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十五疑案真相》第3章


深入考察一下,清朝历代后妃中姓纳拉氏的大有人在。当然,不仅仅是叶赫纳拉氏,还有乌拉、哈达纳拉氏。除了皇太极的母亲姓叶赫纳拉氏外,努尔哈赤还有大妃乌拉纳拉氏、侧妃叶赫纳拉氏、侧妃哈达纳拉氏。皇太极有继妃乌拉纳拉氏、侧妃叶赫纳拉氏、庶妃纳拉氏。顺治有庶妃纳拉氏。康熙有惠妃纳拉氏、通嫔纳拉氏、贵人纳拉氏。雍正有皇后为乌拉纳拉氏。乾隆有追赠皇后乌拉纳拉氏、舒妃叶赫纳拉氏。道光有和妃纳拉氏。在事实面前,野史所说的“祖制宫闱不选叶赫”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说姓叶赫纳拉氏的慈禧是为报世仇而出现的,就更加不可信了。
第二部分:短命李自成之死
闯王李自成,这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在明清之际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他曾率领大顺农民军,攻入北京城,颠覆明朝政权,夺取天下,建立一番彪炳青史的功业。但在明清之际的战火中,他又不幸因战略失算,败逃出京。末路英雄究竟魂归何处,时至今日仍然是笼罩在人们心中的谜团。
1980年,湖南省石门县东南约15公里处,文物工作者在这里的一座古刹——夹山寺旁,科学发掘了一座饱受争议的古代墓葬——奉天玉和尚墓。随同出土的随葬文物有:墓志铭(奉天玉和尚塔铭),饰有梅花图案盛木炭的陶釉缸,饰麒麟、凤凰图案盛奉天玉和尚骨灰的明代青花瓷坛等等,特别是刻有“身披北斗头戴三台,寿山永远石朽人来”对联的镇墓圹符碑,这分明是帝王才得使用的谶语。尤其是这座墓葬的形制,并非是对于一般佛教僧人圆寂的处理方式,也不是按照当地的习俗,而是一座典型的陕西地区一墓三穴的葬法,这就更加令人匪夷所思。再结合此前夹山寺中保存的其他文物资料,当这些资料显示出关于李自成死亡记载的种种疑点时,所有人的目光就都聚焦到了这位明清易代之际的传奇人物身上,他就是:“闯王”李自成(1606~1645)。
历史上的“闯王”李自成,的确是个传奇式的英雄。一个由社会底层起家的普通人,在明末乱世的情形下高举义旗,尝尽胜利与失败的喜悲,甚至一度只剩下十几个人;但他又能够奇迹般地翻身,迅速壮大,并终于推翻了辉煌显赫的明王朝,夺取天下;然而,紧接着一个“传奇”又被书写:似乎只是因一两个战略失算,他倏忽间就丢掉了千里江山,上百万的大军惊溃、作鸟兽散去。以至于询问苍茫禹域,何处是英雄李自成的最后归宿,竟成了永无停息的困扰,变成了一桩疑团重重的悬案。
第二部分:短命农家子登天
故事自然得从头说起。
万历三十四年的八月二十一日(1606年9月22日),李自成出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这里东距县城约二百里,是一个荒僻的小山村,只有几十户人家,住的都是当地特有的土舍或者窑洞。这里又叫李继迁宅,传说是西夏的建立者李继迁的诞生地。而继迁的孙子李元昊还正式当了皇帝,建号“大夏”。大夏一直是辽、宋王朝共同的劲敌。虽然,到了自成出生时,距那个时候已经过去了六百多年,但是由于当地的土地依然瘠薄、谋生相当不易,故而民风仍旧相当剽悍。
自成出生时的本名叫李鸿基,祖辈上十世务农。曾祖父李世甫,祖父李海,父亲李守忠,又名李印、李务。祖孙几代都是单传。母亲吕氏朴实勤劳。在祖父的时候生活还过得去,到了父亲时便家道日贫。自成8岁时入学,但为生计所迫,一度曾出家为僧,名黄来僧。幸而他从小就记忆力好,多少学得了一些文字。在他13岁上,母亲去世,家境更加穷困,自成甚至当起了同村姬氏的牧羊奴。
自成曾与他的侄儿李锦、同庚刘国能向罗教师学习武艺,练得一手骑马射箭、单刀冲杀的好本领。自成力大无穷,能只手挺举73斤铁炉绕殿一匝,再提还能绕殿一周。20岁上,父亲病故,无法糊口,自成只得应募到米脂西解川驿站充当驿卒,日领25枚铜钱,常常挨饿。他体格强壮,目光炯炯,说话沉着有力,性格刚毅,勇猛有胆略,待人忠厚,爱打抱不平,颇为众驿卒所敬重。
