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竦南附冢骸 ?br /> 战后第三日,天正黎明,我为枪弹之声惊醒,日人又大肆屠戮。我出外看见一武弁带兵一队追杀三人。有一人手抱一无衣服之婴孩,其人急走,将孩跌落。一点钟后,我见该孩已死,二人被枪弹打倒。其第三人即孩之父,失足一蹶,一兵执枪尾之刀者即时擒住其背。我走上前,示以手臂上所缠白布红十字,欲救之,但不能救止。兵将刀连插伏地之人颈项三四下,然后去,任其在地延喘待死……
克里尔曼是先行者。
来到中国的西方记者们,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日本的一举一动。他们中的不少人虽然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利益,很大程度上是从维护西方列强们在中国的利益来选择报道的。但是,他们中也有这样的人,当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目击历史事实时,当他们凭着记者的职业敏感捕捉新闻线索时,当他们怀着良知报道事实真相时,就有可能因不满于日本对中国日益膨胀的野心而摆脱历史的局限,发出同情和倾向于中国的声音。
4
端纳乘坐的火车在第二天晚上抵达北京。
出了北京站,穿过拥挤的人群,端纳坐上了人力车,直驶美国公使馆。街道两边的店铺已纷纷关上了店门,繁忙喧闹的一天结束了。车子驶过,在他们的身后传来了麻将哗哗啦啦的声响,偶尔还有几声婴儿的啼哭。街道上过往的男男女女都裹着厚厚的棉衣,载着端纳的人力车夫飞快地奔跑。
到了美国公使馆,公使芮恩施已经在门口迎接他,这位通常十分镇静而且保守的公使显然警觉起来了。
“最险恶的勒索开始了。”芮恩施说。
“我并不感到意外。”端纳平静地答道。
公使把自己所知的有关东京的情况告诉了端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端纳的游说下,中国也匆匆地宣布对德宣战,并收回德、日对山东的占领权。1915年1月18日,就在中国收回日本对山东的占领权的当晚,日本驻北京公使日置益来到天坛,面见睡眼惺忪的总统袁世凯,宣读了日本的“强烈不满”,然后他用手杖重重地敲着桌子,留了一份威胁性的文件后扬长而去。
日本公使走后,袁世凯气急败坏。事后,一位见到过文件的中国高官几乎含着眼泪告诉芮恩施说,日本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要是接受的话,必将断送中国的独立,使之沦为日本国的附庸。
芮恩施最后对端纳说,日本人声言一丝风声都不能透露。很明显,中国人的嘴给封住了。他们受到了威胁:万一泄露秘密,因此而引起的后果自负。
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国际阴谋已经付诸实施,受害国却因惧怕更多地遭受凌辱而保持缄默。如果要把即将发生的事实公之于众,就要弄清楚事实的真相。
夜色中,端纳走进位于东总布胡同的周自齐财务总长的公馆。见过文件的周自齐不敢公开透露详情,端纳便建议:“我把认为日本可能向中国提出的要求都开列出来,你可用铅笔将其中不对的划掉。”
他们开始了一场特殊的笔谈。
端纳先开出一串要求,周自齐用铅笔将其中的几点划去。对端纳没有想到的内容,周自齐就加以启发,如问:军火在哪里制造呢?端纳便写下“兵工厂”,控制兵工厂正是日本的要求之一。就这样,端纳写下了他所能想到的日本会提出的要求,周划掉一些,留下一些。控制若干条铁路,以及矿业、警察和军队,都在要求的范围之内。
端纳立即向《泰晤士报》发出电稿,对亚洲即将燃起的战火敲响了警钟。电文中说:“日本向中国要索的种种利权还未经官方公布,但据报它们包括以下各项……”
然而这条消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泰晤士报》还同时刊发了从日本发回的报道,报社的评论对端纳消息的可靠性提出疑问。
1911…1919年第6节 民国,风雨飘摇中(3)
