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大传(选载)》第40章


违反国际公法,破坏东亚和平,无端称兵,侵占辽沈。此而可忍,则亡国灭种即迫眉睫,刀砧鱼肉宁无噍类。应请我政府严重抗议,促速撤兵,昭告全球,制裁强暴。尤祈我举国上下,一致团结,共御外侮。夫国必自伐而后人伐,印度、朝鲜,可为殷鉴。吾国频年祸乱,实足启侮召亡。迩者军事未战,战云密布,内争不忍,外患随生。言念阽危,可为流涕。伏愿各省袍泽,全国同胞,懔阋墙御侮之训,为安内攘外之图,亿兆努力,挽救危亡,庶几戢强邻鲸吞之心,免神州陆沉之祸。虎城分属军人,职司卫国,枕戈待旦,志切死绥,痛心外患方深,惟冀同仇敌忾,披历陈词,只希垂察。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叩,漾印。”③
这是当时国民党中首位发出抗日要求的高级将领。从那时起杨虎城就走上了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坚决抗日的不归路。从此,他将自己的一切政治、军事、经济计划与活动都纳入了抗日救国的大方针和目标下。此后他的讲话,特别是对部队的讲话、训词必定要讲抗日问题;经济建设的指导原则从造福桑梓转为建立可靠的西北抗日后方基地等等。对于青年学生的抗日要求与活动,他都给予支持暗中保护。1931年12月,西安学生抗日救国会举行游行示威,有5000人参加,先到陕西省政府门前请愿,继到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部新城请愿。杨虎城带病到新城大操场向学生讲话:“今天听说各位举行爱国运动,精诚救国,我是十二分的同情,同时我的病也可以轻一点。至于请愿呈文亦经看过,所列各条,我均即转呈中央办理,毫无疑问。”④
12月18日陕西全省学生抗日救国会在西安骡马市口举行扩大宣传周,到会5000多学生。学生捣毁阻拦学生举行抗日宣传的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打碎党部负责人田毅安住宅之什物。对于学生的这些行动,杨不但没有镇压,还让省政府秘书长南汉宸出面与学生认真对话,满足了学生们的抗日要求。
1932年1月28日深夜23点30分,日军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突然向十九路军翁照垣部发动袭击。十九路军在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的率领下,奋起抗战,开始了一二八 淞沪抗战。战争中,十九路军将士在上海人民的支援和全国爱国力量的声援下,浴血奋战,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粉碎了日军占领上海的企图。从1月28日到5月9日十九路军从上海撤退,其间日军增兵达六七万之多,且有大量海空军的配合,而十九路军仅得到张治中第五军的支援。武器弹药得不到补充,当时战场迫切需要平射炮和高射炮,经向南京军政部一再呼吁请领,军政部始终不发一枪一弹。军政部甚至通令各部队说:“十九路军有三师十六团,无须援兵,尽可支持。各军将士非得军政部命令而自由行动者,虽意出爱国,亦须受抗命处分。”同时南京军政部还克扣军饷截留各地民众给十九路军的捐款。杨虎城对十九路军的爱国行动表示赞赏,对南京军政部的卖国行为十分愤慨,他违抗军政部的命令,秘密地将十七路军从国外购买刚运抵上海的一批武器,送给了十九路军。有力地支援了一二八抗战。1932年3月日本为达到长期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在东北建立起傀儡政权“满洲国”。
国难当头 请缨抗日(2)
杨虎城闻知于3月25日发出《声讨东北叛逆通电》。通电说:暴日侵据东三省,遂欲长期占领,夺我主权。亦知国际责言,无术掩饰,乃不恤祷张为幻,荧惑观听,嗾使奸人,组织政府,拥溥仪为傀儡,建伪都于长春。噩耗传来,不胜愤慨。……虎城分属军人,志切讨逆,枕戈待命,誓保国疆。迫切陈词,祗祈垂察。⑤ 再次表达了他要求抗日的决心。在他的带动下,3月26日安徽省政府主席陈调元发表宥电,响应杨虎城之讨逆电。
