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命意,因此敛兵不动。仲堪多疑少决,谘议参军罗企生,密语弟遵生道:“殷公优柔寡断,终必及祸,我既蒙知遇,义不可去,将来必与彼同死了。”遵生也为太息。但见兄已决死,不好劝他引退,只好听天由命罢了。前时胡藩曾劝罗早去,罗终未决,虽士为知己者死,但仲堪非忠义臣,何必与同死生!是时,荆州水溢,洪流遍地,仲堪偏发仓廪,赈济饥民。桓玄欲乘他空虚,先攻仲堪,继及佺期,表面上也以救洛为名,筹备军事,先遣人致书仲堪道:
佺期受国恩而弃山陵,宜共罪之。今当入淝,讨除佺期,已屯兵江口,若公与同心,可速收杨广杀之。如其不尔,便当率兵入江,公其毋悔!
仲堪得书,不答一词。玄遂遣兵袭入巴陵,夺取积谷,作为军粮。适梁州刺史郭铨,奉命赴官,道经夏口,玄把铨留住,诈称朝廷遣铨助己,使为前锋,拨给江夏部曲,督同诸军并进,且密报兄伟,使为内应。伟毫不预备,急切不知所为。仲堪亦稍有所闻,便迫伟入见,诘问桓玄消息。伟恐为所杀,只好和盘说出,谓与自己无干。仲堪将伟拘住,使与玄书,说得情词迫切,吁乞退军。玄览书微笑道:“仲堪为人,素少决断,必不敢加害我兄,我可无忧,尽管准备进兵便了。”遂使部将郭铨苻宏,掩至江口,与殷遹军相值。遹仓猝接战,败还江陵。仲堪再遣杨广,及从子道护等往拒,又为玄军所败,江陵震骇;且因城中乏食,用胡麻代粮,权时充饥,偏桓玄乘胜进逼,前锋距江陵城,仅二十里,仲堪大惧,急召杨佺期过援。佺期道:“江陵无粮,如何待敌?可请来相就,共守襄阳。”仲堪得报,不欲弃州他往,乃复遣人给佺期道:“现已收储粮米,不虞无食了。”此事岂可骗得?佺期信以为真,即率步骑八千,直趋江陵,仲堪无粮可给,但使人挑出数担胡麻饭,饷佺期军。莫非使他尽去登仙?佺期始知被绐,勃然大怒道:“这遭又败没了!”遂不暇入见仲堪,忙与兄广一同击玄。玄闻佺期挟锐前来,暂避凶锋,退屯马头,但令郭铨留戍江口。佺期杀将过去,铨兵少势孤,怎能抵敌?险些儿被他擒住,幸亏逃走得快,才保性命。佺期等既得胜仗,休息一宵,锐气已减,谁知桓玄领着大兵,突然杀到,闯入佺期营内。佺期兵立时哗散,单剩佺期兄弟二人,如何退敌?没奈何拚命逃生,奔往襄阳。途次被玄将冯该,引兵追到,佺期及广,无处可奔,束手受死。冯该怎肯容情,便将他兄弟缚去献玄。玄立命枭斩,传首建康。佺期弟思平,与从弟尚保孜敬,逃入蛮中。
仲堪闻佺期败走,即出奔酂城,旋接佺期死耗,又率数百人西奔。将赴长安,行至冠军城,为玄军追及,数百人逃避一空,只有从子道护随着,四顾无路,两叔侄被捉去一双,还至柞城,逼令仲堪自杀。道护抚尸恸哭,也为所害。仲堪尝信奉释道,不吝财贿,惟专务小惠,未识大体;及桓玄来攻,尚求仙祷佛,毫无战守方略,终致败死。后由仲堪子简之,觅得遗骸,移葬丹徒,庐居墓侧,有复仇志,事且慢表。先是仲堪出走时,文武官属,无一人送行,独罗企生随与同往。路经家门,适弟遵生待着,便语企生道:“今日作这般分离,何可不握手言别?”企生乃停辔授手,遵生素有膂力,竟将企生牵腕下马,且与语道:“家有老母,去将何往?”企生挥泪道:“我决与殷公同死,不宜失信,但教汝等奉养老母,不失子道,便是罗氏一门忠孝两全,我死亦无遗恨了。”遵生仍然牵住,不令脱身。仲堪回头遥望,见企生被弟掖住,料无脱理,因即策马自去,故企生尚得不死。及桓玄已杀仲堪,唾手得了荆州,自然急诣江陵。江陵人士,统去迎谒,惟企生不往,专为仲堪办理家事。