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之鉴》第57章


嗫嗨妓鳎罄闯晌砺匏棺芡车囊独找苍诿τ谏杓扑摹懊裰鳌苯獭>驼庋呒铀鞯拿褡逦;⒘恕! ?br /> 事情起因于南奥塞梯1989年11月要求升格为自治共和国,在这个要求遭到当局拒绝后,南奥塞梯于1990年9月通过“主权宣言”,进行权力机构选举,宣布退出格鲁吉亚。其实几乎就在同时,格鲁吉亚也正在酝酿从苏联脱离出来,但它却很在意自己的国家不要被分裂。为了防止南奥塞梯局势恶化,格鲁吉亚派兵进入这个地区,宣布实行紧急状态,但此举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导致当地民众与部队发生了武装冲突。1991年12月,就在苏联解体前后,南、北奥塞梯人联合召开特别代表大会,宣布全体加入俄联邦。为了证实这个决定的合法性,南奥塞梯又于1992年1月举行了全民公决,其结果证明确实大多数奥塞梯人主张脱离格鲁吉亚。格当局当然不会同意这个结果,于是加大了对南奥塞梯的军事干预力度,同时对其进行经济封锁。1992年5月20日,格鲁吉亚国民卫队在南奥塞梯打死了36名正在向北奥塞梯转移的难民,这个事件使冲突骤然升级。北奥塞梯当天就封锁了俄罗斯通往格鲁吉亚的道路,切断了从俄罗斯通向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天然气管道,同时派出人马,深入到南奥塞梯腹地,与自己的兄弟并肩作战。在这次冲突中,大约有600名南奥塞梯人被打死,1500多人受伤。格鲁吉亚方面也遭到很大损失。
这时,俄罗斯与格鲁吉亚都完成了从苏联独立出来的进程,已经成为两个主权国家。虽然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被西方称为“民主斗士”,在格鲁吉亚掌权的东方学者加姆萨胡季阿被称为“反共斗士”,两人之间似乎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南奥塞梯冲突问题上却没有找到共同语言。在南、北奥塞梯地方政府联手同格鲁吉亚抗衡的时候,俄罗斯不仅没有约束自己的下属,反而公开站出来为格鲁吉亚分裂势力讲话。时任俄联邦副总统的鲁茨科伊公开谴责格鲁吉亚“对奥塞梯民族的无辜者进行肉体毁灭”。俄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则威胁格鲁吉亚,称俄“将在必要时采取行动”。就在南奥塞梯武装冲突有进一步升级可能的时候,加姆萨胡季阿被格鲁吉亚人民赶下台,溜到车臣,寄寓杜达耶夫门下,后来病死在那里。素有“高加索银狐”之称的原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取代加姆萨胡季阿成为格鲁吉亚总统。对于这位领导人的情况,中国读者并不陌生,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就是他在1989年与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钱其琛,往返于北京—莫斯科之间,为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历史性会见铺平了道路,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看来曾经同殿称臣的老相识多少有些关照。1992年6月,谢瓦尔德纳泽与叶利钦在索契会晤,达成了由俄罗斯参与调解危机的协议。在此基础上,格、俄与南、北奥塞梯四方经过谈判,共同签署了《达戈梅斯协定》,主要内容包括:成立一个由四方组成的“特别控制委员会”;在南奥塞梯与格鲁吉亚边界布置一支联合部队,确保双方脱离接触并实现停火;俄保持中立并派驻维和部队;请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派员监督协议执行情况。
一次危机化解了,但南奥塞梯的地位问题并没有在协议中明确,被人为划分到大高加索山脉两侧奥塞梯人的骨肉亲情依然难以割舍;实现民族统一的愿望在奥塞梯人民的心中可能永远挥之不去。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格鲁吉亚委托俄罗斯在自己的领土上维和,几乎相当于“引狼入室”,所以,肯定是这只“高加索银狐”的无奈之举,也是权宜之计。自这次危机发生后,格鲁吉亚开始积极向西方靠拢,甚至提出加入北约,寻求保护,抵消俄罗斯对本国的威胁和影响。西方的插手使格俄关系更加复杂,也使南奥塞梯变成了十分敏感的地区,每当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有风吹草动,这里马上就有强烈震感。
第四部分车臣问题的国际背景(11)
2阿布哈兹危机
