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面和东面进发;夜愈来愈深,碰到的失散人员也愈来愈多。
留在河谷里的人集结到一起,分头进入若干孤立的支撑点,其中一些
支撑点一直坚持到翌日拂晓才在空军的支援下获得喘息的机会。那一夜,被
困在指挥所工事里的二十人有十五人被中国人的手榴弹炸死。天明以后,只
剩下六十六名军官和二百名士兵还能战斗。营长罗伯特·奥蒙德少校被过了
桥的敌军扔进指挥所的第一枚手榴弹炸成致命伤。在工事周围方圆五百码的
环形防御圈内,发现有一百七十名伤员,阵亡人数没有计算。
冲进去解救第3 营剩余人员的努力都白费了。敌人掘壕固守,而我方
又没有炮火支援。
由于浓烟大雾遮住了目标,空中突击也无法实施。第3 营剩余人员虽
然进行了殊死搏斗,也无法突破中国人牢固的包围圈。美国人在白天精心挖
掘了一个壕沟网,因而能获得并贮备大量补给品和弹药。但是,他们逃出包
围圈的努力都归于失败。最后,一架师的联络飞机空投了一个通知,命令该
营在夜暗掩护下撤退。援救部队被迫停止援救行动,第三营只得依靠自己的
力量来突围了。步兵与坦克部队商定,在环形防御圈内再坚持一夜。但是,
猛烈的追击炮火迫使坦克手将坦克开出防御圈,以吸引敌人火力。最后,他
们只好决定独自到西南面去寻找安全的地方。事情很清楚,由于每辆坦克都
被击中过两三次,它们对步兵已毫无用处。
步兵祝愿坦克手们好运气,尔后便缩了回去准备抗击敌人的下一次进
攻、中国人在夜暗中以猛烈的追击炮火和步兵进攻袭击了被围部队,被围部
队首先将周围无用的车辆点燃,照亮附近地区,尔后撂倒大批冲锋的中国人。
中国人以大约四百人的兵力发起六次冲锋,但均被击退。荫蔽在山里的第3
营士兵被友邻部队嘈杂的射击声所吸引,也突人防御圈参加了防御战斗。弹
药愈来愈少。每次冲锋过后,防御圈里的人就爬出去,越过成堆的中国人的
尸体;取回敌人的武器和弹药。指挥所工事有一处被突破,我们的许多伤员
被中国人带到射程以外。
中国人也不得不爬过他们自己人的成堆尸体去寻找安全的地点。
天亮了,仍然得不到空中支援。剩下的口粮全都分给了伤员。伤员的
现有人数是二百五十人,而能打仗的部队却只有二百人了。十一月四日凌晨,
幸存者决定逃出去,让伤员留下来向中国人投降。营的军医克技伦斯·安德
森上尉自愿留下来照顾伤员和接洽投降事宜。一个侦察小组发现了一条路
线,这条路由路边壕沟向前延伸,穿过北面的一个树庄,尔后通到一个渡口,
于是幸存的人就出发往东去了。没想到中国人进攻前发射的白磷弹为幸存者
提供了一些掩护,使他们很快撤离了防御圈,穿过一片开阔地,中国人在那
里没有占领阵地。他们彻夜冒着倾盆大雨前进,先是向东向北,最后转向南
方和西南方向,最后眼看就要到达立石村了,那里的己方部队正等待着他们。
但是,还未到达己方战线,他们就遭到中国部队的包围,被迫分散逃跑。最
后,只有少数人回到我方战线,死伤和被俘人数究竟有多少,未能准确统计。
一些被俘人员几天之后又重新逃回团队,一些伤员,包括营长奥蒙德少校,
在被俘期间死去,被中国人掩埋了。数周之后,被友好的朝鲜人藏匿的或从
看押处逃脱的我方人员,陆续回到我方战线。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国释放了
二十七人,其中大都是在云山附近被俘的。因此,损失人数最后估计为六百
人左右,最初曾担心损失人数会超过一千人。
中国人释放俘虏的做法与北朝鲜人对待俘虏的做法截然不同(北朝鲜人
往往在俘虏脑袋后面补上一颗子弹)。
有一次,中国人甚至将重伤员用担架放在公路上,尔后撤走,在我方
医护人员乘卡车到那里接运伤员时,他们没有向我们射击。
我们后来体会到,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
发起攻击。但是,我们发现,较之朝鲜人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
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这样做,很可能
是想让俘虏深深感到,生活在共产主义制度下要比资本主义制度下好得多。
我们在夺回汉城时发觉,中国人并未恣意毁坏我们运到汉城准备用以修复这
座遭到轰炸的城市的建筑材料。但是,他们由永登浦向水原推进时,有计划
地点燃了沿途村庄的房屋。
第8 骑兵团在云山总共损失一半以上的建制兵力和很大一部分装备,
其中有十二门105 毫米榴弹炮、九辆坦克、一百二十五辆以上的卡车和十二
