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第34章


同年;〃方田均税条约〃也出台:规定每年秋天由县官丈量土地;详细记录土地的肥瘠质色;分成数等;按等级交纳税金。此举倒是查出大量隐漏未登籍的土地;增
收不少税钱。
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宋廷又颁行保马法;目的是〃省国费而养马于民〃。宋朝以及先前诸朝;皆是由国家专门的牧监养马;王安石等人认为这种公家养马太
浪费田地;于是想出保马法。保马法先在京东等五路施行;义勇保甲愿意养马的人;每户可给一匹饲养;家产多者可以给两匹。如果出现马匹死亡或生病;保主及保社
要赔偿。明朝洪武年以后;也曾实行过此法。大儒王夫之对于保马法之弊感受最深:
愚民贪母马之小利于目前;幸牧地之免征于后世;贸贸然而任之。迨其子孙贫弱;种马死;牧地徒;闲岁纳马;马不能良;则折价以输;一马之值;至二十五金;金积
于阉寺;而国无一马;户有此役;则贫饿流亡、求免而不得;皆保马倡之也。夫马;非其地弗良;非其人弗能牧也。水旱则困于刍粟;寒暑则死于疾疫。唯官有牧苑;而群
聚以恣其游息;官有牧人;而因时以蠲其疾;官有牧资;而水旱不穷于饲;则一虚一盈;孳产自倍。自成周以迄于唐;皆此制也。汉、唐车骑之盛;用捍边陲;而不忧其
匮;柰何以诱愚民而使陷于死亡哉?行此法者;曾不念此为王安石之虐政;徒以殃民而无益于国马;相踵以行;祸延无已;故曰害最烈也。
看似养马于民;其实最后皆流于虚诞。养马这种大规模、高专业的技术;其实只有国家才有能力承担。如同现在的军事科技开发;如果把导弹、特殊钢以及制导
坦克摊发到各个民营小厂去〃研制〃;结果肯定是笑话。
此外;王安石等人还对宋廷兵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减兵并营;把全国的五百四十五营合为三百五十五营;裁减各地服杂役的厢兵;使全国总兵力从英
宗皇帝时的一百 二十多万减至八十万。如此;省却了大量军费开支;其次;置将练兵。下令京东武卫等六十二指挥辖下禁军;分隶诸路;派主兵官进行分部训练;并允
许各地将官自专军政;当地州县不准干预。这一点最〃进步〃;因为宋太祖开国以来严禁兵将专权。当然;此举大使〃友邦〃辽国生疑;因为河北三十七将;〃各专军政;州
郡不得关预;声言出征;深为可疑之行〃(韩琦)。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背后支持;〃自是四方争言农田之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又设措置河北氽便司;广积粮谷于临流
州县;以备馈运。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一开始对王安石攻击最强烈的;当使御史中丞吕诲;他上疏抗言:〃大奸似忠;大诈似信;(王)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
诈;骄蹇惘上;阴贼害物……究(王)安石之迹;固无远略;唯务改作;之异于人;徒文言而饰非;将惘上而欺下。……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范仲淹之子范纯仁也表
示:〃小人之言(王安石之计)。听之若可采;行之必有累。盖知小忘大;贪近昧远。〃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较为〃公允〃:〃人言(王)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他)但
不晓事;又执拗耳〃。由于司马光与王安石关系不错;便反复再三写信相劝;王安石我行我素;还弄出封《答司马谏议书》(中学课本有此文)。
宋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代价不可谓不大;御史刘述、刘琦、程颢、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愈等诸多朝臣;相继因不纳忠言而去职。最后;欧阳修、富
弼、文彦博;包括荐用他的曾公亮;都被王安石挤兑出朝。〃于是;吕公著、韩维、(王)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荐已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
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王安石人品;由此也可见一斑。