阿布哈兹危机几乎是与南奥塞梯冲突同时发生的又一件导致格俄关系恶化的事件,其情况和背景与南奥塞梯冲突有许多相似之处。
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黑海之滨,是格鲁吉亚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出海口,面积8660平方公里,人口525万,其中阿布哈兹族9万,格鲁吉亚族人口25万,是人数多于阿布哈兹族的少数民族。阿布哈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于1921年12月加入格鲁吉亚,第二年随格一起加入外高加索联邦并成为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在苏联时期,格鲁吉亚向阿布哈兹大量移民,使阿布哈兹族人口从1921年占当地人口总数的80%锐减至1992年的17%。大量流入的外来人口冲击了本地文化,降低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导致阿布哈兹族人民对格鲁吉亚民族政策的反感和抵触。1989年3月,阿布哈兹提出脱离格鲁吉亚,要么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俄罗斯,要么就升格为加盟共和国,直属苏联。阿布哈兹的两个愿望都没有实现,于是,在1992年7月23日,乘苏联土崩瓦解,各加盟共和国一片混乱之机,宣布独立,欲成为主权国家,这个决定立即遭到格鲁吉亚的反对。7月25日,格当局宣布阿布哈兹的决定“没有法律效力”。8月11日,格鲁吉亚内务部长格文察等人在去该国西部与前总统加姆萨胡季阿的支持者讨论民族和解问题时,被扣为人质并被送到阿布哈兹关押。在交涉无效的情况下,格政府决定以武力营救人质,进而解决阿布哈兹分裂问题。格鲁吉亚的这次行动导致政府军与阿地方武装之间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冲突,从此,格鲁吉亚进入内战状态。此间,双方也签署了为数不少的停火协议,但往往是墨迹未干,炮声又起。
只有9万阿布哈兹族人口的小国敢与格鲁吉亚分庭抗礼,其身后当然有一定背景,而这个背景与俄罗斯有关又不言而喻。在阿布哈兹危机中,至少有两股来自俄罗斯的力量对主张阿布哈兹独立的势力施加影响并提供帮助,其中一股来自官方,而另外一股则产生于“民间”。
早在苏联时期,阿布哈兹与莫斯科的来往就多于自己首都第比利斯,久而久之,它在经济上加深了对俄罗斯的依赖。与此相辅相成的是,俄罗斯也一直不希望格鲁吉亚完全控制这个自治共和国,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对俄罗斯海军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阿布哈兹绮丽的风光也让俄罗斯人几十年来一直把这里当成度假的好去处。每到旺季,阿布哈兹几个沿海城市的大街小巷、海岛酒吧都挤满了前来旅游、度假的俄罗斯人。有人还在这里购置不动产,建造别墅,让人感到阿布哈兹已经完全融入了俄罗斯人的生活。几十年来,阿布哈兹与俄罗斯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长期处于俄的保护之下。
另外一股来自俄罗斯支持阿布哈兹独立的力量是高加索山地民族的组合。由于他们与阿布哈兹族人同为穆斯林兄弟且有血缘关系,所以,从这个自治共和国危机一爆发,大高加索山脉的另一侧就行动起来,各个民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就组成了由14个民族参加的“高加索山地民族联盟”及其所属的战斗队伍。虽然实现阿布哈兹独立并非这个组织的最终目标,但在这次危机中,它确实成了一支敢与格鲁吉亚政府军过不去的武装力量。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前面已经提及,他就是至今仍然在逃、制造了多起重大恐怖事件的车臣非法武装头目巴萨耶夫。在格鲁吉亚与阿布哈兹武装冲突期间,这个亡命徒由于作战勇敢,指挥有方,竟然得到了14个民族的信任,最后成为这支拥有将近10000多人队伍的总司令。
对于“高加索山地民族联盟”及其军队的存在,俄罗斯一直认为是非法的。但由于当时它对包括车臣在内的高加索地区已经失控,更主要的是感到这个组织在阿布哈兹问题上是一支可借用力量,所以,俄有关部门不仅采取了默许的态度,有时还以非官方角度进行合作,在客观上起到了“养虎为患”的作用。这种做法实际是俄罗斯在车臣问题上又一个值得总结的教训。
有了这些力量为其充当后盾,甚至冲锋陷阵,格鲁吉亚哪里是阿布哈兹的对手。1993年9月,在经过一年的停停打打后,阿地方武装决定展开决战。他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