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已断绝,越数小时,仍不得正确消息。然澜语浮言,已传播于全球,骇人者有之,不经者有之;群众求知之心切,颇有信以为真者,各界报纸“竟根据之而作文字之标题矣。”宋美龄、孔祥熙偕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一起乘夜车返回南京,12月13日到达南京。
宋美龄一到南京,立即获得了南京政府有关应付政变措施的信息,她颇不以为然。她认为此次事变“决非中国既往一般称兵作乱之叛变所可以比拟;而其关于国际与外交者,尤有特殊之形势,倘处置失当,即酿成民国以来空前之战祸。”因此她指责进攻西安和通电惩办张扬的决议“太硬”。她认为“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余殊觉其措置太骤;而军事方面复于此时,以立即动员军队讨伐西安,毫无考量余地,认为其不容委卸之责任,余更不能不臆断其为非健全之行动。”因此,宋美龄声称她对南京方面已作出决议:“余个人实未敢苟同。”13日下午3时,南京再次开情况通报会,陈果夫会见了一些人,听取各方意见,并与叶楚怆商定了宣传口径。因宋美龄、孔祥熙返回南京后,在如何处理事变问题上与何应钦发生激烈争论。13日晚,陈果夫至孔祥熙寓与孔和宋美龄等人商量进攻与谈和的利害问题。14日下午5时,陈果夫返回江苏省政府所在地镇江。当天,陈果夫“因离京距西安更远,消息隔阂,京中各方面意见不一致,晚上穷思苦想,竟不能安眠。”第二天中午,与江苏省党部成员聚餐,因江苏省党部人有召开镇江市民大会,声讨张杨计划,陈果夫劝罢。他认为“镇定后方,不能自造肇乱之因。集会结社足以肇乱,是以有式严令之颁布。凡处变时必须明顺逆、正反与动乱之关系。”陈果夫又告诉他们:“事变突发时,应注意各方建议之决择,万不可如急病时之乱投药石也。”15日下午乘车返回南京。
12月16日上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讨伐张学良,命何应钦为讨伐逆军总司令,何立即就职,并举行了白衣誓师仪式,把蒋已看作死人。在就职誓词中,何发誓要“督率三军,指日西上”。调动十几个师开向西安,在华县与杨虎城部发生战斗。同时,何应钦命令空军轰炸西安,由于孔祥熙、宋子文、宋美龄的坚决反对,才改为轰炸西安近郊,以向张、杨示威。同一天,陈果夫以中央政治无人负责为由,与曾养甫商议,拟请正在上海的张静江到南京主持。同时,修改了主张讨伐的意见,“各方建议营救者,分别派出工作,或接受其意见”。但仍主张讨伐是最有效的办法。
宋美龄反对何应钦讨伐张、杨的理由,最得力为两点:一、讨伐必然导制内战,即日本“正盼中国之内战爆发,俾以借口大规模之侵略,完成其统制中国之迷梦,则此种现象之造成,自将引起彼方无限制之干涉”;二、讨伐必然导致蒋介石被杀,而蒋的死活关系重大。“为中国计,此时万不能无委员长以为领导;委员长生还之价值,实较其殉国尤为重大。”何应钦对宋美龄的主张并不尊重,他公然声称:“妇道人家在这种情形下不可能保持理智的看法。”但他也不敢承担“引起日本侵略”和“蒋被杀”的罪名。恰在此时,日本的一则声明在舆论上帮了宋美龄的忙。12月17日,日本外相声明:“绝对不能与张学良妥协,否则,日本政府将不能坐视”,在要求南京进攻张、杨的同时,其答应日本将给予军事援助,并授意内蒙伪军李守信通电与南京政府合作,共同讨伐张杨。日本此举,无疑于昭告世人南京进攻西安对日本有利,这等于是证实宋美龄关于日本“正盼中国之内战爆发,俾得以借口以大规模之侵略”的看法。而日本政府指使李守信通电支持南京讨伐张杨,更使何应钦难堪,这简直是把何应钦看作等同于李守信的汉奸。性急的日本外相本想趁机置蒋介石于死地,却由于手法拙劣而起了正好相反的作用,这使宋美龄在和何应钦的争论中逐渐取得了主动。她继续采取措施,一方面竭力采取行动阻止讨伐扩大化;另一方面给去西安调解的端纳打电话,要他立即向蒋介石报告情况,下停战命令。蒋介石于是下令停战3天。但何应钦以该命令是蒋介石在被胁迫下作出的为由,拒绝执行。17日上午,国民党中央常会再次举行,孔祥熙报告了蒋鼎文已被释放一事和其它有关消息。张静江由上海到达南京。陈果夫断言,张学良发动政变不是共产党主使,而是张学良已接受共产党的思想。
