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第70章


乍到,他们怎么能弄清我们是什么样的队伍呢!”
“是的,是的。困难一定很多。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这里过大渡河是两条路:一条 是通过冕宁经过大凉山彝族区到安顺场;一条是经过越西到大树堡。总司令,你看主力走哪 条路好些?”
“润之,你说吧!”
“你先说嘛!”
“从大树堡过河到富林,这是通成都的大道,比较好走一些。可是杨森的部队正向这里 急进,兵力比较厚,敌人很可能估计我们要走这里。经冕宁走安顺场,是条小路,石达开的 主力正是走的这里。这里刘文辉的兵力比较少些,对我们比较有利,可是就要过彝族区了。 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些,似乎走安顺场比较好。”
“我也觉得走安顺场好些,大树堡方面可以作为佯动方向,要有点声势。过彝族区一定 要精心计划,还要提出明确的口号。政策纪律任何人不得马虎。……你刚才还说到监狱里关 着什么人质?”
“是这样,汉官把彝族各家支的头人关起来,让他们的家人子孙轮流坐牢。许多人都死 在监狱里了。”
“应该通知部队把监狱打开,把关起来的彝族人民通通放掉。到冕宁就有彝人了吧?”
“有了,那已经是彝汉杂居的地方。”
“好,我们到那里就请他们开会座谈、吃饭。听说他们很爱喝酒,是吗?”
“是的,是的。”
“那就同他们喝一次嘛!”
这时,队伍中不知谁喊了一声:“瞧,大火!”毛泽东和朱德举头向西北一望,果然地 平线上升腾着一丛火光,照得一大片天空都是红的。正在边走边睡的人们,也睁开惺忪的眼 睛,纷纷议论。朱德正要找作战局查问,薛枫从前面跑了过来。
毛泽东和朱德下了马,站在路边。
“那是什么地方?是西昌吗?”朱德往西北一指。
“是西昌,敌人在城关放火了!”
“我们有部队去攻城吗?”
“没有。”
“没有,为什么他要放火?”
“是这样,”薛枫笑着解释说,据侦察员报告,敌人边防司令刘元璋和旅长刘元琮怕红 军接近城墙,打算把西关烧了。可是他们又怕老百姓不满意,就把全城士绅找来开了一天的 会,让士绅们自己提出请求,这才泼上煤油动手来烧。可惜三里长的一条最繁华的大街完 了。他们还不准这些老百姓进城,老百姓只好露宿城外。侦察员就是听这些老百姓说的。
“这里离西昌有多远?”毛泽东问。
“整整三十里!”薛枫笑着说,“据老百姓讲,敌人原来是怕我们攻城,现在又怕我们 不去攻城,因为我们不去攻城,他们就没办法嫁祸于人了。”
“我们四川的那些军阀就是这个样子!”朱德愤愤地说。
说过,朱德和毛泽东上马,继续随队行进。
“你对四川军阀是很熟悉的。”
“是的。”
“在贵州,我们就同刘湘交过手了;还有杨森,那个人怎么样?你好象当过他那个军的 党代表?”
“是的。那是一个典型的投机专家,两面三刀,反复无常。他同吴佩孚的关系很深。北 伐军进逼武汉的时节,他看吴佩孚危险了,就派出代表,四出活动,表示拥护革命。北伐军 总部就委任他为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军长,让我到他那个军做党代表。可是我到了万县,把委 任状和关防真交给他,他倒借故推托,迟迟不就职。我一怒之下,率领政工人员走了。我刚 刚离开万县,他就调动部队,配合北洋军阀反攻武汉了。
……“
“他那次不是遭到惨败了吗?”
“是的,他狼狈逃回万县,这才派人到武汉把我接回来,通电就任军长职务。一面在万 县的大街小巷贴满了革命标语,命令川东十七县赶制青天白日的旗子,可是同时,他又打电 报给吴佩孚,说他正准备待机反攻。”
“你是怎么离开那里的呢?”
“他们这一套我是很警惕的。我从杨森的一个参谋那里知道了他和吴佩孚代表的密谋, 准备把我和全体政工人员通通杀掉,然后再次向武汉进犯。我就借组织参观团的名义,把政 工人员带走了。”
“杨森原来不是滇军的吗,怎么到川军来了?”
