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事件》第11章


梢运担寮椅幕死嗟奈拿骱徒阶龀隽酥卮蠊毕住! ?br /> 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民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孔子学说强调的是礼仪、顺从和社会责任,而道家学说则强调个人的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的伟大模式。这一模式被解释为“道”。中国惟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就是在道家学说的影响下形成的,道家学说对于统治阶级的政策,也发挥了很重要的影响。
细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老(黄帝、老子)之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标榜的,即在宣传教育上所表示的,则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但是这只是口号,只是招牌而已,讲的儒家,做的却是道家。这就是整个东方世界政治的实质所在。
影响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奠定了东亚文明的基本内涵。整个东亚文明,包括中国、日本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以这两种思想为政治的指导以及社会的规范。中国能够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与儒教的功能不可分割,也和道家的精神相联系。新加坡直到现在还在用儒家文化治理国家和教育人民,而在中国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反而丢掉了很多的传统,这一点是很可惜的。儒家文化,以及道家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将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这一点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已经提出了。
第一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第9节 萨拉米斯海战
公元前490年开始,希腊半岛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的国际战争。这场战争一方是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的希腊,另一方是当时雄霸东方的波斯帝国。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一蹶不振。战争最终保存了西方文明的策源地。如果希腊战败了,西方文明将被东方强悍的帝国所征服,从而失去自主性。如果那样,世界面貌也将为之改变。
希腊和波斯
古希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它由很多的城邦组成。由于地形的限制,许多城邦被山脉分隔着,中间只有极少量的陆上交通,所以每一个城邦小国都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城墙内是朋友,而在城墙外就到处是敌人。因此在希腊本部、爱琴海的海岸和各岛屿上,一共兴起了几百个城邦国家。在这么多国家中,最重要的是雅典、斯巴达,这两个城邦发展较为迅速和强大,在全希腊具有重要的地位。
波斯帝国,是雅利安人中的波斯人居鲁士二世于公元前550年建立的。雅利安人这个名称是由雅利安语系而来的。属于雅利安语系的人有印度人、希腊人、罗马人、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以及斯拉夫人等。在语言方面,波斯人虽属雅利安语系,但他们的骨骼、血缘、发式、眼睛等与其他雅利安民族并不完全相同。
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征服了西起爱琴海、东迄印度、北达高加索、南至尼罗河的广大地区,包括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在军事上,波斯军队的主要成分是骑兵和弓箭手,有若干个拥有1万人的师团。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侵占了小亚细亚西部沿岸希腊人建立的各城邦。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爆发反波斯起义,雅典等城邦相助。波斯帝国派重兵于公元前494年将起义镇压下去,米利都城被毁,同米利都一道举兵起义的一些希腊城邦也遭残酷洗劫。波斯帝国早有西侵野心,于是借口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曾援助米利都,于公元前490年夏,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战争时断时续,持续了很长的时期。
萨拉米斯海战
公元前486年,大流士在与希腊城邦的马拉松战役5年后去世,接替他的是薛西斯一世。公元前480年春,薛西斯一世出动约25万人、1000艘战船大举远征希腊。波斯军分水陆两路,沿色雷斯西进,占领北希腊,迫使一些城邦投降。在陆路,希腊联军在温泉关抗击波斯军。这场战役中,希腊联军指挥官、斯巴达王李奥尼达所率陆军为7200人。斯巴达战士300人凭天险抗击波斯大军,全部壮烈牺牲。波斯军虽然获胜,但死伤惨重,薛西斯一世的两个兄弟就丧命于斯。温泉关首战告捷后,薛西斯一世决定进军雅典。出乎意料的是,得到手的只是一座空城,雅典人已全部撤走。原来,在雅典的军事战略家提米斯托利克提议下,雅典公民大会决定暂避敌军精锐,把战场转到海上。于是波斯军队在大肆破坏劫掠雅典后,继续绕过阿提卡半岛南端的苏尼翁角,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
面对波斯军队的水陆夹击,集中在雅典城南萨拉米斯海湾的希腊联合舰队发生了动摇。大家对凭现存的兵力,能否打败波斯大军毫无信心。有些城邦的人打算把船驶离海湾,去保卫自己的家乡。在这关键的时刻,将领提斯托克利挺身而出,指出必须把战船集中在萨拉米斯海湾和波斯海军决战,才能取得胜利。他认为,波斯战舰虽多,但船体笨重,因此港窄、水浅的萨拉米斯海湾能充分限制其优势,而且波斯水手们也不熟悉海湾水情和航路;而希腊人正相反,战船体积小,机动灵活,适合在狭窄的浅水湾中作战,加上水兵们在本国海湾作战,熟悉水情、航路,能充分发挥力量。因此,提米斯托克利断言:“我们的舰队在窄海中作战,可以以少胜多。如果撤出萨拉米斯湾,在开阔的水面上决战,全希腊都要同归于尽。”
尽管提米斯托克利说得很有道理,军事会议也先后开了两次,众人还是听不进去。眼看战机就要失去,提米斯托克利只好采用诡计:他叫来自己的一个贴身卫士,交给他一封密信,让他去向薛西斯一世告密,说希腊海军人心浮动,不敢交战,都想逃出海湾。薛西斯一世见到密信,十分高兴,立即下令严密封锁海湾,不准放过一条船。
公元前480年9月23日凌晨,波斯舰队完成了对希腊舰队的包围。海湾西口,200艘埃及战舰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堵住了希腊舰队的退路;海湾东口,800多艘波斯战舰排成三列,将海面封锁得严严实实。薛西斯一世志在必得。他把指挥权交给海军将领阿拉米西亚,自己在萨拉米斯海湾附近的一个山丘上搭起帐篷,准备悠然观战。站在他身边,手拿纸笔的史官,也正准备如实记录下波斯海军的辉煌胜利。
被逼到绝境的希腊联合舰队在提米斯托克利的指挥下迅速展开了阵形:科林斯舰队开往海湾西口顶住埃及人的冲击;主力舰队分为左、中、右三队,集中在海湾东口,与波斯主力抗衡。也许天佑希腊人,本来希腊海军只有战船358艘,而波斯庞大的海军拥有1207艘战船。但在战役开始前,由于不熟悉天气、航情,波斯海军在实施包围行动时,先后两次遇到飓风,有600艘战舰被毁,战斗力损失了一半。
战斗开始后,双方战舰在性能上的优劣也很快显示出来。雅典的新式三层战舰长40-45米,速度快、机动性强,吃水浅,170名桨手分别固定在上中下三层甲板上。而波斯老式挂帆战船,体积大、速度慢、机动性差、吃水深。希腊海军发挥自己船小快速的优势,机智地不断向波斯战船作斜线冲击,利用船头一根长约5米的包铜横杆,先将敌人的长桨划断,然后调转船头,用镶有铜套的舰首狠狠冲撞波斯战舰的腹部。波斯战舰就这样一艘一艘地被撞沉。一番激战后,波斯前锋舰队抵挡不住,被迫后撤。而正从后面增援的战舰并不知道战况,仍笛鼓齐鸣,猛往前冲。由于正值顺风,鼓成满帆的后援战舰冲入海湾,正好同后撤的前锋舰只迎头相撞,乱成一团。提米斯托克利见此情景,乘机指挥全军四面出击。波斯舰队进退两难,被冲撞得七零八落,毫无还手之力。海军统帅阿拉米西亚见败局已定,只得狼狈后撤。
薛西斯一世在山头上从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