12月17日,蒋鼎文携蒋介石亲笔手令从西安到洛阳,18日抵南京,要求南京停止对西安的攻击宣传,命令停战。蒋鼎文向南京政府报告了事变的全过程,并通告了邵元冲死难的消息。19日,蒋鼎文将从西安捎回的蒋介石日记一本交给陈果夫。陈果夫致电山西赵戴文,又请张静江致电阎锡山,要求二人居中周旋,请张学良放蒋介石。20日,赵戴文复电陈果夫,说他已向张学良说项,但张回话含糊其词,所以未奉阎锡山命亲去西安。同一天,宋子文和端纳直飞西安,会见蒋介石和周恩来。当天晚上,阎锡山致电南京,说张学良已缩小要求目标,不造内战,但求抗日。同一天,和张学良关系密切、对张颇有影响力的杜重远应陈果夫之召到南京,陈果夫问他对事变的看法,杜重远说:“张意无非:①求出路;②好奇、立异、喜新;③冲动。所谓放人及抗日主张无非掩饰之辞。此事不可为,此人亦不足有为,已去电责之矣。”陈果夫认为杜重远是人民阵线人物,所以向他介绍了蒋介石处理对日问题的想法:①如果打,就一定要打败日本;②不能糊里糊涂葬送国家;③国策不能任意改变,比如对付日本,不先巩固北平、天津,却先去收复察哈尔、绥远的失地,必然导致混乱。
12月ZI日,宋子文自西安返回南京。孔祥熙告诉陈果夫说,张学良在找台阶下台,要价已经报出来了,以后要看我们的还价了。由于宋子文可以和蒋介石直接谈话,陈果夫大为不满,他抱怨说:“留学生问题极为重要。凡变乱之起,常有不明国情而言之成理之新归国留学生在内,故今后派遣留学生,不能不重订办法。”第二天,宋子文与宋美龄、蒋鼎文、戴笠三人飞往西安,具体和张学良谈判放蒋事宜,23日谈判成功,26日,蒋介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回到南京。
当宋子文、宋美龄在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等协商放蒋时,1936年12月23日上午,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再一次召开,决定以林森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补选居正为中央常务委员,并兼代中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随后召开中央政治会议,以林森为主席。24日上午,蒋鼎文、戴笠返回洛阳的消息传到南京,南京各大员认为解决西安事变已成功在望。25日下午,蒋介石在张学良陪同下回到洛阳,消息传到南京以后,“一时全城欢欣若狂,爆竹声深夜未止。人人欢跃,面有喜色”。26日中午12时,蒋介石在欢迎人群的欢呼声中走下飞机,“腿两部行动时,似不自如,幸精神尚健旺”。“明故宫机场人山人海,热烈欢迎。下午5时委座召集训话,叙事变经过,与本人态度始终表示不屈之精神,听者无不感动,至于泪下。”有趣的是,当洛阳、南京举行盛大欢迎会欢迎蒋介石安全归来的同时,西安也举行了盛大庆祝会。陈公博回忆说:“蒋先生离陕的那夜,说张杨服从蒋先生的命令了。然而西安那夜也全城放鞭炮,警察也一样的拍老百姓的门叫放鞭炮,说蒋先生服从张杨的主张了。”
经过“西安事变”十几天的折腾,陈果夫感慨颇多:一是他认为人民的觉悟已达到相当的程度,而各地军政长官之觉悟程度相差甚远;二是青年运动最难处理,有主张搞的,有主张禁止的;陈果夫自认为有计划、有组织地搞青年运动,会有好处,但具体办,怎样适度,很难掌握;三是不要轻易负责任,在事变期间,有许多人对陈说:“你的责任重大”,“此事你要做点主”,“你要负起责任,然后才有办法”之类的话。陈果夫认为,对说这些话的人要留心,因为乱子很多就是这些人引起来的。
12月27日早9时,陈果夫乘车返镇江,“到时镇江民众正从体育场出发,秩序井然,甚为欣慰。有许多小孩,闻委座出险,莫不发狂打跳,大人则跳跃一如儿童”。28日晚,陈回到南京。29日上午?
