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怡香》第4章


门内开了半个扇儿,打里头出来一个守门的婆子,看到马上的人,低头弯腰便行了礼,马上的人稳坐着,连马也不下,指着门内不知在说着什么?
那守门婆子,右手指着内门里不知回应着什么,片刻,进去,又一阵儿风似地卷出来,点头哈腰,不一会从院里抬出一顶青布小轿儿,轿边两个小丫环紧着碎步子跟着轿子转了个方向,又看到那打马的主儿掉转了马头,跟在轿后,慢慢向着苏怡香这边回转过来!
苏怡香这会又把他看个清楚,真个是风神郎俊,如二郎神下凡,天的佛爷,真正儿的好看。
苏怡香感觉到一股冷风犀利,如箭穿透的身体,冷不丁打个哆嗦,收起了目光,仿似无意间,掉转个身子,慢慢往前行去。
自家的轿子正好迎在自己前头,苏怡香提起水蓝色湖杭绸的直缀袍角,低了头,将如柳腰肢儿一弯,进了轿内!
再转过身来坐正了,就听得轿夫的声音:“姑娘这是先走那边儿!”
苏怡香道:“去东街!”
兰芝走在轿边上,正好跟在那前面来的轿儿后。
两顶轿子忽闪闪就出了小巷。
一顶离开了群,向东走,一顶随在那青骢玉马的身后,回了赵府。
兰芝一张脸儿涨得通红,走得路儿如喝了清酒,嘴里喃喃道:“莫不是做了梦,怎就见着二郎神君!”
苏怡香从轿窗里伸出一截藕臂,揪着兰芝的耳朵一下:“看你真的是在做梦,白日梦!”
兰芝喜笑着对着窗里的苏怡香。
苏怡香和兰芝两人说笑着,到了东街布庄门口,轿夫倾倒了轿子,苏怡香从里走出来,放眼看了看布庄上四个鎏金大字“苏家布庄”
嘴角微微翘起,这是三年前父亲开布庄之时,自己写的四个大字,现在看来,因着手腕力道不够,还是有些软了,要是再加把力道,这字是顶顶的一个字,好!
提袍进了布庄,打眼四瞧,早有小二上前来,小声道:“四爷请上二楼!”
苏怡香摆了摆手道:“忙你的去,我自个溜溜!”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新文求支持!
文下留言,会有小礼物奉上,留吧!别懒着了!哈!
☆、折桂坊
小二却行退了两步应了声是!就转身侍候进门的客人了。
苏怡香倒也不急,坐在柜台前,眯着眼儿,看架上的货,往年里,父亲往南跑的多,三江绫的绫缎儿,雷州的葛布,苏杭的绸子,妆花缎,宫缎,湘缎……有些紧俏的连禁庭后宫里都眼红的布料在这里不说十匹二十匹的摆着,七~八匹却也不在话下!
望了半天来往的客流,坐在厅里一角喝着贵州产的雀舌,握着粉彩杯的手一圈圈转着,看着雀舌在黄汤里打着转渐渐立起,等到喝了三杯茶和兰芝道:“这里也没什么看头,咱们去西边吧!”
西街的万家巷,那是金陵城里顶顶有名的商业一条街,有钱,有权的人都兴在那儿买东西,兰芝听了拍手叫好,这东街的掌柜姓彭,彭掌柜也知道这位苏家四爷,其实就是四姐儿的苏怡香是苏兴之的心头肉,在她眼里想要揉一粒沙子,那是你坏了心肠,想要在账面上动一根手指头,苏家这位四爷就甜甜对着你笑,那笑容一收,就是你卷铺盖卷儿的时候!
所以,看到苏怡香起了身拨脚要走,忙走出来跟在身后道:“四爷今日里的雀舌不对味?怎么才刚喝了三杯,就要走?”
这雀舌要属贵州雀舌最为出名,大周人喜茶,苏怡香不外乎也爱这一尊,因着雀舌绿接近黑色,果香味浓厚,汤色亮,入口顺滑,且因着冲泡次数不同,味道亦有所不同,回味无穷。
第一泡杯盖幽兰,第二泡有冷香,第三泡略有下降,但品后唇齿留气,呵气如兰,这是苏怡香前世里就喜爱的。苏兴之偶然发现她爱喝,家里倒没有为她开小灶单独拥有,但金陵三家布庄,每一庄里,都为她特特备着。
苏怡香道:“雀舌味儿足,倒不是为这个,端午节,没什么事就是出来走走,你忙你的,别担心我,是进庄的人身上带着熏黄酒的味儿不得劲!”
彭掌柜嘴里唉了一声道:“四爷这是闻不得酒味,要是这么着,我就不挡着四爷的路了!这味道也真不好闻。只喝着好!”