3月29日浙江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发表唁电,响应杨虎城之讨逆电。1932年夏,日本侵略者穷凶极恶,再侵热河。8月4日杨虎城致电军事委员会,再次要求率部参加前方抗战,未获批准。 同年春,日本间谍小泉浩太伙同美国人艾克佛(译音),瑞典人多福寿到西北地区从事间谍活动。被杨部发现,从他们所带物品中搜出了私下绘制的新疆、青海、宁夏等地的地图和与少数民族勾结的信函及密码。杨虎城非常痛恨帝国主义的这种侵略行径,他明知“涉外无小事”,但如将这三个外国人交给南京政府,惧怕洋人的蒋介石一定会不了了之。于是他决定将这三个外国间谍秘密处决后才上报南京。后来,果然引起了外交交涉,蒋介石也很重视,并以处理不好要撤杨虎城的职务来威胁。此事虽在杨虎城的巧妙应付下,最后不了了之。但蒋介石心中又多了一件嫉恨杨虎城的事情。
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进迫长城各关口,蒋介石亲到石家庄指挥。杨虎城主动到石家庄去见蒋。见蒋后他对记者发表关于在石家庄晋见蒋介石的谈话:“本人此次前赴石家庄谒见蒋委员长,除报告陕中政情而外,其最大任务在抗日、救灾两项。(一)关于抗日方面。刻下已有五六师之众加入最前线作战,蒋委员长亦在保定、石家庄主持。以鼓前方士气,颇为振作,虽牺牲极大,亦均乐于为国拼命也。本部参加抗日,在热河失陷前,业经发出养电,此次谒见蒋委员长,首先请示抗日办法。盖本人感于外患日亟,陕灾近更严重,饥兵灾民,情况极惨,参加抗日实于减轻陕省负担之外,借尽军人天职也。但请示结果,仅允先派一部参加战役。刻正集结输送中。此点关于全部军事,未便具然发表,请原谅。(二)关于救灾者,则吾人尤觉痛心。盖陕西目前情形,已成非外力不能自救之局面。但自热河失陷以后,国事至此,虽吾人拼命呼吁,终无法引起各方面之注视。然吾人静心以思,国土沦胥,亦实际较陕灾更为重大,所痛心者,因外患所迫,至今日吾人即呼吁亦感困难耳。本人负治理桑邦之责,且分属军人,两方交迫,欲哭无泪。情势至此,悲愤之外,尤其伤心。但国难当头,卸责不能,惟有在可能范围以内,为国家为地方拼命耳。”……⑥
杨虎城在对记者的谈话中仅透露了蒋“仅允先派一部参加战役”的态度,没有对他整体要求抗日的答复,实际上蒋对他的抗战要求反应十分冷淡。陪同杨去见蒋的李志刚说:在听了杨的抗日要求后,蒋又慢又低地对杨说:“现在抗日还用不着你的部队,你回去好好地训练部队,就好了。”同时告诫杨:“你读书少,不知道古今兴衰全在用人的得失,例如,胡逸民欺骗了我,也欺骗了你,以前我告诉过你,你还用他,以后用人的事,要多加考虑,你那里还有些不三不四的人,回去要查查。”⑦ 蒋的这种态度使杨虎城的满腔抗日热情被浇了一盆凉水。此前,在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就一直关注研究蒋介石的抗日态度与战略,希望蒋能领导全国军民抗日。
1932年年初,他派人到天津,找陕西同乡,与蒋介石关系很密切的大公报负责人张季鸾 ,希望从张那里了解蒋的真实态度。张季鸾对来人说:“目前的政府是中国几十年来最强有力的政府,整个中国的军事力量统一于蒋先生;汪精卫是今天在中国政治上号召力最强的,蒋、汪合作的政府,不能再比这个更强了;就财政说,宋子文办财政,比之梁士诒、王克敏等也不知要强多少倍。东北问题,是几十年来中国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只是在今天爆发,譬如长期病人,早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甚至早已死亡,只是九一八事变才发丧,因而使南京政府做了孤哀子。我们不应该归咎于今天的政府,这样的政府尚且应付不下来,更没有人可以应付了。希望虎城先生注意,不必多所主张!”⑧
国难当头 请缨抗日(3)
张季鸾的这番话道出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统治集团对日本侵占东北的基本立场与态度。在他们的利益划分上,东北早就不是他们的,日本人要拿,就拿去。正好还可以削弱张学良的力量,利于国家统一呢。要究责任去找清政府吧。就是这种荒谬的历史观一直有人继承,台湾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纪念抗战的电视记录片《山河·岁月》就宣传着这种错误观点,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开脱。同时也表明当时张季鸾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一直对蒋介石抱有很大幻想,这些人一直到十几年后才逐渐认识到蒋介石封建、独裁的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