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夫咧嘴大笑,顿时,满脸皱纹云聚,像一朵花绽开:“真乃知我者夫人也。”说完,笑个不停。
陈立夫大笑一阵以后说:“我今天也赠夫人一幅作品。”
陈立夫说完,取过笔砚,铺好宣纸,挥笔疾书,一挥而就: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廓外斜。
开轩面场围,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落款是:“录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诗一首,恰乐之中书赠夫人。”
孙禄卿细细读来,脸上露出微笑:“立夫的字越发长进了。古朴端庄而不呆板,龙飞凤舞而章法间架透于字里行间,刚柔井济而不媚态娇柔,可谓溶大家之长,合为陈体也,真是令禄卿大开眼界。”
陈立夫说:“夫人过奖了,我学书不过几载,自知不少败笔,还请夫人多指教。”
孙禄卿说:“立夫的字不必多夸了。孟浩然的诗,我读的不少,然这首《过故人庄》确实未曾读过,立夫可给我作些解释。”
陈立夫兴致很浓:“这首诗是写老朋友请他到家里作客,以鸡黍款待,反映出田家生活的真实情趣与朋友间的真诚友爱。”
孙禄卿也来了兴趣:“立夫,能否逐字逐句解释一遍?”
陈立夫道:“首联承接‘田家’二字,把一幅农村图景呈现在读者面前。绿树、村落、青山、城廓、一近一远,层次清楚,相映成趣。‘合’字写近景,‘斜’字写远景,生动鲜明,浓淡相宜,把读者带到一个安适闲静的境界。”
“再看颈联。”陈立夫喝了一口水,接着说。“这两句表现的是生活美,跟出句刻划的自然美相映成趣,字里行间跳跃着作者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场围、桑麻、开轩、把酒,又是一番情趣。出句表现的是大自然静的感受,对句描摹的是日常生活动的欢悦。动好交错,融为一体。其中,‘面’字,‘话’字,体物言情,真挚动人。老朋友叙旧,面对场围,喜话桑麻,那种忘怀世事的轻松愉悦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陈立夫越讲越有兴致:“尾联更是其妙无穷。从眼前的欢乐联想到别后的未来。后会有期,等到重阳佳节的时候,再来欣赏菊花。这是诗人和老朋友的预约,也是诗人生活向往的所在,这话真是真诚朴实,味中见味啊!”
孙禄卿被陈立夫解释得昏昏然:“听立夫这么一解释,我真是茅塞顿开。这下,我更明白了,立夫此时此刻书此诗句的用意,这正是我们生活和心境的真实写照。可惜,禄卿才疏学浅,不然,真想写一首绝句,与那孟浩然决一高下。”
陈立夫和孙禄卿会意地笑了起来。
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确实给陈立夫夫妇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共同的命运,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生活情趣,也使他们夫妇更加情投意笃,一直到老年,陈氏夫妇始终相敬如宾,相儒以沫,生活得很幸福。
陈立夫除了养鸡,最大的爱好莫过于著书了。
1994年,美国和台湾同时推出了陈立夫的长篇回忆录《成败之鉴》。
在这部书中,他回忆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人生历程。其中有一部分,是写他在美国所经历的岁月,现摘录如下:
赴美定居后,有许多朋友都从事教职。
当时我是学矿冶的,可教矿冶课,也能教哲学和中国文化。就在此时,我的女儿中学毕业,要去新泽西湖林城上大学,此地是一养鸡中心,也是避寒的所在地,故有许多一流规模的大旅社,它们夏天歇业,冬季生意兴隆,百分之九十是犹太人在作生意。
我有一位朋友胡定安先生,是过去江苏医学院院长,提议到新泽西养鸡,并邀我同去;恰值我女儿也去此地念书,我便答应了一起去养鸡。
在开业之前,我们去看了6个养鸡场,最后选一较便宜者买了下来,成交要付47000元美金,可先付两万元,其余分期十年给付。
