⒌?5期两期入伍生,经过几个月的行军,途经江西、湖南、湖北,进入四川,到达铜梁安居镇,行程计有2000余公里。军校在铜梁整训将近1年,在校学生编为第13期第1总队、第14期第1、第2总队和第15期第1总队。在铜梁,1938年9月第13期第1总队学生毕业,11月第14期第1总队学生毕业,1939年9月第14期第2总队学生毕业。由于此时处于战争时期,在校教育很难正规化,特别是学生员额萎缩,军校撤销了学生总队。国民党政府迁移重庆后,军校曾有选校址在重庆的动议,但最终因为此时的重庆人满为患,军政机关太多,军校这么多师生,实在难以找到一块安身办学的地皮,只能另外选择地方。
1939年初,军校由铜梁迁至成都市区,原有成都分校,即第3分校并入本校(3月,改设第3分校于江西瑞金)。成都本校在成都分校的基础上,扩编政治部,增设军官教育队,恢复原高等教育班,加设了战术研究班、校尉官研究班、射击训练班、技术训练班、特务长训练班等,军事教育趋于完善。校址的调整:将原成都分校北校场旧址改为校本部,学生总队则分驻西校场、南校场、皇城及市西郊草堂寺、青羊宫等地。校务委员作了调整:除原有人选外,又增加了唐生智、程潜、白崇禧、邓锡侯、龙云、余汉谋、陈诚、张治中等8人。
军校自迁成都后,先后进行了一些比较大的行政机构调整和人事调整。将原撤销的学生总队分别又在第16、第17、第18等期重新建立。1943年,教育长陈继承调走,由陆军大学教育长万耀煌继任。1944年春,军校曾代训两期青年远征军教导团学生。1945年秋,又撤销总队制,军校为方便管理,按照各总队地址分为4个督练区,各设督练官1人,负责转达校部命令及教学事宜。不久,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军队裁员。各分校相继合并裁减,所有在校学生依肄业时间分别结束或转入各兵科学校,并选送一些优秀者进成都本校,前后达3000余人。
1946年元旦,军校由南京时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确定培养对象是国民党基层干部。2月,以第20期学生为各兵科普及教育实验区,开始试行各兵科的综合教育。4月中旬,原教育长万耀煌调往湖北,由关麟徵继任教育长;关是黄埔一期生,在东征中负伤后仍成都北校场黄埔楼(1994年早春摄影)英勇奋战,共产党人主办的《中国军人》杂志曾为此事赋诗称赞过,关因此伤而很快出名,后青云直上。在1947年冬以前,军校校长一直由蒋介石兼任,此后,由关麟徵继任校长,并恢复总队制。1949年9月7日,关麟徵调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20日,黄埔一期生张耀明继任校长。
军校在成都时期,培训学生计有第14至第23期,共10期。各期简况如下:第14期:本期学生于1937年秋、冬分别入校,分3个总队。第1总队于1937年秋入校,1938年11月毕业于四川铜梁,计有669人。第2总队于1937年10月在南京入校,1939年9月毕业于四川铜梁,计有1510人。第1、第2总队学生累计有毕业生2179人。他们入校于南京,但基本上没有在南京学习,大多数时间是在战火中的西迁征途和四川铜梁度过的。这批学子就学于历史巨变关头,其经历与本校第4期相似,特殊的历练使他们在此后人生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明显大于前后数期校友。本期学生除毕业于铜梁的两个总队外,第3总队于1937年9月入校,系原成都分校招考的学生。合并后,由本校实训,1939年1月毕业,计有1520人。本期学生共计有3699人毕业。
在大陆时间最长的成都时期(2)
第15期:本期招考于武昌,于1938年1月1日入校,1940年7月21日毕业,计有1559人。此期间,军校代训空军学生272人,归入本期毕业。本期毕业生共计1831人。
第16期:本期学生分3个总队。第1总队于1938年8月入校,驻成都南较场,于1940年12月毕业,计有1597人。另代训空军学生97人,编为第16期步兵第7队。第1总队毕业生计有1694人。第2总队学生在1939年1月入校,受训于铜梁,为期10个月,于1939年10月毕业,计1629人。第3总队驻北较场,于1939年春入校,1940年4月毕业,计有1165人。本期共计有毕业生4488人。
第17期:本期学生分为3个总队。第1总队于1940年4月15日开学,驻成都西较场,计有1527人,毕业于1942年4月底。第2总队于1940年5月6日开学,驻铜梁,计1374人,毕业于1941年11月20日。第3总队于1940年7月13日开学,驻成都北较场,毕业于1942年2月15日,计有毕业生1030人。本期毕业生共计有3931人。
成都北较场武担山(1989年夏摄影)
第18期:本期学生分为两个总队。第1总队于1941年4月1日入伍,分驻成都西郊草堂寺、青羊宫。1942年,步、工兵大队迁北较场,特科大队迁西较场。毕业于1943年2月,计有1215人。第2总队于1941年11月25日入伍,驻南较场,毕业于1943年10月8日,计有1237人。本期毕业生共计有2452人。
第19期:本期于1941年后由各大城市分区招生,并派人去日伪敌占区招收优秀青年,学生陆续于1942年春来校,5月中旬正式成立本期第2总队于草堂寺,12月25日开始入伍训练。1943年3月分科,分为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特别班、辎重兵、通信兵7个科。复有本期第1总队的产生,仍驻草堂寺,只有步科总队后又因适应需要编为炮兵两个队,计有9个队,有学生共998人。第2总队为特科总队,计有骑兵1个队,炮兵3个队,工兵两个队,辎重、通信各1个队,有学生共902人,驻西校场,于同年12月升学。到1945年春反攻日军前夕,因前线急需干部,本期学生均提前于4月初将全部课程考试完毕,10月4日举行毕业典礼,全学期前后在校受训时间两年零4个月。本期共计有毕业生1900人。
第20期:本期学生于1944年3月20日在成都南较场入伍,编为10个队。8月30日分科,分驻西较场、南较场。合编为步兵第1大队,辖3个中队。1946年春,广西南宁第6分校学生合并入本校。一部编入本期为步兵第4中队。炮兵1个大队,辖2个中队。工兵1个大队,辖2个中队。通信兵1个大队,辖3个中队。其余骑兵、辎重兵各1个独立中队。本期分为步兵、骑兵、炮兵、通信兵、辎重兵、工兵6个科,毕业于1946年12月25日,共计有毕业生1116人。
