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第65章


人心。国内民众都很讨厌他,希望重耳能够当上国君。重耳看到机会来了,便在里呼外应的形势下率领随从返回晋国,被迎立为晋文公,终于结束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活。
晋文公执政后,重用那些曾经跟随自己共同患难的人。他在长期流亡过程中发现赵衰这个人才难得,有勇有谋,并对自己忠心耿耿。便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担任辅政大臣。赵衰掌权后更加体现了他高超谋略。他曾经建议文公拥护周襄王,同时消灭周襄王的弟弟姬带的叛乱势力,使晋国赢得了天下尊重。此后,晋国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先后组建了三支精锐部队,赵衰被任命为中军统帅并兼任上军的卿士。在后来征伐曹、卫两国战争中,赵衰指挥军队连战连捷,立下了赫赫军功。文公为了奖赏他,就把原(今河南洛阳以北地区)这个地方分封给他,任命他为原大夫。赵氏族人徙居到原,赵衰成为辅政重臣,地位更加显赫。
在晋文公重耳的政治生涯中,赵衰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地位举足轻重。重耳之所以能在长期流亡后回国执政并成就霸业,赵衰功不可没。公元前622年,赵衰死去,谥号为成季,他的儿子赵盾代替他辅政。
赵盾弑君
赵盾是赵衰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时与翟人妻子生的儿子。重耳历经苦难回国执政后,任命赵衰为辅政大臣。起初,赵衰在晋国早已经有了妻室、子女,等他回国后,晋国妻子一再坚持把翟人妻子接回来共同生活,并希望赵衰把赵盾立为赵氏的宗主,她甘愿让自己的儿子位居赵盾之下。赵衰对她的宽容大度非常感动,就依从了她的想法。
两年后(前621年),晋襄公死去,太子夷皋尚且年幼,不能担当国君重任。当时晋国患难连连,所以当政者们为了稳定政局,想拥立年长的晋国公子当国君。赵盾选择了襄公的弟弟雍,而雍当时在秦国做质子,所以赵盾派使者去接他。太子夷皋的母亲穆赢看到形势不妙,便日夜抱着年幼太子在朝堂上哭泣,边哭边喊:“先君襄公有什么罪过啊?他的儿子又有什么罪过啊?你们这帮狠心的辅政大臣竟然想舍弃先君的亲生儿子,却让一个质子回国继位,你们想怎样安置年幼的太子啊,怎么对得去死去的先君啊?”日后,这个女人越闹越凶,更是干脆闹到赵盾家里去了,天天在赵盾的家里披头散发,又哭又叫,闹得鸡犬不宁,丝毫不顾及自己作为皇后的颜面。赵盾和诸位卿大夫还真让这女人给闹怕了,他们担心太子母舅家与其他政治势力联合起来会对自己的身家性命带来危险,便顺水推舟,拥立夷皋为国君,即晋灵公。同时,赵盾又亲自挂帅,率领晋军将护送公子雍回国继位的秦军拒于国门之外。此后,晋国的大政渐渐把持在赵盾一人手里。
第118节:新读史记(上卷)(118)
过了十四年后,晋灵公长大成人,但他却是个骄奢、残忍的暴君。赵盾是个知书达理的雅士,精通治国之道,屡次向灵公进谏治国良策,但一直没有被采纳。灵公对赵盾干涉自己言行十分气恼,同时,对赵盾大权独揽也颇为不满,担心他有朝一日会造反作乱,危急自身统治,所以就对他起了杀心。在一次刺杀行动失败后,灵公决定宴请赵盾,预先布置好伏兵,在席间杀死他。灵公的御厨长提弥明偶然得知了这个计划。当初,这个提弥明非常贫贱,一家人差点儿被饿死,幸亏遇见了过路的赵盾,赵盾见他们一家实在可怜,就提供食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们在赵盾施舍救济下才保住了性命。此后,两个人再也没有见过面。提弥明后来时来运转,当上了官,但赵盾的恩德他始终铭记在心,希望有机会能够报答他。现在是他报恩的时候了。席间,提弥明借机将灵公的刺杀计划偷偷告诉了赵盾,并立即掩护他逃走,追兵赶来时,奋起跟他们搏斗起来。在他的帮助下,赵盾最终成功脱险。提弥明知道自己在晋国也待不下去了,便逃离了晋国。
