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家族全传》第156章


开缺口,用手电看见有人,便以为是汪精卫,连开三枪。这时河内警方警车来到,唐英杰携王鲁翘越墙逃跑,而陈、余二人因无法翻墙,被河内警方捕获。
陈恭澎等人以为汪精卫必死无疑,兴奋异常。谁知天亮后探听得知死者是汪精卫的秘书曾仲呜。
原来上午行动组追踪汪精卫的汽车,一场虚惊,曾仲鸣前来探询情况,当夜便留宿于大间室内。其实如果不是曾仲鸣来访,行动组发现大间无人,必然会到小间搜寻,汪精卫仍不免一死。所以说,巧合之中曾仲鸣成了汪精卫的替死鬼。
暗杀事件之后,一时哗然。河内当局立即调派大批警察日夜保护汪精卫的寓所。
陈恭澎等已知道再也不能有机会行刺汪精卫了,只好向戴笠发电告知,并派王鲁翘急赴香港当面向戴笠汇报行动全部过程。
戴笠在了解了全部细节之后,也感到再不可能天赐良机。他只好下令撤回河内行动组,香港指挥中心也撤回国内。
这次暗杀汪精卫的行动是戴笠以往暗杀行动中最费心血的一次,其竭尽全力、耗尽脑汁的程度简直是空前。而且耗费精力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他几乎日夜坚守香港调度指挥,连春节也未归与家人团聚。因为这次行动,不仅是蒋介石极为重视的一件任务,而且戴笠早就明白,如果让汪精卫活下来出逃,肯定要投敌组织伪政府,其政治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事实证明了戴笠的预计。就在汪精卫被刺后,日本马上作出反映,立即召开五相会议,制订营救汪精卫的计划,并专派轮船,在越南当局配合下,将汪精卫接到上海。
多年以后,戴笠一想起这次失败便极度伤心,他在总结经验教训时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21日,在越南河内,我们因制裁汪精卫,被当局捕去的两位同志,至今还关在河内。我们检讨当时的得失,是计划不周密,以致汪逆漏网,只打死汪的副手曾仲鸣。汪精卫后来在南京组织伪政府,危害国家民族,这实在是我们的遗憾。当时,应该在达莫桥把他打死。不在桥上打,而在晚上行动,已经失策。但当天晚上,我们的同志还勇气甚足,敢于去打,而在法国人统治下的河内,我们能够造成有声有色、轰轰烈烈的一幕,也总算难能可贵了。”
刺汪行动失败,蒋介石未如愿以尝,颇不满意,对戴笠有所指责。戴笠则认为行动人员如王鲁翘等是英勇的值得表扬,而具体负责人因贻误战机是有责任的,如余乐醒被撤职,下放到军统炼油厂挂职。陈恭澎则一直闲置听候处理。对有功人员如驻河内总领事许念曾,则后来援手推荐他为驻埃及公使。
戴笠是一个记耻的人,此后他一直念念不忘继续筹划刺杀汪精卫。就在刺汪失败后,他立即派王鲁翘潜往上海,继续跟踪行刺汪精卫。但事泄被捕,以后坐了六年监狱,五十年代后任台北市警察局长,1947年死于车祸。
在河内损失两员干将(一直被殖民当局关押)、在上海损失王鲁翘之后,戴笠愈加愤怒。他从此始终把暗杀汪精卫列为军统暗杀名单上的第一号人物,不惜以极大的代价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投进去,使自己能在蒋介石面前失去面子找回来。
1939年5月,戴笠派军统特务戴星炳伪装投靠汪精卫,密谋行刺。但一因戴星炳地位不高,无法与汪精卫接近;二因汪精卫河内遇刺以后,警惕性极高,也无法下手。戴笠却决心不惜代价,增派最受戴笠器重、凶悍无比的老资格特务、军统局书记长吴赓恕率领10名行动员到上海,配合戴星炳密谋继续暗杀汪精卫。
因戴星炳事机不密,被江伯特工逮捕,后被处决。戴笠闻讯继续电令吴赓恕继续寻找机会刺汪。吴在临来上海前,曾向戴笠发誓,不杀汪精卫决不回重庆。因而吴积极活动,找到一位在伪政府任职的老同学预谋用炸弹暗杀汪精卫。不料此人向江精卫告密,致使吴赓恕被捕惨遭杀害。