崇祯三年(1630)春天,陕北遭遇特大灾荒,而朝廷却在此时下令裁撤驿站冗员。自成被裁,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雪上加霜的是妻子韩金儿与县役盖虎儿私通,自成一怒之下杀死了韩、盖。加之他一向与当地的豪绅艾同知有仇,故而很快被捕,被带刑枷当街在烈日下示众,预备处死。众驿卒见他受难,立时哄然大哗,聚集捣毁刑具而将他救走,然后共推他为首领。于是他将驿卒、饥民组成了起义队伍,往投西川的义军首领张存孟(绰号不沾泥)去了。到了那里自成自称“八队闯将”,便慢慢创出了名号。第二年四月,张存孟率军不幸于米脂兵败,在绥德被杀,自成便召集残部东渡黄河,成了山西36营中的一营,也是明末各家起义军中的有生力量。
崇祯五年(1632)五月十二,自成指挥攻克了辽州(今左权)。六年十一月他率军南下,自毛家寨飞渡黄河,攻破了河南渑池,终于与李锦、顾君恩的部众结为一军,实力进一步壮大。七年(1634)春,与李锦、顾君恩等率义军在陕西兴安的车箱峡,运用诈降计出奇兵击败了统率明廷精锐的延绥巡抚陈奇瑜。
崇祯八年(1635)一月是一个重要的时刻,纵横天下的各路义军,一共13家72营将领在河南的荥阳召开大聚会,讨论了此后义军的共同战略动向。在此次大会上,自成提出了“分兵定所向”策略,得到了与会者一致赞同。会后的五路进攻,自成随着老“闯王”高迎祥的部众开进了明王朝中都凤阳地区。不久,又经河南回师入陕,激战于宁州、真宁,攻克咸阳。
崇祯九年(1636)秋,老“闯王”高迎祥在黑水峪遭敌伏击牺牲,李自成就被拥戴为新“闯王”,从此开始了新的征程。
第二年夏天,他与明军的悍将孙传庭激战7昼夜,最终不得不撤兵向秦州(今甘肃天水)退却,在遭敌东西夹击的情形下,他带部众冲出重围,长驱入川,一路攻克了三十多个州县,不到20天,便兵临成都城下。在明朝大军的追赶下,他又撤围回师北上。十一年(1638)一月,在川北遭到了明军的伏击,伤亡极大。自成突围西走。此时农民军,有的被招安,有的遁形隐迹,只有自成高举着“闯旗”,准备打出潼关,东进到河南。十月,他亲率大军向东挺进,在潼关南原,全军又一次陷入了明军的包围圈。经过几昼夜的血战,数万义军牺牲。他仅以18骑杀出重围,逃往了川陕楚的交界,从此遁迹在商洛山区。
崇祯十二年(1639)夏,李自成获悉张献忠在谷城降明后复叛、重举义旗之后,忙召集数千人前往支援张献忠在罗喉山对明军作战。第二年九月,自成被围在四川鱼腹山,但他信心坚定,部下殊死战斗,终于突破封锁,越湖北进入河南,会合了河南农民军,打出了新局面。几个月内,他的队伍从五千余骑竟然发展到十几万人。
崇祯十四年(1641)一月,自成率军攻破了洛阳,处斩了万历皇帝最为宠爱的明福王朱常洵,抄获王府、富室存粮数万石、金银数十万,分给百姓。这时正是李自成最得人心的时候,他的队伍又进一步扩大,迅速发展到了一百多万人。
就在当年二月,他以50万兵一围开封,疾走三昼夜后,与明军相持七天。在亲临前线指挥时,不幸为流箭射中左眼,而且明军援兵将至,他只得暂时撤退。七月,他与罗汝才联军,先后进行了项城、襄城、朱仙镇、家头寨、汝宁战役,攻克14个州县,歼灭明军40余万人。到此,中原明军主力基本被歼。十二月,他再围开封,激战20余天,因明军偷袭其粮草地,便舍开封南下。次年五月,他以百万大军三围开封,采取围城打援的战略方针,列营数十座,将开封团团围住,明援军40万在他的凌厉攻势下四散逃亡。开封守军绝望,明军黄澍、严云京、高名衡在朱家寨扒开黄河大堤,致使古城举目汪洋,37万居民,幸存仅3万余人。开封既成水乡,攻城失掉意义,他挥兵南下。崇祯十五年(1642)底,自成占领荆襄,提出了“三年不征,一人不杀”的口号。
第二部分:短命短命的王朝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自成宣布建立大顺国,改西安为西京,年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