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1》-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1-第4章


大贡献,却使人们永远铭记心中,思慕怀念。人们为了纪念他,凡是他当年 
游览过的山水,宝船停泊的港口,军队驻守的地方,都作为名胜古迹、游览 
胜地。在国内,有南京的龙湾和天妃宫、静海寺,太仓的刘家港,福建泉州 
的行香碑记,长乐的十里洋街、三宝岩、天妃宫……;在国外,在今日的南 
洋诸岛,著名的有马六甲的三宝城、三宝井,印尼爪哇的重要商埠三宝垅, 
泰国的三宝庙和三宝塔;在锡兰,至今还屹立着当年郑和树立的布施佛寺碑。 
这些名胜古迹都以“三宝”命名,为的是表示对这位和平使者、伟大的航海 
家三宝太监永恒的纪念。这也是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 
见证。 
… Page 9…
东林党与魏忠贤的斗争 
明朝自从嘉靖、万历以来,随着社会矛盾的加深,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政 
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也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这种激烈的矛盾严重干扰了国家的 
政治经济和军事生活,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不过,嘉靖朝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虽然激烈,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门户。 
到了万历朝,各派官僚集团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利害冲突发展到了高 
峰,因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更为尖锐复杂,党争也就更加激烈。他们 
联帮结派,势同水火,激烈的斗争一直持续到明王朝覆亡时为止。 
大约自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前后起,朝臣中的两派斗争进一步激烈, 
逐渐各自形成了不同名目的党。另外,角斗的参加者中,还有越来越多的被 
罢免的官吏,这也是当时双方斗争较前更为激烈的一个反映。两派斗争一般 
分为东林党和邪党。 
东林党是正直派的名称,这一名称的取得与顾宪成有密切关系。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嘉靖二十九年 (1550年)生。万历八年考中 
进士,进入吏部当官。他一进入仕途,即对朝政极为关心。顾宪成不仅关心 
朝政,而且为人正直,敢言直谏,对于权贵超出规范任意行事作恶多端的做 
法不肯容忍。万历九年(1581年)六月,首辅张居正生病,朝廷亲自出面为 
他到泰山祈神保佑,顾宪成认为这样做违反了国家规定,坚决不同意,当面 
向张居正陈述反对态度。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京察,吏部尚书孙■把有 
关系的官统统裁去,顾宪成当时任吏部考功员外郎,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作 
用。 
顾宪成不阿权贵,因而仕途很不顺利。万历十五年(1587年),被贬为 
桂阳州判官。不久,回京重新到吏部任职。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更由吏 
部文选郎中降杂职,很快又被革职为民。他第二次被降谪,是因推举阁臣得 
罪了明神宗。当时首辅王锡爵将要退政,顾宪成与吏部尚书陈有年、侍郎越 
参鲁、盛讷等将明神宗讨厌的王家屏推举为首辅候选人。加之明神宗对名单 
中的其他一些人也有看法,因而对顾宪成很不满意,下令重新推选。于是吏 
部另将有关人员写入名单推上。明神宗看后仍不满意,特别是发现王家屏仍 
然列名其中,更为生气。顾宪成又被降为杂职,接着又被削职为民。 
顾宪成罢官后家居。家乡原有东林书院,乃宋朝理学家杨时讲学的地方。 
顾宪成和弟弟顾允成在万历三十二年重修了东林书院,并与高攀龙等人一起 
在这儿讲学。他们都是为人正直、遭打击排挤而被罢官的人。顾宪成与其共 
同“讲学”者,都是虽处逆境,但不忘关心朝政大事的人,这个书院里的一 