门无座力炮。后来弄清,在这次战役中,与南朝鲜第l 师和美军第5 和第8
骑兵团在云山及其附近地区交战的部队,系中国策39 军115 和116 师的大
部队以及第347 团。打完这一仗,敌人向北撤退了一段距离,这是中国式的
打法。而且,到十一月十一日,第5 和第7 骑兵团克服了轻微的抵抗,在清
川江以北建立并掘守了一个纵深浅近的桥头堡。但是,沃克将军很清楚,他
的兵力和装备都不足,无法对一个现在看来显然在数量上处于优势的敌人发
起一次持久的攻势。他直截了当地向东京发电,承认遭到敌人“组织严密、
训练有素的新锐部队的伏击和突袭,其中有些是中共部队。”
然而,东京最后的反应却是对沃克未能按计划向前推进感到恼火和焦
躁。尽管第l 骑兵师深信中国人已大规模参战,总司令仍执意采取乐观态度。
他曾提到灾难一事,那是他发电抗议取消轰炸鸭绿江大桥的命令时说的。他
提醒参谋长联席会议,中国军队如果跨过鸭绿江,“就会使我军有被最终消
灭的危险”。可是,十一月九日,总部又充满了振奋而乐观的情绪。在给参
谋长联席会议的发电中,总部表示相信,空军有能力阻止敌增援部队越过鸭
绿江,联合国部从能够挫败他们目前面临的全部武装抵抗。这就是麦克阿瑟
对于参谋长联席会议历提醒的关于中国的干预现在看来已经既成事实的回
答。这种人类所共有的对自己讨厌的事实将信将疑或置之不理的弱点,在麦
克阿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譬如,他自己的情报机构曾估计,中国部队平
均每月可以将二十万人送过鸭绿江。麦克阿瑟也曾通知参谋长联席会议,“我
们面临着一支新锐部队,这支部队有可能得到大量预备队和足够的补给品的
支持”。但是不到两个星期,麦克阿瑟又向参谋长联席会议保证可以取得彻
底胜利,并且肯定,如放弃原定消灭一切在北朝鲜进行抵抗的部队的计划,
则会“招致不幸的后果”。十一月二十四日,麦克阿瑟由东京飞到朝鲜,发
出“开始”向鸭绿江进攻的信号。他当时断言,“中国人不会大规模卷入这
场战争”,战争“在两星期之内就会结束”。这就是这次进攻被称为“圣诞节
回国攻势”的由来。
向鸭绿江推进被麦克阿瑟称作“进攻”,面实际上不过是一次接敌运动。
在未弄清敌人位置以前,在末证实敌人是否真的存在之前,在敌军部队根本
就未与你的部队接触之前,你是无法向敌人发起进攻的。很多野战部队指挥
官都深信,中国的强大部队一定在什么地方埋伏着,而且,有一两位指挥官
还对不顾翼侧安全、不与两翼友邻部队取得联络而盲目向前推进的做法是否
明智,明显表示怀疑。
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退缩不前,而且许多人还表现出总司令那种过于
乐观的情绪。沃克完全应该意识到在清川江以北他会遇到什么样的抵抗。可
是,连他也急急忙忙地向总部保证,一旦获得充足的补给便向前推进,尽管
他的种种疑虑,当时根本没有打消。
五角大楼看到麦克阿瑟把部队分散成现在这个样子是不高兴的,尤其
是在中国大规模干预目前看来非常可能、迫在眉睫的情况下。可是,在五角
大楼同在战场上一样,人们近乎迷信般地敬畏这个非同凡响的军界人物。因
为,在别人都错了的时候,他往往是正确的。他虽然从未承认有过判断上的
错误,但这方面的错误也确实很少。所以,有些人认为,想要劝阻这样一个
人,不仅徒劳无功,反面会使他更加固执而狂热地一意孤行,以此来回敬对
他的批评。
小说推荐
-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译者的话 战后,他先后任苏军驻德军队集群副司令、第一副总司令、总司令,并兼任苏驻德军管局总指挥和对德管制委员会主席。1953年任基辅军区司令。1960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1961年兼苏联民防司令。1972年任苏联国防部总监。从1952年起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61年
- 最新章:第164章
-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
-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 致读者 在人的记忆中,遗憾的是会遇到许许多多敌人,它们虽然缓慢但又确确实实在消磨人的记忆。无情的时间就是这样的敌人之一,它使人们把往日生活中许多有趣味、有教益的事一点一点地抛在脑后。有时,新的事件和新的印象会不知不觉地迫使我们按另一种方式去思索经历过的事情,于是,在久已流逝