苏怡香点头,辞了彭掌柜往西街万家巷走!
路上的人不少,有些摩肩接踵的意思,大约是连十六楼的都出来了,个个身上喷着香气,花枝招展的,引的路人不住地张望,乡下的人借着端午进了城,富家的子弟一群一群跟在十六楼出来的美女们身后,说着温柔闲语,买了香糖,丢在美人们的怀里,个个戏笑颜开,这情形,让坐在轿子里的苏怡香不得不下了轿子,对着抬轿的人道:“你们自个回家去,我走着转转!”路人上多,轿子不得力。几个人不敢多言,转了轿子顺着原路回了苏家宅子。
兰芝笑着道:“四爷这是要与我平等了,走着去,眼界开了,心胸舒畅,就是累了你的腿,眼睛倒是受福了!”
苏怡香道:“有道是八月十五端出来,五月端午穿出来,整个金陵城就没有不过节的时候,平日里也热闹,可就没今日这么热闹。不过这有什么好瞧的?”
兰芝扫了眼街两边的茶肆道:“你也说了这是穿出来的日子,这满街的红男绿女有五六成都会从咱们家的布料庄里买成心的衣料,更得好好瞧瞧才是!”
这话也对,苏怡香前世里穿戴从来没有落过下乘,生在北京城,想要穿点,戴点这金陵的好东西,还得托人情,可是这金陵再繁华,也是一陪都,但陪都里的好东西拿到北京城就是香饽饽,没有一样不好的,苏兴之就是在她的提议下,将南京的东西运到北京,那些个东西,苏怡香记得很清楚,在北京城里就是抢手货,金陵有一种料子叫元青宁绸,色泽亮丽,时间越久越光鲜,做冠履,久戴久穿都不像是旧料子做的,做衣服也是一样的好。缎子的产量高,玄色最出挑,次之是天青色,还有一种孝陵卫生产的“卫绒”作暖帽更是一绝,这些到了北京城都是惹人眼的东西!
两人说话间,苏怡香看到折桂坊,这折桂坊,一听就是跟仕途有关的,就是一书店外带卖文房四宝的,苏怡香抬步进了坊里,有打扮的很斯文的小二上前搭话,身上的穿着大约和书生着装差不多,像遥烙执诺愕琅鄣奈兜溃萌艘豢淳筒皇钦嬲娴氖樯潦槿丝炊嗔耍嗔耍贾勒馐钦酃鸱焕锏男∝耍浅S忻菩вΓ?br /> 折桂坊里有十大状元,十大探花郎的墨宝,都是大周前后一二百年里最后登阁拜相的人物,让读书的人将折桂坊当作他们自己的领地,自然是荣耀又光鲜的事情,苏怡香也佩服,不知道这折桂坊后面的人是哪一家的,好赖占着风水宝地,这么肆意。
小厮道:“这位小爷,可是想看什么样的书?”
苏怡香思量道:“你帮我取几支杆儿细的,七八岁童子用的笔,纸就用连四纸,刚开始学写字,不需要用太名贵的纸张,这样浪费些也不打紧,砚台我自已来看,墨就用徽墨好了。”
笔纸墨都是消耗的东西,用不了,可以换,唯有砚台,可以用得长久些,却可以找一方好的。
小厮应了,恭敬地回头去准备!
兰芝道:“家里不是有几方好的么?”
苏怡香道:“你说的让我想起来了,倒是有一方叫松间明月鸭头绿的洮砚,是父亲从甘肃带回来的!”
洮砚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砚,实在是北方最贵重的好砚!还有一层意思,苏怡香前世里生在北京,独对北方生有好感,苏兴之送她这方砚,实在是送到她心窝里去了。
现在要把它送给弟弟,苏怡香的期望之意,兰芝一眼便通晓了。
苏四姑娘在苏家除了老爷心疼外,太太是不关心的,早知道这么好的洮砚要送人,她就不会多这个嘴,如今说什么也晚了,苏四姑娘主意正的很,拿定了,三头牛也拉不回来,还不容人反驳,兰芝想打自己一个嘴巴子,这嘴怎么这么不禁闭。
有了砚台送喜弟,苏怡香走近了半人高的隔断前,三阔的门面房里,有两阔半占了书架,剩下的半阔摆着笔墨纸砚,隔断上的架子里摆着满满的书,四架墙贴着的不算,就这三架隔断上的就让人叹为观之,这得有多少的银子,多少的人脉,多贵重的身价才能做到?
苏怡香抬手从架上取下一本书来,翻了几页,摇了摇头,放在原处,又去取另一本,隔断背面一角镶着金丝滚边的玉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