赵盾脱险后,踏上了逃亡之路,而在他即将逃出晋国国境前,他的叔伯弟弟——将军赵穿率领手下杀死了晋灵公,并派人接赵盾回去主持国政。赵盾平日里爱民如子,平易近人,身受百姓爱戴,重新掌政也是众望所归,并没有引起国家动荡。但晋国的太史令董狐在记述这段历史时,却写成“赵盾杀害了他的国君晋灵公”。赵盾觉得国君根本不是自己所杀,董狐是在冤枉自己,就把他找来试图为自己辩解,对他说:“是赵穿带领军队杀死国君,你怎么说是我干的呢?你真是是非不分!”但董狐却据理力争说:“您作为国家重臣,逃亡并没有越过国境,等您回来后,您又不能诛杀叛乱的人,如此而言,不正是您杀害了灵公吗?”赵盾听后无言以对,就不再进行辩解,从此之后背上了“弑君”恶名。
此后,赵盾派出赵穿出使周王室,把襄公的弟弟——质子黑臀接了回来,拥立他为国君,即晋成公。赵盾继续掌握政权,死于成公的儿子景公在位期间,谥号是宣孟。
赵氏孤儿
赵朔是赵盾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并于晋景公在位期间担任了将军。赵朔娶了先君晋成公的姐姐为夫人,与晋氏宗族联姻,但赵氏宗族在晋国的地位与影响力已不及赵盾在的时候了。
当初,赵盾在世的时候曾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先祖叔带在他的面前双手撑腰、痛哭流涕,十分的悲伤;但过了一会儿,叔带却破涕为笑,手舞足蹈地唱起歌来。醒来后,赵盾感到大惑不解,就找了个占卜者对梦做了占卜,结果是先凶后吉。卜者告诉他说:“这个梦凶险无比,不是您而是你的儿子要遭殃,然而这也是您引起的。到您孙子时,赵氏宗族将会衰落。”
屠岸贾是灵公的宠臣,深受灵公恩遇,他对灵公也是非常忠心。到晋景公在位时,屠岸贾已经当了司寇,但他对杀害灵公的赵氏一族始终怀恨在心,一心想找个机会报复,以解心头之恨。到了公元前597年,屠岸贾见到自己位高权重,在朝廷上能够做到一呼百应,就开始了他的复仇行动。他认为想要复仇首先要得到军方支持,就向将军们挑唆说:“各位将军,先君灵公当年遇害的时候,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他仍旧是罪魁祸首。作为臣下,赵盾犯上弑君,而他的后人却在朝为官,这如何能够惩戒犯罪的人?所以,我请求诸位和我一同诛灭赵氏,以告慰灵公的在天之灵。”将军们也是个个是非不分,对他言听计从,回答说:“是!是!赵氏一族弑君作乱,扰乱朝纲,确实该杀!”大夫韩厥坚决反对他的提议,但由于自己势单力薄,韩厥无法阻止事件升级,他只好劝赵朔赶快逃走。赵朔不肯逃走,拜托韩厥要帮助赵氏后人;韩厥答应了他,从此便以身体有病为托词,不再参与朝政。屠岸贾没有请示景公,擅自带领将军们对赵氏宗族发动进攻,一时间,赵氏家族内血流成河,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人被杀害,赵氏被灭族。
第119节:新读史记(上卷)(119)
这场灾难降临时,赵朔的妻子已经怀孕。因为她是先君的姐姐、景公的姑姑,走投无路之下,逃进了国君的宫中避难。过了些时日,赵朔的妻子在皇宫里产下一个男婴。屠岸贾想要把赵氏家族赶尽杀绝,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随即带兵入宫搜杀。赵妻赶紧抱着孩子躲了起来,祈祷说:“孩子啊,求求你不要出声。你要是哭号,赵氏就会灭种;你要是不哭,赵氏血脉就会保全啊。”孩子没有发出任何动静,母子平安度过此劫。公孙杵臼是赵朔的门客,程婴是赵朔生前的朋友,两人共同担负起了保护、抚养赵氏孤儿的重任。为了摆脱仇家搜杀,转移视线,二人带上别人家的男婴藏匿在山中,并计划好由程婴出面密告假消息。屠岸贾得到消息后,便又气势汹汹带兵追到山上进行搜查,一草一木也不放过,找到了公孙杵臼与假扮的赵氏孤儿,认为这下终于可以将赵氏斩草除根了。为了保全真正的赵氏血脉,公孙杵臼与假扮的赵氏孤儿因此献身了。计划成功实施后,程婴带着真正的赵氏孤儿隐居于山中,并给他取名为武。
过了十五年后,晋景公得了一场大病,占卜的结果是大业的后代子孙在作祟。景公心里不明白,让韩厥给他解释这件事的具体原因,他不解地问:“占卜的人说是大业的后代子孙在作怪,那到底谁是大业的后代呢?请你给寡人解释一下吧!”韩厥见时机成熟,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