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归省。群龙无首,高级军官拉帮结派,争权夺利。眼见政局动荡,秩序混乱,资产阶级和社会各界亟盼一位孚众望、有权威者出来收拾局面定国安邦。然而遍视国内,并无合适人选,形势又日趋恶化,不约而同,上下人等都将目光转向传统的权力与秩序的象征——国王。
1660 年元旦,暗藏的王党分子、原驻苏格兰军队司令蒙克将军率7000人马南下,进入伦敦,挟兵威控制局势,召集一班长老派议员和王党分子,重开议会,决议恢复王政。
此时查理二世正避居荷兰,隔海静观国内事变,闻知复位有望,大喜若狂,当即做出3 点保证,又称“布列达宣言”:其一为不追回革命期间被没收分配的土地财产;其二为大赦一切反对过君主制的人;其三为停止宗教迫害,今后信仰何教听随自便。
国人原还担心王室回国反攻倒算,今见查理二世信誓旦旦,其言昭昭,甚合所愿,于是打消顾虑,一致拥护查理二世回国复位。1660 年5 月末,查理二世回到伦敦,登临大宝。斯图亚特王朝从此复辟。
各位看官想必不解,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已有当初,何来今日?欲究其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沧海桑田,翻云覆雨,世事从来如彼。自昔1640 年,英国历经战乱,生民涂炭。人心无常,久静思动,久乱思定,也是自古皆然。说到底,国王、议会、长老派、独立派、护国主,无论何人掌权,于平民百姓又有何干?一样总是吃饭干活,干活吃饭。只要让平民百姓饭吃得饱,衣穿得暖,屋住得安,活有得干,又管他是共和还是王权?管他叫甚名号,奉甚政见?谁知道封建贵族压迫与资产阶级剥削有何两样?谁分得出哪是护国主独裁,哪是国王专断?又有谁能断得清17 世纪英国革命这一段公案?
那查理二世回国之后,初时立足未稳,谨言慎行,严守3 点保证。其后羽翼渐丰,慢慢便露出真面本性。为报杀父之仇,他以“弑君”罪名,将当年在查理一世死刑判决书上签名者通通处决偿命。又挖坟掘墓,将去世已久的皮姆、克伦威尔、布拉德肖等人遗体拖出,鞭尸枭首,扔入粪坑。一着得逞,更加放心大胆,逆施倒行。他将英国重要海外商贸据点敦刻尔克卖与法国,换回20 万镑补贴王室日用。又重建国教会,对清教徒的迫害政策也重新实行。更有甚者,他竟倾心于天主教会,欲以“王权神圣”教义助其恢复专制。王后来自西班牙,本来就是天主教徒。此时王弟约克公爵又娶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公主续弦,不久自己也公开皈依,成为天主教徒。
王室明显的天主教倾向,令英国臣民深为忧虑,人们头脑中还保留着“血腥玛利”时代的可怕记忆。最为担忧的是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他们当初多由购买教产起家,若是天主教会复辟收回教产,他们现有的财产土地就将全部失去。于是他们发起抵制活动,抵制的矛头直接指向王弟约克公爵。
原来查理二世的王后不育,查理虽有私生子,依制不能继承王位。因此当今第一顺序继承人便是王弟约克公爵。王弟已经公开皈依天主教,若是由他继位,天主教的复辟便将确定无疑。于是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提出《排斥法案》,要求将约克公爵排斥在王位继承顺序之外。
《排斥法案》在英国政界掀起轩然大波,所有的政界人士依其对该法案的态度分成两大派别。拥护该法案者多为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他们被对方骂作“辉格党”,意为“苏格兰马贼”。反对该法案者多为旧日王党和国教僧侣,他们被对方诟为“托利党”,意为“爱尔兰歹徒”。辉格、托利本来都是相骂的污言秽语,英人偏有这份幽默,来者不拒,后来便用作本党的标记。查理二世既倾心天主教,当然袒护乃弟。他制止议会讨论《排斥法案》,继而又将议会解散,终于使该文件未能成为法律。1685 年查理二世中风去世。临终之际,由天主教神父为他行了终敷礼。约克公爵兄终弟及,登基加冕,称詹姆士二世。
詹姆士二世自幼生长军旅,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粗鄙少文,傲慢无礼。
他的前妻是个国教徒,生下两个女儿后患病死去。此后他又续娶天主教徒、意大利公主为妻。即位伊始,他便公然到天主教堂行星期日弥撒,又允许天主教徒与国教徒享受平等公民权利。以后愈发张狂,竟无视法律,任命天主教徒担任军队、政府和学校各种官职。国内僧俗民众起而抗议,他一手关闭议会,一手将国教会7 名主教关进了监狱。全国臣民愤怒无比,连托利党也对詹姆士二世失去信任和敬意。人们本来还存在希望:詹姆士已然55 岁,想来不久于人世。他死后将由其长女玛丽继位。玛丽信仰从母,乃是国教教徒,其夫荷兰执政者威廉则是坚定的新教徒。只要他俩继位,天主教复辟的噩梦自然就会消除。孰料1688 年6 月,詹姆士二世老来得子!此子继承顺序当在玛丽之前,而他却随同父母是个天主教徒!于是人们最后一点希望破灭,不得不另觅他途。辉格、托利两党联袂,以英国议会名义,密信邀请威廉与玛丽即刻来英登位。
