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女 宫女卷》第38章


怕虎的柔弱性格,而她的皇后韦后则一心想学婆婆武则天的样子,勾结女儿
安乐公主,妄图把持朝纲。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武三思的妻子上官婉儿和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
主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对抗韦后和安乐公主。这本是有利的政治联盟,
一个男人却使它迅速瓦解。
这个男人就是一只绣花枕头式的美少年崔湜,由于上官婉儿的丈夫武
三思生性鄙俗,整天沾花意草,于是孤零零的上官婉儿就把她的一缕痴情完
全寄托偶然相识的崔湜身上,自那天同在御书房办事干下了风流事件后,天
天难舍难分,上官婉儿时时把崔湜召进宫中,就被长期在宫中出入的太平公
主瞧见,太平公主在宫中年纪虽略大一些,但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她又生
成有母亲的风流性格,当时见崔湜玉一般的美男子,心中早已有意,便打发
宫女瞒过上宫婉儿把他召进寝宫,太平公主欲念是十分大的,虽还同时爱几
位王子,但每天都要与崔湜私会几次,终于被上官婉儿看出问题。一气之下
投入到韦后的势力图中,并把武三思也拉了过来,为韦后立下大功。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
全架空,太子李重俊实在看不过去,于是率兵攻入武三思府第,杀武三思及
武崇训父子。然后进入宫禁,准备再杀韦后、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临危不乱。
指挥禁卫军凭险固守,再飞檄武三思旧部入宫保驾、平定了太子的兵变,这
件事情之后不久,韦后母女就毒杀了唐中宗,以温王重茂为少帝,韦皇后母
女把持朝政,伊然就是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当年状况的重现。
太平公主一面与她们虚以委蛇,一方面以一代公主的身份牵制、滞缓
她们势力的发展,一方面暗中帮助她的侄儿李隆基。李隆基本就一直在姚崇、
宋理等名相的扶助下,羽翼半丰,现再得太平公主的支持。一场兵变,诛杀
了韦后母女和上官婉儿,即位为唐玄宗。
上官婉儿死了,她的文学成就却流传下来,她的诗文创作一洗江左萎
靡之风,力革南朝以来四六骈俪的章法,挣脱六朝余风,使文风为之大变。
与其说开古文复兴气运的是韩愈、柳宗元,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
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她的诗对唐诗的辉煌发展也有极大的启导作
用。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
十卷,张说为她写序:“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
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
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
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兹录一首她游骊山时写的诗以资佐征:
三秦季月景龙年,可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掣金马跃,国瞩霜原玉作田。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岁岁年年常扈驿,长长久久乐承平。
这诗写出她衷心的愿望,希望安享太平,岁岁年年不再有腥风血雨的
杀伐场面,然而她久居要津,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她帮武则天尊崇武氏,排抑
皇家,李唐皇家是不会轻易放过她的。
太平公主为诛除韦后立下大功。武则天在位期间曾立过两个儿子为帝,
一位是中宗,另一位就是唐睿宗李旦,李隆基就是李旦的儿子,韦后被杀后
温王李重茂仍然大模大样坐在龙椅上,太平公主把他赶下来,李隆基先让父
亲过渡性地过一段皇帝痛。
睿宗对太平公主这位皇妹极为怜爱,朝廷大事都与她商量,宰相以下
的任用都凭太平公主一言为准,她所引荐的文武官员不计其数,附权谋进的,
日夜奔走她的门庭,她的府邸成了幕后皇宫。她恃宠而娇,生活奢侈,长年
为她采办运送物品的专差络绎于路,她府中的歌姬舞姬比皇宫的还要出色,
