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下卷)》第50章


呷ㄖ兀院眨P恼愿咚圆还蝗非校闩沙鎏厥骨巴さ鞑榍榭觥:芸欤钏沟弥苏飧鱿ⅲ欧⑾肿约褐辛苏愿叩募榧啤?br />
第90节:新读史记(下卷)(90)
虎落平阳
不久,二世到甘泉宫欣赏摔跤和杂戏表演,赵高正巧有事出门,不在他的身边。李斯虽然还是不能见到天子,但是这次,他却想尽办法把奏章呈送到了二世面前。在奏章中,李斯揭发了赵高的罪行和放纵赵高揽权的潜在危险,内容大致是:“臣子与国君一样大权独揽,一山不能容二虎,这样国家就会有战乱的危险了;妻妾的地位如果与丈夫看齐,处处要求平起平坐,那么家庭就会失去和睦。如今,赵高独揽了朝廷大权,他的权势与陛下没有两样,这对陛下可不是一件好事。从前,司城子罕当了宋国的丞相,他亲自执行刑罚,用强硬的手段处理政务,要群臣亲近他,百姓害怕他,一年之后就夺取了王位。田常曾经是齐简公的臣子,他的爵位在国内无人可以匹敌,自家的财富竟然与公家相等。他施行恩惠,得到了百姓、大臣的拥护,然后暗中窃去了齐国的政权,先后杀害了大臣宰予、齐简公,最终成为国家的新主人。这些事情是天下所共知的。如今,赵高有邪淫的心肠、叛逆的行为,这就如同当年的司城子罕,而他的私人财富也好比当年的田常。赵高一并使用这两人的叛逆手段,窃夺了陛下的信任。陛下如果不提防他的野心,恐怕他早晚会叛乱的呀!”
二世回复李斯说:“丞相昏了头吧?赵高原本是个宦官,虽然生活安逸,却从未随心所欲,到处惹是生非,几次遇到危难还衷心耿耿,真心实意地为朕办事。他廉洁奉公、待人和善,自从进宫以来,就是因为忠诚可嘉,才得到先帝的提拔,因为讲信用才能拥有现在的禄位。朕确实认为他是贤良的人,而丞相却怀疑他,丞相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用心啊?况且朕年轻时就失去了父亲,没有什么大智慧,不懂得治理国家,而丞相也老了,恐怕也没法长久地辅佐朕处理朝政了。所以,朕不把国家托付给赵高又托付给谁呢?赵高为人清廉、勤力,对下能够了解民情,对上可以称合朕心,丞相不可以怀疑他。”
李斯还是不甘心,他再次呈递奏章,说道:“陛下的想法错了!赵高原本是个卑贱的人,根本不懂得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他只知道没完没了疯狂地聚敛财物,耍弄权术独揽大权,现在他的权势地位仅次于陛下,因此,臣认为他对国家社稷是个危险。”二世没有回复李斯的这个奏章。因为他内心里已经深信赵高。他恐怕李斯私下里杀死赵高,于是就在赵高回宫以后,把李斯的这些话告诉给了他,提醒他提防丞相的迫害。赵高装出一副可怜、无辜的样子,流着眼泪对二世说:“丞相所忧虑的只有我赵高,臣死以后,恐怕丞相就要干田常所干的事情了。”说完,赵高竟然泣不成声,二世完全被赵高蒙骗了。心里十分痛恨李斯陷害自己的铁哥们赵高,便下定决心要处置他。于是,二世下诏,将丞相李斯下狱,交给郎中令赵高审理。
后悔莫及
李斯被关押在监狱里,受尽了赵高的严刑拷打。他仰天长叹,自言自语道:“唉!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我怎么能够为这种人出谋划策呢,这不是与虎谋皮吗!从前,夏桀杀死了关龙逢,商纣杀死了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了伍子胥。这三个臣子,难道不忠吗?可是他们都不免一死。为忠心而送命,这可以说是侍奉错了君主。如今,我的智慧不比这三人,而二世的昏庸又超过了那三个昏君。我因为尽忠而被杀死,真是活该了。二世啊,你现在治理天下的方法,简直就是胡闹,就像小孩过家家一样。你杀害兄长而自立为皇帝,然后又杀害忠臣、尊崇下贱的宦官,大兴土木,横征暴敛。我并不是没有劝谏,只是你不肯听从。古代的明君,凡事都有节制,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就不做。而如今,你有诸多暴行,无尽无穷,天下人是不会服从你的。现在,造反的人已经占据了半壁河山,可是你还是执迷不悟,继续任用赵高。看来,我朝的命数就要尽了,先王啊,我有负您的嘱托啊!”