“不,他是四川人,最早就是川军的,后来与滇军作战,被滇军俘虏了。有一天滇军的 旅长黄毓成视察俘虏营,集合俘虏训话时问道:”你们中间是军官的,向前五步走!‘俘虏 们没有一个敢动,可是杨森却挺胸而出,卡#####走了五步,然后立正说道:“报告司 令官,我是少校营长杨森!’黄毓成见他声音洪亮,面无惧色,颇有军人风度,很赏识他, 就把他带回去当了副官。后来又得到军长赵又新的赏识,让他当了参谋长。川军赖心辉率三 千人偷袭泸州,在棉花坡被杨森击溃,从此就在滇军中出了名啰。但是许多人告诫赵又新, 说杨森靠不住,将来很可能倒戈,可是赵又新不信。后来滇、川两军又爆发了大战,杨森就 投到川军去了。之后还假托知己,给赵又新写了一封信,说:”我为川人,今以川人治川# 舍公而去。今后两军开战,若遇公在,森当避之,不与公战,以报知遇之恩。‘… “
“他这话以后兑现了吗?”
“兑现个鬼哟!杨森到了川军,就担任了师长。后来两军爆发大战,因为他熟知滇军情 况,以长击短,勇猛进击,在七十二小时内追了五百多华里,一直打到赵又新的军部。赵又 新正卧在床上抽大烟,听见枪声赶快奔上城墙,缒城而下。不料把脚扭伤了,只好由马弁扶 着慢慢地走。走了不远,就在枪声中应声而倒。杨森随后赶到,赵又新已经奄奄一息。杨森 大声喊:”军长,我对不起你!‘赵又新睁开眼看了看他,就闭上了… “
“这帮家伙,真是一个比一个残忍!”
毛泽东今晚谈兴甚浓,他正要了解刘文辉的情况,薛枫走过来报告说,宿营地已经到了。
这时,西天上的月亮隐入云中,周围的景物又模糊起来。村里的鸡鸣正此伏彼应,渐渐 形成一片合奏。回头望去,远处地平线上空染着一片红色,但那不是曙色,还是西昌未熄的 火光。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地球的红飘带 (四十一)
在泯江宽阔的江面上,一艘由宜宾溯流而上的江轮,正在披波斩浪地疾驶着。船头上站 着一位将军,他那副雷公嘴,虽然不甚雅观,但却十分威武。说实话,他是因为自己的相貌 吃过一点亏的。他在滇军赵又新军长下面供职的时候,当时的“云南王”唐继尧就暗暗指示 赵又新说,“我是懂一点相法的。我看杨森这人满脸横肉,目有凶光,门齿排露,状如鼠 嘴,一望便知阴险残忍,人面兽心。切不可重用!适当时候杀之以除后患。”过了一阵子, 唐继尧不见赵又新有动静,又密电赵除去杨森。不想赵却将唐的电报给杨森看了。杨森自然 感激涕零。此后他就步入坦途。由于他骁勇善战,职务直线上升,最后官高位尊,也就没有 人再去议论他那雷公嘴了。可是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相貌不太圆满。当年他决定投靠吴佩孚 时,想托人捎去一张自己的相片,翻来翻去都不中意。因为那些照片都或多或少地显出雷公 嘴的形象。最后才勉强找出一张身着猎服,手提皮鞭的照片,是早晨跑马时拍摄的。谁知这 张照片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妙用。吴佩孚看了照片心中大喜,点着头说:“这是杨森要为我 执鞭随镫了!”
现在,他睥睨地望望两岸,望望浩淼的江水,充满着自信和威严。
“这么慢!还有好长时间才能到哇?”他回头望望,发出责问。
“报告军座,顶多个把小时,就到犍为了。”站在后面的随从副官赶过来陪着笑脸。
“不晓得那几个旅赶到了没有?”
“会赶到的,我想会赶到的。”
杨森不言语了,又把威严和不满的眼光投向船只和茫茫的江水。
杨森是四川军阀混战中的一个主要角色。野心很大,而又总不顺手,一次次争雄都连遭 失败,最后不得不偏安川北几个县勉强维持。由于连遭挫折造成的刺激太深,精神有些失 常,有时在会上讲着讲着话,就当众号啕大哭起来,甚至任意杀戮部下。毕竟他手中还有六 个混成旅,约二万四千人,因此并不心灰意冷,仍然睁大两只眼睛在寻找机会。红军进入贵 州不久,蒋介石派的参谋团已经入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