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王室的另类历史 作者:[美]迈克尔·法夸尔》第3章


乡意大利的政策发生了争论。凯瑟琳轻蔑地反驳戴安娜:“我通读了我国历史,发现无论哪个朝代都出现过婊子干政的情况。”
亨利二世驾崩于1559年(亨利二世死于一次马上比武,对手的长矛刺透了他的头盔,碎片扎进了他的脸。这恰好和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预测吻合)。之后,凯瑟琳王后写下了自己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的真实感受:“我对她(戴安娜)够友好的了。
他(亨利二世)虽然贵为国王,但是我却不得不告诉他我为这一切感到痛心——这世上哪个深爱自己丈夫的女人会爱屋及乌地接纳一个婊子呢?虽然“婊子”不是我这样身份的人该用的词,但是除此之外我实在找不出词来称呼她。
亨利二世和凯瑟琳的后代就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所以他们其中一些人在性取向方面异于常人也是不足为奇的。从父亲和王兄(查理九世)手中接过王位的瓦卢瓦王朝(瓦卢瓦王朝:瓦卢瓦,法国北部的一个历史性地区和以前的公爵领地,作为从10世纪到12世纪的一个郡,它在1285年之后成为王室的一个属地。瓦卢瓦王朝(1328—1589)由腓力六世创建,接替了之前的卡佩家族)继承人亨利三世就是一个喜欢炫耀的异装癖,他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被法国人戏称为“小可爱”的年轻男宠。亨利三世和他的“后宫佳丽”最大的乐趣就是身着镶满蕾丝花边和艳丽羽毛的盛装在巴黎招摇过市,他们卷曲的长发从秀气的小帽子里垂落下来,甚是醒目。
在节日庆典里,亨利三世更是精心打扮,身披绫罗绸缎,仿佛一个珠光宝气的洋娃娃。“谁能看出来这究竟是个皇帝还是个女王!”一位眼花缭乱的旁观者这样评论道。
历史学家注意到凯瑟琳王后曾经对自己的儿子亨利三世产生了一种微妙情感。
当时的法国人民都称呼这位令人敬畏的女人为“毒蛇夫人”。在她的丈夫亨利二世去世之后,凯瑟琳迅速地巩固住自己的地位,尤其是她的3 个儿子先后成为法国国王,这使得她成为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王太后。作为马基雅弗利{ 马基雅弗利(1469—1527):意大利政治理论家,他的著作《君主论》(1513)阐述了意志坚定的统治者应该如何不顾道德观念的约束获得并保持其权力。} 《君主论》(The Prince)的忠实信徒,凯瑟琳把这位佛罗伦萨老乡奉若神明。
身材丰满、一袭黑装的凯瑟琳阴险狡诈,异常精明。为了保持王族势力,她冷酷无情地投入到争权夺势的斗争中。虽然凯瑟琳控制着自己孩子的生活,并把他们当做实现自己政治目的的工具,但她对亨利三世的感情却有所不同。实际上,他们母子之间存在着某种乱伦的关系,因此凯瑟琳才对他奉献有加。对于亨利三世奢靡的生活方式,凯瑟琳相当纵容,甚至还亲自为他举办过狂欢宴会。然而亨利三世却完全被男宠所控制,很多男宠都执掌大权。那群花枝招展的“佳丽”为了取悦龙颜,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进行明争暗斗。
尽管凯瑟琳对亨利三世倾注了无微不至的“母爱”,她还是没能掌握时局。宗教战争、国库空虚,以及近邻西班牙的入侵使法国危在旦夕。凯瑟琳一方面极力挽回损失,另一方面恳请亨利三世能或多或少地注意到目前的窘迫形势。虽然身染沉疴,王太后凯瑟琳依然坚持到法国各地巡视游说,试图争取民众对国王的支持,但收效甚微。途中,她给亨利三世不断地书写长信,希望唤醒他的危机意识。其中一封这样写道:“事态比预期的要严重得多,我在此请求你节约为上,不要再搜刮民脂民膏,大规模叛乱一触即发……忠言逆耳,其他人都是企图欺骗你的啊。”
亨利三世对母后凯瑟琳的劝告置若罔闻,凯瑟琳对此痛苦不已。亨利三世终日和男宠们厮混,哪有工夫理会母后的劝说和警告。被男宠们称为“甜点国王”的亨利三世每天挖空心思地和他们寻欢作乐,把国家命运抛在脑后。亨利三世偶尔也会为自己放荡的生活方式感到后悔。每到这个时候,他就摇身一变,以虔诚的宗教信徒形象出现在某些怪诞的宗教场合里——赤脚跣足,长袍加身,象牙念珠直垂腰际,仿佛在进行一场公开的忏悔行为。
