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便是王莽。他的父亲王曼,是皇太后的异母兄,但死得早,未赶上封侯。王莽的堂兄弟们,全是侯门之子,富贵尊荣,飞扬跋扈,相比较而言,王莽家就冷落寒酸多了。但不管怎么说,王莽总是皇太后的侄子,要抖抖威风,敲敲竹杠,总还是有办法的。但他并不如此。他生活俭朴,读书勤苦,喜欢结交京城中的名士,而疏远那些游手好闲的贵公子。至于待人的谦虚恭让,更是有口皆碑。走出门来,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儒生,别人绝想不到他竟是太后母家子弟。对于母亲和寡居的嫂嫂,他悉心照料;对几个叔父,也十分尊敬。大将军王凤生病时,亲生儿子不过装模作样来看看,作为侄子的王莽,却一直侍奉在病榻前。每逢吃药,他都要先尝一口。到王凤病重时,王莽个把月没脱衣服,困了就在床榻前躺一会,弄得蓬头垢面,如同囚犯—般。王凤实在感动,临终前特意向太后和皇帝交托,请他们照看王莽。
太后王政君听了大哥的嘱咐,想到诸兄弟都已富贵,唯独王曼早死,门庭冷落,心中也觉悲哀。于是让成帝给王莽授官,拜为黄门郎。大家看出太后的心思,也确实感到王家子侄中以王莽最为贤明,于是纷纷帮他说话。叔父王商提出要把自己的封邑分一半给王莽,让他也封侯,朝中大臣接连上书,夸奖王莽德行才干俱优,应该重用。因此,王莽在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为新都侯,官职升迁到光禄大夫。到此,王莽在兄弟辈中,已经是最显达的了。但他越是爵位高、官职显,就越是谨慎小心,温良恭俭让。家中不蓄财富,倾其所有,赡养宾客,资助名士,交结将相列卿。
王莽的哥哥王永早死,他的儿子王光由王莽收养,在太学中读书。一天,王莽休假,特地载了羊、酒去慰问王光的老师,就连一起读书的同学,也各有所赠。以他这样尊贵的身份,如此礼贤下士、平易近人,是很少有的。太学生们齐来围观,那些德高望重却又寒酸的博士(约等于今之教授)们,更是感动得叹息不止。当时虽没有报纸可以发一条新闻、登一张照片,但太学生全是贵族、官宦人家子弟,这消息自然不胫而走,传遍长安。
又有一次,王莽买了一个漂亮婢女,不知怎么,给那帮堂兄弟们知道了,未免有些风言风语,说是平常装得好看,其实大家还不是一路货?王莽就对别人说:“并非是我要这个女子,而是因为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听说这户人家的女儿都擅长生儿子,我特地给朱将军买的。”当天就把这个婢女送到朱家。
上上下下,许多人得了王莽的好处,都争着给他说好话。至于一帮专靠王莽养着的游说之士,更是奔走不休,到处宣扬。王莽的声誉一天高过一天,渐渐压过了他的叔父们。不久,他的叔父、大司马王根病死,他登上了大司马的高位。
此时王莽的谦虚、恭谨、俭朴,种种美德并不因为位极人臣而稍有减退,反是愈加增进。一次,王莽的母亲生病,朝中公卿、列侯均派夫人前往探视。这些贵夫人,无不是绮罗飘曳,珠宝耀彩。来到王府,只见—个女人,衣不及地,套裙仅到膝盖,而且色泽素淡,质地粗陋,出门来迎接。众夫人都以为是王家的仆妇,但听其言辞,却以主人自居,大惑不解,问明白后,才知是大司马王莽的正夫人!众夫人个个大吃—惊,觉得王家的节俭,实在超乎常情。
王莽这样竭力克制自己,矫情求名,不能不说是非常费力的。但他辅政仅一年多,由于成帝的去世,几乎前功尽弃。这是因为成帝没有儿子,继承帝位的是定陶王刘欣(成帝侄),是为哀帝。王政君这时升了一级,称为太皇太后,依然很尊贵。但哀帝有自己的亲祖母和亲娘,也都跟着进宫来,他们自有一个新的外戚体系,等着要掌权。王莽拼命挣扎,竭力贬低哀帝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法定地位,说她们只是藩王的姬妾,不能同太皇太后相提并论,哀帝既是入继大统,就应该尊奉成帝的母家,不应以个人的骨血之亲破坏国家的大义,想以此为由阻止傅、丁二姓外戚势力的膨胀。然而哀帝是成年即位的,哪里会听他那一套?结果王莽被加上不敬的罪名,遣出京城,去新都侯封邑(在今河南新野)居住。
多年的惨淡经营,眼看就要付诸东流,王莽怎能甘心?他在侯府中闭门不出,暗中仍保持多方面的联系,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这时,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一名官奴。杀奴,按法律说是犯罪行为,而实际在显贵阶层中,又是常有的事情。通常,无论想个什么法子,都可以蒙混过去。但如果为政敌所利用,也可能成为攻讦的把柄。王莽左思右想,不仅要把这可能存在的隐患消除干净,而且要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他把儿子找来,严厉指责一通,最后说:“我多年克己奉公的名声,岂能为你这不孝子毁于一旦?你自作了结吧!”王获面如土灰,“扑通”跪倒在地,双泪长流,苦苦哀求说:“父亲将儿子送入官府,依法治罪,也不至于死啊!父亲难道竟要杀子以求名么?”王莽拔出剑来,扔在地上,面部肌肉僵硬如石,两眼向天,一语不发。王获见此情景,心冷已极,拾剑在手,恨恨说道:“儿成全大人!”遂自刎而死。王莽便将这案子报了地方官。这种大义灭亲、严于律己的行为,令人们大为震动。自王莽被迫离京后,一直不断地有官吏上书,批评对他的处置,认为是冤枉,此时更纷纷称颂王莽的德行操守,要求将他召回。哀帝既要考虑太皇太后的情面,又要考虑官僚集团的情绪,只好将王莽召回,但却不肯委以重任。
王莽的运气确实是好。哀帝在位六年,竟一病不起,撒手西去,没有留下儿子,而且,在这以前,他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都已死了。王政君却是始终康健,这时,只有她有资格主持大事。哀帝一死,太皇太后便驾临未央宫,收起了皇帝御玺,派人急召王莽进宫,拜为大司马,总领朝政。权力又回到了王家人手中,而王莽的事业,从此进入了—个新的阶段。