有友人驰语企生道:“君为何不识时务?恐大祸就在目前了。”企生道:“殷公以国士待我,我何忍相负?前为我弟所制,不得随行,共除丑逆,今有何面目去见桓玄,屈志求生呢?”这数语为玄所闻,当然忿恨,但颇怜惜企生材具,乃使人传语道:“企生若肯来谢我,必不加罪。”企生慨然道:“我为殷荆州属吏,殷荆州已死,我还去谢何人?”玄因企生不屈,遂将他收系狱中,复遣人问企生,尚有何言?企生道:“前文帝尝杀嵇康,康子绍仍为晋忠臣,今我不求生,只乞活一弟,终养老母。”玄乃引企生至前,自与语道:“我待汝素厚,何故见负?难道真不怕死么?”企生道:“使君兴音阳甲,出次寻阳,与殷荆州并奉王命,各还本镇,当时升坛盟誓,言犹在耳。今口血未干,乃遽生奸计,食言害友。企生自恨庸劣,不能翦灭凶逆,死已嫌迟,还怕甚么!”玄被他诘责,益觉恼羞成怒,因令左右将企生斩讫,总算释免遵生,不使连坐。企生母胡氏,尝由玄赠一羔裘,及企生遇害,胡母即日焚裘。玄虽然闻知,也置诸不理,企生尝列《晋书·忠义传》中,非不足以风世,但企生出处,亦欠斟酌。惟上表归罪殷杨,自求兼领荆州。晋廷但务羁縻,并不责玄专杀,只调玄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军事,领荆州刺史,另起前将军桓修为江州刺史。玄得了荆州,失去江州,心仍不甘,再上疏固求江州。于是加督八州,兼领江荆二州刺史。玄兄伟未曾被害,由玄擅授为雍州刺史,且令从子振为淮南太守。朝廷不敢违忤,遂致玄肆无忌惮,越要恃势横行了。为下文谋逆伏案。
是时,河北诸国,后秦最强。秦主姚兴,礼耆硕,登贤俊,讲求农政,整饬军容,尝遣弟姚崇寇晋洛阳。晋河南太守辛恭靖,固守百余日,援绝粮尽,城乃被陷。恭靖被执至长安,得见姚兴。兴与语道:“卿若肯降我,我将委卿以东南重任,可好么?”恭靖厉色道:“我宁为国家鬼,不愿为羌贼臣。”再叙辛恭靖事,无非称美忠臣。兴虽不免动怒,将他幽锢别室,但也未尝加刑。后来恭靖逾垣逃归,兴也不欲追赶,由他自返江东。惟自洛阳陷没,淮汉以北诸城,多半降秦,姚兴并不矜夸;且因日月薄蚀,灾眚屡见,自削帝号,降称秦王。凡群公卿士,将帅牧守,俱令降级一等,存问孤寡,简省法令,清察狱讼,严定赏罚,远近肃然,推为美政。
西秦主乞伏乾归,自杀退凉主吕光后,与南凉主秃发乌孤和亲,互结声援;又讨服吐谷浑,攻克支阳鹯武允吾三城,威焰日盛。接应七十九回。只因所居西城南景门,无故忽崩,虑及不祥,乃复自西城迁都苑川。后秦主姚兴,恐乾归逼处西陲,势大难制,乃拟先发制人,特遣征西大将军陇西公姚硕德,统兵五万攻西秦,趋南安峡。乾归出次陇西,督率将士,抵御硕德。俄闻兴潜军将至,因召语诸将道:“我自建国以来,屡摧劲敌,乘机拓土,算无遗策,今姚兴倾众前来,兵势甚盛,山川阻狭,未便纵骑与敌,计惟诱入平川,待他懈怠,然后纵击,国家存亡,在此一举,愿卿等努力杀贼,毋少退缩。若能枭灭姚兴,关中地便为我有了。”于是遣卫军慕容允,率中军二万屯柏阳。镇军将军罗敦,率外军四万屯侯辰谷。乾归自引轻骑数千,前候秦军。