在见过周自齐后的第二天晚上,端纳来到莫里森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寓所。一阵交谈后,莫里森站起来说要到书房去一下。端纳注意到,莫里森顺手整理了一下书桌上的文件,并故意在中间一摞文件上多按了一下,随后径直走出了办公室。
端纳心领神会,机会来了,他朝书桌走去,立即把桌上的那摞文件塞进大衣口袋。
端纳急忙赶到家中,打开文件一看,正是他一直为之奔走的“日本对中国二十一条要求”的全文译本。
多年来的记者生涯使他办事敏捷,端纳立即拟就了另一篇电稿,将二十一条全部内容发给《泰晤士报》,并通过美联社记者纪乐士同时刊登在了芝加哥报纸的头版头条。
历史记下了“二十一条”被披露的这一戏剧性的场面。
后来有研究者怀疑,这一过程是端纳为避免莫里森受牵连而特意虚构的。因为莫里森当时身为中国总统的顾问,无权泄露外交秘密。
事实上,从莫里森在此期间的来往信函看,他一直与端纳保持着密切联系,甚至深深介入了端纳的报道活动。
在端纳取走文件的第二天,即1915年2月11日,莫里森在写给袁世凯的英文秘书蔡廷干的信中说:
昨晚端纳向《泰晤士报》拍发了318个字的电讯,这是他从来没有发出过的最长的电文。他强调指出一个事实,即中国当局至今仍然拒不把日本的要求作任何透露。但是,他向《泰晤士报》担保,他所提供的事实是可靠的。
类似的消息也送给了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和美国的联合通讯社。西方各国政府对于日本所提要求的性质和程度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
端纳的电讯在2月12日的《泰晤士报》上发表,题为“二十一条要求纲要”,列举出日本提出的各款要求。端纳说:“日本向中国要索的种种利权还未经官方公布,但据报它们包括以下各项……”
但是,《泰晤士报》的编辑在这条电讯后面又加上这样一条按语:“据我们了解,日本对中国提出的要求,已经在上个月内通知英国外交部,而且法国、俄国和美国的政府也都已知道。日本政府的意愿是要把日本同中国的关系置于明确规定的基础之上。日本之所以这样做,看来首先是由于中国政府在战争开始时在德国的影响下所采取的态度。在得到关于日本要求的详细而确实的说明之前,必须暂不对要求的范围和性质作出判断。”
与此同时,端纳收到了《泰晤士报》发来的质询:“有关日本消息希予慎重核实。我们有理由相信来自北京各项传闻属于有人故意歪曲。”
是日本在欺骗世界。
日本不仅要求袁世凯对国内严守秘密,也担心英、美、俄各国知道真相,特别是条约第四号、第五号内容,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独占性,英美等国必不答应。正是担心这一点,日本对条约进行删改,向英、美、俄诸国送达的该文件抄本,只剩下原要求的前半部分的十一条,谎称这些就是它在1月18日提交中国的全部要求。
当端纳的消息发表后,拿到日本照会的那些国家,都不相信电讯中所列举的条款。《泰晤士报》驻东京的记者,根据删改后的文本发回消息,认为端纳的报道“大概是在德国挑唆下,为了在日本与友好国家之间制造麻烦而提出来的恶意夸张”。
莫里森很快知道了此中的详情。
2月16日,他在信中告诉蔡廷干:
我已确实得悉,日本没有向此间的英国公使馆发出这样的照会。日本的各驻外大使馆则确曾向美国、英国、法国和俄国的政府发出了照会。正是因为得悉这些照会,英国的《泰晤士报》和法国的《时报》才认为在北京的记者发回去的关于日本要求的报道是经过夸大与渲染的。
受到误解的不只是捕捉到独家新闻的端纳,甚至中国人也受到了来自英国媒体的毫无根由的指责。
《泰晤士报》2月13日发表社论《日本对中国的要求》:
要紧的是应当注意传到我们这里的详细情节并非来自官方,而是完全从北京发出的。中国人讲出来的消息常是靠不住的。目前,更有特殊理由必须极其谨慎对待这些消息,不管是从什么渠道传到欧洲的。
即使就我们昨天发表的北京版的要求内容而论,这些要求从原则上看不像是苛刻的,或者不讲道理的……它们看来既没有以任何方式危害中国的完整,也不违?
