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欧亚-美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美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第76章


牛岛长叹一声,退进洞,打开衣箱,换上崭新的礼服,将戎马一生荣获的8 枚勋章缀在左胸前,其中一枚金鸢勋章是日本军人的最高荣誉。 
长勇见状,吃力地抬起身问道:“司令官莫非殉国?” 
牛岛点点头道:“势穷力尽,何颜生还?” 
长勇泣道:“卑职愿随长官同赴国难。” 
牛岛唤来八原道:“君可设法冲杀出去,逃回本上,不必与我一同成仁。冲绳作战证明你的战术思想是对的,将来本土防御用得着,切记!” 
然后,他向全军将士发出明码电报,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由于全军将士3 个月的奋勇战斗,我军任务业已完成。。但是,目前我军刀折矢尽,全军危在旦夕,部队间通讯联络全部断绝,军司令部已无法指挥。今后在局部地区的部队和幸存士兵应各自为战,到最后时刻希发扬敢斗精神和永生之大义。” 
电报发完后,他下令解散陆军医院,命令部队向北突围,深入敌后与敌展开游击战。但为时已晚,美军用喷火器封死了所有日军藏匿的洞穴,许多日军被烧死在洞口。 
牛岛呷了一口酒,拔出战刀剖腹自尽。 
牛岛等人自杀后,岛上日军溃不成军。同一天,设在嘉手纳机场附近的美军第10 集团军司令部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盖格宣布,日军在冲绳有组织的抵抗已不存在,美军占领了冲绳。接着,军乐队奏美国国歌,星条旗徐徐升起。 
7 月2 日,冲绳战役正式宣告结束。在整整3 个月中,美军战死6990 人(其中包括一位自美国南北战争以来第一个死在疆场上的陆军中将),近3万人受伤、损失飞机880 架、战舰35 艘,此外有299 艘舰船受重创。日军损失11.7 万名官兵、3800 架飞机。此外还有7.5 万名平民死于战火。日本人终于输掉了在其本土之外打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战役。
第四部樯橹蔽天——诺曼底登陆战
崔长崎马骏著 
主要人物表 
罗斯福美国总统 
丘吉尔英国首相 
艾森豪威尔盟军最高统帅美国陆军上将 
马歇尔美国陆军参谋长上将 
蒙哥马利盟军地面部队司令英国陆军中将 
摩根诺曼底登陆作战计划制定者英国陆军中将 
希特勒纳粹德国元首 
龙德施泰特德军西线总司令陆军元帅 
隆美尔德军西线“B”集团军司令陆军元帅
引子
1943年12月初,古老的北非名城开罗阳光和煦,成百上千座清真寺尖塔似满天星斗,晶莹耀目,倒映在明镜般的尼罗河中,闪烁着迷人的光辉。 
在郊外一座神秘的别墅中,69岁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61岁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正热烈而坦率地交谈着、争论着、协商着。。 
他们刚刚参加了决定这场反法西斯战争命运的德黑兰会议。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这三位大国首脑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着这场战争的前景。经过激烈的争论,他们终于决定在次年夏季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这是斯大林自苏德战争爆发后就提出的要求,现在终于实现了。 
罗斯福和丘吉尔从德黑兰返回开罗后,立即讨论由谁来指挥这场伟大的战役。 
丘吉尔原打算让英国人指挥登陆西欧的战役。他认为,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自从本世纪以来丢掉的荣誉太多了,他要抓住这个机会重振大不列颠帝国的雄风。 
但是,罗斯福的想法却截然不同。这场战争虽然尚未结束,但希特勒的失败已成定局。美利坚合众国将在战后主宰世界事务,这场战争交响乐的最后一章,当然应由美国人执棒指挥。 
最后,罗斯福这位哈佛大学毕业的律师,终于以他的雄辩口才说服了颇具贵族风度的丘吉尔,让美国将军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担任“霸王”行动的最高统帅。
第一章艾克接掌指挥权
“福将”的不安 
1944 年1 月15 日午夜时分,茫茫夜幕笼罩着伦敦。 