单是她在陇右开设的牧马场,就有良马一万多匹。
唐睿宗共有六个儿子,李隆基只是老三.但他因诛杀韦后母女有功被
立为太子。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太平公主当然是希望唐睿宗的皇位维持得愈
久愈好,可是李旦一向恬淡自适,三天两头要把皇位传给太子,如果太子是
个窝窝囊囊的人倒也罢了,偏偏李隆基又英勇果敢,于是她便三番两次在睿
宗面前讲李隆基的坏话,希望废掉太子,结果唐睿宗却立李隆基监国,太平
公主眼见进谗不成,索性破釜沉舟,代表皇帝召见群臣,示意更换太子,遭
到以宋璟为代表的正派大臣的抵制,弄巧不成反成拙,尽管唐睿宗念着兄妹
之情放过了她,李隆基却记在心里。
李隆基登上皇位,矛盾已经白热化,此时的唐玄宗大权在握,便以太
平公主妄图鸩杀皇上为由收捕太平公主的党羽,然后命令王毛仲和高力士前
往拘捕太平公主,并赐死在家,亲族也连坐被诛。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都是武则天的亲信,武则天死后曾携手合作,原
来居然为了一个男人而分道扬镳,她和李隆基合作杀了上官婉儿,然而李隆
基有感于上官婉儿的才情,对她念念不忘,她却不断地和李隆基矛盾激化,
最后死于李隆基手中。
韦后母女淫乱唐宫
韦后是武则天的儿媳妇,唐中宗的妻子,生性淫荡、贪婪,处处想要
以她的婆婆为榜样;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性情骄横、放荡,也一心要与她
的姑姑、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媲美。就这样,继武则天和太平公主之后,
韦后母女又在唐宫导演了一幕秽乱闹剧。
唐中宗李哲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武则天作皇后时,先是废除了非
已所出的太子李忠,改立她亲生儿子李弘为太子;不久又废掉李弘,改立次
子李贤;最后又对李贤不满,把三子李哲推上太子宝座。唐高宗驾崩后,太
子李哲继位为中宗,太子妃韦氏封为皇后。
成了皇后的韦氏心中开始盘算弄权的计划,在她的唆使下,软弱无主
见的唐中宗提拔了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豫外刺史。无奈此时武则天虽然成了
皇太后,却把实政大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使得韦后无法通过中宗为所欲为。
不到一年时间。唐中宗仅因一点小事得罪了母亲武则天,武则天就出面将中
宗贬为庐陵王,发配到边远的房州,另立第四个儿子李旦为睿宗,自己却总
揽朝纲。
李哲携韦后在荒僻的房州住了一年,不久又按武则天的旨意迁往均州,
在均州过了两年,又被勒令迁回房州。武则天之所以这样让他们反复搬迁,
乃是为了防止他们长居一地,聚集发展起自己的势力来对抗朝廷。经过几年
的折腾,武则天觉得他们的锐气已经消磨得差不多了,也就允许他们长居房
州了。
武则天几度废立太子和皇帝,大权暗握却仍觉得不够过瘾,索性在天
授元年又废掉唐睿宗,自立为神圣皇帝,结束了垂帘听政的时期。为了巩固
自己的地位,消除异己,她在京城洛阳大事捕杀李姓皇室子孙和拥戴他们的
大臣。消息传到房州,中宗与韦后心惊胆颤,夜不安眠,每次听说朝廷使节
前来,中宗李哲就吓得面无人色,生怕是皇帝母亲派人来下诏赐死。
在这种极度的惶恐中过日子,懦弱的李哲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他曾几
次想要撞墙自杀,但都被韦后拦住,韦后劝解他道:“福祸无常,活着就有
希望,何必自己送上死路!”中宗心想:反正只不过是一死而已,只要没有
逼到最后关头,权且活着,就可以等待时机降临,何必急急忙忙自寻死路呢!
这样一想,他又稍微安定下来,与韦后共同支撑着艰难痛苦的岁月。
韦后与中宗生过一儿两女,儿子李重润与长女长宁公主均被武氏家庭
所害,在迁居房州的途中生下第二个女儿,就是安乐公主,他们希望这个患
难中降临的女儿,能给他们的命运带来一些转机,因此特别加以钟爱。然而,
这个女儿似乎并没有马上给他们带来好运,不过倒是给他们枯躁沉闷的流浪
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安乐公主自小就长得十分美丽,韦后和中宗对她备致
宠爱,也非常娇纵她,所以安乐公主从小就养成了骄横任性的脾气。后来安
乐公主被祖母武则天收到宫中养育,只因为小姑娘的聪明伶俐,则天皇帝也
对她十分宠爱。
在房州,有一天中宗与韦后闲来无事,到住处附近的感德寺探望慧范
大师,途中,中宗兴致忽来,拾起一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