小说推荐
- 宋氏家族全传
- 宋氏家族全传 作者:程广 叶思 内容简介 宋氏家族当年曾被誉为“中国第一家族 引子 我们来到风光明媚的祖国第二大岛海南岛,再从省府海口出发,行驶大约70公里左右,就到了一个盛名久负的地方文昌县。文昌,单听其名,就容易令人想起,这应该是一个重视文化教育、以昌盛民族文明为传统的地方 文昌县位于海南岛的东
- 最新章:第167章
- 孔氏家族全传
- 孔氏家族全传 作者:张建平 李安 内容简介 引子 在北中国的中部,横亘万里有一座大山名日太行山。山西省即因位于太行山西麓而得其名。又因此地大部归属春秋时期的晋国,故山西又别称为晋,所谓三晋大地即指山西。元朝时这里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至明朝初年改置山西省,其后则一直沿用至今。山西位属黄土高原,平均海拔
- 最新章:第185章
- 蒋氏家族全传
- 蒋氏家族全传 作者:朱小平 吴金良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一代枭雄西归去 1.岭山弯道上的意外车祸 1974年,蒋介石已届87岁高龄,生命的钟摆在这个老态龙钟的独裁者身上已经无可逆转地显现了衰微之态。这位一生行伍、曾经雄心勃勃天下的老军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昔的风采,他脸庞消瘦、须发皆白,双眼眼眶严重下陷
- 最新章:第191章
- 裴氏家族
- 作者:宝树《从战友到朋友》序及第一章 从战友到朋友―和他的早期女友张若名夜,黑沉沉的夜,伸手不辨五指,但见寒星闪烁。即使是这四季湿润的春城昆明,张若名仍感到冷砭肌骨,她伫立在城外青青的盘龙江畔已经许久了。放眼四望,灯火迷离的云南大学校园隐约可见“永别了,永别了,我难以割舍的人间”张若名留恋地回眸一眼
- 最新章:第9章
- 盛氏家族·邵洵美与我
- 一位本是平凡的女子,只因出身名门,又嫁了一位颇受争议的颓废派诗人,其一生就抹上了历史的苍茫底色。关于盛佩玉的祖父盛宣怀《辞海》专有一条,说他是李鸿章的幕僚,曾督办轮船招商局,总办中国电报局,相继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兼办萍乡煤矿,创办中国通商银行,督办中国铁路总公司,创办天津中西学堂和上海南洋公学
- 最新章:第15章
- 中国商业第一家族:荣氏百年
- 作者:杜博奇】内容简介百年荣氏家族史,反映的是一部中华民族工商业百年变迁史。从清末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实业打响名声,到荣毅仁获得“红色资本家”称号,再到荣智健叱咤商界、名噪中外,荣氏一族当仁不让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工业财团。一切成功都建立在艰苦拼搏之上,回顾荣氏几代风云,无一不是在泥泞中前行,通过重
- 最新章:第44章
- 陈郡谢氏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你的用户名】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陈郡谢氏》作者:李暮夕文案:在豫州一带,人人都说大司马的嫡次女谢秋姜是个胸无点墨的白丁,门阀士族的士子贵女们都瞧不上这货,往常举办曲水流觞诗会啊游宴啥的也从来不叫她。但是某一天,这货好像变了,还把我们北朝的第一美男、最年轻的
- 最新章:第112章
- 李嘉诚家族传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浅颜】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李嘉诚家族传 作者:窦应泰 家世篇 第一章 古宅里的书香世家(1 1、重返家园:昔日逃难少年今日商海巨富 1983年的元宵灯节 对位于广东与福建两省交界处的潮州,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盛大节日。这一天清早,灰蒙
- 最新章:第40章
-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作者:铁背苍龙刘轩鸿司马家族(上)在汉末三国的舞台,司马家族孤注一掷,全部出仕于曹魏,并成为三国最终的胜利者,由于司马懿的名气太大,司马家族其他人物的形象似乎只是作为他的附庸和延续,但事实上他们各有各的人格,也各有各的选择。本期秉承尽量介绍大家不熟悉人物的原则,为您讲述对汉末三国
- 最新章:第6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