当时,二世命令赵高负责李斯案件的审理工作,为他定好罪名,名正言顺地处理他。赵高责问李斯和他的儿子李由有关联络暴民谋反的情况,李斯大呼冤枉,结果赵高采用老办法,将李斯的宗族、宾客全部逮捕审问,牵连援引。赵高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忍受不了痛苦,只好委屈地承认罪行。他之所以没有选择自尽,是因为他自负能言善辩,为国家立有大功,而确实没有谋反的动机,因此,希望得到机会上书辩解,最终被赦免。于是,李斯在监狱中上书二世,他在书中历数了自己对秦国做出的贡献,希望通过这种晓之以礼、动之以情的办法挽救自己和家人、朋友。但是,有一点是李斯所意料不到的,那就是,赵高在暗中操纵着一切,他一定会置自己于死地。果然,赵高命令监狱官把李斯的上书找个旮旯扔了,说道:“一个囚犯有什么上书天子的权利!”
第91节:新读史记(下卷)(91)
不久,赵高指使他的私党,分成十几批,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等官员,轮流去审讯李斯。李斯没有看穿到赵高的阴谋,便改了口,如实对答,想通过他们为自己伸冤。而赵高总是不断派人严酷地拷打他,后来,二世派人向李斯验证口供。而李斯却认为这与前几次一样,都是赵高派的人。于是,为了免遭皮肉之苦,他便承认了自己所谓的罪行。二世看到了李斯的口供,高兴地对赵高说:“要不是多亏了你,朕几乎被李斯这个奸臣出卖了!”朝廷派专使前往三川郡审问李由,但是专使到达之前,李由已经被起义军杀死。专使回京以后,正好李斯已经被定罪关入死牢,于是,赵高就随便伪造了些李由谋反的罪状,二世爽快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二世二年七月,朝廷判决李斯五刑罪,先是押到咸阳集市上处以腰斩。李斯与他的儿子被一同押赴刑场。在路上,李斯回头对他的次子说:“我还想再和你牵着黄狗,一同到上蔡城的东郊去追逐狡兔,这愿望恐怕是再也实现不了了!”说完,父子俩人相对哭泣。就这样,堂堂的大秦朝的开国丞相被夷灭了三族。
英雄末路
他们放弃了成为霸主的机会,选择了甘为人臣的命运。
作为人臣,他们建立了赫赫功勋。
然而,功高盖主引来的人生悲剧,却无法逃脱。
生死之交
张耳是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信陵君魏无忌的门下做过宾客。后来,张耳犯了法,被迫流亡他国。他曾经匿名流窜到了外黄(今河南杞县东)地区。当时,外黄有一位富人,他的女儿十分漂亮,但是却嫁给了一个平庸愚蠢的丈夫。因此,女子逃离了夫家,投奔到父亲的一位老友家中。这位老友向来十分了解张耳,见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就对该女说:“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位好丈夫,就跟从张耳吧。”女子听从了他的话,并且请这人做主,与她原来的丈夫离婚,改嫁给张耳。那时候张耳打算到处去交游,广交朋友,妻子家中很富有,于是用重金资助他,后来,张耳因为慷慨好施,名声大了起来,千里之外的宾客也来做客。再后来,张耳在魏国做了官,担任外黄的县令,名望更加高了。陈余便在这时投奔到了他的门下。
陈余也是大梁人,他爱好儒家学说,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今河北省定县东南)地区。当地有位富人名叫公乘氏,他知道陈余不是等闲之辈,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后来,陈余得知了张耳的大名,且两人又是同乡,所以,便去投奔他。陈余年轻,就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于是,两人之间结下了生死般的情谊。
秦国灭亡魏国的时候,张耳家住外黄。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曾经多次与张耳交游,在其门下为客达几个月之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秦国灭亡魏国以后,听说张耳、陈余二人是魏国的名士,认为此二人不能为己所用,便想杀了他们,于是就悬赏:张耳价值千金,陈余价值五百金。无奈,二人只得改名换姓,一起逃到了陈县,充当里门的看守,维持生活。两人看门,相对而立,一站就是一天,吃尽了苦头。一次,里中的官吏认为陈余犯了错,就用鞭子抽打他,陈余心想:“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