这是一笔大数字,而我只有4000元,不得已只好向朋友告贷。
孔祥熙先生很慷慨,答应借我8000元,与我合伙的胡先生也只能拿4000元,剩下的4000元还是其他朋友帮忙的。
我为什么要选择养鸡行业呢?因为我想想替政府已工作这么多年,侍候了蒋公和党内外不少人,而竟不受谅解,此后将不再侍候任何人!那么去照料鸡没有这种感觉了。
此时,美国的蛋价很好,故从事养鸡业也颇能赚钱,而半年下来,我们赚了5000元。
在美国养鸡,饲料都是用机器定时传送和控制,但我们的农场却用人工,很不现代化及科学化,且饮用水也不够,乃径以所赚之钱购买了部输送鸡粮机器,和开掘一口深水井,5000元就这么花掉了。
我们共养了5000只鸡,饲养很忙碌,所幸3个儿子都抽暇帮忙,那时我小儿子才百岁,不过,养鸡也有方便的一面,就以饲料来说,只要一通电话就会送来。
那时我健康良好,100磅的饲料,我一弯腰就能扛起来。甚至过去有的脊背疼宿疾,经养鸡劳动后,也不再有复发的感觉了。
我经营养鸡业是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总算运气好,没碰上如鸡瘟等的麻烦事。
养了三年后,有一次鸡生了喉咙痛病,那时共有10大间鸡舍,每间饲养500只,计有5000只鸡,如都生起病来,那真会一发不可收拾,幸亏医治得早,传染不普遍,所以并无大碍。
这5000只鸡,若以七折计,每天即可生蛋3500个,可谓利润甚丰。
干哪一行,必须了解那一行。就拿养鸡业来说,买小鸡也是一项大学问,最主要的是对小鸡能辨别雌雄的问题,因为买了雌鸡才会生蛋,如买来公鸡就亏蚀老本了。
通常我们难以辨雌雄,必须专家们以显微镜辨识,出鸡壳的小鸡,在24小时以内他们才能分辨出雌雄来,当然,这也难保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偶尔也有一、二只看走了眼的,在这方面,日本人很是权威。
天生万物似有一定规律,以鸡的雌雄来说,如有5000只,新生的小鸡,雌雄大概各占一半,差不多51%与49%之比例。
小鸡难养,冬天又怕冷,要有保温设备,待。慢慢大起来后,并须请专家打针,然后放到屋外,且应严防黄鼠狼侵害,因此,门窗要紧密,日夜加以照料。
销售鸡蛋,也有一定程序。通常是以机器挑选、分类,使蛋能维待一定重量,不使过小者掺杂其中,并加以洗灌,以维护生产质品与信誉。
为保持其新鲜度,须当天装箱,以供收买者取货,就近由新泽西去供应纽约市场所需。
奈何好景不长,待东西高速公路完成通车后,蛋价暴跌,原因为西部地区养鸡,是放饲于田野间,鸡蛋成本低廉,业者用货柜车用冷藏方式,把蛋连夜运往纽约廉价销售,与新泽西养鸡中心竞争蛋市,原有市场大部分被其抢走。
几年以后,使新泽西养鸡场生意冷落,纷纷倒闭。我隔壁是一家犹太人,他很有眼光,告诉我说:“高速公路一通,西部蛋源源运来,竞争困难,我们不能养鸡了!”
于是,那犹太人把鸡场断然卖掉。
但我却不敢作此打算,卖掉养鸡场干什么?此时,每个月比过去最少减收3000元,生活越来越困难,会用机器不用人工的养鸡业者,还可勉强维持,而人工饲养者便无法维持下去。
开始与我合伙的胡先生在经营3年后已离去,我的大儿子也去念书进修,最后只剩下我的内子及小儿子合力经营,尽管一再节省开支,但还是周转不灵,乃向朋友借贷维持,而我所借的钱,大都言明两三个月一定还,从未失信过一天。
我的养鸡生涯自1953年开始远至1961年,实无法再继续下去,乃不得不关闭养鸡场,结束了为期吕年惨淡经营的养鸡业。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真应验了这句话,就在我关闭养鸡场后,碰上了一桩倒霉的事。
我开始养鸡时,连房舍一并投保16000元,现在鸡不养了,保险公司的人因我已有8年的交往关系,便好心地对我说:“鸡不养了,何必再保这么多险呢?可以少保一点吗?”
于是,我决定只投保4000元。
孰料退保不久,却发生一场森林大火,恰巧,那天我们全家应邀到纽约朋友家做客,火顺风蔓延到我的养鸡场。
我的那片农场共有30英亩大,房舍占了3亩地,那时地上落叶遍地,久不下雨,大火就燃烧着落叶一路烧过来。
说来也是不幸中之大幸,就?
