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绪论1.甲骨文?2.金文3.《尚书》 ?4.《诗》5。 《春秋》与《左传》6。 《国语》7。 《世本》8。?《战国策》9。?《史记》10。??《汉书》11。?《后汉书》?12。?《三国志》与《三国志注》13。??《晋书》14。?《宋书》15。?《魏书》16。?《世说新语》17。?《水经注》18。?《洛阳伽蓝记》??
绪论: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高等院校文科历史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学习各种典型的历史典籍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同时也向学生介绍中国历史史料学和中国?史学的发展概况。?所以说?,?中国历史文选不是古代汉语课程。它是在古代汉语课的基础上?,?对历史史料、历史典籍进行分析、运用?,?以进行史学的研究。但是?,?要分?析、运用史料,就必须对史料、典籍产生的背景?,?史料、典籍的写作以及?其版本流传状况进行一些介绍?,?所以中国历史文选课程必须有史料、典籍?的解题。
?另?…方面?,?要分析、运用史料、典籍?,?就必须能够对史料的原文能够进?行充分的阅读和理解。所以?,?中国历史文选又有与古代汉语课程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对历史史料进行字句的讲解。我们学生必须对一些基本的语法、?词汇、句子能够掌握?,?可以对其进行解释和翻译。
?历史文选课程的学习?,?要兼顾以上两个方面。只有这样?,?才算达到历?史教育专业的水平?,?能够阅读一般的历史典籍?,?对其进行分析和运用?,?以?进行历史学的研究。我们在学习历史文选课的过程中?,?还要必须和我们的中国古代史通史的?学习结合起来?,?尤其是有一些历史的史料典籍在古代史的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如果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对我们的专业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这也就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这里?,?有中国历史之父一一司马迁的伟大作品《史记》?,?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我们要想了解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那么只有阅?读历史典籍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而要阅读中国的历史典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必须学好中国历史文选这门课程。
??要学习好中国历史文选?,?除了我们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原则以外。在这里?必须要提一些方法和要求?,?一是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字、词汇、语法?,?这是我们学习历史典籍?,?阅读历史典籍所必需的。二是必须要多读一些优?秀的选文?,?不仅能够阅读?,?还要能够解释清楚其中的字、词?,?并进行翻译?,?能背诵就更好了。第三?,?在此基础上?,?我们作为历史专业的本科生应当能?通读一到两部著名的历史典籍?,?比如《史记》、《左传》、《资治通鉴》、《汉?书》、《三国志》等史学名著。这些著作?,?不仅是优秀的史学名著?,?还是出?色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们可以说是受用无穷。《历史文选》课自陈垣先生创建以来,在历史专业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的开门之钥,但由于它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高中阶段学生们学习过古文,但那只是翻译、掌握一些古汉语知识,领会的是文章的语境、意境。现在大学阶段学习古文,从历史专业角度讲,已不是文章的本身了,而是它的史料价值,是想让学生通过文选的学习,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伴随着这种能力的提高,知道如何利用原始史料解读历史,这无疑任重而道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往往因此而却步。为此,本人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思路,结合其他文选教材,几经整理添充,形成以字词释义铺路、以文献与读史知识点缀,以文献典籍使用能力落脚的教案整体框架。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文章的阅读不那么干巴巴,史料分析不那么枯燥,本教案又采取了两个辅助手段:一个是本人手绘的地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地理概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一个是本人搜集的古器物之类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有物可睹,使学生对历史有个立体的理解。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文选教材?,?是四十年以前?,由著名的史学大家周予同?先生主编的。这部教材?,?解题清楚简洁?,?选文经典?,?注文解释详细、得当?,?而且经过几次修订?,?没有字句、标点等方面的错误?,?选文的版本都使用的?善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中的经典。当然?,?由于时代的原因?,?今?天看来?,?可能会有一些不足?,?这在我们讲课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补充?和修正。
关于《中国历史文选》课的注意事项
一、《中国历史文选》这门课程的设置及地位
1、创始人:20世纪20年代初北大史学系的陈垣先生。
五四运动后,中等学堂的课本改用白话文,解除了古文字对青年人的桎梏。但读史仍需接触古籍,而且作为史学系的学生也应该掌握目录学知识,因此,陈恒先后设置了《史学名著选读》及《史学名著评论》两门课程。
2、设置:建国后,50年代,教育部开会讨论课程设置,其中中国历史文选和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两门课就源于陈坦先生的想法。
《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 建国后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文选课教材)
《中国历史文选》(辽宁大学)
《中国古代历史文选》(北师大)
《中国历史文选》(张大可、徐景重)