吴赓恕之死使戴笠极为伤心,也更加愤怒。他不甘失败,再一次布置新的行动。这次他起用了河内刺汪行动失败而闲置的陈恭澎,接任上海区区长,统筹加强暗杀汪精卫行动的领导力量。并成立北极冰箱公司,做为刺杀汪精卫行动的秘密据点和联络站,由军统行动人员陈三才担任指挥,配备穿甲枪,计划阻击汪精卫的汽车。但由于内部人员出卖,陈三才被捕,密点被搜查,所有材料、枪弹均被查抄。这次行动计划时间长,也极机密,戴笠本来寄予极大的希望。但仍然付之东流。
但是戴笠百折不挠,仍然绞尽脑汁、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总结多次经验,认为刺汪行动要长期准备,却经常在过程中出问题而导致失败。他决定简化步骤,减少在长期计划、筹备过程中暴露的风险。经过考虑,他决定采用侠客行刺的办法,不用枪械之类,只凭拳脚功夫致汪于死地。
经过物色,找到一名大力士黄逸光,曾徒手打死过老虎,抗战前曾任童子军徒步旅行团团长,在南京受到过汪精卫的接见。黄逸光愿意以民族大义为重,舍身除奸。黄逸光到南京后,拿着当年与汪精卫合影的照片求见。但汪精卫很狡猾,在接见之前,先派特务搜查黄逸光的住房,搜出小型电台、密码本等物,于是黄逸光亦被捕,立即被枪决。汪精卫在批示枪决黄逸光后,也批示枪决了上次刺江被捕的军统行动员陈三才。
蒋介石在此期间一直关注着军统局的刺汪行动,对戴笠组织暗杀行动,每每失败而深感失望。戴笠也运筹无措,因为在1939年至1940年的近一年时间内,戴笠在河内失败以后,连续五次组织刺江行动,不光投人极大精力与财力,而且连损干将,未获寸功。戴笠承认这是他们遇到的最难对付的老狐狸,他不得不暂时放置,开始策动高崇武、陶希圣脱离江伪集团,获得成功。使蒋介石稍感满意,对协助有功的杜月笙发给奖金法币20万元,发给军统局有关人员奖金港币五千元。
刺汪虽然失败,戴笠却并没有停止对其它汉奸的追杀。在抗战期间,戴笠指挥军统人员,共暗杀了数百名汉奸(包括投降 日伪的军统特务)。对整体暗杀活动来说,除刺汪一案,蒋介石总体上还是很满意的。相比较而言,蒋介石对中统除奸活动不得力是不太满意的。
当然,在暗杀汉奸的同时,戴笠奉蒋之命,也不忘反共任务,绑架、逮捕、破坏、暗杀过中共地下党员。
但总的来说,蒋介石、戴笠的除奸活动应该说是抗日行动,而汉奸被严惩,也是罪有应得的。
5.戴笠之死
1942年,蒋介石发现戴笠势力大为膨胀,这是他参加军统局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时感觉到的。
戴笠本意是通过大会展示军统实力,蒋介石虽然很满意,但是蒋介石同时也感觉到,戴笠的军统组织发展得太快,势力也越来越大。军统远远超过中统,军统的力量已由原来的纯粹特工组织渗透进军事、党务、政治、行政、经济文化、教育、警察、交通、财政、税务、外交、邮检、水路航运等各个要害部门,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军统不仅有自己的武装部队、交通警察部队,还能调动税警、缉私部队,由军统掌握的武装有几十万人,而且大都是美械装备。军统组织严密,号令迅捷严明,其调动灵活迅速,火力装备之强,已超过他手下的任何一支正规军队。戴笠在国民党中上下左右关系无所不至,还要问鼎海军,连蒋介石的警卫部队也由戴笠控制。这已引起了蒋介石的戒备和警惕。
蒋介石是一个猜忌心极重的人,他用人的历来作风是,防止部下和他的系统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他一生最重视特工和军事,也最怕这些部门的人权重震主。
对特务工作,蒋介石一生中控制最严。其次是军事和财政,但后者他还能轮流交给别人掌管。但对于特工,他从来不交给别人,从不让给别人过问,只能自己去掌握。由此可见他对特工的控制。
蒋介石对特工重视,视为生命,所以也想出不少办法控制,以免出问题。
一是灌输忠诚思想。他后来极力学习德、意特工组织的经验,加强法西斯教育,使特务们对他产生崇拜心理,极尽忠诚。1933年,蒋介石派复兴社军统头目都梯、唐纵任驻德大使馆武官、副武官,一再交待要学习希特勒的组织方法。言外之意,就是让特务们学习仿效德国特务如何效忠希特勒,用法西斯精神驾驭特务。但德国特务组织头目如希姆莱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