小说推荐
- 宋氏家族全传
- 宋氏家族全传 作者:程广 叶思 内容简介 宋氏家族当年曾被誉为“中国第一家族 引子 我们来到风光明媚的祖国第二大岛海南岛,再从省府海口出发,行驶大约70公里左右,就到了一个盛名久负的地方文昌县。文昌,单听其名,就容易令人想起,这应该是一个重视文化教育、以昌盛民族文明为传统的地方 文昌县位于海南岛的东
- 最新章:第167章
- 孔氏家族全传
- 孔氏家族全传 作者:张建平 李安 内容简介 引子 在北中国的中部,横亘万里有一座大山名日太行山。山西省即因位于太行山西麓而得其名。又因此地大部归属春秋时期的晋国,故山西又别称为晋,所谓三晋大地即指山西。元朝时这里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至明朝初年改置山西省,其后则一直沿用至今。山西位属黄土高原,平均海拔
- 最新章:第185章
- 蒋氏家族全传
- 蒋氏家族全传 作者:朱小平 吴金良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一代枭雄西归去 1.岭山弯道上的意外车祸 1974年,蒋介石已届87岁高龄,生命的钟摆在这个老态龙钟的独裁者身上已经无可逆转地显现了衰微之态。这位一生行伍、曾经雄心勃勃天下的老军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昔的风采,他脸庞消瘦、须发皆白,双眼眼眶严重下陷
- 最新章:第191章
- 裴氏家族
- 作者:宝树《从战友到朋友》序及第一章 从战友到朋友―和他的早期女友张若名夜,黑沉沉的夜,伸手不辨五指,但见寒星闪烁。即使是这四季湿润的春城昆明,张若名仍感到冷砭肌骨,她伫立在城外青青的盘龙江畔已经许久了。放眼四望,灯火迷离的云南大学校园隐约可见“永别了,永别了,我难以割舍的人间”张若名留恋地回眸一眼
- 最新章:第9章
- 盛氏家族·邵洵美与我
- 一位本是平凡的女子,只因出身名门,又嫁了一位颇受争议的颓废派诗人,其一生就抹上了历史的苍茫底色。关于盛佩玉的祖父盛宣怀《辞海》专有一条,说他是李鸿章的幕僚,曾督办轮船招商局,总办中国电报局,相继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兼办萍乡煤矿,创办中国通商银行,督办中国铁路总公司,创办天津中西学堂和上海南洋公学
- 最新章:第15章
- 中国商业第一家族:荣氏百年
- 作者:杜博奇】内容简介百年荣氏家族史,反映的是一部中华民族工商业百年变迁史。从清末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实业打响名声,到荣毅仁获得“红色资本家”称号,再到荣智健叱咤商界、名噪中外,荣氏一族当仁不让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工业财团。一切成功都建立在艰苦拼搏之上,回顾荣氏几代风云,无一不是在泥泞中前行,通过重
- 最新章:第44章
- 陈郡谢氏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你的用户名】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陈郡谢氏》作者:李暮夕文案:在豫州一带,人人都说大司马的嫡次女谢秋姜是个胸无点墨的白丁,门阀士族的士子贵女们都瞧不上这货,往常举办曲水流觞诗会啊游宴啥的也从来不叫她。但是某一天,这货好像变了,还把我们北朝的第一美男、最年轻的
- 最新章:第112章
- 李嘉诚家族传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浅颜】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李嘉诚家族传 作者:窦应泰 家世篇 第一章 古宅里的书香世家(1 1、重返家园:昔日逃难少年今日商海巨富 1983年的元宵灯节 对位于广东与福建两省交界处的潮州,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盛大节日。这一天清早,灰蒙
- 最新章:第40章
-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作者:铁背苍龙刘轩鸿司马家族(上)在汉末三国的舞台,司马家族孤注一掷,全部出仕于曹魏,并成为三国最终的胜利者,由于司马懿的名气太大,司马家族其他人物的形象似乎只是作为他的附庸和延续,但事实上他们各有各的人格,也各有各的选择。本期秉承尽量介绍大家不熟悉人物的原则,为您讲述对汉末三国
- 最新章:第6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