3、地位:专业课程、基本课
二、授课重点:1、繁体字与句读。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當刑而王”。及壮,坐灋。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當刑而王,畿是乎?”2、字词释义。3、史料价值。
参考文献:1、张舜徽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2、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3、吴树平《二十四史简介》,中华书局1979年版。
4、李宗邺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5、高振铎主编《中国要籍介绍及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
7、贺卓君主编《中国历史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文献教研室编《中国古代历史文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9、刘重来主编《中国要籍介绍及选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10、杨绪敏主编《中国历史要籍研究资料辑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1、阙勋吾主编《中国历史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2、张衍田编著《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刘乃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
14、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一、甲骨文??
重点?:?武丁卜辞。难点?:?甲骨卜辞程式。?
解题?:?一、甲骨文定义: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早期文字史料。这种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内容大部分是占卜的记录。甲骨文起初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出士?,?又叫?契文、卜辞或殷墟文字。?
二、甲骨文的发现?:?清朝光绪年间?,?北京的中药店里出售一种药材?,?名为?“?龙?骨?”,?主要来源于河南安阳?,?当地的农民在耕田、建房的时候?,?不断地从地?下挖出一种甲骨?,?当时的农民不知它为何物?,?就把它当?“龙骨?”出售给了?药铺。?1898?年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这龙骨并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一种出土文物。上面有刻画的符号?,?这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关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还有这样一个故事?:?王懿荣一次身患疾病?,?就叫家人去药铺?买药。药卖回来后?,?他发现药中的龙骨上面刻画有一些符号。王氏是一个?金石学家?,?对古玩、文物有着特殊的嗜好?,?对这种刻有符号的龙骨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四处查访?,?得知这种龙骨出自河南?,?于是亲自到河南进行了?考察?,?又找到了?300?多片刻有符号甲骨。经过考证?,?王氏发现许多符号记?载的是商朝帝王的名字?,?而且形状奇特?,?于是就断定这种龙骨就是商朝的?遗物。于是甲骨文被发现了。可以说王
小说推荐
- 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 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 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 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先从国家与 财富的关系谈起
- 最新章:第11章
- 历史的云雾-高华文选
- “肃AB团”事件的历史考察距今69年前,一场大规模的革命恐怖浪潮席卷中共领导的江西苏区。在一轮名曰“肃AB团”的大清洗中,几千名红军官兵和根据地内的党团员及普通群众惨遭杀害。干此事的并非中共的死敌—蒋介石和国民党,而是根据地的中共党组织和由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这段史实以后随着毛泽东在中
- 最新章:高华文选-第72章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李国文历史散文合集 作者:李国文
- 李国文 我们知道《永乐大典》1408年成书,全书22877卷,装订成11095册,由两千多名写手抄成,合计3.7亿个汉字,是清代《四库全书》问世前的一部史无前例的类书,也是体现国力的宏大浩瀚的文化壮举。可惜,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部分被焚毁,未烧掉的也被劫掠一空。现在,存世约800余册,散在世界各
- 最新章:第56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
- 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
- 要想把别人拉入你的局,一定要“抚摸”他,使他感到舒服;一定要和他建立一种认同关系,使他愿意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是一种掩盖。设局要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甚
- 最新章:第58章
- 2809-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
- 要想把别人拉入你的局,一定要“抚摸”他,使他感到舒服;一定要和他建立一种认同关系,使他愿意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是一种掩盖。设局要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甚
- 最新章: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第58章
-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
- 1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
- 最新章:第2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