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今度古,或以古度今,本来,孔孟之道讲求中庸,但中国人要是一窝蜂起来,常常是相当不中庸的。尤其是被蛊惑到集体无意识的程度,往往歇斯底里到无所不用其极,往往偏激别扭到毫无理性可言。所以,风气这东西,潮流这东西,引导得好,有助于社会进步;引导得不好,变成一股祸水,那一定会贻害无穷的。
唐朝的不死药,虽然已是陈年往事,一个历史的笑话而已。但为什么兴起之勃,势头之盛,邪恶之广,为患之深,确是令人禁不住要多想想的。
唐朝的谎话政治(1)
——你能相信蝗虫不吃庄稼吗?
唐朝的谎话政治《资治通鉴》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875)的秋天,大批蝗虫自东而西飞袭而来,蝗群遮天蔽日,所过之处一片赤地,一切绿色的植物都给啃了个精光。《新唐书》对于这次黄河流域的蝗灾也有记载:“乾符二年,蝗自东而西蔽天。”
京兆尹,也就是首都市长杨知至,上了一本,奏称:这次蝗灾,波及全国,托皇上的恩庇,独我们京畿一带,蝗虫虽然也飞来了,可它们不吃庄稼,一只只都抱着荆棘而死亡了。在朝的宰相大臣们,互相为之祝贺。
蝗虫不吃庄稼,满朝弹冠相庆,这场面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蝗灾,在《新唐书》中,记录在册者共十八次。从唐高祖的武德六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二年、三年、二十一年,都发生相当范围的蝗灾。唐文宗李昂开成年间,共五年,隔一年就要闹一次蝗虫,遍及全国,荼害无穷。“开成元年夏,镇州、河中蝗。二年六月,魏博、昭义、淄青、沧州、兖海、河南蝗。三年秋,河南、河北镇定等州蝗,草木叶皆尽。五年夏,幽、魏、博、郓、曹、濮、沧、齐、德、淄、青、兖、海、河阳、淮南、虢、陈、许、汝等州螟蝗害稼。占曰:‘国多邪人,朝无忠臣,居位食禄,如虫与民争食,故比年虫蝗’”。
最后的这个“占”,正是遭难不浅的老百姓用这种求神问卜、诉诸上苍的方式,宣泄怨恨,也是对“不作为”的统治者和各级官僚的一种诅咒。在史官眼里,出现蝗虫残民的灾难,“若无功而禄者然,皆贪挠之所生,先儒以为人主失礼烦苛,则旱鱼螺变为虫蝗”。看起来,祸害庄稼致使农民颗粒无收的蝗虫,与强拿硬索、残酷剥削的官员,在与民争食上,在吞噬民脂民膏上,在不顾百姓死活上,本质是相同的。
历朝历代,都不乏蝗灾,唐朝当然不能例外。不过,同是在都城长安发生的蝗灾,贞观二年六月,“京畿旱蝗”,唐太宗李世民就不是不作为,而是身体力行地“作为”:在苑中掇蝗祝之曰:“人以谷为命,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但当蚀我,无害百姓。”将吞之,侍臣惧帝致疾,遽以为谏。帝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新唐书》卷三十六)。至少,他把蝗虫给京畿百姓造成的灾害放在心中,不可能像这位京兆尹,在朝廷上掀起这种不伦不类的黑色幽默的场面。
开元四年,山东螟蝗害稼,宰相姚崇分遣御史,督催各道、州、府,捕而埋之。这种积极的扑灭政策,遭到地方官员的抵制。他们说,十六国时期的汉国国君刘聪,也曾下令用捕杀的方法除蝗,结果越除越多,为害滋深。姚崇是位贤相,他驳斥这些不尽力除蝗的地方官员:“刘聪伪主,德不胜妖,今日圣朝,妖不胜德。古之良守,蝗虫避境,若言修德可免,彼岂无德致然?今坐看食苗,忍而不救,因此饥馑,将何以安?”姚崇坚决实行对蝗虫的扑灭埋瘗之法,比李世民冀以祷祝免灾,更为着实有效。
可到了末世唐朝,国势日衰,主子也好,卿相也好,再找不出盛唐时那种直面灾难的勇气,全力抗灾的力量,只有寄托于侥幸,寄托于幻想。而当侥幸和幻想都不足以掩盖这种满目疮痍的国家局面时,就只有寄托于谎言了。
第一,蝗虫已把大半个中国的禾苗一扫而光,赤地千里,哭都来不及,何贺之有?第二,蝗虫即使抱树而死,也是“所至草木叶及畜毛靡有孑遗”,吃得无可再吃,给老百姓的灾难已经造成,稍有良知者,皆能明辨其诬妄,纯系一派胡言,怎么有脸在那里开庆功会呢?
