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从1949开始 作者:古龙岗(起点2011年3月完结)》第595章


中国人民的利益为考量的。” 
“……这是讲的农村。那么,城市呢?”辛克莱身后,另一名叫做约翰逊。里德的人问道。此人出自一研究机构,原本脑袋上冠有一个称呼“中国问题专家”。不过很可惜,麦卡锡主义盛行之下,他据 
说已经将近六七年没有研究过中国问题了。 
“呵呵,城市里面涉及的公有制和私有制的问题更加直接。刚才我就提过,张力先生曾经问过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否要在全国范围内消灭私有制?其实我们党中央和中央政府都已经深刻的研究过这 
个问题。按照我们的理论,私有制在一定的时间段仍将存在……这是很显然的。所以,我们推行的政策,是公有制为主,私有制为辅……” 
“不会吧?”公有制为主,私有制为辅?张力突然一阵头晕,“那不就是说,私有制可以成为公有制的有效补充?” 
“呵呵,张先生这话说的很有道理。这跟我们的意思相差不多。”谭震林笑道。 
“那你们打算使用什么样的政策,使得公私有制都获得良性的发展?”张力追问道。 
“对一些大的私营或者民营企,我们的政策是任其自由发展,或者进行公私合营……” 
“也就是说,以国家权力强行进入私有经济体之中,掠夺他人创造的经济果实?”里德问道。 
“当然不是。我们也不会那么做。因为,是否同意公私合营其实都是由企业主自行抉择的。”谭震林摇头道:“而且,参予公私合营,企业可以获得更多更快的发展……这其实跟两个股东共同控制一家 
公司没什么两样儿。只是其中一个股东换成了国家罢了。” 
“也就是说,你们所谓的公有制经济,其实就是曾经一度引起很多人注意的‘国家资本主义’?”辛克莱接口道。 
“国家资本主义?呵呵,这个理论确实跟社会主义公有制有着很大很多的相通点,涉及到很深刻的理论问题,恐怕一时间很难讲得清楚。”周恩来笑了起来,“不过,我可以告诉诸位一点,国家资本主 
义和社会主义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两者之间不能同日而语。” 
“那集体制经济呢?”张力又突然问道。 
“集体制?”谭震林看了他一眼,“那不也是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吗?这就包括在我们刚才的那些……” 
“这不一样。”张力摆了摆手,“公有制要分成两种。一种是国家公有,一种是集体公有;而这种集体公有,又可以理解为集体私有。所以,在我的理解之中,它的变化其实是很大的……当然,我对社 
会主义有一定的理解,也对公有制经济有一定的了解,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对苏联实际情况的揣摩,我一直认为,长时间、大规模的公有制很容易使得人民的惰性增加,失去活力,尤其是对我们中国人 
来说……因为我们中国的聪明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一旦激情燃烧殆尽,惰性就会产生……之后,整个联成一体的公有制经济就会像是一台生了锈的机器,越转越慢,最终出现故障,甚至可能完全无法运 
行。” 
“呵呵,张先生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苏联的公有制经济不已经是运行了三十多年了吗?依旧活力十足,并没有看到有太大的问题……”谭震林道。 
“我知道您的意思,您并不是要完全赞同苏联的制度,但也依然觉得他们的制度有可取之处,尤其是在公有制改革方面。”张力轻轻虚按了一下手掌,示意辛克莱等人没必要追着谭震林的话反驳,又道 
:“其实我也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分佩服。三十年,中间还经历了一场世界大战,首都也险些被德军攻克,却依然步伐坚定地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这样质的转变……可是,三十年算什么?咱们 
中国光是有记载的历史就有五千年,封建史也有两千多年……相比起这个,三十年的成功根本就拿不出手。苏联的公有制可以维持三十年,五十年,八十年……可是,他能维持两百年吗?不行,肯定不 
行,在我看来,他们恐怕连一百年都维持不了!甚至无法支持到本世纪结束!” 
“……为什么?”周恩来问道。 
“集中。过度的集中!”张力正色道:“包括经济和政权。他们都太过集中了。” 
“民主集中,可以有效的统合全国的各种各个方面,可以集中力量发展我们的国家,更加快速地让国力增强,减少内耗……”谭震林道。 
“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特点,我没说民主集中错了。我说的是苏联的过度集中,‘过度’!”张力道:“苏联刚刚建立的时候,正值一战后期,为了粉碎各国扼杀他们的苏维埃政权的企图,在英、法 
、美、日等协约国拒不承认苏维埃政权的情况下,列宁提出与德国单独媾和,结果,他的提出议在提出之初就被苏共党内的大多数人给否决了。后来,苏共中央虽然正式表决通过了列宁的建议,可当时 
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布哈林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并在苏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强烈表达了自己的这种主张,对列宁提出了反对。结果列宁说:‘在单独媾和中题上同中央意见有严重分歧的同志,严厉 
责备中央……这是十分自然的。这是党员极正当的要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很佩服列宁,他为他亲自制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做了最好的典范。……可是,到了斯大林时期呢?” 
“在其执政初期,苏共的民主集中制以及有关的监督制度都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党内不同意见也可以展开争论,甚至可以在报纸上公开批评斯大林。我听说苏共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斯大林往往先是一 
言不发,而是认真听取了每一位同志发言之后,才最后发言,并经过会议表决做出决定。” 
“可是,到了1934年苏共十七大以后,斯大林在党内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在许多事情上,开始过份自信,甚至是独断专行。据我所知,1934年往后,苏联已经很难找到经过政治局委员表决通过的决议,其中大多数都是先由斯大林口述,再由秘书记录而成的。有的文件还特别注明:‘未征求意见’!呵呵,‘未征求意见’,这样的备注居然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一个国家最高级别的文件里面。这还不算,同时,苏共还对他们的监察委员会的职能做了新的调整,使之只能检查下级组织的活动,监督反对派的活动和有不同意见的党员,却根本无法监督同级党组织的领导机构及其成员!” 
“如今斯大林已经去世,就像他自己说过的那样,‘肯定会有人在他死后,往他的坟墓上扔满垃圾”!我不想这么做,所以就不去讨论他的对与错……可是,我必须指出,苏共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权阶级 
。并不是说这个特权阶级在法律上享受多少特权,而是要说,这个阶级已经脱离了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利是可怕的,因为没有监督的权利就几乎是绝对的权利。而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一 
点无论是在资本主义世界还是社会主义世界都一样。所以,我可以断言,苏联很难获得连续的发展,就算是还能获得一次或者两次的辉煌,可长久下去,他们终将衰败,甚至再过几十年,许多人还会对 
苏联共产党充满敌视……” 
“讲得好!” 
啪啪啪……张力话音刚落,访问团首座,麦克阿瑟老头儿率先就鼓起掌来,甚至还很高兴地给了张力一个赞赏的眼神儿……他当然高兴。当着当今世界第二号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去指责第一大 
的社会主义国家难以长久,而且这两个国家目前的关系还挺好……这才是一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资本家应该做的事嘛。 
“这老头儿真他M没礼貌!”霍巴特。盖伊,还有辛克莱、里德等人相互看了一眼,暗暗鄙视了一番五星上将先生。这种场合,说了什么都没必要鼓掌吧?也不看看在场的都是什么人! 
“张先生的担心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谭震林看了张力一眼,“我们同样施行的是民主集中制,但我们的政治局和人大常委会都不会出现你说的那种现象!” 
“斯大林是一个伟人,很了不起,这一点无可否认。可正因为他很了不起,所以,他自信过头,以为自己一个人就能代表全苏联人民的意志……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对反对者一律打倒,哪怕对 
方只是在言论上反对,并没有什么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