- 最新章:第108章
-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译者的话 1940 年8 月,梅列茨科夫任苏军总参谋长,次年1 月任副国防人民委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他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的身份,先后指导西北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的工作。后参加突破列宁格勒的封锁和在苏联北极地区的艰苦作战。1944 年他被晋升为苏联
- 最新章:第101章
- 朝鲜战争
- 作者[美]马修·邦克·李奇微翻译: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序言朝鲜战争标志着“美洲堡垒”时代在美国的终结,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新时代,美国再也不能仅仅通过避免与外界发生纷争来求得和平了。当战争在朝鲜爆发时,我们在预警时间甚至还不到一周的情况下便被迫仓卒参战,卷入到一场远在地球另一边、
- 最新章:第54章
- 朝鲜战争中的美英战俘纪事
- 作者 边震遐第1节安东尼·法勒 霍克利爵士,是一位英国将军。退休之前,官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欧军总司令。这位声望显赫的司令官,曾经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1950年冬,法勒—霍克利作为英军功勋团队—皇家陆军第29旅格罗斯特团的一名上尉连长,随部队从香港出发到朝鲜参战。1951年4 月,于“三八线
- 最新章:第31章
- 万历朝鲜战争
- -这是一部三百年前中国抗日的故事。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大名丰臣秀吉携统一日本之余威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并试图进攻大明。万历皇帝两次派兵入朝剿倭,最终将日军驱逐出朝鲜,保朝鲜及东北亚三百年和平,万历朝鲜战争也成为大明晚期为数不多的亮点#160;惊心动魄的朝鲜李氏王朝党争,波谲云诡的战争局势,大明君臣所
- 最新章:第25章
- 战争与回忆
- 作品:战争与回忆 作者[美 赫尔曼·沃克 Herman Wouk 王圣珊 陈良廷 等译 内容简介《战争风云(1939-1941》及姐妹篇《战争与回忆(1941-1945,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进程的规程最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是在尽很大的努力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描绘一幅真实的
- 最新章:第320章
- 二战回忆录
- 作者[英]丘吉尔第一卷序 风云紧急 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个名称,丘吉尔应声便说·不·需·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他认为“战争主要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
- 最新章:第1055章
- 一九八四,我的战争回忆
- 作者:寂寞苍狼昨夜无眠,至晨五时,终于写完了《一九八四,我的战争记忆》第二章的第一第二部分,晚上再努力一下明天应该能搞完了。其实,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写这些东西除了给自已一点心里安慰以外,于大家还会有多少帮助;我们这一代人与其说是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还不如象一些大学生形容的“八十年代最奇怪的人”来的
- 最新章:第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