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赵匡胤使出这一手,稳稳地把禁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消除了重新出现部下篡夺皇位的隐患,走出了五代十国帝王频频更替的怪圈。
杯酒释了兵权,赵匡胤还没完全放下心。他知道,地方上的节度使权力还十分大,唐朝藩镇作乱,就是个教训。公元969年,王彦超等几个老资格节度使进京朝见皇上,他如法炮制,又在酒席之间对他们说:“你们是国家的元老重臣,长久在外,担负的责任很重,公务太繁忙了,我实在对不起你们,无法优待你们这些老臣。”
王彦超一听就懂了,连忙说:“我本就没什么功劳,却受到陛下恩宠。现在年纪大了,该回家养老了,请陛下恩准。”有两个节度使不识时务,还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赵匡胤冷冷地回答他们:“从前那些事,还提它干什么?”第二天,赵匡胤客客气气把王彦超送回家养老;而那两个夸功的,被罢免了节度使。赵匡胤找了两个闲散的官职让他们当,留在京城居住,实际上被严严地看管住了。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驯服了以前的老战友,这些手段均为近攻。
与近攻同时,赵匡胤十分善于也十分注重远交。他很注意发现人才,起用了很多没有资历但很有才学的人担当重任。
陈桥兵变时,陈桥守门官忠于后周,闭门防守,不放赵军通过。赵军改走封邱,封邱守官开门放行。赵匡胤当皇帝后,杀了封邱守门官,起用了陈桥守门官。
一次赵宴请群臣,翰林学士王著喝醉了酒,当众痛哭后周故主。有人上奏说应当严惩。赵说:“在世宗时,我和他同为朝臣。一个书生,哭哭故主,没有什么问题,让他哭吧!”王著什么事也没有。
一次,赵匡胤乘驾出游,突然,有人向他射来一箭,正中黄龙旗。禁卫军大惊,有人上奏追捕杀手。赵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下令不准禁卫追捕射箭人。
赵匡胤的近攻,有效地抑制了功臣和皇亲国戚的势力的不良发展;远交则网罗了大批人才,导致宽松的政治气氛与社会环境,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赵匡胤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完成了领导班子的大换血,在这个局中,没有发生流血事件,也算是他控局有道吧。
控局之道内紧外松制造烟雾
《三十六计》中有“瞒天过海”之计,就是利用行为定势、情绪定势和思维定势,回避矛盾,绕开困难,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的智慧。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反复刺激会造成感官上的麻痹和思想上的懈怠。兵家常利用这种懈怠,以假乱真,给敌人以错觉,就掩盖住真实的军事动机,从而能够获得出其不意的制胜效果。
在风险叵测的政治斗争中,巧妙隐藏自己,以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近代史上的蔡锷就是这样蒙骗袁世凯,得以脱身的。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不久,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北京建立了地主买办联合专政的北洋军阀政权。随后,又积极进行毁灭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成果、阴谋恢复帝制的勾当。
袁世凯一系列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包括国民党革命派在内的强烈反抗。但他仍然一意孤行,顽固推行其反革命策略。
为了保证称帝阴谋得逞,袁世凯一面叫自己的儿子袁克定训练所谓“模范军”,加强自己的武装实力;一面则调遣部队加强上海、南京一线的防卫;同时还采取一系列暗杀手段翦除“异己”,只要是被他所怀疑的人,都在其暗算之列。一时间,暗杀事件迭起,包括宋教仁在内的一批国民党志士一个个都倒在刺客的枪口之下。袁世凯满以为,采取这些措施便可以镇慑人心,为自己称帝扫清道路了。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他的种种罪恶行径只能更加暴露其反革命嘴脸,激发人们用各种方式与他进行前仆后继的抗争。
却说这时有一位人物也被袁世凯列为怀疑对象之中,他就是前云南都督蔡锷。蔡锷从云南卸任奉调入京,便一直为袁世凯所密切注意,尽管他表面上对蔡优礼有加。每天袁都要将蔡召入总统府中磋商“要政”,其实是有意加以考查和约束,防他生变。蔡锷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深知袁世凯的险恶用心,便尽力收敛锋芒,不露声色。每次与袁交谈都装作呆钝无知。一再表示自己年轻望浅,阅历不深,除军事上略知一二外,其余都茫昧无知,不识大体。袁世凯多次向他问难,蔡锷便多次装作失言,所答非所问,弄得袁世凯虽然对他极不放心,却也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听从左右心腹的意见,对蔡暂时实行收买政策,一次又一次给蔡锷封官,又是高等军事顾问兼政治会议议员及约法议员,又是将军府将军,又是陆海军统帅处成员,又是全国经界局督办,还被选为参议院参政,等等。袁世凯以为把这一大堆桂冠戴在蔡锷头上,也许可以稳住他的心了。而蔡锷呢?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始终不露声色,无论袁世凯封他什么官,都随来随受,得了一官也不表现出十分欣喜,添了一职,也从不推辞,搞得袁世凯也有些莫明其妙了,但他打定主意,还是要对蔡进一步考查。