有宋神宗撑腰;王安石行为举止也非常牛逼。一次;上元夜;王安石从神宗皇驾;乘马直入宣德门。〃卫士诃止之;策其马〃;人臣再牛;毕竟是人臣;乘马入皇宫;太
有违礼制。王安石大怒;上表要神宗皇帝〃逮治〃卫士。御史蔡确等人认为卫士之举是尽职尽责;不应获罪;但宋神宗〃卒卫仗卫士;斥内侍〃;王安石依旧气势汹汹;认为
责罚太轻。
新法既行;天下喧攘。特别不利于王安石的是;数年大旱;恰值新法施行的几年。当然;王安石是〃唯物论者〃;认定〃天变不足惧〃;三年自然灾害吗。但宋神宗与当
时士大夫没有他思想那么〃进步〃;暗忖变法是否是触犯了〃天怒〃;才以此示警于人。富弼的女婿冯京入为参知政事;竭力反对新法。地方官员也纷纷上疏反对;兴州司
法参军郑侠上呈《流民图》;以图解方式谏劝神宗皇帝收回新法。同时;王安石私人小圈子内部也开始内斗;其助手曾布、吕惠卿二人争权夺利;打得你死我活。曹太
后和高太后也流泪劝神宗收手;认定〃王安石变法乱天下〃。
面对蝗旱涝灾;宋神宗自己也下《罪已诏》。
在此情势下;王安石自己求去;于是;1074年夏;神宗下诏让王安石〃出知江宁府〃;〃安心休息〃。王安石恹恹离京;过江后与随官饮酒消愁;发现有人已事先在要摆
酒的赏心亭墙上写诗一首:〃青苗免役两妨农;天下嗷嗷怨相公。唯有蝗虫倍感德;又随钧旆过江东。〃老王大怒;查了半天也没找到作者。
已离朝四年的司马光听闻朝廷有废法之议;兴奋莫名;激动得涕泪横流;又上书指斥〃新法〃之弊:第一;青苗之法;人民负债;官无所得。第二;免役敛钱;养浮浪子
弟。第三;置市易司;与小民争利。第四;熙河开边;得小失大。第五;保甲扰民;不得休息。第六;水利大兴;劳民伤财。
宋神宗毕竟反复;不久;他又召王安石入朝。
但是;此次入京;形势对王安石已经大大不利。入京途中;夜泊瓜洲;老王做了那首脍灸人口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
照我还。〃与其说是心怀喜悦;毋宁说洋溢着淡淡哀愁。黑色不祥的预感;已萦绕于王安石心头。想当初;〃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那种刚刚大权在手的牛
逼惬意;一扫而尽。
不仅王安石的变法班子内部形同水火;宋神宗对新法也逐渐产生怀疑;再无先前雷厉风行的态度。为此;王安石也哀叹:〃天下事如同煮粥;烧一把火;又泼一大勺
冷水;怎又能把粥煮熟呢?〃
王安石心灰意冷之际;仍旧在那里死撑。但是;熙宁八年十一月;天上慧星出现。古人迷信;不象现在人知道科学;个个仰着脖子看〃天文奇观〃。慧星出现;在古代
不是死皇帝就是大祸事出现;上层下层都骇怕。特别是两个老太太;曹太后与高太后;更是吓得不得了;天天哭劝神宗皇帝再不能用王安石。曹太后是神宗奶奶辈;高
太后是神宗亲妈;两个人的话;极有份量。王安石呢;仍旧认为天文之变有灾的说法是上下傅会;神宗皇帝心里可害怕;认定〃天变不敢不惧〃;并下诏命群臣可直言朝
政阙失。所以;当年的大扫帚星;是王安石最终失意离朝的最关键因素。
当然;王安石后来仍旧反复几次;表演〃因病不能视事〃;但凡事用多了也不管用。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底;王安石自请罢相归田。神宗皇帝最后也顺坡下
;下诏让王安石出判江宁府。此次出京;于老王来讲也是永别;他再没机会回到汴京。
王安石离朝;实际上也就标志着他〃变法〃的失败。公元1085年;宋神宗崩;其子赵煦继位;年仅十岁;是为宋哲宗;真正掌权的是其祖母高太后。高太后马上召回司
马光。 中国政治家自古以来都是矫枉过正;有〃司马牛〃之称的司马光其实在偏执方面比王安石好不到哪里去;他一执政;便尽废新法;连同免役法、青苗法这两项利
大于弊、初见成效的条例也一并废除;史称〃元佑更化〃(宋哲宗年号〃元佑〃);由此;也揭开宋朝党争的大幕。
公元1086年五月;王安石病逝。年底;尽废新法的司马光也病逝。
北宋灭亡后;逃到江南的宋高宗最恨王安石;认为他误导宋神宗;尽乱天下;并派人编《神宗实录》二百卷;对王安石〃盖棺定论〃;认定此人是〃万世罪人〃。特别
是王安石那几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是法;人言不足怕〃三语;最为正统封建士大夫所诟病。
当然;从南宋的陆九渊到清朝的龚自珍;也有不少人认为王安石〃英特高迈;不屑于流俗;〃对他予以很高的评价。(特别是诸朝王安石的江西老乡们;对王安石都
赞不绝口)。到了二十世纪;〃孙大炮〃和他的国民政府对王安石敬崇有加;而后的新文化运动干将们更认为王安石是〃社会主义先行者〃;其实;他们都是看中了〃摧抑
兼并、均济贫乏〃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