在见证了亨利三世这种非同寻常的虔诚之后,乌吉埃。德布斯贝克(Ougierde Busbecq)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这里居然没有一样东西是金的,简朴得让人害怕。”
作为狂热宗教活动的一部分,亨利三世曾多次徒步去沙特尔(法国北部城市,位于巴黎西南方。市内13世纪的大教堂为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以其彩色玻璃和对称螺旋体著名)朝圣,向圣母玛利亚祈祷,希望她能赐给他一个儿子作为继承人。
唉,这次连圣母也无能为力了。原因很简单,虽然他乐于替自己的妻子路易丝王后梳妆打扮,但却很少和她共枕而眠。
除了与男宠尽情作乐以及参加经常性的宗教忏悔仪式之外,亨利三世还不遗余力地与漂亮王妹玛格丽特进行家族斗争。被世人称为“玛戈王后”的玛格丽特对男人有着强烈的渴求。不过托她王兄的福,和玛戈谈情说爱可是保不住要掉脑袋的。
事实上,不光亨利三世,瓦卢瓦王室里很多成员都参与了用暴力干预玛戈私生活的行动。
在亨利二世和凯瑟琳所生的三个女儿当中,玛戈是最年轻,也是最美丽的一个。
在玛戈18岁那年,她那野心勃勃的母后把她嫁给了波旁家族{ 法国王室家族,创始于波旁公爵路易一世(12707 —1342),其家族曾统治过法国(1589—1792,1814—1830)、西班牙(1700—1808,1814—1868,1874—1931)和那不勒斯(1735—1805,1815—1860)} 的表哥——纳瓦拉{ 历史区域,原先的欧洲西南部的王国,在西班牙北部和法国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上。早期由巴斯克人的祖先居住,并从9世纪到13世纪被一个巴斯克王朝统治,南部被西班牙(1512—1555)占领,然而北部仍为一个独立的王国,直到1589年被归入到法国版图} 国王亨利。这场看似玩世不恭的政治联姻的目的是为了拉拢纳瓦拉这个夹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小国。莫说这对新人压根就对彼此毫无爱意,就算他们两情相悦,婚礼后几天之内,这段情分
也将注定被粉碎殆尽。
当时,凯瑟琳王太后参与了一起针对新教(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法国被称为胡格诺派)领导人的暗杀行动。暗杀被定在婚礼之后进行,但是却功亏一篑。为了庆祝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公主和信奉新教的纳瓦拉国王的婚礼,大批新教教徒都聚集在巴黎。凯瑟琳王太后害怕自己在该行动中的身份暴露,继而引发大规模的新教教徒起义,便和儿子查理九世(亨利三世之前执政的法国国王)一起策划了对新教教徒的秘密屠杀。这起血腥事件最后演变为臭名昭著的圣巴托罗缪惨案(1572年法国胡格诺战争期间的大屠杀事件。因发生于8 月24日圣巴托罗缪节前夜和凌晨,故名),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新婚礼物”。虽然玛戈现在贵为纳瓦拉的王后,但她也只是能保护自己的夫婿免遭杀身之祸,而并没有使他摆脱牢狱之灾。这样一来,两人之间原本就淡漠的关系更加恶化了。要知道,玛戈和亨利都是多情之人,只是倾慕的对象并非彼此。
婚后,玛戈王后为了追求心灵和肉体上的满足,开始了和第一位情人的幽会,这便拉开了一系列悲情罗曼史的序幕。玛戈的皇亲国戚们十分讨厌这个名叫约瑟夫。德博尼费斯。德拉莫勒(Joseph de Boniface de la Molle)的年轻男子。由于被控阴谋反对查理九世,德拉莫勒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指甲全部被拔掉,浑身筋骨俱断。最后在断头台上,他仍然不忘向他深爱的玛戈致敬。
据说行刑之后,悲痛欲绝的玛戈王后命人把德拉莫勒的头颅从示众台上偷走,自己把它秘密埋葬了。
德拉莫勒被处决之后,玛戈又找了几个情人填补空虚,这些人侥幸躲过了王室的毒手。亨利三世即位以后,玛戈为了摆脱专断的王兄和早已疏远的丈夫移居到法国小城阿让。当地一位名叫奥比雅克的年轻军官对美丽的王后一见钟情。他曾在相思中呐喊:“若不能一亲芳泽,还不如让我上吊算了!”很快,他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
当国王的军队横扫阿让城的时候,奥比雅克协助玛戈王后出逃。在某种程度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