一天,袁世凯又在总统府召见蔡锷。这次见面,袁世凯开门见山便谈起了恢复帝制的事,并问蔡锷的意见。蔡锷听了,立即离座起身说道:我起先是赞成共和的,但见到南方二次兵变,才知道我国确实是不能没有皇帝啊!前一段时间,因为担心别人说闲话,未便开口,今天您有这个想法,那真是好极了,我首先表示赞成!袁世凯听了蔡锷这番话,有如醍醐灌顶,心里舒服极了。但转念又想,蔡锷说的是真心话吗!仍然有些不放心。便又探问道:你既然早有这个想法,可前次赣宁起事,你为什么却想出面调解呢?蔡锷见袁世凯问起了前事,便支吾答道:“彼一时,此一时,那时我还在云南,离北京很远、长江一带,多是民党势力,我有点投鼠忌器,才不得不作点姿态呀!失言之处,还请您多多包涵!”袁世凯听了蔡锷的这番解释,也觉得无懈可击,随便扯了几句,便端茶送客了。
离开总统府时,蔡锷手心里捏了一把汗,心想:亏得自己临机应变才遮掩过去,好危险哪!想着自己现在羁身虎口,险象环生,真悔恨不该来北京,又带来了家眷,真不啻是自投罗网,如今要想一个人脱逃也不可能了。回到家中,一个人躺在床上左思右想,才又想出一个主意。
自从袁世凯在总统府与蔡锷摊牌要推行帝制后,蔡锷凡是遇到帝制派人物,什么六君子、十三太保等等,一概都与他们握手言欢,表示亲昵,还同他们组织了一个“消闲会”,每当公务之暇,便凑拢在一起,饮酒谈天,闹着闹着,连六君子、十三太保也觉得过去对蔡锷有误会,是错怪了“好”人。他们在闲谈中,少不得还要谈起女人,说到北京妓女谁谁好,特别是谈起名妓小凤仙如何有姿色,有风韵,更是眉飞色舞。蔡锷听到这些,心想:如果自己装作一个浪荡公子,成天寻花问柳,或许更能消除袁世凯的疑心,从中找到某种脱身之路哩!于是他便扮成一个大商人到云吉班去会小风仙。谁知小凤仙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性,她与蔡锷初次相会便一见倾心,并且猜出了蔡锷为并非等闲之辈,更是钦佩不已。这样,蔡锷便经常出入云吉班与小风仙相会,连一切公务都搁置不理了。
有人把这事告到袁世凯那里,袁世凯非但不生气,还笑着说:“松坡(蔡锷的号)果真乐此不疲,我也就高枕无忧了。”但是,老奸巨猾的袁世凯还是不放心,命令他的密探继续跟踪,蔡锷每天的行止都要向总统府报告。蔡锷也觉察到了这一点,索性花天酒地,闹个不休,并且故意对袁世凯的心腹梁士诒说,想要购置一栋公馆,以便“金屋藏娇”。真是假戏真做,越演越像了。这时,蔡锷又与夫人商议,再搞了一个“苦肉计”,就是夫人对蔡锷在外面胡混很为不满,成天寻着蔡锷吵闹,连家里的东西也打毁了不少;蔡锷一气之下,拳脚交加,把一个好端端的夫人打得鼻青脸肿,还坚决表示要与夫人离婚;夫人不甘受辱,连夜收拾行装,带着佣人回了老家。
蔡锷“赶”走了夫人,剩下只身一人,免除了后顾之忧。于是,有一天他趁人不备,到邮局给云南唐继尧、任可澄拍去一个密电,说是“帝制将?
小说推荐
- 2809-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
- 要想把别人拉入你的局,一定要“抚摸”他,使他感到舒服;一定要和他建立一种认同关系,使他愿意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是一种掩盖。设局要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甚
- 最新章: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第58章
-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
- 1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
- 最新章:第22章
-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 潜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云南人民出版社简历文/吴思吴思,男,1957年5月生于北京。出生时母亲是大学教师,父亲是杂志编辑。1968年随母亲去河北省文安县商业部五七干校
- 最新章: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第39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
- 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
-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作者:吴思自序“潜规则”是我杜撰的词。我还想到过一些别的词,例如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制度等等,但总觉得不如“潜规则”贴切。这个词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它来源于我的一段生活经历 1983年,我在《中国农民报(现在叫《农民日报)当编辑记者,经常阅读群众来信。有一封来信说
- 最新章:第40章
- 中国历史的b面
- 作者 王长华序言权力主宰者的活法一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有四种人,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掌握着各色人等的生杀予夺。四种人里的第一档人物无疑是帝王君主,其他三种人则分别是御前的臣相、后宫的嫔妃,以及那追随君主帝王如影随形、不男不女的宦官阉人。中国古代政治核心构成的内在逻辑:国是家的放大,宗法血缘
- 最新章:第60章
- 中国历史的后门
- 孔子“修《春秋,创造“春秋笔法,使乱臣贼子惧,是中国历史篡改史的开端。宗周内乱,周室典籍被人携出后杳无下落,是古代典籍之又一大劫。秦始皇并六国,焚书坑儒,是古代典籍之又一大劫。此三劫过后,兵燹,水淹,火焚…天灾比不上人祸,历朝历代的独裁者们,或出于政治合法性的延续,或出于对末日的莫名恐惧,纷纷操纵刀
- 最新章:第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