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第19章


家,一直、并且永远是远东地区和平、秩序和进步的中流砥柱。日本在一个混乱得无可救药的地区使满洲国变得和平而又繁荣。”但是,他的这番演说被那些西方国家当作了耳旁风。这些国际联盟的成员国都说自己在“帮助”殖民地的人民摆脱困境,因此最后的结果是——全体一致投票反对日本,只有日本为自己投了赞成的一票。之后,松冈洋右和日本代表团永远地离开了国际联盟。
那些基督教帝国主义国家自己远涉重洋来到亚洲兴风作浪,却厚着脸皮告诉日本不要卷入到邻国的事务中去。美国靠刺刀夺取了菲律宾和夏威夷,此外还不断地入侵加勒比海地区、中美和南美地区。如果美国对自由的向往是真诚的,那它就应该放弃自己所占领的殖民地。日本知道自己购买印度尼西亚石油的钱直接进了荷兰人的腰包,而购买越南橡胶的钱又付到了法国的财库中。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老挝人最后只落得了被绳子勒死的结局。非洲人受到欧洲残酷无情的剥削。那些基督国家要求殖民地独立的口号跑到哪里去了?
在1939年7月,美国宣布终止与日本已签订了27年的商业协定。是日本所痛恨的敌人蒋介石说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并以此强迫日本同中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根据一次民意调查,75%的美国大众赞同”这次反日行动。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入侵波兰。一个月之后,即1939年10月,罗斯福命令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战舰驶入珍珠港。这在日本看来是一个咄咄逼人的危险举动——因为在太平洋沿岸,只有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的殖民地,除此之外便没有哪个自由的国家需要保护了。
1940年6月,德国横扫了法国。日本逼迫新一届法国政府切断通过其印度支那殖民地流入中国的供应。并且说服被围攻的英国(英国也别无选择)停止通过缅甸对中国的供应。此时,美国已停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润滑油和废铁。
在日本看来,这一切都令人感到怀疑。美国正在帮助中国,在亚洲的这些白色殖民力量足以让日本的军队陷入泥潭,而美国佬同时还在断断续续地重整军备和进行谈判。现在看来,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想利用经济制裁掐死日本。东京的媒体用“ABCD包围圈”这个词来表现当时的状况。这个词语当中的ABCD所指的分别是“美国人(American)、英国人(British)、中国人(Chinese),以及荷兰人(Dutch)”,正是这帮乌合之众想联手掐断日本的生命线。
此时,日本和意大利、德国都在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里寻求朋友,他们按照《同盟条约》结成了联盟。就算美国不愿意看到这一点,这三个国家还是有着共同的坚持——日本首相近卫文NFDF8说道:“如果美国不理解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的立场,把我们三国的协议看成是针对美国的挑衅行动,并对我们始终采取敌对态度的话,那么我们三国将对其实行坚决打击。”
那一个月的晚些时候,数年以来一直不断“对日本进行‘良好行为准则’教导”的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向日本大使提出了一系列使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要求。“这就是著名的科德尔·赫尔四原则——包括尊重别国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各国平等的商业机会,若非通过和平方式不改变现状。”
日本当时一定在想,难道这位科德尔·赫尔国务卿是名喜剧演员吗?他说的这些是不是在讲笑话?西方军国主义者所征服的国家横跨亚非两大洲,现在这位国务卿希望日本以另一种方式参加游戏。