首先需要从宗室中选一个人出来做皇帝。王莽选了九岁的中山王刘衔,是为平帝。九岁的小皇帝当然不能管事,所以要请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而实际政务,便由太后委任给王莽了。其次是选丞相。王莽选了孔光。此人系孔子后代,已做了三朝丞相,可称是德高望重。而尤其令人满意的,是此人最善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凡事没有主见,也不坚持己见,是一件得心应手的工具。王莽为了排除异己,树立亲信,凡傅、丁二姓的外戚及依附于他们的官员,一律免职,迁徙远地。还有一个麻烦人物,就是王莽的叔父王立,他是王政君诸兄弟中仅存的一个。王立与王莽并无怨仇,但他辈分高,与太后的关系近,王莽未免有所忌惮。于是指使丞相孔光上奏,重提王立以前犯过的错误,要求将他遣回封地。太后起初不答应,王莽劝告她说:“汉家几代皇帝没有后嗣,呈露衰败之象,太后代幼主统政,理当以公正示天下,才可收拢人心。如今以私情违逆众大臣的建议,恐旧要引起动乱!何不暂且遣送叔父出京,日后找机会再召回来,公私两顾,不是更好?”太后想想,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听从了王莽的建议。这样一桩桩做下来,王莽的权力基础,便得到充分的巩固。
某御史出兼金重币,托王姓人请托于公主之门。至公主第,下骑祗候,王先持贽入。久之出,宣言:“公主召某御史!”即有数人,接递传呼。御史伛偻入见。高堂上坐丽人,姿貌如仙,服饰炳耀。侍姬皆着锦绣,罗列成行。御史伏谒尽礼。传命赐坐檐下,金碗进茗。主略致温旨,御史肃而退。自内传赐缎靴貂帽。既归,深德王。持刺谒谢,则门阖无人。疑其侍主未归,三日三诣,终不复见。使人询贵主之门,则高扉扃锢。访之居人,并言此间曾无贵主。前有数人僦屋而居,今已去三日矣。
下一步,是要继续提高自己的声誉。相传古代的圣人周公代幼主成王执政时,以道德教化海内,天下大治,连远方的蛮族都倾慕不已,纷纷歌颂周公的光辉不但照遍中国,而且照遍世界。有一个叫越裳氏的部落,还特地献来了一只代表吉祥的白色野鸡。弄一只白野鸡,并不算太难的事情,在王莽的示意下,益州(今四川的一部分)?
小说推荐
- 2809-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
- 要想把别人拉入你的局,一定要“抚摸”他,使他感到舒服;一定要和他建立一种认同关系,使他愿意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是一种掩盖。设局要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甚
- 最新章: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第58章
-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
- 1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
- 最新章:第22章
-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 潜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云南人民出版社简历文/吴思吴思,男,1957年5月生于北京。出生时母亲是大学教师,父亲是杂志编辑。1968年随母亲去河北省文安县商业部五七干校
- 最新章: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第39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
- 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
-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作者:吴思自序“潜规则”是我杜撰的词。我还想到过一些别的词,例如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制度等等,但总觉得不如“潜规则”贴切。这个词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它来源于我的一段生活经历 1983年,我在《中国农民报(现在叫《农民日报)当编辑记者,经常阅读群众来信。有一封来信说
- 最新章:第40章
- 中国历史的b面
- 作者 王长华序言权力主宰者的活法一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有四种人,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掌握着各色人等的生杀予夺。四种人里的第一档人物无疑是帝王君主,其他三种人则分别是御前的臣相、后宫的嫔妃,以及那追随君主帝王如影随形、不男不女的宦官阉人。中国古代政治核心构成的内在逻辑:国是家的放大,宗法血缘
- 最新章:第60章
- 中国历史的后门
- 孔子“修《春秋,创造“春秋笔法,使乱臣贼子惧,是中国历史篡改史的开端。宗周内乱,周室典籍被人携出后杳无下落,是古代典籍之又一大劫。秦始皇并六国,焚书坑儒,是古代典籍之又一大劫。此三劫过后,兵燹,水淹,火焚…天灾比不上人祸,历朝历代的独裁者们,或出于政治合法性的延续,或出于对末日的莫名恐惧,纷纷操纵刀
- 最新章:第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