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就拿出福尔曼拍摄的照片给他看。接着,我告诉他,军队抢走老百姓的粮食,这个老家伙说这不可能。我说真的是这样。他便开始相信我,动笔记下我们旅程的时间、地点。他把这些记在他自己的小本子上。
光环在消失,偶像在破灭。
可以想像曾在美国风光十足的宋美龄,看到白修德关于河南灾情报道时的恼怒表情。更何况《时代》老板卢斯是美国舆论界最支持蒋介石的代表,宋美龄在美国访问期间的许多活动都是由卢斯操办。
据白修德说,宋美龄看到他的报道后大发脾气,曾要卢斯解雇他。不过,卢斯拒绝了。
这只是开始。
赛珍珠也发言了。
赛珍珠的传记作者写到,在宋美龄离开白宫不久,赛珍珠应邀前来与罗斯福夫人共进晚餐。赛珍珠向女主人提醒道,没有美国的高压监督,无论蒋介石还是宋美龄都不可能给中国带来民主。蒋委员长和夫人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正被自身带来的无能和腐败所吞噬。
罗斯福夫人后来准备以非官方使节身份访问中国,赛珍珠为此回复了一份长达十二页的有关中国形势的绝密备忘录。不过,这一访问后来取消了。
1943年5月19日,赛珍珠在《生活》画刊上发表《对中国前景的警告》一文。她在文章中指出,蒋介石在中国仍然被视为握有兵权的实力人物,不过,镇压自由的声音使他正逐渐丧失民心。他的成功,或者说他的生路取决于国民党及其内部核心的改组。
回到美国的史沫特莱,此时也改变了抗战初期对宋美龄的好感。
在1943年11月13日出版的《民族》杂志上,史沫特莱对一篇颂扬宋美龄的文章进行批评。那位姓崔的作者在文章中称:蒋夫人是“中国每一个伤兵的母亲”。蒋夫人“从来没有被时髦纽约的奢侈和浮华所迷惑”,而是穿戴得像一个质朴端庄的中国主妇,作为新生活运动的一位领导人,她被说成过着节俭的生活。断然拒弃与中国尊严的传统格格不入的那些时髦的无聊事务。
史沫特莱写道:
崔先生或许是混淆了宋家姐妹,他的那些说法可以用来描写孙逸仙夫人,却决不适用于蒋夫人。这篇短文或许是在蒋夫人带着一帮亲戚随从来到这个国家之前就写好了的。翡翠和钻石,水貂皮和黑貂皮,以及丝绸缎子,构不成节俭和简朴的生活,也与中国士兵和普通人民的艰苦生活完全不协调。
个人偶像的破灭,也就是对一个政权的幻灭。
7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正式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记者们蜂拥而至。白修德也在他们中间。
在从重庆动身之前,白修德收到了纽约总部发来的电报,说是《时代》周刊计划连续两期对太平洋战争的两位英雄作封面报道。第一位是麦克阿瑟,第二位是蒋介石。白修德回电说,只有如实反映中国的战局以及披露正是由于蒋介石的不合作才导致内战不可避免的事实,他才肯写这篇稿子。白修德代表他和同为《时代》工作的贾安娜在一份电报中同卢斯争论说,继续为一个独裁者和他的国民党政府辩解是错误的。
他说:“蒋介石的确是一个关键人物……可是,如果时代公司采取不加质疑、不讲条件地一味支持蒋的策略,这样则是对我们数百万读者的背叛,也是对关心此事的中国人的背叛。我们希望您能公正审慎地选择事实进行报道,并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来全面看待这个悲剧事件……否则,我们将看做这是对我们记者的不尊重,我们会考虑辞去现任职务回国。”
回到纽约的白修德,最终离开了使他在世界出名的《时代》杂志。
为《时代》工作的美国女记者贾安娜,最初是作为美国援华基金会的代表来到重庆的,她为宋美龄工作,也曾为国民党的国际新闻处撰稿。贾安娜说她喜欢宋美龄,但也注意到宋很专横。一天,她们在一个茶馆坐下,宋美龄毫无顾忌地抽起了烟,而周围墙上的告示上写着:“我们不吸烟。”这是她在新生活运动中提出的极其严厉的口号。贾安娜指着这些口号让宋美龄看。宋美龄无所谓地回答:“哦,那是对民众说的。”
几年后,贾安娜和白修德一起合作写出了批评蒋介石政权的《中国的惊雷》。
1946年,《中国的惊雷》在美国出版。
