套用围棋里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不为小利,必有大谋”,他经历如此多的磨难,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这些当世豪杰都不是他的对手,何况小小的胡惟庸!
他这样委屈自己,只因他的目标对手太过强大,这个对手并不是李善长,也不是淮西集团,而是胡惟庸身后那延续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
自从朱元璋当皇帝后,他一直都觉得这个制度过于限制他的权力,他一向认为自己的天下是靠他的能力争来的,偏偏有人要来分权,真是岂有此理!
但是这个制度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大臣还是一般的百姓都认为丞相是必不可少的。要废除这个制度,必须有一个充分的理由,而胡惟庸这样无德之人的任意妄为正好可以为他提供一个借口。
他静静的注视着胡惟庸,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胡惟庸的对策
胡惟庸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但他并不笨。随着自己行为的一步步出格,他对朱元璋的畏惧也越来越大。然而朱元璋却并不对他下手,这让他有了不祥的预感,他还是比较了解朱元璋的,这个人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从不妥协。
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胡惟庸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对策,那就是拉人下水。
在他看来,要想不被朱元璋杀掉,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人与他站在同一边。所谓法不责众,你朱元璋总不能把大臣都一网打尽吧。
至于手段也是比较简单的,先找好对象,然后封官许愿,大家一起吃个饭,沐个浴,然后搞点娱乐节目,情感交融之后,找一个双方都关注的话题谈话,这期间是要投入点感情的,如果谈话中能流下点“真诚”的泪水,那么效果会更好。
这一套下来,双方就成了铁兄弟,然后就是结盟发誓,有福必然共享,有难必然同当。
如果细细分析一下拉人下水这个词,就会发现其中问题很多,如果要去的是什么好地方,是不用拉的,下水还要人拉,可见这“水”不是油锅就是火坑,正所谓“有危险你去,黑锅你背”是也。一旦有了什么麻烦,誓言就会转变为有难必然你当,有福自然我享。
被他这一套拉下水的有吉安侯陆仲亨、御史大夫陈宁、都督毛骧等一批重臣,一时之间朝中都是胡惟庸的眼线。
但胡惟庸并不满足,他还要拉拢一个最重要的人——李善长
因为李善长不但德高望重,身上还有一件难得的宝物,那就是免死铁券。
我们有必要说一下免死铁券这玩意,在明朝,皇帝给大臣最高的奖赏就是免死铁券,其作用是将来大臣犯法,锦衣卫去家里杀人的时候,只要你没丢掉(估计也不会有人丢),而且在刀砍掉你脑袋前拿出来,就可以免除一死。很多的大臣为脑袋考虑,费尽心思想搞到一张,因为无论什么金券银券都没有这张铁券顶用,那些有幸拿到的,就会放在家里的大堂供起来,逢人来就会展示给对方看,似乎有了这张铁券就有两个脑袋。
李善长就有这样宝贝,而且还有两张,胡惟庸拼命巴结他,这两张铁券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虽然胡惟庸不能拿去自己用,但李善长不死,自己就有了靠山。
《明朝那些事儿》 第三部分胡维庸案件(2)
但这张铁
小说推荐
- 明朝那些事儿
-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正文0001-0010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篇第一章章节字数:4480更新时间:07-02-2215:42[1]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
- 最新章:第496章
- 南明朝那些事儿
- 作者:洪兵【由文】正文前言 祖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长城、运河、故宫这些物质财富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精神财富。两者至今仍在充实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视野 但还有另一种精神财富—气节,在千百年岁月之后,通过教育的传递,她的基因,已牢牢地沉淀我们血液深处,平常时份,静静潜
- 最新章:第113章
- 明朝那些事儿·壹
- (﹏(﹏╯前言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是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飘飘起来,客观来说,我的写作态度很不认真,每次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些历史史料记录也凑合着用,记得多少写多少,直到有一天,终于因为我
- 最新章:第78章
- 明朝那些事儿·陆
- (﹏(﹏╯朱翊钧篇第一章 绝顶的官僚在万历执政的前二十多年里,可谓是内忧不止,外患不断,他祖上留传下来的,也只能算是个烂摊子,而蒙古、宁夏、朝鲜、四川,不是叛乱就是入侵,中间连口气都不喘,军费激增,国库难支。可是二十年了,国家也没出什么大乱子,所有的困难,他都安然度过。因为前十年,他有张居正,后十年
- 最新章:第71章
- 明朝那些事儿·柒
- (﹏(﹏╯朱由校篇皇太极失败的努尔哈赤悲愤了几个月后,终于笑了—含笑九泉。老头笑着走了,有些人就笑不出来了—比如他的几个儿子。当时,具备继承资格的人,有八个。这八个人分别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位置只有一个。拜许多“秘史”类电视剧所赐,这个
- 最新章:第68章
- 明朝那些事儿·肆
- (﹏(﹏╯肆朱厚熜篇第一章 皇帝很脆弱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熜来到了京城。在此之前,他住在湖广的安陆(湖北钟祥,这位皇室宗亲之所以住在那个小地方,倒不是因为谦虚谨慎,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的父亲兴献王就被封到了那里。作为藩王的子弟,他没有留京指标。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已经得知,自己的堂
- 最新章:第72章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明朝的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著/书籍介绍:明朝的那些事儿-章节内容开始-正文 第一章至第十章更新时间:2008-11-18 0:33:05 本章字数:9426[1]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
- 最新章:第485章
- 明朝那些事儿·叁
- (﹏(﹏╯叁朱祁镇篇第一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改天换日】当年的囚犯朱祁镇终于回到了他的宫殿,八年前他从这里出发,沦为人质和囚徒,八年后他回到了这里,继续做他的皇帝。中国的史书是很神奇的,再狼狈不堪的事情也能说得冠冕堂皇,朱祁镇先生先后当过俘虏、人质、囚徒,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史书上却说他是“北狩“
- 最新章:第62章
- 明朝那些事儿·贰
- (﹏(﹏╯贰朱棣篇第一章 帝王的烦恼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朱棣坐在皇帝宝座上,俯视着这个帝国的一切,之前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似乎还历历在目,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对于那场斗争中的失败者朱允炆来说,政治地位的完结意味着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了,无论他本人是生还是死。但对于朱棣而言,今天的阳光是明媚的,他得到了自己想
- 最新章:第7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