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顺口熘》第18章


吉鸿昌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⑥协定:指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中央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⑦主张新:指西安事变中,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⑧八路:指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下设一一五师(师长:林彪),一二0师(师长:贺龙)、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⑨新四军:指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叶挺、项项为正副军长。⑩平型关:在山西境内,1937年秋一一五师在此大败日军。⑾雁门:指山西境内的雁门关,1937年秋,一二0师在此伏击日军。⑿阳明:在山西代县,1937年秋,一二九师奇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敌机24架。⒀晋察冀:指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⒁晋绥:为一二0师建立的抗日根据地。⒂晋冀豫与晋鲁豫:为一二九师创立的抗日根据地,后来合并为晋冀鲁豫解放区。⒃苏南皖东:指新四军在南方开辟的两个抗日根据地。⒄亡国速胜:指国民党内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第二节 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1938秋) 
1、原 因 日占武汉广州城,国力不足变方针。 
正面战场连年败,抗日根地初兴盛。 
持久抗日兵渐强,战略相持态势新。 
2、方 针 集中兵力攻中共,抗日根地势严峻。 
诱降为主攻为辅,日军两手对国军。 
3、影 响 抗日战场态势新,国共政策有变更。 
国府抗日转反共,敌后战场位至尊。 
二、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 
1、政 治 上 日本近卫①有声明,“共同防共”友善邻。 
①扶植傀儡 “经济提携”三原则,侵华策略有变更。 
劝降国府有美英,汪伪②建权都南京。 
傀儡政权成工具,民族败类全民恨。 
②恐怖统治 治安强化③华北兴,保甲连坐“良民证”。 
“清乡运动”起华中,恐怖统治压国人。 
2、经 济 上 小国日本资源贫,“以战养战” ④国策定。 
疯狂掠夺 中国经济成附庸,疯狂掠夺方式频。 
①农业 强占耕地又移民,低价收购农产品。 
②工交 统制经济⑤日统领,矿业钢铁和交运。 
③金融 银行现款及金银,绝大部分运日本。 
④杂税 开设银行发伪币,征收杂税印票证⑥。 
3、文 化 上 奴化教育特点新,教材新编育“顺民”。 
奴化教育 初等教育比重大,日语必修“中华”禁⑦。 
反抗意志想摧残,民族同化是根本。 
三、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1、原因 日军残暴恐怖兴,中共领导民抗争。 
2、概况 开滦⑧上海⑨多罢工,江南暴动有农民。 
国人爱国斗争频,重创日伪立功勋。 
'注释' 
①近卫:日本首相近卫内阁改变侵华方针。②汪伪:指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③治安强化:指日军实行的“治安强化运动”。④“以战养战”:日本国内资源贫乏,通过对外侵略利用所占领国家的资源,进行侵略战争。⑤统制经济:原是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垄断统治的一种经济体制。⑥票证:指军用票,是供日军在沦陷区使用纸币。⑦“中华”禁:日军在沦陷区禁止学校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⑧开滦:指开滦煤矿工人罢工。⑨上海:指上海邮电、自来水厂工人和电车司机罢工。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一、国府的对内政策 
1、军事上反共 相持阶段态势新,国府政策大变更。 
①政策变化 溶共防共又反共,五届五中定方针。 
国府重心转国内,反共高潮频频兴。 
②首次反共高潮 胡部①进攻陕甘宁,山西两军②遭敌侵。 
(1939…1940) 中共提出三口号③,巩固统战败敌军。 
③二次反共高潮 皖南事变中外惊,茂林血战扣叶挺。 
(1941、1) 中共回击重建军④,中外频频痛斥声。 