“开始我尊重他,以后我又为他惋惜,最后我鄙视他。”
在白修德他们心目中,蒋介石已从英雄的神坛上跌落了下来。
1937…1943年第40节 佩克的中国故事(1)
细节在历史画面中跳跃
——佩克的中国故事
1
1936年1月,美国人格拉姆•;佩克第一次来到中国。他走下天津码头,拿着笔,怀揣着画夹,他想认真看看中国,然后用画、用文字记录下他的见闻。在遍游中国一年多后,他回到了美国,带回的有沿途画的百余幅素描和速写,还有笔记。
佩克这次中国旅行的成果,便是他的第一本关于中国的书《穿越长城》(Through China;s Wall ),他以一个画家兼作家的敏锐目光和才华,生动记述了七七事变前后将近两年间中国的风云变幻和社会景象。该书1940年出版时,美国上下正密切关注着中国的战争局势,佩克以及他的书备受关注并获好评。也许美国国务院看中的正是他的这一中国经历和在《穿越长城》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将他派到抗战烽火中的重庆。佩克成了美国新闻处的官员。这次在中国,他一直呆到1948年,亲历了蒋介石政权由盛及衰的过程。他的特殊身份,他的综合才能,使他有机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中国。于是,在关注中国这段历史的异国的目光中,多了一双敏锐的眼睛。
佩克回到美国后,于1950年出版了他的第二本关于中国的书《时代的两种类型》(Two Kinds of Time )。在美国诸多关于中国抗战的著作中,他的这本书被誉为经典。他的同行、当年出任《时代》杂志驻华记者的爱泼斯坦在为《时代的两种类型》中译本写的序言中曾这样高度评价佩克:
佩克生前是我的朋友,但这并不是本书原著发表三十五年后,我再一次重读他的遗著时,对之加以称赞的原因。在许多外国人所写的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和战后中国的书里,这一本可称为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出众的笔法,题材多以亲自耳闻目睹为主。他栩栩如生地重现了许多往事的景象、声音和感受,还透过在当时所谓“大后方”的经历,重现了那个独特的动乱时代所意味着的一切。
佩克的著作给予人们深刻的印象和炽热的希望。他是一个心胸开阔、思想明朗的作家,善于逻辑思维,很实事求是,掌握材料丰富详尽,把故事讲得娓娓动听。
不幸,充满冷战及其余烬的漫漫长夜吞噬了他的创作愿望,最终毁掉了他的健康,以致使他过早地夭逝而宿愿未偿。但是,他依然活跃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他仍然是那么欢快,幽默。历史已真正实现了他的乐观主义。
《时代的两种类型》中译本1987年由三联书店出版。译笔相当精彩,但书名改为《一个美国人看旧中国》却颇为不佳。2001年7月访问华盛顿时,我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借出原作翻阅,发现书中原来还有百多幅插图,它们均为佩克在中国时画的速写或漫画,与文字相得益彰,为战时中国的历史场面和日常生活留下了具体而生动的画面。中译本舍插图而不用,实在可惜,如有机会再版,或许可以弥补之。
1937…1943年第41节 佩克的中国故事(2)
2
佩克1936年初到中国时,只是要把这里作为他环球旅行的第一站。他在《穿越长城》开篇就这样写道:“当我1936年1月抵达中国时,我是一个旅行者,希望在中国逗留两三个星期,以此作为我环游全球的第一站。从旅行者角度而言,初次抵达颇令人满足。”他没有想到,这一满足最终改变了他的计划。他由北平北上深入今天的内蒙古一带,回到北平后,又取道上海,走三峡到四川,最远到了大渡河才返回。计划中的两三个星期,最后变成了将近两年。
从此,佩克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在这一点上,佩克与不少和他同期来到中国的美国人颇为相似。斯诺初到中国时也没有计划久?