小说推荐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全集【实体书精校版】作者:路卫兵类型:历史传记内容简介微历史,顾名思义用微博体写史。涵盖了国学大师的真性情、文人风骨、军阀的趣闻逸事、小人物的话语等百年语录精粹。并配有大量稀见图片,影像连缀,俨然1840—1949历史剪影,现代版《世说新语“微历史”诞生记⊙时人感
- 最新章:1949历史现场-第60章
- q版历史 在爆笑中学习历史
- 《Q版历史》前言 尽管陈平很贪,但他的贪和现代意义的贪截然不同。首先,陈平大肆收受财物,是受当时汉政权管理方式的局限,所有的将领主要是靠自筹经费来养活部下,陈平受金,是作为部队活动的经费,为行军打仗提供经济来源,在当时封建私有制的条件下,陈平的个人财产和由他控制的活动经费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其次,刘邦
- 最新章:第57章
- 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
- 作者: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 相关内容李亚平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1 与易中天、于丹不同“李亚平式”全新解读明末清初历史大变局《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问世 与易中天、于丹式的解古说史不同,著名旅美学者李亚平自成一家。当他的新作《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的问世,独树一帜的“李亚平”式解读
- 最新章:-在历史的拐角处-第31章
-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 作者:刘灿荣】推荐序 1很难想像,曾为武侠少年的灿荣,几经人生的周折,在鬓发微霜之时,竟也热衷于勾沉历史、思辨生命的寻索。回望学生时代,我经常看着灿荣意气昂扬地站在讲台上,传述着从杜牧到郑愁予的古今诗话。有时又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书、剑、酒一再伸展、呼吸、挥洒在校园感性的岁月中。离开校门之
- 最新章:向历史借IQ-第27章
-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作者:忆江南【由文】历史新课堂第1章 历史没有那么美事实上,历史远没有那么美。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
- 最新章:第57章
- 世界近现代历史复习资料(上、下)人教版
- ★第一节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一、欧洲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1、技术进步①纺织业,手摇纺车取代了手捻纺锤,15世纪末出现脚踏自动纺车;采矿业,畜力或水力抽水机,提运矿石的绞车(生产力的发展 冶金业,较大的高炉和利用水轮或风力的风箱②中国古代的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
- 最新章:第23章
- 黑历史在晃
- 作者:舍木氓生 简介 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长是个MB 文案 沈厘是个即使捧红了也洗不白的演员,黑历史随时在全世界晃来晃去 贺灼川是个性格阴沉偏执的高干子弟,黑历史全都被秘密地藏在暗处 看起来是好人的未必不坏,看着像坏人的或许心肠比谁都好 从小不被善待的人根本没资格去衡量对错,众星捧月的人压根不在乎对错
- 最新章:第31章
- 每次醒来都在案发现场
- 《每次醒来都在案发现场》作者:研研夏日文案:自从江影帝搬了家,离奇的事情就发生了。他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在别的地方醒过来。第一次是在隔壁小区的垃圾箱旁边,身着花裤衩的江然一脸茫然的看着对他拍照的路人,以为自己是在做梦。直到早起的买菜大妈捏了捏他的脸,道“别说,长得还真像明星,细皮嫩肉的”当天头条变成了:
- 最新章:第168章
- 我在现代的农场主生活
- 文案:名满天下的大御医许仲卿重生了 这里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政治风云,也没有动荡不安的王权更替,有的只是青山绿水和安逸朴实的乡村田野,许仲卿表示很满意 这一世,他打算悠悠闲闲做个农场主就好,万万没想到…会遇到上辈子的死敌傅景容 PS: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勿考究 内容标签 古穿今 种田文 搜索关键字
- 最新章:第10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