第21期:本期学生于1944年5月至1945年1月3日起陆续入伍,计编步兵11个大队,辖38个中队,其中有西安督训处原所辖17个中队。骑兵1个大队,辖3个中队,其中有西安督训处所辖1个中队。炮兵2个大队,辖5个中队,其中有西安督训处所辖两个中队。工兵两个大队,辖5个中队,其中有西安督训处所辖3个中队。辎重兵1个大队,辖4个中队,其中有西安督训处所辖1个中队。通信兵2个大队,辖4个中队,其中有西安督训处所辖2个中队。战车独立1个中队。本期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战车兵7个科。其中步兵第1、第2大队入校时间较早,所辖6个中队,计有学生550人,于1947年8月28日毕业。其余各大队因为成立较晚,延长1学期,分别于1947年12月25日、1948年6月16日毕业,计5488人(其中战车兵科于1947年12月25日毕业2219人)。本期共计有毕业生6038人。
台海两岸黄埔同学等在成都北较场中正堂前留影(1984年夏)
第22期:本期为抗战胜利后招考的学生,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6个科,计有3个总队。第1总队,1948年7月7日在成都以西双流县城入伍。炮兵1个大队,辖3个中队。工兵1个大队,辖2个中队。骑兵1个大队,辖两个中队。通信兵1个大队,辖两个中队。步兵1个大队,辖4个中队。辎重兵1个独立中队。第1总队于1949年2月12日毕业,计有1538人。第2总队于1948年7月在双流县城入伍,12月入伍期满升学,编为步兵科,分3个大队,9个中队,另有1个通信中队,毕业于1949年7月,计974人。第3总队,由预备班学生卒业升学编成,分为3个大队,8个中队和1个工兵独立中队,毕业于1949年7月,计865人。本期共计有毕业生3377人。
在大陆时间最长的成都时期(3)
第23期:本期为军校在大陆招训的最后一期。第1总队为特
小说推荐
- 中国黄埔军校
- 作品:中国黄埔军校 作者:陈宇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陈宇,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军事思想专业导师,大校。曾供职于连、团、师、大军区机关、中央军委办公厅各级单位,数次参加南疆边境作战。首届全军历史系本科毕业生,首批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会员《军事历史》杂志主编。出版专著30余部,红军长征系列有《草地龙虎《血火煮
- 最新章:第148章
-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全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2章
-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 《中国雄师—第一野战军》作者:洪兵、汪徐和 编著引言:西北军魂第一野战军,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是军委麾下的一支劲旅。它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及地方武装改编、组建起来的。其发展沿革经历了晋绥野战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阶段、西北野战军阶
- 最新章:中国五大野战军-第372章
- [军文]上校
- 《上校(军文》作者:青色羽翼文艺版文案身在异国的神秘东方男子方迟,因为一次意外被有奇特兴趣的军部上校布莱安看中,将其纳入军籍。两个孤单之人,能否突破一切障碍,闯出一条属于他们的道路?现实版文案:布莱安坐在桌子上,居高临下地对方迟伸出脚说“想离开军队吗?那就舔我的靴子”方迟弯下身子低下头—然后以迅雷不
- 最新章:第72章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 作者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
- 最新章:第62章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 中国大历史[美: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
- 最新章:第59章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
- 作者:张明金等本书简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的辉煌历史,介绍了它们的起源,参加过的重大战役、战斗,曾经出现过的英雄集体和英雄人物等。这是一部全面了解我军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作品 目录 概述序言再版说明第一章 军委总部机关一、中央军事委员会二、总参谋部三、总政治部四、总后勤部第二章 野战军一、第
- 最新章:第55章
- [军婚]中校的下等小妻
- 书名:中校的下等小妻作者:冰彬儿内容介绍:他,毕启胜,29岁,S市最年轻的中校参谋长,军政世家眼中的良婿人选。她,何心心,22岁,服刑两年刚刚释放,是社会上最下等的“三无女。出狱的第一天,男人强行的掳她上车。并在三天后强行把自己的姓氏,冠在她名字的前面。盛世婚礼上,面对外界的纷纷质疑,和母亲的强烈反
- 最新章:第124章
- 中国文脉
- 作者:余秋雨第一章 中国文脉一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就像那一条倔犟的山脊所连成的天际线。正是这条天际线,使我们知道那个天地之大,以及那个天地之限,并领略了一种注定要长久包围我们生命的文化仪式。因为太重要
- 最新章:第7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