小说推荐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全集【实体书精校版】作者:路卫兵类型:历史传记内容简介微历史,顾名思义用微博体写史。涵盖了国学大师的真性情、文人风骨、军阀的趣闻逸事、小人物的话语等百年语录精粹。并配有大量稀见图片,影像连缀,俨然1840—1949历史剪影,现代版《世说新语“微历史”诞生记⊙时人感
- 最新章:1949历史现场-第60章
- q版历史 在爆笑中学习历史
- 《Q版历史》前言 尽管陈平很贪,但他的贪和现代意义的贪截然不同。首先,陈平大肆收受财物,是受当时汉政权管理方式的局限,所有的将领主要是靠自筹经费来养活部下,陈平受金,是作为部队活动的经费,为行军打仗提供经济来源,在当时封建私有制的条件下,陈平的个人财产和由他控制的活动经费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其次,刘邦
- 最新章:第57章
- 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
- 作者: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 相关内容李亚平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1 与易中天、于丹不同“李亚平式”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问世 与易中天、于丹式的解古说史不同,著名旅美学者李亚平自成一家。当他的新作《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的问世,独树一帜的“李亚平”式解读
- 最新章:-在历史的拐角处-第31章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 作者:刘灿荣】推荐序 1很难想像,曾为武侠少年的灿荣,几经人生的周折,在鬓发微霜之时,竟也热衷于勾沉历史、思辨生命的寻索。回望学生时代,我经常看着灿荣意气昂扬地站在讲台上,传述着从杜牧到郑愁予的古今诗话。有时又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书、剑、酒一再伸展、呼吸、挥洒在校园感性的岁月中。离开校门之
- 最新章:向历史借IQ-第27章
-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作者:忆江南【由文】历史新课堂第1章 历史没有那么美事实上,历史远没有那么美。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
- 最新章:第57章
- 世界近现代历史复习资料(上、下)人教版
- ★第一节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一、欧洲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1、技术进步①纺织业,手摇纺车取代了手捻纺锤,15世纪末出现脚踏自动纺车;采矿业,畜力或水力抽水机,提运矿石的绞车(生产力的发展 冶金业,较大的高炉和利用水轮或风力的风箱②中国古代的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
- 最新章:第23章
- 黑历史在晃
- 作者:舍木氓生 简介 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长是个MB 文案 沈厘是个即使捧红了也洗不白的演员,黑历史随时在全世界晃来晃去 贺灼川是个性格阴沉偏执的高干子弟,黑历史全都被秘密地藏在暗处 看起来是好人的未必不坏,看着像坏人的或许心肠比谁都好 从小不被善待的人根本没资格去衡量对错,众星捧月的人压根不在乎对错
- 最新章:第31章
- 每次醒来都在案发现场
- 《每次醒来都在案发现场》作者:研研夏日文案:自从江影帝搬了家,离奇的事情就发生了。他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在别的地方醒过来。第一次是在隔壁小区的垃圾箱旁边,身着花裤衩的江然一脸茫然的看着对他拍照的路人,以为自己是在做梦。直到早起的买菜大妈捏了捏他的脸,道“别说,长得还真像明星,细皮嫩肉的”当天头条变成了:
- 最新章:第168章
- 我在现代的农场主生活
- 文案:名满天下的大御医许仲卿重生了 这里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政治风云,也没有动荡不安的王权更替,有的只是青山绿水和安逸朴实的乡村田野,许仲卿表示很满意 这一世,他打算悠悠闲闲做个农场主就好,万万没想到…会遇到上辈子的死敌傅景容 PS: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勿考究 内容标签 古穿今 种田文 搜索关键字
- 最新章:第10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