唐到僖宗,已经是气数尽了的衰世败象。黄巢的农民起义,流窜全国,弄得大唐王朝的日子很不好过。惟其不好过,就需要打肿脸充胖子,制造出一派大好形势。记得在“文革”期间,从大字报起,到大串连,到大批判,到文攻武卫,到全国一片红,弄得整个国家的形势,相当的不好。可那些红卫兵小将,造反派战士,偏要负气地唱“就是好,就是好”。一个“就是好”嫌不够劲,再加一个;一遍“就是好”嫌不过瘾,再来一遍。唱多了,唱久了,便产生听觉疲劳,也渐渐分不出到底是好还是糟了。
这种在“文革”中经常见到的,半夜三更起来敲锣打鼓庆祝形势大好的场面,想不到在唐朝乾符二年就出现过了。
宫阙殿堂之上,山呼万岁之中,文武百官为皇上的洪福齐天,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居然连蝗虫见了我们大唐圣明天子,也统统绝食自杀,以谢国人了,那是多么的光荣,多么的伟大,多么的值得举国欢腾啊!杨知至笑了,在场的众大臣也咧开嘴笑了,因为十几岁年纪还是个顽童的僖宗笑了。在座的除那个傻小子外,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弥天大谎,但说谎者、助谎者所以有恃无恐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因为僖宗需要这个谎,相信这个谎。
谎言,是政治家用来对付最高统治者的武器。
给《资治通鉴》作注的胡三省,注到这里,回顾唐代的历史说:“杨国忠以霖雨不害稼,韩晃以霖雨不败盐,今杨知至以蝗不食稼抱荆棘而死,唐之臣以蒙蔽人主而成习,其来久矣!”
在最高统治者四周,其实是存在着一道包围他的“谎之墙”,这就是胡三省所说的唐代的谎言政治。若是这位帝王头脑还算清醒,若这道墙还不至于高到挡住视线,那么他还可能看到紫禁城外的真实风景,还可能听到御河桥外的真实声音。若是这位帝王神志不算清醒,这道墙就会越砌越高,那么他就很可能隔绝于世界变化,疏远于时代潮流。如果这位帝王鸩安宴乐,昏庸失德;如果这位帝王声色犬马,行尸走肉,那他就会生于墙内,死于墙中,成为历史的垃圾。
这道墙,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体会得到。唐代宦官仇士良,就是最为精通营建“谎之墙”的高手。二十年间,亲历顺宗、宪宗、文宗、武宗四帝,他竟一点破绽也没有出过。他告老还乡时,曾把如何控制皇帝的诀窍,传授给徒子徒孙:“天子不可令闲,常宜以奢靡娱其耳目,使日新月盛,无暇更及他事,然后吾辈可以得志。慎勿使之读书,亲近儒生,彼见前代兴亡,心知忧惧,则吾辈疏斥矣。”
唐朝的谎话政治(2)
他所说到的“娱其耳目”的“目”,他所提及的“彼见前代兴亡”的“见”,就是之所以要筑这道墙的缘由。有一次,李昂问当直学士周墀:“朕可方前代何主?”周墀答:“陛下尧、舜之主也。”李昂叹了口气,对这位臣下说道:“朕岂敢比尧、舜,何如周赧、汉献耳?”周墀大吃一惊:“彼亡国之主,岂可比圣德?”李昂最后说:“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这个家奴,正是仇士良。他经营的这道“谎之墙”,牢不可摧,坚不可破,弄得这位帝王奈何不得,想跳也跳不出去。
胡三省说,“唐之臣以蒙蔽人主而成习,其来久矣!”其实,岂止人臣要以谎言来蒙蔽人主呢,甚至连人主也需要以谎言来麻醉自己。最典型的代表人物,莫过于那个女皇帝武则天了。
这个女人当上皇帝以后,心里总是有点不踏实,她的侄子武承嗣看到了这一点。武是个不成器的小玩闹,因其姑成为一国之主,他跟着鸡犬升天,自然要想法给姑妈解心宽。不过,此人智商不高,琢磨出来的主意,也很不高明。雇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末紫石杂药物填之”。但武则天实在需要这种明知是谎言的东西,好用来自慰。“庚午,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献之,称获之于洛水。太后喜,命其石曰‘宝图’。擢同泰为游击将军”。
如此拙劣的把戏,竟能大行其道。那是一个何等精明的女人,会看不穿这种连傻子都明白的花?
