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第2章


盘”。在阿蒙霍特普四世眼中,阿吞即日轮。出于对阿吞的崇拜,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埃赫阿吞”,即“阿吞的灵魂”。之后,他还宣布在埃及奴役下的叙利亚人和努比亚人只能崇拜阿吞神。
埃赫阿吞对阿吞的崇拜影响了埃及的视觉艺术,使埃及的雕刻吸收了一种新的充满生气的艺术气息。为了提升阿吞在民间的地位,一幅反映埃赫阿吞一家人的活动的雕刻首次向公众展示了法老在宫闱内和家中的情况。
三、修筑太阳神庙
埃赫阿吞的继任者将阿吞和埃赫阿吞从埃及人的记忆中全部抹除,重新确立了阿蒙太阳神的最高天神的地位。法老们开始大兴土木,修筑太阳神庙。
拉美西斯王朝统治时期,埃及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庙——卡尔纳克神庙修筑完成。它占地5000平方米,由阿蒙神庙、阿蒙神的妻子穆脱神庙以及女儿孔司月神庙组成,三足鼎立,成为规模可与金字塔媲美的建筑群落。神庙里有雕满象形文字和饰有莲花的大圆柱,还有方尖碑、祭坛、艺术作坊、图书馆等配套设施,珍藏着1700多件青铜像和800多件石雕像,成为埃及文化的宝库。
与卡尔纳克神庙相距不到1公里的卢克索斯神庙,历史比卡尔纳克神庙更悠久。它于公元前1392年动工,历时140年。它也是由阿蒙神、穆脱女神和孔司月神三神神庙组成的结构严谨的神圣建筑。
第一部分:古埃及文明的创建古印度文明的源头:哈拉巴文化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国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然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先后传入中国、朝鲜和日本。
就地理范围而言,古印度不仅指今天的印度,还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中国在西汉时称其为“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到了唐代,高僧玄奘将其译为“印度”。
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所以通常称古印度文明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哈拉巴文化以南部的摩亨佐·达罗和北部的哈拉巴为中心,它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考古学断定,哈拉巴文化大致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鼎盛时期约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栽种的作物有大麦、小麦等。除田间作物外,椰枣、果品也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当时,人们已经能够驯养牛、山羊和各种家禽。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铜器,这表明古印度人已经掌握了对金银等金属的加工技术。从出土的各种美妙绝伦的手工艺品和奢侈品中,可见当时工匠的精巧技艺。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染缸的发现表明当时已掌握纺织品染色的技术,纺织业与车船制造业等也高度发达。城市的繁荣使哈拉巴的商业盛极一时,不仅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也特别频繁。大量古迹遗址的发掘充分证明了它与伊朗、中亚、两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缅甸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两处城市遗址,规模都相当大。街道布局整齐,纵横相交。房屋一般用砖建造,有的隔出许多大厅和房间,并有良好的排水设备,而一些小房间则根本没有排水设备。这说明社会上已有贫富不均和阶级对立,已经存在依靠剥削而养尊处优的统治者。
哈拉巴文化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它们主要留存于各种石器、陶器和象牙制的印章上,这些文字符号有象形的,亦有几何图案,至今尚未成功译读。正因为如此,关于哈拉巴文化的来源问题,一直成为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斯芬克斯之谜:到底是土著文明呢,还是外来文明?
哈拉巴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消亡。它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以致日后印度文献对它一笔带过。哈拉巴文化衰落之谜,仍有待后人去破解。
哈拉巴文化衰落后;从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并逐步向南扩张。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4世纪;雅利安人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了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第一部分:古埃及文明的创建《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1901年12月到1902年1月,由摩尔根率领的法国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了汉谟拉比法典碑。石碑由三块黑色玄武岩组成,高2。25米,底部周长1。9米,顶部周长1。65米。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标的浮雕,下部用楔形文字刻着汉谟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这部法典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古巴比伦王国流传至今最完备的成文法典,对许多国家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是研究古代西亚国家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重要史料。它把我们带回了4000年前的古巴比伦社会。
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流域),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这一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成为古巴比伦国王。他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一个空前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汉谟拉比勤于朝政,重视法治,关心农业、商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在他统治期间,古巴比伦成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和文化兴盛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汉谟拉比制定并颁布了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序言和结语概括了汉谟拉比的文治武功和立法的宗旨。正文共有282条,主要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把当时已经成型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关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其内容之全面、法制之明确,在古代立法史上甚为罕见。
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和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它规定:逃亡的奴隶一旦被捕获,必须交还原主,盗卖奴隶或藏匿奴隶者处以死刑;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可以被任意出卖、转让和抵押。
在巴比伦社会中,除了奴隶主和奴隶,还有自由民。法典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往往是“以牙抵牙,以眼还眼”的方式。比如,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另一个人就要被打瞎一只眼睛作为赔偿;打断别人的腿,自己的腿也要被依法打断;打掉别人的牙齿,自己的牙齿也要被依法打掉。
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法典还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破坏桥梁水利的人将受到严厉处罚,直到处死;店主不把在酒店密谋的人捉起来,也要被处死。
法典对土地买卖、出租、抵押和继承等也做出了规定。除王室和部分神庙土地分给依附的平民耕种而不能交易外,其余土地都可以通过买卖而属于私人所有。这表明国家完全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法典对租佃、雇佣关系、高利贷、兴修水利、丈量土地、农业手工业生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依靠这部法典,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成为古代东方统治最严密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标志着两河流域进入司法制度世俗化的新时期。它促进了古巴比伦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对后来的亚述法典、赫梯法典,乃至古希腊、罗马的立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