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第9章


在上海建立了军事部,张国焘兼任部长。同年底,周恩来率领一部分军事干部从广州到上海,不久将中共上海区委军委与中央军事部合为统一的机构,充实、健全了军事部(亦称军委),周恩来任部长(亦称书记),加强了对军事工作的领导。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公开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5月,军事部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武汉。同月,中共中央常委会决定,周恩来担任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央军事部内设军事委员会,周恩来为主任,由聂茉臻、欧阳钦等领导的湖北省军委充实中央军委机关。7月下旬,周恩来前往南昌领导武装起义,军事部工作由王一飞负责。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惨痛的教训中,认识到建立革命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极端重要性,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进入了创建红军、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的新时期。1927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最近组织问题的重要任务议决案》。 1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党的组织工作的第17号“通告”。中共中央的机构随之作了变动,废止设部制度,集权于常委,将所属各部改为科,军事部改称军事科,隶属于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及其组织局之下,组织局负责人周恩来兼管军事科的工作。
鉴于各地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陆续建立, 1928年4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军事工作大纲》规定,有工农革命军和有广大的军运的省宜设军委。军委不仅有建议讨论权,而且应在各级党部常委军运政策之下负指挥管理军事工作之责。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井冈山地区,陕西渭南、华县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军委相继建立。5月,中共中央再次制定《军事工作大纲》,指出军事问题因暴动的发展而趋重要,党的军委必须成为健全而有力的组织;规定各地军委必须受上级军委与同级党部之审查指导,根据军事工作大纲独立地进行工作。并规定,苏维埃军委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同时即为党的军委。
1928年6~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中央重新设立军事部,各地设立军事委员会在《军事工作决议案(草案)》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军事工作,都应集中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部,各地军事委员会受地方党部之一般领导,但在军事工作方面则受中央军事部指挥。中央军事部和各地军事委员会依据中共中央的计划而工作。会后,成立了中央军事部(下设参谋、组织、兵士、特务、交通五科及军事委员会),杨殷任部长。 1929年8月,杨殷被捕遇害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即兼任军事部部长。 10月,中央军事部为加强对军事工作的指导,制定了《目前军事工作计划大纲》,规定中央军事部是全国党的最高军事指导机关,并就开展军事巡视工作、筹办军事刊物、训练军事干部、开展军运工作、扩大红军、瓦解敌军等重大问题定出了计划。
1930年春,全国红军迅猛发展,为便于统一指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军事部和军事委员会合并称中央军委,并在4月3日的“通告”中指出:中央决定,各地已组织的红军,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4月15日,中央军委制定的军事工作计划大纲,进一步明确中央军委指挥全国军事运动,全国的红军都应集中于中央军委指挥之下。8月2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党的军事机关组织与系统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军委组织应有独立的系统军委在政治上完全在党的领导之下,独立地计划一切军事工作中央军委直接在政治局指导之下,经常讨论与计划一切军事工作。
为适应武装割据的斗争形势,便于统一指挥红军的作战,8月29日,中共中央决定在湘鄂赣三省广大苏维埃区域中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苏区军委公开指挥各地红军。9月30日,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在各特区成立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成为各特区的军事的最高指挥机关,隶属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苏区中央军委会设在全国苏维埃临时政府所在地,这样更便利于红军的作战,集中力量统一指挥。
1931年1月15日,在中央苏区的江西省宁都县小布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并在其领导下,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项英任主席,朱德、毛泽东任副主席。同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设在上海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周恩来兼任军委书记),主要负责党的白区军事工作及对苏维埃军委、各主力红军重大决策的指导等,不直接指挥红军的作战行动。随后,中央军委负责人陆续进入中央苏区。
1931年11月,在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大会的决议和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命令,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中革军委作为全国红军最高领导和指挥机关,第一次正式隶属于政权系统,但是并没有改变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它在政治上仍受中共中央及其中央局的领导。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即统一干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1933年5月,临时中央决定,把原来随军在前方的中革军委移至临时中央所在地瑞金,增加博古、项英为中革军委委员,并规定,军委主席朱德在前方指挥作战时,由项英代理主席。此后,中革军委的工作实际上由博古、项英等人主持。1934年1月下旬至2月初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为副主席(9
月,因王稼祥生病,暂由项英代理)。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干1933年9月到达中央苏区以后,在当时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的错误领导和支持下,操纵了中革军委的指挥权,推行错误的作战方针,致使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和南方其他根据地的红军主力先后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3月,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亦称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等),它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最高军事领导组织。6月,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中央政治局随即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张国焘公开分裂党和红军以后,中央政治局于9月12日在甘肃俄界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组成“五人团”,负责处理重大军事行动。
1935年10月,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下,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抵达陕北吴起(令吴旗)镇,胜利完成长征。11月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命令于陕北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该军委会实际上即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中共中央为统一军事指挥,团结对敌,决定由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组成中革军委主席团(周恩来准备与蒋介石谈判,暂不参加)。12月7日,中革军委主席团转发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关于扩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组织的命令:由23人组成中革军委,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等7人组成中革军委主席团,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为副主席。西安事变后,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酝酿,隶属于中华苏维埃政府的中革军委,开始向中共中央军委过渡。
1937年7月7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先后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为适合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新形势。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由11人组成,毛泽东为书记(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书记(副主席),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央军委由政权系统恢复为党的系统。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直接指导,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