事实上这一切并不是玩笑。紧接着罗斯福就投下了更大的赌注。他大胆地显示出美国的力量以及美英荷三国的团结。他组织美国海军军官“公开参与4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五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高级军官会谈”。美国总统还给裕仁天皇发了一封电报,电文中写道,日本军队在印度支那制造的那场“严重且影响深远的紧急事件”正威胁着菲律宾群岛、东印度群岛、马来亚、泰国的安全,也威胁到了日本与美国的和平关系。罗斯福建议日本“驱散”亚洲上空的“乌云”,可日本只看到了西方飘过的乌云。
第二部分第六章 ABCD包围圈(4)
日本于1940年7月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并企图进一步包围中国,切断他的生命线,尽快结束战争。“日本不顾美国的再三警告还是出动军队占领了印度支那,那时日本政府已经意识到,打破中国僵局的惟一出路就是冒险进行一场世界大战。”
同年8月,美国的反应就是向菲律宾派遣大批军用飞机——多达400余架,在德国和日本威胁阴影的笼罩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造飞机和战舰。罗斯福总统还把驻在马尼拉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提升为远东地区的总司令。
此后不久,富兰克林·罗斯福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财产,停止了与日本的一切贸易关系,切断了流入日本的石油供给。其他殖民主义者——英国和荷兰也跟着打出了同样的牌。当时日本的石油储备只能持续20个月。一旦没有了石油资源,日本就会瘫痪,就会像搁浅了的鲸鱼一样无助。
日本企图同美国进行谈判。如果美国能中止对中国的帮助,恢复日本的石油输入,日本就会将整个亚洲带入天皇统治下的圣明安宁之中。这样一来,所有的一切都好解决。
美国对此的答复就是:你们撤出中国,我们就卖你石油。
撤出中国!让罗斯福撤出加利福尼亚,把加州还给墨西哥怎么样?或者让法国给阿尔及利亚独立的自由如何?再或者,让丘吉尔去听听甘地要求民族自治的呼声?罗斯福在早些时候就“已经预料到,如果日本政府的言行举止仍然达不到文明的20世纪人类标准的话,美国就会重新考虑是否继续同日本发展关系”。文明?就在数月之前,法国刚刚把湄公河三角洲地带的小村庄夷为平地,还逮捕了8000人,其中有很多年老的妇女和幼小的儿童,法国人用绳子把那些被逮捕的村民拴在一起,用驳船把他们运走。一路上,那些可怜的村民顶着火热的太阳,在船上忍受数天的煎熬——这就是罗斯福先生所指的文明行为吗?在美国境内,到处都能看到“只限白人”的牌子,黑人被打死后,尸体就挂在树上左右摇摆;所谓的印第安人预留地尘土飞扬、破败不堪,美国把那些被征服的人都赶到了那里。美国国会还通过了14条具有歧视性的移民政策法规,以使中国人无法进入美国境内——然而,此时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却在教导日本如何“公平”的对待中国人。文明?还有什么文明可言吗?
裕仁天皇想借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仿效他的爷爷,他想像明治天皇那样获取一次巨大的军事胜利。可当他问起日本战胜的几率时,没有人敢向明治天皇的这位40岁的孙子承诺日本能够战胜强大的美国。天皇的勇士们只是挺了挺胸脯,对他说,日本现在必须趁热打铁。
在1941年9月5日帝国会议上,天皇作为战争的总司令和他的陆军和海军首领——杉山元将军和长野大将——就战争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商讨。裕仁向他们询问“一切都解决掉”要花多长时间。杉山元将军回答说,“在南部的行动大概要花三个月。天皇立即打断了他,他突然想起杉山元在1937年当陆军大臣时曾经说过,中国事件在三个月内就能结束,那已经是四年之前的事了,可现在战争仍在继续。”
将军解释说,中国地域辽阔,可太平洋是由岛屿构成,因此,两件事有所不同。裕仁天皇仍然怀疑地问道:“如果你说中国辽阔的话,那你怎么不把太平洋描述成是更广阔的区域呢?你怎么能确定这次战争会在三个月内结束呢?”
若是在其他的高层军事会上,上面那番问话足以让将军掉脑袋了。可是杉山元脑袋还好好地长在脖子上,他也还是继续做着天皇的军事顾问,“大概是因为将某人就地斩首还是比较可怕的一件事。”
11月上旬,裕仁天皇审阅了攻击珍珠港的计划,还听取了军官们为他描绘太平洋战争的恢宏战略。这位从小就接受战争教育的天皇在此时本可以发现,事实上,军方的战略缺乏连贯性,并没有规划得很完善。军方首先向他讲述的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