一列军甲列车喘着粗气在距普瑞罗斯山不远的一条运煤专线上停下来,车门打开,走下肩章上缀有3 颗将星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站台上静悄悄的,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一切都非常简单,几位军人迎接的似乎不是一个将指挥史无前例的登陆战役的最高统帅,而是一名从美国国内休假归来的军官。 
一辆军用吉普车把这位最高司令官送往他要下榻的梅弗尔市海斯·洛奇镇。 
艾森豪威尔毫无倦意,头脑中还想着这些天来所发生的一切。。 
30 多天前,也就是圣诞节前不久,身为地中海盟军司令的艾森豪威尔突然接到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乔治·马歇尔将军的一封急电: 
鉴于即将任命一名英国军官继任你的地中海战区总司令职务,请就编入这位新司令指挥下的盟国军队中美军的行政管理、纪律、训练和补给方面的最佳安排方案,在华盛顿简要地向我提出你的建议。 
艾森豪威尔接到这份措辞隐晦的电报有些莫名其妙.他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这份电报是使他在美国历史上独领风骚的前奏。相反却为将离开他那屡战屡胜、具有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丰富经验的地中海战区司令部而沮丧。好在他又接到罗斯福总统来地中海战区视察的电报.艾森豪威尔打算找个机会寻问一下他未来的前程。他最担心的就是让他退役,因为他知道自己在这场战争中搭起的指挥班子中,并不是出类拔革,巴顿、麦克阿瑟、布莱德雷远比他具有指挥天才。在这次大战爆发前,他的军官生涯简直没有任何能使人们激动的经历。 
他出身贫寒,直到21 岁才进入西点军校读书,而上军校,这是当时穷人子弟唯一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班里,他年龄最大,但成绩却平平,一直在淘汰分数线上一点晃动。命运之神似乎要多磨炼他一下,在一次足球比赛中,他的膝部受重伤,这不仅结束了艾森豪威尔当职业球员的梦想,而且几乎使他退出现役。 
毕业后,他没能像那些优秀的毕业生一样,到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锻炼,而被分配到第19 步兵团任少尉排长。此后,他又担任过设在佐治亚州奥格尔索堡的军官训练营的教官,组建过第652 兵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艾森豪威尔调动频繁,却又平淡无奇:1922 年,他在步兵坦克学校任教官;同年,在巴拿马运河区任参谋;1924 年,任第3 军防御地域司令部文娱军官;1925 年,往新兵证召军官;同年,进入指挥参谋学校学习;1927 年,任华盛顿美国战斗纪念碑委员会工作人员;1928 年,进入陆军大学学习;1929 年,调任陆军部长助理办公室助理主任参谋;从1933年起,他跟随麦克阿瑟将军,据说深得这位陆军参谋长的器重,但职务并未获得多高的晋升。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不顾麦克阿瑟的挽留,从非律宾回国,任第15 步兵团团长。珍珠港事件发生后,马歇尔看中了艾森豪威尔长期而丰富的参谋业务经历,调他到陆军部作战计划处。从此,艾森豪威尔开始在陆军中崭露头角,平步青云。 
1942 年3 月,他遵照马歇尔将军的指示,拟定了美军第一个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略计划,即把大量美军集中在英国,待取得对欧洲大陆的空中优势后,从不列颠群岛乘船,渡过英吉利海峡,登陆欧洲大陆。 
马歇尔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派艾森豪威尔去欧洲考察。他到欧洲考察了10 天,回国向马歇尔报告了视察情况。他说:“欧洲作战将是联盟战争,担任这场战争的统帅应该充分了解美国政府的各项计划,善于同我们的盟友打交道,并且对陆海空三军和战斗支援等有实际知识。” 
马歇尔立刻问道:“你认为谁担任这个职务合适?” 
艾森豪威尔提了几个人选,马歇尔都笑笑,没有发表意见。他万万没想到这位陆军参谋长己瞩意他出任此职。 
是年6 月8 日,艾森豪威尔将拟定的《给欧洲战区指挥将领的指令》呈送给马歇尔,提醒道:“这是有关欧洲战区美军各兵种的统一指挥的文件,发出前请您务必详加阅读。”他担心马歇尔忽视这份文件的重要性。 
马歇尔的回答使艾森豪威尔大出意外。马歇尔道:“我当然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