那威廉早有问鼎不列颠之心,只苦没有机会。闻得英国议会盛情相邀,乐得推舟顺水,当下发表宣言,声称将出兵英伦,捍卫“新教、自由与国会”。随后挥师横渡海峡,11 月初,在英国西南部大举登陆。
詹姆士二世听得报告,虽恨女婿无情,却也并不慌张。在他想来,威廉此举实为蚍蜉撼树不自量,所部不过万把人马,岂能敌得英王麾下4 万精兵强将?谁知事有意外,猝不及防,海军先自集体驾舰向威廉归降,接着骑兵倒戈,陆军又拒不出阵抵抗。詹姆士连下数道手谕,对前线将士严辞相逼,不料那军队总司令索性率部起义!此时各地臣民亦纷纷揭竿而起,连次女安妮公主也星夜逃出伦敦,表示与父王脱离干系。众叛亲离,难以御敌,只能是“三十六着,走为上计”,于是詹姆士携妇将雏逃至法兰西。威廉兵不血刃,顺利进入伦敦。
这次改朝换代虽也兴师动众,却无任何流血牺牲。英人认为,这种和平的方式值得推崇,故而将这次事件名之为“光荣革命”。
大事既毕,威廉与玛丽于1689 年2 月正式登基,共同加冕为英国国王与女王,称“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人称这种统治模式为“共主政治”。绵亘半个世纪的革命至此告一段落。当初资产阶级发动革命时,目标是限制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如今这一目标终于实现。威廉和玛丽即位之初,议会便向两位新君主提交一份文件,名曰《权利法案》,规定今后君主治国必须依据法律,必须尊重议会权利。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收赋税,亦不得中止任何法律之效力。威廉和玛丽接受了《权利法案》,这样便使“议会高于王权”、“法律高于一切”的君主立宪制原则正式确立。《权利法案》还规定,今后天主教徒不得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以后议会又制定《嗣位法》,明确规定玛丽与威廉死后,由玛丽之妹、国教徒安妮公主继位;安妮死后,由斯图亚特家族的远亲、信奉新教的德意志汉诺威选侯继位。这样便彻底断绝了詹姆士二世及其子孙回国继位的可能性,确保天主教不能在英国复辟。正是:迎来女婿双贤主从此君王立宪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庇走 私竟开耳朵 战夺领 地遂启七年争立宪君权原有限,况且乔治乐放权。
国事蜩螗谁料理?
内阁秉政首相贤。
话说1688 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虽说未发一枪一弹,却是政制大变,焕然一新。自古以来,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议会亦如是,系由君主召集,为君主效力,其地位乃是君主之臣仆。君主则凌驾于议会及议会所立法律之上。尊卑上下,秩序井然。光荣革命却开启新制,如今乃是议会邀请威廉与玛丽来做英国新君主,这“新”便新在,虽有“君”之名份,却无“主”之权力。一则被邀之人只能是“客”,发邀请者方能为“主”;二则既是“客”的身份,万事便作不得主,只能悉听主便,一应主持国政,主张大计,权力全在议会。尊卑之分仍存,而上下关系已颠倒。于今乃是议会高于王权,法律高于一切,威廉与玛丽只能听命议会,服从法律,所谓立宪君主是也!是故从此以往,英国历史当中,君主角色渐渐淡出,而?
小说推荐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 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港“五月花号”泊靠海湾,木制帆船,粗麻缆绳。岸边木屋散落,室内木床、木桌。屋外菜地葱绿,篱笆整齐有序,锄头、木铲落于地旁。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块大墓碑,铭刻所有死者姓名,四周缀满野花。印第安人雕像站立一旁,活生生一幅开发美洲之图像。是年1620 年,正是中国明光宗泰昌元年 有人云“美国
- 最新章:-美国史演义-第62章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清史演义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
- 最新章:第194章
- 南北史演义
- 作品: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内容简介 汉晋以降,外族渐次来华,杂居内地。嗣是五胡十六国,迭为兴替。后来弱肉强食,彼吞此并,辗转推迁,又把十六国土宇,浑合为一大国叫作北魏。后来北魏又起内讧东分西裂,无暇顾及江南,所以江南尚得保全。及东魏改为北齐,西魏改为北周,西土又分作为三分,周最强,齐为次,江南
- 最新章:第20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