会大风骤起,阴雾四霾,军士无故自骇,东奔西散,致与中军相失。姚兴却驱军追未,乾归忙驰入外军。诘旦,天雾少晴,开营出战,敌不过秦军锐气,前队多半伤亡,后队便即奔溃。乾归见势不佳,弃军急走,逃归苑川,余众三万六千,尽降姚兴。兴遂进军枹罕,乾归不能再战,复自苑川奔金城,泣语诸豪帅道:“我本庸才,谬膺诸军推戴,叨窃名号,已逾一纪。今败溃至此,不能拒寇,只好西趋允吾,暂避寇焰,但欲举众前往,势难速行,倘被寇众追及,必致俱亡。卿等且留居此城,万一不能保全,尽可降秦,免屠家族,此后可不必念我了。”何前倨而后恭?诸豪帅齐答道:“从前古公杖策,豳人归怀,玄德南奔,荆楚襁负,临歧泣别,古人所悲,况臣等义深父子,怎忍相离?情愿随着陛下,誓同生死!”乾归道:“从古无不亡的国家,如果天未亡我,再得兴复,卿等复可来归,何必今朝俱死呢?况我将向人寄食,亦不便携带多人。”诸豪帅见乾归志决,乃送别乾归,恸哭而返。乾归遂率着家属,数百骑西走允吾,一面遣人至南凉,奉书乞降。
南凉主秃发乌孤,因酒醉坠马,伤胁亡身,僭位仅及三年。遗命宜立长君,乃立弟凉州牧利鹿孤为嗣主,改元建和,
小说推荐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全集作者:蔡东藩★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第一部《前汉演义》作者:蔡东藩自序吾国之有史,繇来旧矣。自汉司马迁创作《史记,体例独详,遂为后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辑成《汉书,而迁固之名乃并著焉
- 最新章:第2019章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 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港“五月花号”泊靠海湾,木制帆船,粗麻缆绳。岸边木屋散落,室内木床、木桌。屋外菜地葱绿,篱笆整齐有序,锄头、木铲落于地旁。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块大墓碑,铭刻所有死者姓名,四周缀满野花。印第安人雕像站立一旁,活生生一幅开发美洲之图像。是年1620 年,正是中国明光宗泰昌元年 有人云“美国
- 最新章:-美国史演义-第62章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 翰海波涛汹涌,英人崛起西洋,艰难创业出名王,多少贤臣良将 曾号日不落国,转瞬天畔斜阳,一篇演义话沧桑,权作渔歌樵唱—调寄《西江月 话说人类文明,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倏忽已然6000 余载 那文明大舞台上,可说是好戏连台,重头名角依次亮相,小丑龙套穿插其间,数百个民族和国家,今日你鼎盛富强,明日他发达兴
- 最新章:-英国史演义-第73章
-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 作者:董郁青/濯缨子【由文《清末民初历史演义》全书小引 民国二十五年(1936)季春 下浣濯缨子董郁青 记于斗斋久电灯光下《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重刊序一 1923年间,我在学校读书时,看到天津《益世报,很喜欢看它的副刊《益智粽。记得最清楚的是《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那时正写到慈禧病重时,向李连英问及光绪情
- 最新章:第584章