副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 
心。”他们在“讲习之余,往往评论朝政、评价政治人物。这样一来,使东 
林书院形成一个舆论中心,对朝臣发生不小的影响,许多当朝官员都听从他 
们的意见。由此,东林书院的名气越来越大。朝廷内外的正直的一派士大夫, 
便逐渐被政敌称为东林党。 
为了与东林党相抗衡,邪派势力则形成了宣、昆、齐楚、浙等党。这是 
以沈一贯的追随者为基础,逐步扩大成员而形成的。宣党首领为汤宾尹,宣 
城人,字嘉宾,万历二十二年 ( 1594年)中举,万历二十三年 ( 1595年) 
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善于写作,许多重要诏令都是他起草的。昆 
党首领为顾天峻,昆山人,字升伯,万历二十年 ( 1592年)中进士,授编 
… Page 10…
修的官职。汤宾尹和顾于峻都爱议论“天下安危大计”,他们各自拉拢党羽 
爪牙,干预时政,被分别称为宣党和昆党。另外的齐、楚、浙三党是科道官 
按籍贯形成的集团。宣、昆、齐、楚、浙这些政治小集团虽然彼此之间时常 
也有些矛盾斗争,但他们在对待东林党的态度上都是一致的,都卖力地攻击 
东林党人,把东林党看成自己的大敌。 
两派形成不同名目的集团之后,相互间以空前的激烈程度进行了一系列 
斗争,其中重要的包括王元翰案、淮抚李三才之争、辛亥京察、荆熊相争、 
韩敬科场案、李朴事件等。之后还有三案之争。到明末,魏忠贤专政以后, 
邪党投靠魏忠贤,继续打击东林党。 
李三才,宇道甫,顺天通州人。万历二年 (1574年)进士,曾任山东司 
道,当官的时候很有政绩。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 
府。当时矿监税使横行霸道。李三才与之作斗争。官衔屡加至户部尚书。另 
外,当沈一贯当权之时,他还经常上疏攻击沈一贯的错误,因此,朝中的邪 
派官僚对他“恨之刺骨”,而比较正直的士大夫对他多起好感。创办东林书 
院的顾宪成与李三才交往颇多。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8月,顾宪成曾专 
程赴淮安,找李三才商讨政事;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七月,李三才曾上 
疏建议朝廷重新启用那些曾被罢免的官员。其意图就是为了给顾宪成等人创 
造东山再起的机会。李三才为什么能得到顾宪成的信任呢?其原因之一即在 
于他善于玩弄手腕。 
关于李三才的争论,发生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至三十八年(1610 
年)。当时李三才在淮任职已久,屡次被提名出任都御史掌管都察院,不久 
又建议他入内阁掌握朝政。这使邪恶派的官僚甚为不快,而且他们推测倘对 
李三才加以攻击,那么东林党肯定会救他,这样就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于 
是便上疏弹劾李三才,挑起了一场争论。首先发难的是浙江定海人、沈一贯 
的亲戚、工部郎中邵辅忠。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二月,他参论李三才 
“大奸似忠,大诈似直,是个贪婪而虚伪的小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正月,其同伙浙江道御史徐兆魁上疏继续攻击李三才。给事中马从龙、御史 
董兆舒等相继上疏为李三才辩。大学士叶向高上言:李三才已经呆在家里等 
着发落,为漕政计,应速走去留。对于上述奏疏,明神宗一概不作答。不久, 
邪恶派御史刘国缙、乔应甲,给事中王绍徽、徐绍吉、周永春、姚宗文等, 
又连章弹劾李三才;而与之相对立的给事中胡忻、曹于汴等,则针锋相对地 
为李三才辩护。在朝中争论不下的时候,身居家乡的顾宪成也参加了进来。 
他写信给大学士叶向高,又写信给吏部尚书孙丕扬,为李三才辩护。可惜顾 
宪成这回帮了个倒忙,邪派官员认为朝政不能由罢了官的顾宪成所左右,李 
三才只好自己辞职。 
关于李三才的争论,加深了士大夫中两派党争的对立情绪,从此南北党 
争,更加难以解决了。 
党争的尖锐化是从万历朝的“争国本”开始的。 
明神宗朱翊钧的皇后无子,王恭妃于万历十年(1582)生下朱常洛,郑 
贵妃于万历十四年 (1586)生下朱常洵。明神宗喜欢朱常洵想立他为太子。 
但是,当时的一些大臣根据封建宗法制度的原则,屡次上书请立皇长子常洛 
为太子。神宗意在常洵,对册立太子的事一再推托延迟。于是,舆论蜂起。 
这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