小说推荐
- 李国文读史
- 李国文读史: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趣解 作者:李国文不似人君(1“不似人君,何见所畏”这话出自《孟子,是孟轲见到梁襄王后,对这位君主的一段评论 原文为“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猝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用白话文,要费点口舌“孟子见到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人家
- 最新章:第46章
- 观史论事品人李国文说唐
- 观史论事品人:李国文说唐 作者:李国文唐朝的天空(1)这应该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或者还要早一点,两位国外学者谈起中国的事了 日本创价学会的会长池田大作,在一次聚会上,与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华夏文明。这位日本作家、政治和宗教活动家,忽发奇想,问这位专门研究东西方文明发展、交流、碰撞、
- 最新章:第28章
- 历史散文集之混乱年代的复杂人性
- 1、混乱年代的复杂人性2、寂寂江山摇落处(上)3、寂寂江山摇落处(中)4、寂江山摇落处(下)5、历史中国6、潘岳河阳一县花7“道”与“心”8、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9、一生事业论定难,也肯冲冠为红颜10、最成功最无情的篡弑者11、不做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12、锦绣蓉城藏帝家,只是凋零似落花
- 最新章:第85章
- 中国历史文选
- 目?录:绪论1.甲骨文?2.金文3《尚书?4《诗》5《春秋》与《左传》6《国语》7《世本》8《战国策》9《史记》10《汉书》11《后汉书?12《三国志》与《三国志注》13《晋书》14《宋书》15《魏书》16《世说新语》17《水经注》18《洛阳伽蓝记?绪论: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高等院校文科历史教育专业
- 最新章:第39章
- 捆绑上天堂_作者:李修文
- 《捆绑上天堂》作者:李修文第一章:风葬记事一个人,假如他来日无多,甚至只剩下一天可活,那么,那最后的二十四小时,他将何以消磨呢?我经常想起这个问题,但是很是遗憾,没有一次能想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世界上千万种人大概会有千万种不同的方法—有的人怕是会喝上一整天的酒,有的人会和喜欢的女孩子抱头好好痛哭一场,
- 最新章:第60章
- 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 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 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 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先从国家与 财富的关系谈起
- 最新章:第11章
- 当末日女穿越暗黑文 作者:李煦之
- =当末日女穿越暗黑文作者:李煦之文案纪瑄从末日穿到古代,本想安稳种田,一搬到桃坞村就开始拜访邻居,却被隔壁恶妇一句“小贱蹄子”喷了一脸唾沫星子。而屋里头关着个刚重生又快病死的“男炉鼎,正气若游丝挣扎着喊“姑娘,救…命”总之就是一个武力值爆表的末日女穿到木节操三观下限的暗黑[河蟹]文里,保护夫君打打怪
- 最新章:第86章
- 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18期
- 法治与市场经济之基作者:震江 字数:2742 西方人对诚信的理解与中国基本一致,都包含诚实无欺、讲究信用、信守诺言等意思“诚信”一词,英文为integrity,有“诚实”和“完全、完整”两层含义。在西方,历来把讲诚实、守信用、不撒谎作为经典训言 苏格拉底是目前所知西方最先提出诚信观点的人。很多人可能
- 最新章:第41章
- 人兽文兽兽文合集 璎珞 by 清尊(藏影) (人兽文~~人和蛇~)
- 人兽文兽兽文合集 璎珞 by 清尊(藏影(人兽文~人和蛇)第一章璎珞,璎珞.怎么像个姑娘家的名字.郁郁葱葱的密林中,溪水潺潺,耳边是各种鸟类的鸣叫声。掬一把清凉的水,敷在疲惫的脸上,水中的倒影渐渐的清晰。这是一张少年俊美的脸。柔和的线条,细致的五官,尤其是那一双长而美的丹凤眼,最引人注目。偏阴柔吧?
- 最新章:第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