中间势力求生存,民盟⑤重庆新诞生。 
2、政治上独裁 国府统治三特征,一党专政独专行。 
保甲制度压人民,特务统治多罪行。 
杀人魔窟中美所⑥,上饶息烽集中营。 
3、经济上掠夺 统制经济政策兴,官僚资本急剧膨。 
①工业 垄断钢铁与金融,民族工业落绝境。 
②农业 粮食征购⑦和征借⑧,农村衰落民贫困。 
③商业 商业专卖高利润,经济掠夺民抗争。 
二、国府的对外政策 
1、政 策 汪伪投敌施逆行,傀儡政权利日本。 
国府政策大变更,消极抗日反共频。 
2、正面战场恶化 相持阶段日又侵,进攻中共攻国军。 
①枣宜会战(40年) 华中枣宜初会战,日占宜昌张牺牲⑨。 
②豫湘桂战役 日军进攻豫湘桂,正面战场势严峻。 
(1944) 侵占六省⑩计得成,丧师失地惊国人。 
消极抗日反共频,国府腐败是根本。 
3、外交成果 二次大战态势新,意军⑾投降苏西进⑿。 
(1943) 盟国协同败敌人,中国英美签协定。 
治外法权喜废除,百年耻辱初雪恨。 
'注释' 
①胡部:指国民党胡宗南部队。②山西两军:指共产党领导的新军和八路军。③三口号:指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④重建军:皖南事变后,中央革命军委在苏北重建新四军军部、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⑤民盟:指中国民主同盟。⑥中美所:指重庆的中美合作所。⑦粮食征购:指国民政府用低价强制征购粮食。⑧征借:指国民政府强行向农民“借粮”,实与抢粮无异。⑨张牺牲:指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牺牲。⑩六省:指豫、湘、桂、闽、粤和黔六省。⑾意军:1943年意大利向盟国宣布投降。⑿苏西进:1943年,苏联红军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展开反攻,西进收复失地。
第四节 中共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1939…1945) 
一、中国抗战主战场(1938年秋…1945、8) 
1、百团大战 日本侵华变方针,汪伪投降势严峻。 
(1940年秋冬) 国府妥协又反共,百团大战图振兴。 
华北地区①败日伪,威望提高②信心增。 
2、反“扫荡”斗争 日军进攻根据地,“三光”政策③极残忍。 
中共领导定方针④,据地军民战术新。 
地道地雷袭敌人,麻雀破袭⑤败日军。 
3、民族武装 回民支队⑥蒙抗队⑦,民族武装立功勋。 
二、中共在根据地的建设(1941…1942) 
1、背 景 相持阶段日蒋侵,三方⑧政策大变更。 
“三光”政策日“扫荡”,国民政府反共频。 
经济封锁加天灾,根地困难难生存。 
2、措 施 克服困难图全胜,中共根地举措新。 
①“三三制”原则 政权组成“三三制” ⑨,统战团结各阶层。 
②土地政策 土地政策亦变更,双减双交⑩剥削轻。 
联合地主来抗日,提高农民积极性。 
③大生产运动 根地军民大生产,生产模范八路军⑾。 
陕北江南南泥湾,胜利基础⑿初奠定。 
④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兴,马列主义印人心。 
a内容 主观宗派党八股,三反清除左右倾。 
b意义 思想统一又团结,胜利基础⒀又奠定。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8…9) 
1、中共“七大” 中外战争势喜人,“七大”报告⒁说前程。 
①政治上 联合政府要建立,反对独裁要和平。 
②军事上 发动群众壮力量,领导人民败日本。 
解放全国各阶层,独立民主建新民⒂。 
③思想上 确立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有指针。 
④组织上 选举中央委员会,争取革命⒃获全胜。 
2、战略反攻 苏军击败关东军,对日声明反攻令。 
(1945、8) 军民出击败日本,日本投降⒄抗战胜。 
3、胜利因素①内因 抗战胜利多原因,合作抗日为根本。 
国府会战歼日军,中共抗日主力军。 
②外 因 苏美出兵败日本,华侨友人立功勋。 
4、功绩作用①对内 百年反帝获全胜,中华民族初振兴。 
革命胜利奠基础⒅,增强民族自信心。 
②对 外 牵制日本动全局,二次大战一部分。 
二战胜利作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升。 
'注释' 
①华北地区:指山西、绥远、察哈尔、河北及平津等地。②威望提高: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③“三光”政策:抗日战争中,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④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